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九 (7)

1. 灸瘡要法

《資生》云:『凡著艾得瘡發,所患即瘥,若不發,其病不愈。』《甲乙經》云:『灸瘡不發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今人用赤皮蔥三五莖去青,於於青灰中煨熱,拍破,熱熨上十餘遍,其瘡三日遂發,又以生麻油漬之而發,亦有用皂角煎湯,候冷頻點之,而亦有恐血氣衰不發,服四物湯滋養血氣,不可一概論也。

白話文:

《資生》一書中說:「凡是使用艾灸之後出現瘡口化膿,則原本的疾病就痊癒了。如果沒有化膿,那麼疾病也不會好。」《甲乙經》中說:「如果灸瘡沒有化膿,可以用舊鞋底灸熱後,貼敷在瘡口上,三天後就會化膿。現代人有一種方法:取三到五根大蔥,去掉青葉,在火灰中煨熱,拍碎後熱敷在瘡口上十幾遍。這樣,瘡口三天後就會化膿,還可以塗抹生麻油促進化膿。還有人使用皁角煎湯,等涼了之後頻繁地點在瘡口上,也能促進化膿。也有人擔心血氣不足導致化膿不順利,服用四物湯滋養血氣,但這種情況並不能一概而論。

有復灸一二壯遂發,有食熱灸之物,如燒魚煎豆腐羊肉之類而發,在人以意取助,不可順其自然,終不發矣! 』

白話文:

有些患者在灸了幾次穴位後就痊癒了,有些則是因為吃了熱性的灸療食物,像是烤魚、煎豆腐、羊肉等而恢復健康。對於患者而言,要靠意志力來協助治療,不能任其自然發展,否則將永遠不痊癒!

2. 貼灸瘡

古人貼灸瘡,不用膏藥,要得膿出多而疾除。《資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綿,冬用兔腹下白細毛,或貓腹毛。今人多以膏藥貼之,日兩三易。而欲其速愈,此非治疾之本意也。但今世貼膏藥,亦取其便,不可易速,若膏藥不壞,惟久久貼之可也。若速易,即速愈,恐病根未盡除也。』

白話文:

古代人貼附灸瘡上,不用膏藥。而是要讓膿液大量排出,才能快速痊癒。《資生經》中說:「春天用柳絮,夏天用竹膜,秋天用新棉花,冬天用兔子腹部下的細白毛,或貓咪腹部的毛。」現在的人大多用膏藥貼敷,一天更換兩三次。並希望快速痊癒,這並不是治療疾病的本意。如今使用了膏藥貼,也要取決於它的方便性,不能為了求快。如果膏藥沒有變質,就讓它貼久一點。如果快速更換,即使快速痊癒,也擔心病根沒有完全去除。

3. 灸瘡膏法

白芷金星草淡竹葉、芩、連、乳香當歸川芎薄荷蔥白等,炒鉛粉、香油煎膏貼。如用別膏不對症。倘瘡口易收,而病氣不得出也。如用別物,乾燥作疼,亦且不便。

白話文: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葉、黃芩、黃連、乳香、當歸、川芎、薄荷、蔥白等藥材,加入炒過的鉛粉和香油煎成膏狀敷貼。如果使用其他不對症的膏劑,可能會導致瘡口容易癒合,但病氣卻無法排出。如果使用其他物質,會造成乾燥疼痛,也不方便。

4. 洗灸瘡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其法以赤皮蔥、薄荷煎湯,溫洗瘡周圍,約一時久,令驅逐風邪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澀,自然疾愈。若灸火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黑爛,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黃連煎神效。

白話文:

古代人灸艾柱灸得很大,就會採用洗傷口的方法。方法是用帶赤色外皮的蔥和薄荷煎湯,溫熱後清洗傷口周圍。清洗約一小時,目的是驅散傷口中的風邪,讓經脈暢通無阻,自然就能加速癒合。如果灸火造成的痂脫落後,就用東南方向生長的桃樹青嫩樹皮煎湯溫熱清洗,可以保護傷口免受風邪侵襲。如果傷口發黑腐爛,就加入香菜煎湯清洗。如果疼痛難忍,就加入黃連煎湯,會有奇效。

5. 灸後調攝法

灸後不可就飲茶,恐解火氣;及食,恐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即宜入室靜臥,遠人事,遠色欲,平心定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飢、大飽、受熱、冒寒。至於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養胃之物,使氣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氣。若過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滯病氣矣。

白話文:

灸治後不要馬上喝茶,以免解除火氣;也不要立即進食,以免阻滯經氣。需要稍等一兩個小時,然後進入室內靜臥,遠離人情世故和慾望。要心平氣和,凡事寬心。尤其要避免大怒、大勞動、過飢過飽、受熱、受寒。生冷瓜果也要避免食用。

飲食以素淡為主,滋養胃氣,使氣血通暢,艾灸之火得以排出病氣。如果飲食過於厚味、毒性強,或酗酒,會產生痰液,阻礙病氣排出。

鮮魚雞羊,雖能發火,止可施於初灸,十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半月之後。今人多不知恬養,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艾不效,何耶!

白話文:

生鮮魚類、雞肉、羊肉雖然能助長火氣,但只能用在剛開始灸的時候,在十幾天內就不能再吃了,半個月後更是絕對不能吃。現在的人大多不懂得靜養,即使艾灸也無濟於事。所以因為艾灸反而帶來傷害的,就是這個原因。只怪艾灸不起作用,那怎麼行呢?

6. 醫案(楊氏)

乙卯歲,至建寧滕柯山,母患手臂不舉,背惡寒而體倦困,雖盛暑喜穿棉襖,諸醫俱作虛冷治之。余診其脈沉滑,此痰在經絡也。余針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覺身輕手舉,寒亦不畏,棉襖不復著矣。後投除濕化痰之劑,至今康健,諸疾不發。若作虛寒,愈補而痰愈結,可不慎歟!

