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四 (2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5)

1. 經絡迎隨設為問答(楊氏)

此外有補針導氣之法,所謂捫而循之者,是於所刺經絡部分,上下循之,故令氣血舒緩,易得往來也。切而散之者,是用大指爪甲,左右於穴切之,腠理開舒,然後針也。推而按之者,是用右指捻針按住,近氣不失,則遠氣乃來也。彈而努之者,是用指甲彈針,令脈氣䐜滿,而得疾行至於病所也。

爪而下之者,是用左手指爪連甲,按定針穴,乃使氣散而刺榮,使血散而刺衛,則置針各有準也。通而取之者,是持針進退,或轉或停,以使血氣往來,遠近相通,而後病可取也。外引其門以閉其神者,是先用左指收合針孔,乃放針,則經氣不泄也。故曰:『知為針者信其左。

問:『候氣之法何如?』

答曰:『用針之法,候氣為先,須用左指,閉其穴門,心無內慕,如待貴人,伏如橫弩,起若發機;若氣不至,或雖至如慢,然後轉針取之。轉針之法,令患人吸氣,先左轉針,不至,左右一提也。更不至者,用男內女外之法,男即輕手按穴,謹守勿內;女即重手按穴,堅拒勿出,所以然者,持針居內是陰部,持針居外是陽部,淺深不同,左手按穴,是要分明。只以得氣為度,如此而終不至者,不可治也。

若針下氣至,當察其邪正,分其虛實。經言:『邪氣來者緊而疾,穀氣來者徐而和,但濡虛者即是虛,但牢實者即是實。』此其訣也。

問:『呼吸之理。』

答曰:此乃調和陰陽法也。故經言:『呼者因陽出,吸者隨陰入。』雖此呼吸分陰陽,實由一氣而為體,其氣內歷於五臟,外隨於三焦,周布一身,循環經絡,流注孔穴,順其形氣之方圓,然後為用不同耳。是故五臟之出入,以應四時。三焦之升降,而為榮衛。經脈之循環,以合天度。

然則呼吸出入,乃造化之樞紐,人身之關楗,針家所必用也。諸陽淺在經絡,諸陰深在臟腑,補瀉皆取呼吸,出內其針。蓋呼則出其氣,吸則入其氣。欲補之時,氣出針入,氣入針出。欲瀉之時,氣入入針,氣出出針。呼而不過三口,是外隨三焦之陽。吸而不過五口,是內迎五臟之陰。

先呼而後吸者,為陽中之陰;先吸而後呼者,為陰中之陽,乃各隨其病氣,陰陽寒熱而用之,是為活法,不可誤用也。

三陰之經:先吸後呼。三陽之經:先呼後吸。

問:『迎隨之理何如?』

答曰:此乃針下予奪之機也。

第一要知榮衛之流行。所謂諸陽之經,行於脈外;諸陽之絡,行於脈內;諸陰之經,行於脈內;諸陰之絡,行於脈外,各有淺深。立針以一分為榮,二分為衛,交互停針,以候其氣,見氣方至,速便退針引之,即是迎。見氣已過,然後進針追之,即是隨。故《刺法》云:『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

白話文:

此外,還有補針導氣的方法。所謂「捫而循之」,是指在針刺經絡的部位上下撫摸,使氣血舒緩,更容易達到氣血流通的效果。「切而散之」,是用大拇指指甲在穴位處左右切按,使肌膚毛孔舒張,然後再針刺。「推而按之」,是用右手指捻住針,保持針體靠近氣穴,這樣遠處的氣就能夠匯集過來。「彈而努之」,是用指甲彈針,使脈氣充盈,迅速到達病灶。「爪而下之」,是用左手指甲按住針穴,使氣血散開,然後針刺榮經或衛經,這樣針刺才有準確性。「通而取之」,是指持針進退,或旋轉或停止,使氣血流通,遠近相通,然後才能治療疾病。「外引其門以閉其神」,是指先用左指按住針孔,然後再拔針,這樣經氣就不會外泄。所以說:「懂得針灸的人,相信左手的重要性。」

問:候氣的方法是什麼?

答:用針灸的方法,候氣是第一步,必須用左指按住穴位,心無雜念,像等待貴賓一樣,身體姿勢如同拉滿的弓,出手如發機般迅速;如果氣至不到,或者氣至遲緩,就要轉動針灸針來取氣。轉動針灸針的方法是,讓病人吸氣,先向左旋轉針灸針,如果氣還是不到,就左右稍微提一下針。如果還是不到,就採用「男內女外」的方法,男性就輕輕按住穴位,小心避免針深入;女性就用力按住穴位,堅決防止針退出。這樣做的原因是,針在體內是陰,針在體外是陽,深度不同,左手按住穴位,是要區分陰陽的。只要氣至就夠了,如果這樣還不能取氣,那就不能治療了。

如果針刺後氣至,就要觀察邪正虛實。經書上說:「邪氣來的時候,氣至緊而迅速;正氣來的時候,氣至緩和。感覺濕潤虛弱就是虛,感覺牢固充實就是實。」這就是訣竅。

問:呼吸的原理是什麼?

答:這是調和陰陽的方法。經書上說:「呼氣是陽氣外泄,吸氣是陰氣內入。」雖然呼吸分陰陽,但實際上是由一氣構成,這股氣在體內經過五臟,在體外循行於三焦,佈滿全身,循環經絡,流注穴位,順應氣機的運行規律,然後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所以五臟的出入,應對四時;三焦的升降,是榮衛的運行;經脈的循環,符合天道的運行。

那麼,呼吸出入,是天地運化的樞紐,人體的關節,針灸師必須要掌握的。諸陽之經淺在經絡,諸陰之經深在臟腑,補瀉都取決於呼吸,針刺要配合呼吸出入。呼氣的時候,氣外出針入;吸氣的時候,氣內入針出。想要補的時候,氣出針入;想要瀉的時候,氣入針入。呼氣不要超過三次,這是隨著三焦的陽氣;吸氣不要超過五次,這是迎合五臟的陰氣。

先呼氣後吸氣,是陽中之陰;先吸氣後呼氣,是陰中之陽,要根據不同的病氣、陰陽寒熱而運用,這是活法,不能弄錯。

三陰經:先吸後呼。三陽經:先呼後吸。

問:迎隨的原理是什麼?

答:這是針刺時取捨的關鍵。

首先要知道榮衛的運行規律。所謂諸陽之經,行於脈外;諸陽之絡,行於脈內;諸陰之經,行於脈內;諸陰之絡,行於脈外,各有淺深。針刺以一分為榮,二分為衛,交替停針,以候其氣,氣至就立即退針,這是迎。氣過後再進針追趕,這是隨。《刺法》說:「動則退針,停則氣息通暢,迎則向右瀉涼,推針內進,隨則向左補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