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周身經絡部位歌

(類經)

脈絡周身十四經。六經表裡督和任。陰陽手足經皆六,督總諸陽任總陰。諸陽行外陰行里。四肢腹背皆如此。督由脊骨過齦交。臍腹中行任脈是。足太陽經小指藏,從跟入膕會尻旁。上行夾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脈最長。少陽四指端前起,外踝陽關環跳里。從脅貫肩行曲髩,耳前耳後連眥尾。

大指次指足陽明,三里天樞貫乳行。腹第三行通上齒,環唇俠鼻目顴迎。足有三陰行內廉,厥中少後太交前。腎出足心從內踝,俠任胸腹上廉泉。太厥兩陰皆足拇,內側外側非相聯。太陰內側衝門去,腹四行兮挨次編。厥陰毛際循陰器,斜絡期門乳肋間。手外三陽誰在上?陽明食指肩髃向。

頰中鑽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旁。三焦名指陽明後,貼耳周迴眉竹湊。太陽小指行下低,肩後盤旋耳顴遘。還有三陰行臂內,太陰大指肩前配,厥從中指腋連胸,極泉小內心經位。手足三陽俱上頭,三陰穴止乳胸遊。唯有厥陰由顙後,上巔會督下任流。經脈從來皆直行,絡從本部絡他經。

經凡十四絡十六,請君切記須分明。

經脈篇止十五絡。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是共十六絡也。

白話文:

全身的經絡有十四條,六經分表裡,加上督脈和任脈。手和足各有六條陰陽經,督脈總管所有陽經,任脈總管所有陰經。陽經循行於體外,陰經循行於體內。四肢和腹背都是如此。督脈沿著脊椎骨上行,經過牙齦交會處。任脈則在腹部正中線經過肚臍。

足太陽經起於小腳趾,沿著腳跟進入膝窩,經過臀部。向上沿著脊椎兩側上行,分支為四條,最前端連結眼睛的睛明穴,是所有經脈中最長的。足少陽經起於第四腳趾前端,經過外腳踝,到達陽關穴和環跳穴。然後從脅肋經過肩膀,到達鬢角,從耳前耳後連結到眼角。

足陽明經起於大腳趾和第二腳趾,經過足三里穴和天樞穴,向上穿過乳房。沿著腹部第三條線向上到達上牙齒,環繞嘴唇,夾著鼻子,經過眼睛到達顴骨。足三陰經在腿部內側循行,厥陰在最前,少陰在中間,太陰在最後,三條經脈在腳踝前交會。足少陰腎經起於腳心,從內腳踝向上,夾著任脈,經過胸腹部到達喉嚨的廉泉穴。足太陰和厥陰都起於大腳趾,但一條在內側,一條在外側,互不相連。足太陰經從衝門穴開始,沿著腹部第四條線,依次向上排列。足厥陰經從陰毛邊緣,沿著陰部向上,斜向通過期門穴到達肋骨之間。

手上三條陽經哪條在最前面?是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走向肩髃穴。然後鑽入面頰,到達下牙床,在鼻子的外側與迎香穴相遇。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在手陽明經後面,貼著耳朵繞行,最後到達眉毛的竹筍穴。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向下走,經過肩膀後面,盤旋著,經過耳部到達顴骨。

手上也有三條陰經,在手臂內側循行。手太陰肺經起於大拇指,與肩膀前側相連;手厥陰心包經從中指經過腋窩到達胸部,極泉穴是心經的位置。手足三條陽經都向上到達頭部,三條陰經的穴位則在乳房和胸部附近。只有手厥陰經,從額頭後面,向上到達頭頂,與督脈交會,向下與任脈相連。

經脈從來都是直線行走,絡脈則從經脈分出,連結到其他經脈。經脈共有十四條,絡脈則有十六條,請各位一定要記清楚。

經脈篇到這裡結束,共十五條絡脈。《平人氣象論》說:胃的大絡脈叫做虛里,它貫穿膈膜,連結到肺部,從左乳下方發出。它的搏動可以透過衣服感受到,這就是第十六條絡脈。

2. 手太陰肺經穴分寸歌

(從胸至手。左右二十二穴)

肺起中府三肋間上行寸六抵雲門腋(下)三(寸)動脈求天府。俠白肘端五寸論尺澤肘中約紋是。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去腕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主。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里。少商大指內側端。相離爪甲如非耳。

白話文:

(從胸部到手部,左右兩側共有二十二個穴位)

肺經從中府穴開始,位置在第三根肋骨間向上約一寸六分處,到達雲門穴,在腋窩下三寸的地方可以摸到動脈,這裡就是天府穴。從天府穴向下五寸處是俠白穴,尺澤穴在手肘彎曲處的橫紋上。孔最穴在手腕向上七寸的位置。列缺穴距離手腕一寸半。經渠穴在寸口動脈的凹陷處。太淵穴在手掌後方橫紋的盡頭。魚際穴在第一節手指關節後,掌面散脈的地方。少商穴在大拇指內側,距離指甲根就像耳朵一樣的位置。