白話文:

乙卯年,我在建寧的滕柯山。母親的手臂舉不起來,背部怕冷,身體疲倦。即使在大熱天,她也喜歡穿棉襖。其他醫生都認為是虛寒症來治療。我診斷她的脈象沉滑,這是痰液在經絡裡造成的。我針灸她的肺俞、曲池、三里穴。當天她馬上感到身體輕快,手臂能舉起來了,也不怕冷,不再穿棉襖了。後來我開了去濕化痰的藥方,至今她身體健康,沒有發作過其他疾病。如果把她當成虛寒症,越補痰液就會越凝結,值得注意啊!

戊午春,鴻臚呂小山,患結核在臂,大如柿,不紅不痛。醫云是腫毒。余曰:『此是痰核結於皮裡膜外,非藥可愈。』後針手曲池,行六陰數,更灸二七壯,以通其經氣,不數日即平妥矣。若作腫毒,用以托裡之劑,豈不傷脾胃清純之氣耶?

白話文:

戊午年的春天,鴻臚寺的呂小山得了結核病長在手臂上,大小如柿子,不紅不痛。醫生說這是腫毒。我說:「這是痰濕凝聚在皮下筋膜外面,用藥無法治癒。」後來針灸手臂的曲池穴,施行了六陰經的針法,再灸了二七壯,用來通暢經絡氣血,沒幾天就痊癒了。如果當成腫毒來治療,使用託裏的藥物,豈不是會損傷脾胃的清陽之氣嗎?

己巳歲夏,文選李漸庵公祖夫人,患產後血厥,兩足忽腫大如股,甚危急。徐、何二堂尊召余視之,診其脈芤而歇止,此必得之產後惡露未盡,兼風邪所乘,陽陰邪正激搏,是以厥逆,不知人事,下體腫痛,病勢雖危,針足三陰經,可以無虞。果如其言,針行飯頃而蘇,腫痛立消矣。

白話文:

在己巳年的夏天,我被召去看望李漸庵公的祖母親。她患了產後血厥,雙腳突然腫大如大腿般粗,情況十分危急。徐堂和何堂兩位名醫請我前去會診。我診脈後發現她的脈搏微弱並時斷時續,判斷這是因為產後惡露未淨,加上風邪入侵,導致陰陽寒邪正氣交爭,因此產生厥逆,神志不清,下體腫痛。雖然病情危重,但我認為只要針刺足三陰經,便可解除危機。果然如我所料,針刺不到一頓飯的時間,病人就醒來了,腫痛也立馬消退了。

癸酉秋,大理李義河翁,患兩腿痛十餘載,諸藥不能奏效。相公推余治之,診其脈滑浮,風濕入於筋骨,豈藥力能愈,須針可痊。即取風市、陰市等穴針之。官至工部尚書,病不再發。

白話文:

癸酉年秋天,大理的李義河老爺,雙腿疼痛十幾年,用盡各種藥物都不見效。丞相推薦我去治療,我診斷他的脈象滑動浮浮的,是風濕入侵了筋骨,藥物難以治癒,應該用針灸。我於是選取了風市、陰市等穴位進行針灸。他官至工部尚書,病再也沒有發作了。

甲戌夏,員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熱咳嗽,繞臍一塊痛至死,脈氣將危絕。眾醫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余視其脈雖危絕,而胸尚暖,臍中一塊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針刺,不得已,急針氣海,更灸至五十壯而蘇,其塊即散,痛即止。後治痢,痢愈,治嗽血,以次調理得痊。

白話文:

在甲戌年的夏天,員外熊可山得了痢疾兼吐血,而且遲遲無法止息,還有發燒咳嗽的症狀。他的肚臍周圍有一塊疼痛至死的區域,脈象微弱,生命垂危。許多醫生都說:「無法治療了。」工部正郎隗月潭偶然善待他,請我去看診。他的脈象雖然微弱,但胸部仍有餘溫,肚臍中央有一塊拳頭般大小的高起,當日不宜針灸。不得已,我緊急針灸氣海穴,又施灸五十壯,才將他救醒。那塊高起的區域隨即消散,疼痛也停止了。後來又治療了他的痢疾,痢疾痊癒,再治療他的咳嗽吐血,逐漸調養後康復。

次年升職方,公問其故。余曰:『病有標本,治有緩急,若拘於日忌,而不針氣海,則塊何由而散?塊既消散,則氣得以疏通,而痛止脈復矣。』正所謂急則治標之意也。公體雖安,飲食後不可多怒氣,以保和其本;否則正氣乖而肝氣盛,致脾土受克,可計日而復矣。

白話文:

第二年,官員升職後,詢問我其中的原因。我回答說:「病症有主要病症和次要病症的區別,治療有緩急之分,如果拘泥於忌諱的日子,不針灸氣海穴,那腫塊怎麼可能消散?腫塊消散後,氣血才能暢通,疼痛才能停止,脈象才會恢復正常。」這就是所謂的急症當治標的道理。官員的身體雖然恢復了,但是飲食後不要生氣過度,以保全根本;否則正氣會被擾亂,肝氣會旺盛,導致脾胃受克,到時候很快就會復發。

辛未夏,刑部王念頤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於其間,此疾在肺膈,豈藥餌所能愈。東皋徐公推余針之,取膻中、氣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數十壯,徐徐調之而痊。東皋名醫也,且才高識博,非不能療,即東垣治婦人傷寒,熱入血室,非針莫愈,必俟夫善刺者,刺期門而愈。東皋之心,即東垣心也,而其德可並稱焉。

白話文:

