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一 (7)
卷一 (7)
1. 靈樞終始篇
補(當作刺)須一方實,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極出其邪氣。(刺法惟二,則補瀉而已。一者因其方實,故深刺勿按其痏,以出其邪氣,此瀉法也。)一方虛,淺刺之,以養其脈;疾按其痏,無使邪氣得入。(一者,因其方虛,故淺刺以養血脈,疾按其穴,以拒邪氣,此補法也。)
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此雖言針下之氣,然脈氣之至亦如此。)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刺諸痛者,其脈皆實。
上重舌,刺舌柱(舌下之筋如柱者),以鈹針也。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病生於頭者,頭重;生於手者,臂重;生於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從生者也。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此言病氣之中人,隨時氣而為淺深也。)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同劑,針曰砭齊。)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
癢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癢者,陽也,淺刺之。(邪之在表者,其氣外發,或氣往來行則流而為癢。)
刺熱厥者,二陰一陽。(補陰經二次,瀉陽經一次。)刺寒厥者,二陽一陰。(補陽經二次,瀉陰經一次。)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間日而復刺之。必先調其左右,去其血脈,刺道畢矣。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形肉未脫,少氣而脈又躁,躁厥者,必為繆刺之。
散氣可收,聚氣可布。(痏少氣而形肉未脫,其脈躁急,其病躁而厥逆者,氣虛於內,邪實於經也。所刺在絡,其用輕淺,則精氣之散者可收,邪氣之聚者可散也。)深居靜處,占神往來;閉戶塞牖,魂魄不散;專意一神,精氣之分毋聞人聲,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針。
(言刺此者,必清必靜,聚精會神,詳察秋毫,令志在針,庶於虛實疑似之間無誤也。)淺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氣至乃休。(言氣虛邪熱之病,用針宜從容以移其神耳。)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既刺之後,尤當戒慎。男子忌內,女子忌外。忌外者,堅拒勿出;忌內者,謹守勿內,則其邪氣必去,正氣必復,是為得氣。)凡刺之禁:新內勿刺,新刺勿內;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勞勿刺,已刺勿勞;已飽勿刺,已刺勿飽;已飢勿刺,已刺勿飢;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步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𭎸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營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則陽病入於陰,陰病出為陽,則邪氣復生。粗工勿察,是為伐身。形體淫泆,乃消腦髓,津液不化,脫其五味,是為失氣也。
白話文:
靈樞終始篇
補法需針刺實處,針要扎得深,輕輕按壓針孔,以排出邪氣。(刺法只有補瀉兩種。一種是遇到實證,所以要深刺,不要按壓針孔,以排出邪氣,這是瀉法。)另一種是虛證,針要扎得淺,以滋養經脈,迅速按壓針孔,避免邪氣入侵。(另一種是遇到虛證,所以要淺刺以滋養血脈,迅速按壓穴位,以阻擋邪氣,這是補法。)
邪氣入侵時急促而迅猛,穀氣運行時緩慢而平和。(這雖然是說針刺時的氣感,但脈氣的運行也是如此。)脈象實的,要深刺以洩其氣;脈象虛的,要淺刺,使精氣不外洩,以滋養經脈,只排出邪氣。針刺疼痛部位,其脈象都偏實。
舌頭上重,則刺舌柱(舌下像柱狀的筋)。手屈伸不利,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
病從頭部開始的,頭會沉重;從手部開始的,手臂沉重;從足部開始的,腳會沉重。治療時,應先針刺疾病發生的部位。春天之氣在毛髮,夏天之氣在皮膚,秋天之氣在肌肉,冬天之氣在筋骨。(這是說病邪侵入人體,需根據季節氣候調整針刺的深淺。)針刺此類疾病,應根據季節調整針刺的深度。(相同的藥物,針灸稱為砭齊。)所以,針刺肥胖的人,宜在秋冬季節;針刺瘦弱的人,宜在春夏季節。
癢痛屬陰,疼痛且按壓不得者也屬陰,應深刺;病在上者屬陽,病在下者屬陰;單純發癢屬陽,應淺刺。(邪氣在表,其氣外發,或氣往來流動則成癢。)
針刺熱厥,採用二陰一陽法(補陰經兩次,瀉陽經一次);針刺寒厥,採用二陽一陰法(補陽經兩次,瀉陰經一次)。久病者,邪氣深入,針刺時應扎得深且留針時間長,間隔一天再刺。必須先調和其左右經脈,疏通血脈,針刺才算完成。凡是針刺,都必須觀察其形氣,形體未消瘦,少氣而脈搏又急促,躁厥者,必須用繆刺法。
散亂之氣可以收斂,聚集之氣可以散布。(針孔少氣,形體未消瘦,脈搏急促,病情躁動而厥逆,這是內虛外實,邪氣滯於經絡。針刺應輕淺,則散失的精氣可以收斂,聚集的邪氣可以散布。)針刺時要選擇深居靜謐之處,專心致志,關閉門窗,魂魄不散,專注於針刺,精氣的盛衰,即使聽到人聲,也要收斂精氣,一定要專注於針刺。
(說明針刺時,必須清靜,聚精會神,仔細觀察,專注於針刺,才能在虛實疑難之間不犯錯誤。)淺刺而留針,針感輕微而浮,以調整氣機,氣至則停。(說明氣虛邪熱的疾病,用針應從容,以調整氣機。)男針內,女針外,堅決拒針外出,謹慎避免針內入,這就是所謂的得氣。(針刺後,尤其要注意,男子忌針內,女子忌針外,忌針外者,堅決拒針外出;忌針內者,謹慎避免針內入,則邪氣必除,正氣必復,這就是所謂的得氣。)
凡是針刺的禁忌:新受內傷者勿刺,新針刺過者勿再刺內臟;醉酒者勿刺,已針刺者勿飲酒;新發怒者勿刺,已針刺者勿發怒;新勞累者勿刺,已針刺者勿勞累;飽食者勿刺,已針刺者勿飽食;飢餓者勿刺,已針刺者勿飢餓;口渴者勿刺,已針刺者勿口渴;驚恐過度者,必須平復其氣後才能針刺;乘車而來者,需臥床休息片刻後再針刺;步行而來者,需坐下休息片刻後再針刺。凡此十二項禁忌,因為脈亂氣散,逆亂營衛經氣,不按順序針刺,則陽病入陰,陰病出陽,邪氣又會滋生。粗心大意不細察,就是傷害自身,形體衰敗,耗損腦髓,津液不化,損傷五臟,這就是失去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