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四 (19)
卷四 (19)
1. 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喎癖癥瘕疾宜休,卻在醫師志意求,指頭手法為留氣,身除疾痛再無憂。
(口訣)
運氣法,能瀉,先直後臥。
運氣用純陰,氣來便倒針,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
凡用針之時,先行純陰之數,若覺針下氣滿,便倒其針,令患人吸氣五口,使針力至病所,此乃運氣之法,可治疼痛之病。
運氣行針好用工,遍身疼痛忽無蹤,此法密傳堪濟世,論金宜值萬千鐘。
(口訣)
提氣法,提氣從陰微拈提,冷麻之症一時除。
凡用針之時,先從陰數,以覺氣至,微拈輕提其針,使針下經絡氣聚,可治冷麻之症。
提氣從陰六數同,堪除頑痺有奇功,欲知奧妙先師訣,取次機關一掌中。
(口訣)
中氣法,能除積,先直後臥,瀉之。
凡用針之時,先行運氣之法,或陽或陰,便臥其針,向外至痛疼,立起其針,不與內氣回也。
中氣須知運氣同,一般造化兩般功,手中運氣叮嚀使,妙理玄機起疲癃。
若關節阻澀,氣不通者,以龍虎大段之法,通經接氣,驅而運之,仍以循攝切摩,無不應矣。又按捫摩屈伸,導引之法而行。
(口訣)
蒼龍擺尾手法,補。
蒼龍擺尾行關節,回撥將針慢慢扶,一似江中舡上舵,周身遍體氣流普。
或用補法而就得氣,則純補;補法而未得氣,則用瀉,此亦人之活變也。
凡欲下針之時,飛氣至關節去處,便使回撥者,將針慢慢扶之,如舡之舵,左右隨其氣而撥之,其氣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撥動,周身遍體,奪流不失其所矣。
蒼龍擺尾氣交流,氣血奪來遍體周,任君體有千般症,一插須教疾病休。
(口訣)
赤鳳搖頭手法,瀉。
凡下針得氣,如要使之上,須關其下,要下須關其上,連連進針,從辰至巳,退針,從巳至午,撥左而左點,撥右而右點,其實只在左右動,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
針似舡中之櫓,猶如赤鳳搖頭,辨別迎隨逆順,不可違理胡求。
(口訣)
龍虎交戰手法,三部俱一補一瀉。
龍虎交爭戰,虎龍左右施,陰陽互相隱,九六住疼時。
凡用針時,先行左龍則左拈,凡得九數,陽奇零也。卻行右虎則右拈,凡得六數,陰偶對也。乃先龍後虎而戰之,以得氣補之,故陽中隱陰,陰中隱陽,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乃得返復之道,號曰龍虎交戰,以得邪盡,方知其所,此乃進退陰陽也。
青龍左轉九陽宮,白虎右旋六陰通,返復玄機隨法取,消息陰陽九六中。
(口訣)
龍虎升降手法。
凡用針之法,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拈之,入穴後,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經絡得氣行,轉其針向左向右,引起陽氣,按而提之,其氣自行,如氣未滿,更依前法再施。
白話文:
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歪斜、癖症、積聚、脹滿等疾病,都應該停止治療,需仰賴醫師的判斷與決斷。精準的手法能留住氣血,消除疾病疼痛,不再受其困擾。
(口訣:運氣法,能瀉,先直後臥。)
運用運氣法能達到瀉的效果,先將針垂直刺入,然後再調整針的角度使其傾斜。
運用純陰之數(例如數息)來運氣,當感覺針下氣滿時,便將針稍微倒轉,讓患者吸氣五次,使針的力量到達病灶處,這就是運氣法,可以治療疼痛性疾病。
運氣配合針法運用得當,全身疼痛都會消失無蹤。此法秘傳於世,價值連城。
(口訣:提氣法,提氣從陰微拈提,冷麻之症一時除。)
運用提氣法,從陰數(例如數息)開始,感覺氣至後,輕輕提拉針,使針下經絡之氣聚集,可以治療肢體冰冷麻木的症狀。
從陰數到六數,皆可運用此法,治療頑固麻痺症狀效果奇佳。想要了解其奧妙,需學習師父的訣竅,掌握其運作的關鍵。
(口訣:中氣法,能除積,先直後臥,瀉之。)
運用中氣法,能消除積聚。先運用運氣法,無論是陽數還是陰數,然後將針稍微傾斜,指向疼痛處,再將針豎直,避免內氣逆流。
中氣法與運氣法息息相關,兩種方法各有其功效。運用手中技巧與氣息的配合,便能解決疲勞與虛弱的症狀。
如果關節僵硬、氣血不通暢,則運用龍虎大段的針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配合按壓、摩挲、屈伸等手法,便能有效改善。
(口訣:蒼龍擺尾手法,補。)
蒼龍擺尾手法用於補法。將針緩慢地回撥,如同江中船隻的舵,引導氣血流遍全身。
如果使用補法而能得氣,那就是純粹的補法;如果使用補法而未得氣,則需改用瀉法,這也是針灸治療中的靈活運用。
下針時,將氣引導至關節處,再慢慢回撥針,如同船舵一般,左右調整,隨著氣的流動而撥動,氣血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撥動,周身氣血運行順暢。
蒼龍擺尾手法能使氣血流通,氣血運行遍佈全身,無論何種疾病,只要針灸得當,都能有效治療。
(口訣:赤鳳搖頭手法,瀉。)
赤鳳搖頭手法用於瀉法。下針得氣後,如果需要向上提針,則需先封鎖下端;如果需要向下壓針,則需先封鎖上端。連續進針,從辰時到巳時(上午7點到9點),再退針,從巳時到午時(上午9點到11點),針尖左右移動,如同搖鈴,退針時為圓形動作,進針時為直線動作,並配合左右搖動。
針如同船上的櫓,像赤鳳搖頭一般,要根據氣的流向來調整針的動作,不可違背規律。
(口訣:龍虎交戰手法,三部俱一補一瀉。)
龍虎交戰手法,結合補瀉。操作時,先左捻九次(陽數),再右捻六次(陰數)。先以龍(左)後以虎(右)的方式交替操作,達到補氣的效果,陽中藏陰,陰中藏陽,左捻九次,右捻六次,能有效止痛,這是進退陰陽的技巧,稱之為龍虎交戰,以達到邪氣盡除,明確定位病灶的目的。
左旋九次為陽,右旋六次為陰,根據病情變化調整針法,在陰陽之間取得平衡。
(口訣:龍虎升降手法。)
運用龍虎升降手法,先以右手大拇指向前捻針,入穴後,再以左手大拇指向前捻,使經絡得氣運行。然後左右旋轉針,引動陽氣,按壓並提拉,氣血自然運行。如果氣不足,則重複上述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