辛未年的夏天,刑部王念頤大人得了咽喉的病,喉嚨裡彷彿有核一樣的東西上上下下在裡面,這個病在肺部和橫膈膜之間,哪能靠藥物治療就能好的。東皋的徐大夫推薦我給他針灸,取了膻中、氣海這兩個穴位,又取了三里穴的左右兩個穴位,再灸了幾十壯,慢慢地調理,終於痊癒了。東皋是一位名醫,而且才高學識淵博,他並不是不能給大人治病,就好像東垣李東垣治療婦女傷寒,熱氣侵入血室,不針灸很難治好,一定要等到善於針灸的人刺期門穴才能治好。東皋的用心與東垣是一致的,而他的德行也堪與東垣並稱。

視今之嫉賢妒能者,為何如哉?然妒匪斯今,疇昔然矣。余曾往磁洲,道經湯陰伏道路旁,有先師扁鵲墓焉,下馬拜之。問其故。曰:『鵲乃河間人也。針術擅天下,被秦醫令李𨢘刺死於道路之旁,故名曰伏道,實可嘆也。有傳可考。』

白話文:

現在那些嫉妒優秀人才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不過嫉妒古今都有。我曾經去磁州,路過湯陰伏道,看見了扁鵲的墓地。我下車拜祭,並詢問緣由。當地人說:「扁鵲是河間人。他的針灸術天下第一,被秦國醫令李𨢘刺殺在路旁,所以這裡叫伏道。這件事確實令人感嘆。有文獻記載可以查考。」

戊辰歲,給事楊後山公祖乃郎,患疳疾,藥日服而人日瘦。同科鄭湘谿公,迎余治之。余曰:『此子形羸,雖是疳症,而腹內有積塊,附於脾胃之旁,若徒治其疳,而不治其塊,是不求其本,而揣其末矣。治之之法,宜先取章門灸針,消散積塊,後次第理治脾胃,是小人己除,而君子得行其道於天下矣。』果如其言,而針塊中,灸章門,再以蟾蜍丸藥兼用之,形體漸盛,疳疾俱痊。

白話文:

戊辰年,給事中楊後山公的兒子得了疳病,服藥後日漸消瘦。同科的鄭湘谿公請我為他治療。我說:「這孩子體型瘦弱,雖然患有疳症,但腹內有積塊,附著在脾胃旁邊。如果只治療疳病,而不治療積塊,就是不找病根,只治末梢。治療的方法,應該先用章門灸針,消散積塊,然後再逐步調理脾胃,這樣小人(病邪)就能夠被清除,而君子(正氣)就可以在體內暢行了。」果然如我所說,在積塊處施灸,並於章門部位灸針,再配合使用蟾蜍丸藥,孩子的體格逐漸強壯,疳病也完全痊癒。

壬申歲,四川陳相公長孫,患胸前突起,此異疾也。人皆曰:『此非藥力所能愈。』錢誠翁堂尊,推余治之,余曰:『此乃痰結肺經,而不能疏散,久而愈高,必早針俞府、膻中,後擇日針,行六陰之數,更灸五壯,令貼膏,痰出而平。』乃翁編修公甚悅之。

白話文:

壬申年,四川陳相公的長孫,胸前突起了一個腫塊,這是罕見的病症。大家議論紛紛:「這不是用藥物就能治好的。」錢誠翁先生是他的堂叔,推薦我為他治療。我說:「這是痰液積聚在肺經,無法宣散,時間久了就會越長越大,必須及早針灸俞府、膻中穴。日後擇日再針灸六陰經,並灸五壯,加上敷貼膏藥,讓痰液排出後才能平復。」陳相公的父親編修公聽了很高興。

辛未,武選王會泉公亞夫人,患危異之疾,半月不飲食,目閉不開久矣。六脈似有如無,此疾非針不蘇。同寅諸公,推余即針之,但人神所忌,如之何?若待吉日良時,則淪於鬼籙矣。不得已,即針內關二穴,目即開,而即能食米飲,徐以乳汁調理而愈。

白話文:

某年八月,軍官王會泉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患上了一種奇怪的重病,半個月來不吃不喝,眼睛也長時間閉著。脈搏微弱似有若無,不針灸肯定沒法活命。同僚們推舉我去針灸,但這是在人神忌諱的日子裡進行,怎麼辦呢?如果等到吉日良時,恐怕她就已經過世了。無奈之下,我立刻針灸了她的內關穴,她的眼睛立馬睜開,並且還能吃飯喝水,後續再用乳汁調理,病情逐漸好轉。

同寅諸君,問此何疾也?余曰:『天地之氣,常則安,變則病,況人稟天地之氣,五運迭侵於外,七情交戰於中,是以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妄為,而傷太和,此軒歧所以論諸痛皆生於氣,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竅不同之論也。而子和公亦嘗論之詳矣。然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

白話文:

同仁們,請問這是什麼疾病?我說:「天地之氣,陰陽調和則安康,變異不調則生病,何況人體順應天地之氣,受到五運(五行運化)的侵蝕,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在內相互激盪,所以聖人珍惜自身精氣,像對待珍寶一樣,而平常人妄自舉動,損傷了身體的平衡,這就是軒轅氏和歧伯討論的,各種疼痛都起因於精氣,各種疾病也源自精氣,於是纔有九竅不同之論。而子和公也曾經詳細討論過這個問題。然而精氣本質上是統一的,因為受到不同的觸動而產生不同的變化,(這些觸動包括)憤怒、喜悅、悲傷、恐懼、寒冷、炎熱、驚嚇、思念、勞累。」

蓋怒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逆上矣。怒則陽氣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嘔血及飧泄也。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和,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神上,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白話文:

