《針灸逢源》~ 卷五 (12)
卷五 (12)
1. 疝氣
(有補遺)
疝屬肝經。濕熱痰瘀乘虛下流作病。又因外寒所鬱氣不得通筋脈收引則痛或酒色無節。濁氣流入下部。或勞碌。或遇寒。發作有時。或有形結於小腹不能頓消。乃濕熱為標。腎虛為本。其證或有形如瓜或有聲如蛙。有小腹痛連睪丸者。有痛在下部一邊者。濕熱須分多少而治。受熱則挺縱不收。受寒則牽引作痛。受濕則腫脹下墜
肝俞,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外陵(在臍左右各開一寸五分灸疝立效永不再發),歸來,大敦,行間,太衝,闌門(一名泉陰)。
一法關元旁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左患灸右右患灸左)。一法令病人合口以草橫量兩口角為一折照此再加二折屈成三角如△字樣以上角安臍中兩角安臍下兩旁當下兩角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兩穴俱灸。艾炷如麥粒。灸十四壯。或三七壯。神效。
陰頭腫痛不可忍者。卒疝也。婦人陰中痛。皆刺大敦行間。
白話文:
疝氣這種病屬於肝經的問題。通常是濕熱、痰瘀等病邪趁虛往下流竄所致。另外,也可能是因為外來的寒氣阻礙了氣的運行,導致筋脈收縮牽引而疼痛;或是因為過度飲酒、性生活不節制,使得污濁之氣流入下部;也可能是因為過度勞累或受寒而發作,有時候會發生,有時又會消失。有時在小腹出現腫塊,無法立刻消退,這通常是濕熱是表象,腎虛才是根本原因。
這種病的症狀,有的腫塊形狀像瓜,有的會發出像青蛙叫的聲音,有的會小腹疼痛並連帶到睪丸,有的則只有下部單邊疼痛。治療上要區分濕熱的程度來處理。受熱時,腫塊會鬆弛下墜而難以收回,受寒時則會牽引疼痛,受濕時則會腫脹下墜。
可以選用以下穴位來治療:肝俞、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外陵(在肚臍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處,用艾灸效果顯著,且可達到永不再發的效果)、歸來、大敦、行間、太衝、闌門(又名泉陰)。
還有一種方法是在關元穴旁三寸的青筋上灸七壯,左邊患病灸右邊,右邊患病灸左邊。另一種方法是讓病人閉上嘴,用草莖橫量兩嘴角間的距離為一份,再以此為基礎加兩份,彎曲成三角形,如△的形狀,將上角對準肚臍,下兩角對準肚臍下方兩側,這兩角所對應的位置就是穴位,左邊患病灸右邊,右邊患病灸左邊,兩邊都患病則兩側都灸。艾炷如麥粒大小,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三七壯),效果很好。
如果陰莖頭腫痛難忍,這是突然發生的疝氣。婦女陰道內部疼痛,都可針刺大敦穴和行間穴。
2. 二陰病
遺精,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無夢而泄精者。謂之滑精。
膏肓俞,腎俞,中極(以上灸隨年壯),三陰交,曲泉(兼膝脛冷痛者效),中封
又精宮二穴。在十四椎下旁開中三寸灸七壯效。
白濁
腎俞,關元,中極
陽痿,此乃腎與膀胱虛寒之症。
腎俞,氣海,(多灸妙)
小便不禁,此常常出而不覺也。蓋膀胱火邪妄動。水不得寧故不禁而頻來。宜補腎膀陰血。瀉火邪為主。有睡中遺溺此為虛證。嬰兒脬氣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兒挾熱者多老人挾寒者多。不可不辨。
氣海(小兒遺溺灸亦效),關元,陰陵泉,大敦
五淋,氣淋小便澀常有餘瀝,石淋莖中痛。溺如砂石(又名砂淋),血淋溺血。遇熱即發。膏淋便出如膏。勞淋勞倦即發。痛引氣衝(有補遺)。
間使,氣海,關元,石門,陰陵泉
一用白鹽炒熱填滿臍中。艾炷灸七壯。或灸三陰交即愈。
小便閉癃,閉不通也。癃。即淋瀝也。
小腸俞,陰交(當膀胱之上□故灸此),陰陵泉