3. 手陽明大腸經穴分寸歌

(從手至頭。左右四十穴)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聯。陽谿腕中上側是偏歷腕後三寸安。溫溜腕後去五寸。下廉(曲)池前五寸看。上廉曲池下三寸。池下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紋頭盡。肘髎大骨外廉中肘上三寸尋五里。臂臑髃下一寸空。肩髃肩端兩骨罅。巨骨肩尖義骨中。天鼎頸中缺盆上。扶空頰下一寸詳。禾髎水溝旁五分。鼻孔半寸號迎香。

白話文:

(從手到頭,左右共有四十個穴位)

商陽穴在食指內側指甲邊緣。二間穴在食指本節(第二指節)前側,三間穴在第二指節後方的凹陷處。合谷穴在虎口處,第一、二掌骨結合處(岐骨)之間。陽谿穴在手腕背側橈骨(外側)腕橫紋上方。偏歷穴在陽谿穴上三寸處。溫溜穴在陽谿穴上五寸處。下廉穴在曲池穴前方五寸處。(也有說是曲池穴下五寸)上廉穴在曲池穴下方三寸處。手三里穴在曲池穴下方二寸處。曲池穴在彎曲手肘時,肘橫紋的盡頭。肘髎穴在肘部大骨(肱骨外上髁)外側邊緣凹陷處。五里穴在肘部上方三寸處。臂臑穴在肩部髃骨(肩峰)下方一寸的空隙處。肩髃穴在肩峰前方的兩個骨頭縫隙間。巨骨穴在肩峰與鎖骨連接處的中間。天鼎穴在頸部,鎖骨上窩(缺盆)上方。扶突穴在面頰下方一寸的地方。禾髎穴在人中(水溝)兩旁五分處。迎香穴在鼻孔旁半寸的地方。

4. 足陽明胃經穴分寸歌

(從頭至足。左右九十穴)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承下三分名四白。巨髎鼻孔旁八分,地倉挾吻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程,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寸五分。人迎(結)喉旁寸半真,水突筋前直迎下。氣舍喉下一寸乘,缺盆舍下橫骨陷。氣戶璇璣四寸旁,庫房屋翳及膺窗。

乳中(乳)根穴寸六量。(自庫房至乳根左右十穴。各去一寸六分)不容巨闕旁二寸,再下寸五承滿屯。(承)滿下一寸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須認臍旁是。樞下一寸取外陵,下至大巨水道穴。歸來氣街一寸憑。(自梁門以下至氣街左右二十穴。各去一寸)髀關膝上尺有二。

伏兔膝上六寸登,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離膝二寸稱,犢鼻膝臏尋陷中。膝下三寸三里興,里下三寸上廉穴。再下二寸條口應,下廉條下一寸是。踝上八寸覓豐隆,解谿足腕陷中的。谿下寸半衝陽通,陷谷庭後還二寸。內庭次指外陷中,厲兌大次指端上。去爪如韭井穴空。

白話文:

(從頭到腳,左右共九十個穴位)

胃經屬於足陽明經。承泣穴在眼睛下方七分的位置,承泣穴下方三分是四白穴。巨髎穴在鼻孔旁邊八分的位置,地倉穴在嘴角旁邊四分的地方。大迎穴在下巴下方一寸三分的位置,頰車穴在耳朵下方八分的地方。下關穴在耳朵前方動脈跳動的地方,頭維穴在神庭穴旁邊四寸五分的位置。人迎穴在喉結旁邊一寸半的位置,水突穴在肌肉前方直下迎接的地方。氣舍穴在喉嚨下方一寸的位置,缺盆穴在氣舍穴下方的橫骨凹陷處。氣戶穴在璇璣穴旁邊四寸的位置,庫房、屋翳、膺窗等穴依序排列。

乳中穴及乳根穴之間的距離是一寸六分。(從庫房穴到乳根穴,左右各十個穴位,每個穴位間隔一寸六分)不容穴在巨闕穴旁邊兩寸的位置,再往下走一寸五分是承滿穴。承滿穴下方一寸是梁門穴。關門、太乙、滑肉門等穴依序排列,天樞穴在肚臍旁邊的位置。天樞穴下方一寸是外陵穴,再往下是大巨穴和水道穴。歸來穴在氣街穴旁邊一寸的位置。(從梁門穴到氣街穴,左右各二十個穴位,每個穴位間隔一寸)髀關穴在膝蓋上方一尺二寸的位置。

伏兔穴在膝蓋上方六寸的位置,陰市穴在膝蓋上方三寸的位置。梁丘穴距離膝蓋兩寸的位置,犢鼻穴在膝蓋骨下方的凹陷處。膝蓋下方三寸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下方三寸是上廉穴。再往下兩寸是條口穴,下廉穴在條口穴下方一寸的位置。腳踝上方八寸是豐隆穴,解谿穴在腳腕凹陷處。解谿穴下方一寸半是衝陽穴,陷谷穴在腳背後方兩寸的位置。內庭穴在第二腳趾外側凹陷處,厲兌穴在腳大拇指端上,指甲邊緣如韭菜葉的地方,是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