憤怒的情緒過於激烈,會導致嘔血和腹瀉,這是因為氣往上逆了。生氣時,陽氣會往上衝,肝氣會欺負脾氣,所以會嚴重嘔血和腹瀉。

高興時,氣息平和,精神暢達,氣血通暢和諧,所以氣息舒緩。

悲傷時,心臟收縮,肺部收縮膨脹,上焦不通,氣血不流通,熱氣積聚在體內,所以氣息虛弱。

恐懼時,精神向上,上焦被堵塞,堵塞則氣息逆行,逆行則下焦脹滿,所以氣息無法運行。

寒冷時,毛孔關閉,氣息無法運行,所以氣息收縮。

熱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流而不行,故氣結矣。』

白話文:

當身體發熱時,皮膚毛孔會打開,氣血運行通暢,大量出汗,導致氣血流失。受到驚嚇時,心神不安定,思緒紊亂,無法專注,導致氣機混亂。勞累時會喘氣出汗,身體內外都出現異常,導致氣力耗損。過度思考時,心神有所依託,專注於某件事,導致正氣運行不暢,形成氣滯。

抑嘗考其為病之詳,變化多端,如怒氣所致,為嘔血,為飧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緩,發於外為癰疽也。喜氣所致,為笑不休,為毛髮焦,為肉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也。悲氣所致,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痺,為脈痿,男為數弱,女為血崩,為酸鼻辛頤,為目昏,為少氣不能息,為泣,為臂麻也。恐氣所致,為破慄脫肉,為骨酸痿厥,為暴下清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也。

白話文:

我仔細研究過它的病情,變化多端:如果由生氣引發,會導致吐血、腹瀉、抽搐、虛脫、陽熱內盛、胸痛氣滿、吃東西後氣逆不上、喘氣、口渴、心煩、肥胖、突然失明、突然耳聾、抽筋、發作於外變成癰或腫瘡。如果由喜悅引發,會導致笑個不停、頭髮焦枯、肌膚生瘡、陽氣無法斂藏,嚴重時會導致發狂。如果由悲傷引發,會導致陰氣閉塞、筋縮、肌肉麻痺、脈搏無力、男性精少,女性經崩,酸鼻、流苦水、視力模糊、少氣喘不過氣,愛哭泣、手臂麻痺。如果由恐懼引發,會導致嚇破膽、肌肉萎縮、虛弱抽搐、突然腹瀉清水、面紅肌膚緊繃、陽萎、因恐懼而下巴脫臼。

驚氣所致,為潮涎,為目寰,為癲癇,為不省人事僵仆,久則為痿痺也。勞氣所致,為嗌噎,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瞑目,為耳閉,男為少精,女為不月,衰甚則潰潰乎若壞,汩汩乎不可上也。思氣所致,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瞀,為中痞,三焦閉塞,為咽嗌不利,為膽癉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不嗜食也。寒氣所致,為上下所出水液澄清冷,下痢青白等症也。

白話文:

驚氣所致: 造成潮涎(經常流口水)、目寰(瞳孔散大)、癲癇、昏迷僵仆,長時間下去會造成痿痺(癱瘓)。

勞氣所致: 造成咽喉噎塞、氣喘、咳嗽出血、腰痛骨軟、肺鳴、骨質疏鬆、陽痿、吐血、閉目、耳鳴,男性精液減少,女性閉經,嚴重時潰爛破壞、氣息難以上升。

思氣所致: 造成失眠、嗜睡、昏沉、胃部痞悶,三焦閉塞不通,咽喉不利索,膽汁嘔吐苦水,筋骨萎縮、無力,白帶,食慾減退。

寒氣所致: 造成上下排出的水液清澈寒冷,下痢、青白便等症狀。

熱氣所致,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等病也。

白話文:

由於熱氣所致,造成氣喘、嘔吐酸水,以及突然出現大量下痢等症狀。

竊又稽之《內經》治法,但以五行相勝之理,互相為治。如怒傷肝,肝屬木,怒則氣並於肝,而脾土受邪,木太過則肝亦自病。喜傷心,心屬火,喜則氣並於心,而肺金受邪,火太過,則心亦自病。悲傷肺,肺屬金,悲則氣並於肺,而肝木受邪,金太過則肺亦自病。恐傷腎,腎屬水,恐則氣並於腎,而心火受邪,水太過,則腎亦自病。

白話文:

此外,我再查閱《黃帝內經》的治法,它只是按照五行相剋的道理,互相治療。例如:

  • 憤怒會傷肝,肝屬木,憤怒時氣血會集中在肝臟,而脾主土易受邪氣侵襲,木氣過盛也會導致肝臟本身受損。
  • 喜悅會傷心,心屬火,喜悅時氣血會集中在心臟,而肺主金易受邪氣侵襲,火氣過盛也會導致心臟本身受損。
  • 哀傷會傷肺,肺屬金,哀傷時氣血會集中在肺部,而肝主木易受邪氣侵襲,金氣過盛也會導致肺部本身受損。
  • 恐懼會傷腎,腎屬水,恐懼時氣血會集中在腎臟,而心主火易受邪氣侵襲,水氣過盛也會導致腎臟本身受損。

思傷脾,脾屬土,思則氣並於脾,而腎水受邪,土太過,則脾亦自病。寒傷形,形屬陰,寒勝熱,則陽受病,寒太過,則陰亦自病矣。熱傷氣,氣屬陽,熱勝寒,則陰受病,熱太過,則陽亦自病矣。凡此數者,更相為治,故悲可以治怒也,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也,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

白話文:

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臟,脾臟屬土,思慮過度會導致氣血聚集在脾臟,進而影響腎臟的水液代謝,脾土過於旺盛,則脾臟本身也會生病。寒冷會損傷形體,形體屬陰,寒冷勝過陽氣,則陽氣受損,寒冷過於強烈,則陰氣也會受損。暑熱會損傷氣血,氣血屬陽,暑熱勝過寒氣,則陰氣受損,暑熱過於強烈,則陽氣也會受損。以上這些因素,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治療,所以悲傷可以治療憤怒,因為悲傷時說出的言語讓人感到淒涼痛苦,從而緩解憤怒的情緒。歡喜可以治療悲傷,因為歡笑輕浮戲謔的言語讓人感到愉悅,從而驅散悲傷的情緒。

恐可以治喜也,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也,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也,以慮彼忘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視聽,若胸中無才器之人,亦不能用此法也。熱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熱,逸可以治勞,習可以治驚。

白話文:

恐怕,可以治療喜悅,用死亡來嚇唬他。憤怒,可以治療思慮過度,用謊言或侮辱來刺激他。思慮,可以治療恐懼,用讓他忘掉一件事情來說服他。

這五種方法,必須用各種詭計和奇特的言論,無所不用其極,纔能夠打動人心,改變人的看法。如果自己沒有才能和才智,就無法使用這些方法。

熱可以對治寒冷,寒冷可以對治發熱,休息可以對治勞累,熟悉可以對治驚嚇。

經曰:『驚者平之。』夫驚以其卒然而臨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如丹溪治女人許婚後,夫經商三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痴,他無所病,但向裡床坐,此思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俾激之大怒,而哭之三時,令人解之,舉藥一貼,即求食矣。蓋脾主思,思過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克土,木氣衝發而脾上開矣。

白話文:

原文記載:「恐慌可以用平和的方法治療。」恐慌是因為突然遇到某件事而引起,如果能讓患者先習慣看到或聽到那些事情,就不會感到恐慌了。比如丹溪治療一位女性,她結婚後,丈夫外出經商三年未歸,因此她不吃不喝,虛弱地躺在牀上像個傻子一樣,沒有其他疾病,只是面向牀的裡面坐着,這是思緒過度積結引起的。光靠藥物很難治癒,遇到喜事就可以化解;如果不行,就讓她生氣,讓她極度憤怒,再讓她哭上三個小時,有人安慰她,吃一劑藥,她就能進食了。因為脾臟主掌思考,思考過度就會導致脾氣積結而不願進食,憤怒屬於肝木,木能克土,木氣發散後脾氣就會疏通。

又如子和治一婦,久思而不眠,令觸其怒,是夕果困睡,捷於影響。惟勞而氣耗,恐而氣奪者,為難治也。又同寅謝公,治婦人喪妹甚悲,而不飲食,令以親家之女陪歡,仍用解鬱之藥,即能飲食。又聞庄公治喜勞之極而病,切脈乃失音症也,令恐懼即愈。然喜者之人少病,蓋其百脈舒和故耳。

白話文:

曾經有位醫生治療一位婦女,婦女失眠多時,他讓婦女生氣,結果當晚婦女就睡得很沉,就像被人施了法術一樣。但是,如果婦女是因為過度勞累而耗損氣血,或是因為恐懼而氣血不足,就比較難治療。

另外,一位謝姓醫生治療一位婦人,她的妹妹過世,婦人悲傷過度,不願吃東西。謝醫生讓婦人的親家女兒陪她聊天,同時用藥物緩解她的情緒,不久後婦人就能進食了。

我還聽說莊公曾治療一位太過喜悅而生病的人,莊公診脈後發現他得了失音症,於是讓病人感到害怕,結果病人馬上就痊癒了。不過,愛笑的人通常比較少生病,因為喜悅能讓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

經云:『恐勝喜。』可謂得玄關者也。凡此之症,《內經》自有治法,業醫者,廢而不行,何哉?附錄宜知所從事焉。

白話文:

經書上說:「擔心勝過喜悅。」這句話可以說是掌握了玄妙關鍵的人。對於這種疾病,《內經》自有治療方法,那些學醫的人卻廢而不用,這是為什麼呢?把附錄的內容好好研究一下,你自然就會知道該怎麼做了。

己巳歲,尚書王西翁乃愛,頸項患核腫痛,藥不愈,召余問其故?曰:『項頸之疾,自有各經原絡井俞會合之處,取其原穴以刺之。』後果刺,隨針而愈,更灸數壯,永不見發。大抵頸項,乃橫肉之地,經脈會聚之所,凡有核腫,非吉兆也。若不究其根,以灸刺之,則流竄之勢,理所必致矣。患者慎之。

白話文:

己巳年,尚書王西翁的身體出了毛病:頸部生了一個核,腫脹疼痛,吃藥卻不見好。他請我過去診治,並詢問原因。我回答說:「頸部的疾病,各有其經絡原穴和會合點。找到它的原穴並施以針刺,就能治癒。」後來果然按照這個方法針刺,一針下去隨即痊癒。再灸幾次壯,從此再沒有復發過。

總的來說,頸部是橫肉較多的地方,經脈在此會聚。如果有核腫,可不是什麼好徵兆。如果不找出它的根源,就貿然施以針灸,那麼流竄的勢頭,自然會導致(病情)惡化。患者們一定要謹慎啊!

