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卷四

2. 經穴考正

3. 骨度

(古數如左。然骨有大者則太過。小者則不及。此亦言其則耳)

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頭骨謂之髑髏。男子自項及耳並腦後共八片。惟蔡州人多一共九片腦後橫一縫當正直下至髮際別有一直縫。女人頭骨六片亦腦後一橫縫。當正直下則無縫也)發所覆者。顱至項一尺二寸。(覆者。言前髮際至後項髮際也。)發以下至頤長一尺。兩顴相去七寸。

(目下高骨曰顴)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完骨。耳後髮際高骨也。左右相去廣九寸。○以上頭部前後之尺寸)

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缺盆。天突穴處也。)缺盆以下至𩩲骭長九寸。(𩩲骭鳩尾也。)𩩲骭以下至天樞長八寸,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當作五寸。橫骨陰毛中曲骨也)橫骨橫長六寸半。(一曰七寸半。)胸圍四尺五寸。(乳之間為胸。胸前橫骨三條左右肋骨各十二條。

八長四短。女人多檠夫骨二條。左右各十四條。)腰圍四尺二寸。(平臍周圍曰腰。人之肥瘦不同。腰之大小亦異。四尺二寸。以中人之大略言也。)兩乳之間廣九寸半。兩髀之間廣六寸半。(此當兩股之中。橫骨兩頭之處。俗名髀縫。○以上胸腹部)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

(頭側大骨曰角頸項根曰柱骨。)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自柱骨通腋中。不見之處也。)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自腋至脅下盡處也)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足股曰髀。髀上外側骨縫曰樞。此運動之機也。○以上頭身側部。)

項發以下至背骨長三寸半。(自後髮際以至大椎項骨三節處。靈樞作二寸半。圖翼作三寸半。今依折法為三寸。)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內巨。共二十四節。今云二十一節者。除項骨三節不在內也。男子尾骶骨尖。女子尾骶骨平。○以上頭背部)

肩至肘長一尺七寸。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臂掌之節曰腕。)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指之後節曰本節。其末。指端也○手之大指三節。兩節在外。本節在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俱四節。三節在外。本節在掌。其節節交接處皆有碎骨筋膜聯絡足趾同)橫骨上廉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

(骨際曰廉膝旁之骨內曰內輔外曰外輔。)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三寸。(踝。髁骨也)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自橫骨至此皆內側。以下皆外側)髀樞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膝中。言膝外側骨縫之次。)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

(京骨。足小指本節後大骨下赤白肉際也)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二寸。(膝在前膕在後跗屬者凡兩踝前後脛掌所交之處。皆為跗之屬也。)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足。足掌也。廣闊也○以下四肢部)

白話文:

(古時候的數據是像左邊這樣,但骨頭有大有小,如果太大就超過標準,太小就不到標準,這裡只是說一個大概的標準而已)

頭部最大的骨頭,周長是二尺六寸。(頭骨就是指顱骨,男性的頭骨,從後頸到耳朵,加上後腦,總共有八塊。只有蔡州人大多有九塊,後腦有一條橫向的縫,正好垂直向下延伸到髮際,另外還有一條直向的縫。女性的頭骨有六塊,後腦也有一條橫向的縫,正好垂直向下,但沒有直向的縫。)頭髮覆蓋的範圍,從前額髮際到後頸髮際,長一尺二寸。(覆蓋的意思是指從前額髮際到後頸髮際。)從髮際到下巴,長一尺。兩邊顴骨之間的距離是七寸。(眼睛下方高起的骨頭稱為顴骨)耳朵前方,在耳門的位置,寬一尺三寸。耳朵後方,在完骨的位置,寬九寸。(完骨指的是耳朵後方,髮際處高起的骨頭。左右兩邊的完骨相距九寸。以上是頭部前後的尺寸)