大便秘結
章門,太白,照海
脾虛不大便
三陰交(灸三十壯),商丘
脫肛,此由氣血虛而下陷
臍中(灸隨年壯),長強(三壯),水分(灸百壯。治洞泄脫肛)
若兼濕熱者宜用五倍子明礬各三錢研末水二碗煎沸。熱洗立收。脫肛三五寸者。洗過。再用赤石脂為末以油紙托上。四圍皆摻之妙。
便血,病在胃與大腸。故名腸風亦名藏毒。糞前者謂之近血。糞後者謂之遠血。皆由濕熱下注也。
中脘,氣海(凡血脫。色白飲食少進。脈濡弱。手足冷灸此二穴妙。)
一凡便血諸治不效者。但取脊骨中與臍相平。按高凸之處覺痠疼者灸七壯即止。如復發再灸七壯。永可除根。至於衄血一切血症百治不效者。經灸永不再發。
一法於脊間二十椎下。灸隨年壯。
痔漏,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
二白(在掌後四寸),長強,承山,復溜,商丘
又灸十四椎下各開一寸治腸風諸痔效。
白話文:
二陰病
遺精:夢中性交而射精,稱為夢遺。沒有做夢卻射精,稱為滑精。
針灸穴位:膏肓俞、腎俞、中極(以上穴位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三陰交、曲泉(兼有膝蓋小腿冰冷疼痛效果更好),中封。 另外,精宮二穴:在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旁開三寸處,灸七壯有效。
白濁:
針灸穴位:腎俞、關元、中極。
陽痿:這是腎臟和膀胱虛寒的症狀。
針灸穴位:腎俞、氣海(多灸效果更好)。
小便不禁:這是常常無意識地排出小便的症狀。是因為膀胱的火邪妄動,水液無法安寧,所以控制不住小便而且頻繁。應該以補腎、滋陰血、瀉火邪為主。睡夢中遺尿屬於虛證。嬰兒膀胱氣機尚未穩固,老人下元氣不足,都會有這種情況。但小孩多為挾熱,老人多為挾寒,必須區分清楚。
針灸穴位:氣海(小孩遺尿灸此穴也有效果)、關元、陰陵泉、大敦。
五淋:氣淋是小便澀滯,常常有尿不乾淨的感覺;石淋是排尿時陰莖疼痛,尿液像砂石一樣(也稱為砂淋);血淋是尿液帶血,遇熱就發作;膏淋是排出像米糊一樣的尿液;勞淋是勞累就發作,疼痛引向氣衝(有補遺)。
針灸穴位:間使、氣海、關元、石門、陰陵泉。 一個方法是:用熱炒的白鹽填滿肚臍,艾炷灸七壯。或者灸三陰交也有效。
小便閉癃:閉是指小便不通暢,癃是指小便淋漓不盡。
針灸穴位:小腸俞、陰交(在膀胱上方,所以灸這個穴位)、陰陵泉。
大便秘結:
針灸穴位:章門、太白、照海。
脾虛導致大便不通:
針灸穴位:三陰交(灸三十壯)、商丘。
脫肛:這是由於氣血虛弱導致下陷。
針灸穴位:肚臍(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長強(灸三壯)、水分(灸一百壯,治療腹瀉和脫肛)。 如果兼有濕熱,可以用五倍子和明礬各三錢磨成粉,用水兩碗煎煮沸騰,趁熱清洗,可以立刻收斂。脫肛三五寸的,清洗後,再用赤石脂磨成粉,用油紙托著,四周都塗上,效果很好。
便血:病在胃和大腸,所以稱為腸風,也稱為藏毒。排便前出血稱為近血,排便後出血稱為遠血,都是由於濕熱下注引起的。
針灸穴位:中脘、氣海(凡是因失血而面色蒼白、食慾不振、脈搏虛弱、手腳冰冷的,灸這兩個穴位效果很好)。 凡是便血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的,就取脊椎骨中與肚臍平行的位置,按壓時覺得高凸而且痠痛的地方,灸七壯就能止血。如果再發作,再灸七壯,可以永久根除。至於流鼻血和其他一切血症,各種治療都無效的,經過艾灸,就再也不會復發。 一個方法是在脊椎第二十椎骨下方,灸的次數與年齡相同。
痔漏:痔瘡破裂稱為痔漏,大便秘結時一定會疼痛劇烈。
針灸穴位:二白(在手掌後方四寸處)、長強、承山、復溜、商丘。 另外,灸第十四椎骨下方左右旁開一寸處,可以治療腸風引起的各種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