戊寅冬,張相公長孫,患瀉痢半載,諸藥不效,相公命余治之,曰:『昔翰林時,患肚腹之疾,不能飲食,諸藥不效,灸中脘、章門即飲食,其針灸之神如此。今長孫患瀉痢,不能進食,可針灸乎?』余對曰:『瀉痢日久,體貌已變,須元氣稍復,擇日針灸可也。』華岑公子云:『事已危篤矣,望即治之。』不俟再擇日期,即針灸中脘、章門,果能飲食。

白話文:

戊寅年的冬天,張宰相的長孫得了腹瀉痢疾半年多了,各種藥物都沒用。宰相派人請我去治療,說:“我以前在翰林院的時候,患有肚子疼的病,不能吃飯,各種藥都不管用。後來艾灸中脘穴和章門穴,就能吃飯了。鍼灸的效果如此神奇。現在孫子得了痢疾,不能吃飯,可以艾灸嗎?”我回答說:“痢疾已經這麼久了,身體已經消瘦了,必須等元氣稍微恢復一些,選個日子再艾灸。”華岑公子說:“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希望您現在就給他治。”不需要再選日子了,我就立即艾灸中脘穴和章門穴,結果病人果然能吃飯了。

丁丑夏,錦衣張少泉公夫人,患癇症二十余載,曾經醫數十,俱未驗。來告余,診其脈,知病入經絡,故手足牽引,眼目黑瞀,入心則搐叫,須依理取穴,方保得痊。張公善書而知醫,非常人也。悉聽余言,取鳩尾、中脘,快其脾胃,取肩髃、曲池等穴,理其經絡,疏其痰氣,使氣血流通,而癇自定矣。次日即平妥,然後以法制化痰健脾之藥,每日與服。

白話文:

丁丑年的夏天,錦衣衛張少泉的夫人患了癲癇症二十多年了,曾看過無數醫生,但都無效。她來找我求診,我診脈後,知道她的病根在經絡,所以手腳會抽搐,眼睛發黑,發病時會大叫,必須根據病理取穴位,才能治癒。張公善於書法,也懂些醫術,並非一般人。他仔細聽我說,取了鳩尾、中脘等穴位,調理她的脾胃;取了肩髃、曲池等穴位,疏通經絡,化解痰氣,讓氣血運行通暢,癲癇症狀也就停止了。第二天,她的病情就穩定下來了。然後,我根據她的病情,開了祛痰健脾的藥方,每天給她服用。

戊辰歲,吏部觀政李邃麓公,胃旁一痞塊如覆杯,形體羸瘦,藥勿愈。余視之曰:『既有形於內,豈藥力所能除,必針灸可消。』詳取塊中,用以盤針之法,更灸食倉、中脘穴而愈。邃麓公問曰:『人之生痞,與痃癖、積聚、癥瘕是如何?』曰:『痞者,否也,如《易》所謂天地不交之否,內柔外剛,萬物不通之義也。物不可以終否,故痞久則成脹滿,而莫能療焉。

白話文:

在戊辰年,吏部觀政的李邃麓大人,胃部旁邊有一個像倒扣碗一樣的腫塊,身體消瘦,用藥無法治癒。我查看後說:「既然體內有腫塊,藥力無法去除,必定要使用針灸才能消掉。」我仔細找出腫塊的位置,用盤針法針刺,再灸食倉、中脘穴,最後痊癒。邃麓公問道:「人的腫塊,與結核、積聚、癥病的區別是什麼?」我回答道:「痞,指不順暢,就像《易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交之否』,內部柔軟而外部堅硬,萬物不通暢的意思。事物不能一直阻塞不通,所以痞塊時間久了就會變成腹脹,而無法治療。

痃癖者,懸絕隱僻,又玄妙莫測之名也。積者,跡也,挾痰血以成形跡,亦鬱積至久之謂爾。聚者,緒也,依元氣為端緒,亦聚散不常之意云。癥者,征也,又精也,以其有所征驗,及久而成精萃也。瘕者,假也,又遐也,以其假借氣血成形,及歷年遐遠之謂也。大抵痞與痃癖,乃胸膈之候,積與聚,為腹內之疾,其為上、中二焦之病,故多見於男子。

白話文:

痃癖這個詞,形容一種玄虛難解的疾病。

  • :指的是痰血堆積形成痕跡,或者長期鬱結的意思。
  • :指的是依附元氣形成線索,或者聚散無常的意思。
  • :指的是徵兆,或者精粹的意思,因為它有徵兆,而且久而久之變成精華。
  • :指的是假借,或者遙遠的意思,因為它是借用氣血形成,而且經歷多年。

一般來說,痞與痃癖屬於胸膈部位的疾病,積與聚屬於腹部疾病,都是上中焦的疾病,所以在男性中較常見。

其癥與瘕,獨見於臍下,是為下焦之候,故常見於婦人。大凡腹中有塊,不問男婦積聚、癥瘕,俱為惡症,切勿視為尋常。初起而不求早治,若待痞疾脹滿,已成胸腹鼓急,雖扁鵲復生,亦莫能救其萬一,有斯疾者,可不懼乎!』李公深以為然。

白話文:

這種癥瘕病症,主要表現在臍部下方,這是下焦的徵兆,所以婦女較常出現。凡是腹中有腫塊,無論男女,無論是積聚、癥瘕,都是嚴重疾病,切勿把它當作一般病症。如果病情初期不積極治療,等到痞病、脹滿症狀出現,胸腹都會鼓脹急迫,縱使是扁鵲再世也難以救治一二。患有這種病症的人,豈能不感到恐懼?李公深以為然。

戊辰歲,戶部王縉庵公乃弟,患心癇疾數載矣。徐堂翁召余視之,須行八法開闔方可,公如其言。而刺照海、列缺,灸心俞等穴,其針待氣至,乃行生成之數而愈。凡治此症,須分五癇,此卷前載之詳矣,茲不悉錄。

白話文:

戊辰年,戶部尚書王縉庵的弟弟患有心癇病好幾年了。徐堂翁請我診治,我認為必須執行「開闔八法」才能治癒,王縉庵照我的話做了。而針刺照海、列缺穴,灸炙心俞等穴位,等針灸刺激到達氣穴後,再行生成之術而治癒。凡是治療這種病症,必須區分五種癇病,詳情請參閱前半卷的記載,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壬申歲,大尹夏梅源公,行次至蛾眉庵寓,患傷寒,同寅諸公,迎視六脈微細,陽症得陰脈。經云,陽脈見於陰經,其生也可知;陰脈見於陽經,其死也可許。余居玉河坊,正值考績,不暇往返之勞,若辭而不治,此公在遠方客邸,且蒞政清苦,余甚惻之。先與柴胡加減之劑,少效,其脈尚未合症,余竭精殫思,又易別藥,更針內關,六脈轉陽矣。遂次第進以湯散而愈。

白話文:

壬申年,時任河南省禹州知府的夏梅源在蛾眉庵居住時,得了傷寒。同僚們拜訪後,檢查了他的脈搏發現脈象微弱,陽症卻見陰脈。經書上說,陽脈出現在陰經上,表明病人可以痊癒;陰脈出現在陽經上,表明病人很可能死亡。

當時我住在玉河坊,正好是在考覈績效的時期,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回奔波,但如果推辭不醫治,這位官員身在他鄉,而且為官清廉勤政,我實在於心不忍。於是,我用加減柴胡的藥方給他治療,收效不大,他的脈象還未符合康復的症狀。我絞盡腦汁,又換了其他藥方,並在內關穴位上針灸,他的六脈才轉為陽脈。於是,我逐步給他服用湯藥和散劑,最後他痊癒了。

後轉升戶部,今為正郎。

白話文:

後升任戶部,現為正郎。

壬戌歲,吏部許敬庵公,寓靈濟宮,患腰痛之甚。同鄉董龍山公推余視之。診其脈,尺部沉數有力。然男子尺脈固宜沉實,但帶數有力,是濕熱所致,有餘之疾也。醫作不足治之,則非矣。性畏針,遂以手指於腎俞穴行補瀉之法,痛稍減,空心再與除濕行氣之劑,一服而安。

白話文:

壬戌年,吏部許敬庵大人住在靈濟宮,患有嚴重的腰痛。同鄉董龍山大人推薦我替他診治。診脈後,發現寸部的脈象沉穩有力。一般來說,男性的寸部脈象應該是沉實的,但是如果出現沉數有力,則表示有濕熱,是過剩的疾病。如果用治療虛弱的藥方來治療這種情況,就會出問題。許大人害怕針灸,於是我便用手指在腎俞穴上進行補瀉治療,疼痛有所減輕。等到他空腹時,再給他開了去濕行氣的藥劑,服下一劑後就痊癒了。

公曰:『手法代針,已覺痛減,何乃再服滲利之藥乎?』余曰:針能劫病,公性畏針,故不得已,而用手指之法,豈能驅除其病根,不過暫減其痛而已。若欲全可,須針腎俞穴,今既不針,是用滲利之劑也。豈不聞前賢云:「腰乃腎之府,一身之大關節。」脈沉數者,多是濕熱壅滯,須宜滲利之,不可用補劑。

白話文:

老師問:「已經用手法代替針灸,疼痛已經減輕了,為何還要再服用利尿通便的藥物呢?」我回答說:「針灸可以劫走疾病,但老師害怕針灸,所以不得已才使用指推手法。這種方法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無法根除病根。如果想要完全治癒,就需要針灸腎俞穴。既然現在不針灸,就只能使用利尿通便的藥物。難道您沒聽過前輩說:『腰是腎的住所,是全身的大關節。』脈象沉而數,多是因為濕熱壅滯,需要用利尿通便的藥物,不能用補益的藥物。」

今人不分虛實,一概誤用,多致綿纏,痛疼不休(出玉機中)。大抵喜補惡攻,人之恆情也。邪濕去而新血生,此非攻中有補存焉者乎?』

白話文:

現代人不懂分虛實,一律錯誤用藥,導致病情久纏難愈,疼痛難止(出自《玉機中》)。

一般人喜歡補藥不喜歡攻藥,這是人之常情。邪氣濕氣去除了,新的血液就會生成,這不就是攻中帶補的道理嗎?

壬申歲,行人虞紹東翁,患膈氣之疾,形體羸瘦,藥餌難愈。召余視之,六脈沉澀,須取膻中,以調和其膈,再取氣海,以保養其源,而元氣充實,脈息自盛矣。後擇時針上穴,行六陰之數,下穴行九陽之數,各灸七壯,遂全愈。今任揚州府太守。庚辰過揚,復睹形體豐厚。

白話文:

壬申年,旅人虞紹東患有胸膈氣滯的疾病,身體消瘦,用藥難以治癒。他請我為他診視,六脈沉澀凝滯,需要針灸膻中穴,以調理他的胸膈,再針灸氣海穴,以滋養他的本源,這樣元氣充盈,脈搏自然強盛了。後來選在時辰適宜的時候,在膻中穴上灸刺,依據陰數針灸六穴,在氣海穴下灸刺,依據陽數針灸九穴,各灸七壯,於是完全康復。現在虞紹東擔任揚州府太守。庚辰年我經過揚州,再次見他,他的身體已經恢復豐滿。

壬申夏,戶部尚書王疏翁,患痰火熾盛,手臂難伸,余見形體強壯,多是濕痰流注經絡之中,針肩髃,疏通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之濕痰,復灸肺俞穴,以理其本,則痰氣可清,而手臂能舉矣。至吏部尚書,形體益壯。

白話文:

壬申年夏天,戶部尚書王疏翁患上痰火熾盛的症狀,導致手臂難以伸展。我見他體格健壯,判斷主要是濕痰流注在經絡之中,於是針刺肩髃穴,疏通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中的濕痰。我又灸肺俞穴,以調理病症的根本。這樣一來,痰氣得以清除,手臂便能舉起來了。到了吏部尚書的時期,王疏翁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壯。

