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3)

1. 南豐李氏補瀉

◎留氣法:治喎癖癥瘕氣塊,先針入七分,行老陽數,氣行便深入一寸,微伸提之,卻退至原處,不得氣,依前法再施,名曰留氣法。

◎子午搗臼:治水蠱膈氣脹滿,落穴之後,補瀉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之,千遭自平,名曰子午搗臼。

◎龍虎交騰:治損逆赤眼,癰腫初起,先以大指進前捻入左,後以大指退後捻入右,一左一右,三九二十七數,得氣向前,推轉內入,以大指彈其針尾,引其陽氣,按而提之,其氣自行,未應再施,此龍虎交騰法也。

雜病單針一穴,即於得氣後行之,起針際行之亦可。通而取之。通者通其氣也,提插之後用之。如病人左手陽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進前九數,卻扳倒針頭,帶補以大指努力,針嘴朝向病處,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執住,直待病人覺熱方停。若氣又不通,以龍虎龜鳳、飛經接氣之法,驅而運之。

如病人左手陰經,以醫者右手大指退後九數,卻扳倒針頭,帶補以大指努力,針嘴朝病,執住,直待病人覺熱方停。右手陽經,與左手陰經同法。右手陰經,與左手陽經同法。左足陽經,與右手陽經同法。左足陰經,與右手陰經同法。右足陽經,與左手陽經同法。右足陰經,與左手陰經同法。

如退潮,每一次先補六,後瀉九,不拘次數,直待潮退為度。止痛同此法。癢麻虛補,疼痛實瀉,此皆先正推衍《內經》通氣之法,更有取氣、斗氣、接氣之法。取者,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頭,頭取手足三陽,胸腹取手足三陰,以不病者為主,病者為應。如兩手蜷攣,則以兩足為應;兩足蜷攣,則以兩手為應。

先下主針,後下應針,主針氣已行,而後針應針,左邊左手,左足同手法,右邊亦然。先斗氣、接氣,而後取氣,手補足瀉,足補手瀉,如搓索然。久患偏枯蜷攣甚者,必用此法於提插之後。徐氏曰:『通氣、按氣之法,已有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

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搖動出納,呼吸同法,上下通接,立時見功。』所謂定息寸數者,手三陰經,從胸走手,長三尺五寸;手三陽經,從手走頭,長五尺;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長八尺;足三陰經,從足走腹,長六尺五寸;陰陽兩蹻,從足走目,長七尺五寸;督脈長四尺五寸;任脈長四尺五寸,人一呼,氣行三寸,一吸氣行三寸,一呼一吸,謂之一息。針下隨其經脈長短,以息計之,取其氣到病所為度。

一曰青龍擺尾:以兩指扳倒針頭朝病,如扶舡舵,執之不轉,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九數或三九二十七數,其氣遍體交流。

二曰白虎搖頭:以兩指扶起針尾,以肉內針頭輕轉,如下水舡中之櫓,振搖六數或三六一十八數,如欲氣前行,按之在後,欲氣後行,按之在前,二法輕病亦可行之,擺動血氣。蓋龍為氣,虎為血,陽日先行龍而後虎,陰日先行虎而後龍。

白話文:

南豐李氏補瀉

**留氣法:**治療歪斜、癖症、癥瘕、氣塊等症,先將針刺入七分深,按照老陽脈的走向行針,氣至後再深入一寸,輕輕提插,然後退回原處。如果沒有得氣,就重複之前的步驟,這就是留氣法。

**子午搗臼:**治療水蠱、膈氣、脹滿等症,針刺到穴位後,調整補瀉,使氣血運行均勻,針上下移動,九進六出,左右旋轉,如此反复,直到症狀緩解,稱為子午搗臼法。

**龍虎交騰:**治療損傷、逆氣、紅眼、癰腫初期等症,先用大拇指向前捻轉針柄九次,然後向後捻轉九次,如此左右交替,共計二十七次,直到得氣。然後將針向前推進,用大拇指彈動針尾,引導陽氣,按壓並提拉針柄,使氣血自行運行。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則重複此法。這就是龍虎交騰法。

對於單一穴位的雜病,在得氣後便可行針,起針時也可行針。治療方法是使氣血暢通。針刺後,如果病人左手陽經受阻,施針者用右手大拇指向前捻轉九次,然後將針頭扳倒,用大拇指用力按壓,針尖朝向病灶(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持續按壓直到病人感覺到熱才停止。如果氣血不通,則使用龍虎龜鳳、飛經接氣等方法來疏通運氣。左手陰經、右手陽經、右手陰經、左足陽經、左足陰經、右足陽經、右足陰經的治療方法以此類推,與上述方法相對應。

如果出現退潮現象(指病情好轉),每次先補六次,再瀉九次,可重複多次,直到潮退為止。止痛也採用相同方法。癢麻屬虛證,應補;疼痛屬實證,應瀉。這些方法都是根據《內經》的通氣原理推演而來的,此外還有取氣、斗氣、接氣等方法。取氣法是:左取右,右取左,手取足,足取頭,頭取手足三陽經,胸腹取手足三陰經,以健康部位為主要施針部位,病灶部位為輔助部位。例如,如果雙手蜷縮,則以雙足為輔助部位;如果雙足蜷縮,則以雙手為輔助部位。

先施主針,然後再施應針。主針得氣後,再施應針。左側用左手,左足同法,右側亦然。先進行斗氣、接氣,然後再取氣。手部補瀉,足部補瀉方法相反,如同搓繩索一般。對於久病、偏枯、蜷縮嚴重的患者,必須在提插針後使用此法。徐氏說:「通氣、按氣的方法,已有固定的寸數,手足三陽經,向上九寸,向下十四寸,超過經脈四寸;手足三陰經,向上七寸,向下十二寸,超過經脈五寸。重要的是要搖動針柄,出納氣血,配合呼吸,使氣血上下貫通,立刻就能見效。」所謂的固定寸數是指:手三陰經,從胸走手,長三尺五寸;手三陽經,從手走頭,長五尺;足三陽經,從頭走足,長八尺;足三陰經,從足走腹,長六尺五寸;陰陽兩蹻脈,從足走目,長七尺五寸;督脈長四尺五寸;任脈長四尺五寸。人一次呼吸,氣行三寸,一呼一吸為一息。針刺時,根據經脈長短,以呼吸次數計算,使氣到達病灶為度。

**青龍擺尾:**用兩指將針頭扳倒朝向病灶,如同扶船舵一樣,握住不轉動,左右慢慢撥動九次或二十七次,使氣血遍布全身。

**白虎搖頭:**用兩指扶起針尾,在皮肉內輕輕旋轉針頭,如同划船一樣,振搖六次或十八次。如果想使氣向前行,則在針尾後面按壓;如果想使氣向後行,則在針尾前面按壓。這兩種方法即使是輕症也可以使用,可以調節氣血。龍代表氣,虎代表血,陽日先走氣後走血,陰日先走血後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