喉結下方到鎖骨中點的凹陷處,長四寸。(鎖骨中點的凹陷處,也就是天突穴的位置。)鎖骨中點的凹陷處到胸骨下端的鳩尾穴,長九寸。(𩩲骭就是指鳩尾。)鳩尾穴到肚臍旁的天樞穴,長八寸。天樞穴到恥骨上緣,長六寸半(應該是五寸。恥骨上緣指的是陰毛中間的曲骨位置。)恥骨上緣的橫向寬度是六寸半。(也有說是七寸半的。)胸部的周長是四尺五寸。(兩乳之間的部位是胸部。胸前橫著三根骨頭,左右肋骨各有十二根。長的肋骨有八根,短的肋骨有四根。女性大多比男性多兩根胸骨。左右兩邊各有十四根。)腰部的周長是四尺二寸。(肚臍周圍的部位稱為腰。每個人的胖瘦不同,腰的大小也不一樣。四尺二寸只是以一般人的大小來做一個大概的描述。)兩乳之間的寬度是九寸半。兩邊大腿之間的寬度是六寸半。(這裡指的是兩邊大腿中間,恥骨兩端的位置,俗稱大腿縫。以上是胸腹部的尺寸)頭部側面角的位置到頸部的柱骨,長一尺。(頭部側面較大的骨頭稱為角,脖子根部稱為柱骨。)從柱骨到腋下,看不到的部分,長四寸。(指的是從柱骨穿過腋下,看不到的部位。)腋下到肋骨最下端,長一尺二寸。(指的是從腋下到肋骨最下方盡頭。)肋骨最下端到大腿骨頭轉動的關節處,長六寸。(大腿骨稱為髀骨,大腿外側骨頭縫隙處稱為樞,是運動的關鍵部位。以上是頭身側面的尺寸。)

後頸髮際到背部骨頭,長三寸半。(從後腦髮際到第七頸椎棘突處。靈樞記載為二寸半,圖翼記載為三寸半,現在按照折中的方式算三寸半。)脊椎骨下端到尾椎,總共有二十一節,長三尺。(脊椎骨也就是背骨,外側小而內側大,總共有二十四節。現在說二十一節是因為排除了頸椎三節。男性的尾椎骨尖,女性的尾椎骨平。以上是頭背部的尺寸)

肩膀到手肘,長一尺七寸。手肘到手腕,長一尺二寸半。(手掌和手臂的關節稱為手腕。)手腕到中指的指根關節,長四寸。指根關節到指尖,長四寸半。(手指的後一節稱為指根關節,指尖就是手指的最末端。手的拇指有三節,兩節在外面,指根關節在手掌中。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都有四節,三節在外面,指根關節在手掌中。每一節連接處都有碎骨和筋膜相連,腳趾的情況也是一樣。)恥骨上緣到大腿內側骨頭上端,長一尺八寸。(骨頭之間的邊緣稱為廉,膝蓋旁邊的骨頭,內側稱為內輔,外側稱為外輔。)大腿內側骨頭上端到下端,長三寸半。大腿內側骨頭下端到內踝,長一尺三寸。(踝骨就是腳踝的骨頭)內踝到地面,長三寸。(從恥骨到這裡都是內側,以下都是外側。)大腿關節下方到膝蓋中間,長一尺九寸。(膝蓋中間,指的是膝蓋外側骨頭縫隙處。)膝蓋下方到外踝,長一尺六寸。外踝到第五蹠骨,長三寸。(第五蹠骨指的是小腳趾指根後面較大的骨頭,在紅肉與白肉交接的地方。)第五蹠骨到地面,長一寸。膝蓋後方膝膕到腳踝附近,長一尺二寸。(膝蓋在前面,膝膕在後面。腳踝附近的骨頭,指的是兩個腳踝前後脛骨和腳掌交接的地方。)腳踝附近到地面,長三寸。腳的長度是一尺二寸,寬度是四寸半。(腳指的是腳掌,廣度指的是腳的寬度。以上是四肢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