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 (7)

1. 診脈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其息,浮洪風盛數多驚,虛冷沉遲實有積。

小兒一歲至三歲,呼吸須將八至看,九至不安十至困,短長大小有邪干。

小兒脈緊是風癇,沉脈須至氣化難,腹痛緊弦牢實秘,沉而數者骨中寒。

小兒脈大多風熱,沉重原因乳食結,弦長多是膽肝風,緊數驚風四指掣。

浮洪胃口似火燒,沉緊腹中痛不竭,虛濡有氣更兼驚,脈亂多痢大便血。

前大後小童脈順,前小後大必氣咽,四至洪來若煩滿,沉細腹中痛切切。

滑主露濕冷所傷,弦長客忤分明說,五至夜深浮大晝,六至夜細浮晝別,

息數中和八九至,此是仙人留妙訣。

白話文:

小兒有病,必須根據脈象進行診斷。一指三關(寸、關、尺)可以確定小兒的呼吸情況。

浮脈洪大,表示風盛,小兒容易受到驚嚇。虛脈冷脈沉脈遲脈,表示小兒體內有積聚。

小兒一歲到三歲,呼吸次數應觀察八到十次。超過九次說明小兒不安,超過十次說明小兒睏倦。呼吸長短、大小不一,說明小兒體內有邪氣作祟。

小兒脈搏緊,是風癇的徵兆。沉脈表示小兒氣血運行不暢。腹痛、脈搏緊弦而牢實,表示小兒有便祕。沉而數的脈象,說明小兒骨中寒。

小兒的脈象大多屬風熱。沉重的脈象,是因為乳食積滯所致。弦長多為膽肝風。緊而數的脈象,是驚風的徵兆,四指發緊。

浮而洪大的脈象,表示小兒胃口旺盛,像火燒一樣。沉而緊的脈象,表示小兒腹痛不休。虛弱濡軟的脈象,伴有驚嚇,脈亂多痢,大便帶血。

前段脈象大,後段脈象小的脈象,表示小兒脈象順暢。前段脈象小,後段脈象大的脈象,說明小兒有氣咽。四指洪大的脈象,表示小兒煩悶。沉而細小的脈象,表示小兒腹痛。

滑脈主露濕冷所傷。弦長脈象是外邪侵犯的明確表現。五指脈象夜間浮大,白天浮小。六指脈象夜間細小,白天浮大。

呼吸次數中等,每分鐘八到九次,這是醫家傳授的妙訣。

2. 識病歌

要知虎口氣紋脈,倒指看紋分五色,黃紅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

紫青傷食氣虛煩,青色之時症候逆。忽然純黑在其間,好手醫人心膽寒,

若也直上到風關,遲速短長分兩端,如槍衡射驚風至,分作枝葉有數般,

弓反裡順外為逆,順逆交連病已難,叉頭長短尤可救,如此醫工仔細看。

男兒兩歲號為嬰,三歲四歲幼為名,五六次第年少長,七齠八齡朝論文,

九歲為童十稚子,百病關格辨其因。十一癇疾方癲風,疳病還同勞病攻,

痞癖定為沉積候,退他潮熱不相同,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體熱相從,

肚熱身冷傷食定,腳冷額熱是感風,額冷腳熱驚所得,瘡疹發時耳後紅。

小兒有積宜與塌,傷寒兩種解為先,食瀉之時宜有積,冷瀉須用與溫脾,

小兒宜與澀臟腑,先將帶傷散與之。孩兒無事忽大叫,不是驚風是天吊,

大叫氣促長聲粗,誤食熱毒悶心竅,急後肚下卻和脾,若將驚癇真堪笑。

痢疾努氣眉頭皺,不努不皺腸有風,冷熱不調分赤白,脫肛因毒熱相攻,

十二種痢何為惡,禁口刮腸大不同。孩兒不病不可下,冷熱自汗兼自下,

神因囟陷四肢冷,乾嘔氣虛神卻怕,吐蟲面白毛焦枯,疳氣潮熱食不化,

鼻塞咳嗽及虛痰,脈細腸鳴煩躁訝,若還有疾宜速通。下了之時心上脫。

孩兒食熱下無妨,面赤青紅氣壯強,脈弦紅色肚正熱,痄腮喉痛尿如湯,

屎硬腹脹脅肋滿,四肢浮腫夜啼長,遍身生瘡肚隱痛,下之必愈是為良。

白話文:

虎口氣紋脈

認識手虎口的紋路氣脈,倒著看紋路分五種顏色:

  • 黃紅:氣血調和,五臟安樂。
  • 紅紫:隱約有損傷或補益。
  • 紫青:受食傷,氣虛心煩。
  • 青色:有逆症。
  • 忽然純黑:病症嚴重,讓人擔憂。

氣紋脈直上風關

  • 直上風關:病勢發展快慢不同。
  • 如槍直射:驚風至。
  • 分枝葉數種:病情變化多端。
  • 弓反裡順:病勢順利或阻逆。
  • 順逆交連:病情難治。
  • 叉頭長短:可判斷病情輕重。

幼童疾病辨證

  • 男童:兩歲為嬰,三到四歲為幼。
  • 五到六歲年少漸長。
  • 七到八歲開始讀書。
  • 九歲為童,十歲為稚子。
  • 百病的關鍵在於辨明原因。
  • 十一歲癇疾、癲風。
  • 疳病類似勞病。
  • 痞癖是沉積宿疾。
  • 退潮熱不同,先看掌心熱否。
  • 身體熱相從。
  • 肚熱身冷傷食。
  • 腳冷額熱感風。
  • 額冷腳熱驚風。
  • 瘡疹發時耳後紅。

幼童治療原則

  • 有積食用塌方。
  • 傷寒先解表。
  • 食瀉有積食。
  • 冷瀉溫脾。
  • 小兒澀臟腑,先散帶傷。
  • 孩子無事突然大叫,非驚風而是天吊。
  • 大叫氣促粗,誤食熱毒悶心。
  • 急後下塌,和脾。
  • 驚癇可笑。

痢疾辨證

  • 痢疾努氣眉頭皺。
  • 不努不皺腸有風。
  • 冷熱不調分赤白。
  • 脫肛因毒熱。
  • 十二種痢病嚴重。
  • 禁口刮腸不同。
  • 不可濫下藥。

其他幼童疾病

  • 自汗自下:神因囟陷。
  • 乾嘔氣虛:神氣虛弱。
  • 吐蟲:面色發白,毛髮焦枯。
  • 疳氣:潮熱,食不化。
  • 鼻塞咳嗽:虛痰。
  • 脈細腸鳴:煩躁。
  • 其他疾病:宜速通。
  • 下藥後心上脫。

熱證下藥

  • 食熱下藥無妨。
  • 面赤青紅,氣壯強。
  • 脈弦紅色,肚正熱。
  • 痄腮喉痛,尿如湯。
  • 便祕腹脹,脅肋滿。
  • 四肢浮腫,夜啼長。
  • 身瘡肚痛。
  • 下藥可愈。

3. 諸症治法

◎胎寒:

孩兒百日胎寒後,足屈難伸兩手拳,口冷腹脹身戰慄,晝啼不已夜嗷煎。

◎胎熱:

三朝旬外月餘兒,目閉泡浮症百推,常作呻吟火燥起,此為胎熱定無疑。

◎臍風:

風邪早受入臍時,七日之間驗吉凶,若見肚臍口中色,惡聲口氣是為凶。

◎臍突:

孩兒生下旬餘日,臍突先浮非大疾,穢水停中自所因,徐徐用藥令消釋。

◎夜啼:

夜啼四症驚為一,無淚見燈心熱煩,面瑩夾青臍下寒,睡中頓哭是神干。

◎急驚:

面紅卒中渾身熱,唇黑牙關氣如絕,目翻搐搦喉有痰,此是急驚容易決。

◎急驚:

急驚之後傳如瘧,外感風邪為氣虛,略表氣和脾與胃,然後寒熱得消除。

◎慢驚:

陰盛陽虛病已深,吐瀉後睡揚撐睛,神昏按緩涎流甚,此症分明是慢驚。

◎搐症:

搐症須分急慢驚,亦由氣鬱致昏沉,良醫亦治宜寬氣,氣下之時搐自停。

◎諸風:

諸風夾熱引皮膚,凝結難為預頓除,頰腫須防喉舌內,要除風熱外宜塗。

◎傷積:

頭疼身熱腹微脹,足冷神昏只愛眠,因食所傷脾氣弱,不宜遲緩表為先。

◎吐瀉:

脾虛胃弱病源根,食穀水和運化行,清濁邪干成吐瀉,久傳虛弱便生風。

◎傷寒:

傷寒之候有多般,一概相推便救難,兩目見紅時噴嚏,氣粗身熱是傷寒。

◎傷風:

傷風發熱頭應痛,兩頰微紅鼻涕多,汗出遍身兼咳嗽,此傷風症易調和。

◎夾食:

鼻涕頭疼時吐逆,面紅面白變不一,此因夾食又傷寒,發表有功方下積。

◎夾驚:

身微有熱生煩躁,睡不安兮神不清,此是傷風感寒症,亦宜先表次寧心。

◎赤白:

小兒之痢細尋推,不獨成之積所為,冷熱數般雖各異,寬腸調胃在明醫。

◎五痢:

痢成五色豈堪聞,日久傳來神氣昏,頭痛肚疼苦為最,便知小兒命難存。

◎五疳:

五疳之臟五般看,治法推詳事不難,若見面黃肌肉瘦,齒焦髮落即為疳。

◎走馬疳:

走馬疳似傷寒毒,面色光浮氣喘胸,若見牙焦腮有血,馬疳如此是真形。

◎脫肛:

肛門脫露久難收,再成風傷是可憂,沉自先傳脾胃得,更詳冷熱易為瘳。

◎諸疝:

白話文:

◎胎寒:

嬰兒出生百日後,手腳難以伸展,雙拳緊握,口發冷,肚子脹氣,身體發抖,白天啼哭不止,晚上更是難熬。

◎胎熱:

出生後三到十天,嬰兒眼睛閉合,眼珠凸起,經常呻吟,上火燥熱。這些都是胎熱的徵兆,無疑。

◎臍風:

風邪侵襲臍部,七天內就會出現狀況。如果臍部和口中出現異色,並且發出惡聲或口氣,就是凶兆。

◎臍突:

嬰兒出生十餘日,臍部凸出,不要緊。這是因為穢水停留在裡面,慢慢用藥可消除。

◎夜啼:

夜間啼哭有四種症狀:一是受驚嚇,但沒有眼淚;二是見到燈火感到心煩意熱;三是面色紅潤,夾雜青色,臍下發冷;四是睡夢中突然啼哭,這是精氣耗損所致。

◎急驚:

面色通紅,全身發熱,嘴脣發黑,牙關緊閉,呼吸微弱,眼睛上翻抽搐,喉中有痰。這是急驚,容易致命。

◎慢驚:

急驚之後,轉化為類似瘧疾的症狀。這是風邪外感導致氣虛,需要調理心脾和胃氣,才能消除寒熱。

◎慢驚:

陰氣盛而陽氣虛,病情深入,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睡覺時眼睛凸出,神志昏沉,按壓身體時口水流得很多。這種症狀明顯是慢驚。

◎搐症:

搐症分為急性和慢性,都是因為氣鬱導致神志不清。醫治時要寬解氣鬱,當氣鬱消散,搐症自然就會停止。

◎諸風:

各種風疾伴隨熱症,會導致皮膚凝結難愈。頰部腫脹,要預防蔓延到喉嚨和舌頭。治療時既要驅散風熱,又要在外部塗藥。

◎傷積:

頭痛發熱,肚子微脹,腳冷神昏,嗜睡。這些都是因飲食所傷,脾氣虛弱。宜先調理脾胃之氣。

◎吐瀉:

脾虛胃弱是病源根本。飲食和水不能運化,清濁邪氣就會導致吐瀉。久傳虛弱,就會生風。

◎傷寒:

傷寒的症狀有多種,不能概而論之。如果兩眼發紅,打噴嚏,呼吸粗重,發熱,就是傷寒。

◎傷風:

傷風發熱,頭部疼痛,兩頰微紅,鼻涕增多,全身出汗,並且咳嗽。這是傷風,比較容易調和。

◎夾食:

傷風時鼻涕增多,頭痛,嘔吐。面色紅白交替變化。這是因為夾食又傷寒。治療時既要發汗解表,也要下積導滯。

◎夾驚:

身體微熱,煩躁不安,睡眠不安穩,精神不振。這是傷風感冒的症狀,治療時宜先發汗解表,然後安神定驚。

◎赤白:

嬰兒腹瀉種類繁多,不僅是積食所致。各種病症雖然各異,但緩解腸胃不適是明醫的關鍵。

◎五痢:

痢疾分為五種顏色,讓人聞之咋舌。日久後會導致精神昏迷,頭痛腹痛,痛苦不堪,這時嬰兒的生命就難以保全。

◎五疳:

五種疳疾對應五臟。治療時要仔細推敲,並不困難。如果面目發黃,肌肉消瘦,牙齒焦黑,頭髮脫落,就是疳疾。

◎走馬疳:

走馬疳類似於傷寒中毒,面色浮華,氣喘胸悶。如果牙齒焦黑,腮部出血,那就是真正的走馬疳。

◎脫肛:

肛門脫出久難收縮,再受風邪侵襲,令人憂心。脫肛多由脾胃虛弱引起,仔細分清寒熱,容易治癒。

◎諸疝:

諸疝原來各有名,蓋因傷熱氣侵成,始分芍藥烏梅散,勻氣金鈴與五靈。

白話文:

各種疝氣都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是由於熱氣侵襲所致。因此,初期時可以選用芍藥烏梅散,調節氣機;中期時可以選擇金鈴子和五靈脂。

◎咳嗽:

咳嗽雖然分冷熱,連風因肺感風寒,眼浮痰盛喉中響,戲水多因汗未乾。

◎齁䶎:

小兒齁䶎為聲啼,吃以酸鹹又亂之,或自肺風傷水濕,風冷熱聚為良醫。

◎腹痛:

大凡腹痛初非一,不獨癥瘕與痃癖,分條析類症多般,看此語中最詳悉。

◎口瘡:

心脾胃熱蒸於上,舌與牙根肉腐傷,口臭承漿分兩處,有瘡雖易治四方。

◎目症:

生下餘旬目見紅,蓋因腹受熱兼風,涼肝心藥最為妙,疝氣痘瘡宜別攻。

◎重舌:

孩兒受胎諸邪熱,熱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鵝口症堪憂,用藥更須針刺裂。

白話文:

◎咳嗽:

咳嗽雖有燥咳和寒咳之分,如果連續咳嗽且伴有鼻塞、流涕等風寒症狀,時常有眼皮浮腫、喉嚨有痰、咳聲有痰鳴音,多是因出汗後未及時擦乾衣物受涼所致。

◎齁䶎:

小兒齁䶎是指發出鼾聲,並伴有哭鬧,如果飲食不節制,攝入過多酸性或鹹性食物,也會導致齁䶎。此外,肺部受風寒濕邪所傷,也會引起齁䶎。風熱寒濕等不同病因,需由醫師對症下藥,方可根治。

◎腹痛:

腹痛的病因繁多,不限於腸胃疾病或寄生蟲。根據病徵將腹痛分門別類,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詳見相關論述。

◎口瘡:

心火、脾火、胃火旺盛而上行,灼傷舌頭、牙齦和口腔黏膜,引起口瘡。口瘡分為腐爛型和非腐爛型,即便易於治療,也要留意不同類型。

◎目症:

新生兒出生後數十天內出現眼紅,多是由於腹中熱氣夾雜風邪所致。治療時以清肝降心熱的藥物為主,同時注意與疝氣、痘瘡等疾病的鑑別。

◎重舌:

胎兒在母體內受邪熱所侵,熱氣壅滯於三焦,導致舌頭腫脹變厚,形成重舌。重舌也可能發展成鵝口瘡,治療時既需要用藥,也需要配合針灸刺破腫脹的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