辛未歲,浙撫郭黃厓公祖,患大便下血,愈而復作,問其致疾之由?余對曰:『心生血,而肝藏之,則脾為之統。』《內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腸癖而下血。』是皆前聖之言而可考者。殊不知腸胃本無血,多是痔疾,隱於肛門之內,或因飲食過傷,或因勞欲怒氣,觸動痔竅,血隨大便而出。先賢雖有遠血、近血之殊,而實無心、肺、大腸之分。

白話文:

辛未年間,浙江巡撫郭黃厓公(郭嵩燾)的父親得了大便出血的病,時好時壞。問起他的患病原因,我回答說:『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脾臟負責統御血液。』《黃帝內經》中說:『飲食過度,就會傷及腸胃,腸胃受傷就會大便出血。』這些都是前賢留下的經典名言,值得我們深思。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腸胃本身並沒有血液,大多是痔瘡所致,痔瘡隱藏在肛門內,可能是因為飲食過度,也可能是因為勞累、生氣,觸動痔瘡的開口,於是血液就會隨著大便流出。古代醫家雖然區分了遠血、近血,但實際上並沒有心、肺、大腸之分。

又有所謂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者,所感不同,須求其根。於長強穴針二分,灸七壯,內痔一消而血不出。但時值公冗,不暇於針灸,逾數載,升工部尚書,前疾大作,始知有痔隱於肛門之內,以法調之愈。至己卯復會於汶上云,不發矣。是歲公子箕川公長愛,忽患驚風,勢甚危篤,灸中衝、印堂、合谷等穴,各數十壯,方作聲。若依古法而止灸三五壯,豈能得愈?是當量其病勢之輕重而已。

白話文:

還有一種情況叫氣虛腸薄,(痔瘡)是因為榮衛之氣滲入而形成的,(發病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追究其根本原因。在長強穴針灸二分深,灸七壯,內痔就會消失,而且不出血。但我當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針灸,過了好幾年,升任工部尚書後,之前(內痔的)老毛病發作得很厲害,這才發現肛門內有痔瘡,用這個方法調治好了。到了己卯年,我們在汶上再次相會時,(他的痔瘡)已經不發作了。那年我的兒子箕川公長愛,突然患上驚風,情況非常危急,於是我在中衝、印堂、合谷等穴灸了幾十壯,他才開始出聲。如果按照古代的方法,只灸三五壯就停,怎麼可能治癒呢?所以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決定灸壯的數量。

己卯歲,因磁州一同鄉,欠俸資往取,道經臨洛關,會舊知宋憲副公,云:『昨年長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鬱,疾轉加增,諸藥不效,如之奈何?』余答曰:『即刻可愈。』余即針章門等穴,飲食漸進,形體清爽,而腹塊即消矣。歡洽數日,偕親友送至呂洞賓度盧生祠,不忍分袂而別。

白話文:

己卯年,因為磁州的一位同鄉欠薪資,我去找他討債。途中經過臨洛關,遇見了老朋友宋憲副公。他說:「去年我大兒子患上了痞疾,最近因為考試落第心情鬱悶,病情越來越嚴重,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該怎麼辦呢?」我回答說:「馬上就能治好。」於是我針灸了他的章門等穴位,他的飲食逐漸增加,身體也恢復了清爽,腹部的腫塊也消失了。我們歡聚數日後,我陪同他的親友一起去呂洞賓的度盧生祠。臨別時,我們都依依不捨。

庚辰夏,工部郎許鴻宇公,患兩腿風,日夜痛不能止,臥床月餘。寶源局王公,乃其屬官,力薦余治之。時名醫諸公,堅執不從。許公疑而言曰:『兩腿及足,無處不痛,豈一二針所能愈?』余曰:『治病必求其本,得其本穴會歸之處,痛可立而止,痛止即步履,旬日之內,必能進部。』此公明爽,獨聽余言,針環跳、絕骨,隨針而愈。

白話文:

庚辰年的夏天,工部官員許鴻宇患上了腿風病,日夜疼痛難忍,臥牀一個多月。寶源局的王大人是他的下屬,極力推薦我為他治療。當時一些有名望的醫生都堅決反對。許大人心有疑慮,說道:「我的兩條腿和腳,哪兒都不痛,難道一兩針就能治好?」我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源,找到穴位會合之處,疼痛就能立刻止住,疼痛一止就能走路了,十天之內,您肯定能回工部上班。」許大人很爽快,只聽我一人之言,我針刺了環跳穴和絕骨穴,治療後疼痛隨即消失。

不過旬日,果進部,人皆駭異。假使當時不信王公之言,而聽旁人之語,則藥力豈能及哉?是惟在乎信之篤而已,信之篤,是以獲其效也。

白話文:

才過十來天,藥物果然見效,大家都感到驚訝。假設當時不相信國王的話,而聽從其他人的閒言碎語,那麼藥效怎麼能這麼好呢?這只不過是因為對話語深信不疑罷了,相信得深,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己巳歲,張相公得肛門忽腫之疾,戎政王西翁,推余診視,命之曰:『元老之疾,非常人比,宜精思殫力調治,以副吾望!』余謁,診右寸浮數,是肺金受風熱,移於大腸之中。然肛門又居下之地,而飲食糟粕,流至於此,若無七情四氣所干,則潤澤而下。或濕熱內蘊,邪氣所加,則壅滯而作腫痛。

白話文:

己巳年,張相公突然患上肛門腫脹之疾,戎政王西翁,引薦我前去診治,並且囑咐說:「張相公年事已高,病情不同於常人,必須仔細思考,竭盡全力調理,以不辜負我的期望!」我拜謁,診其脈搏,右寸浮數,表明肺金受了風熱,轉移到大腸之中。然而,肛門又位於人體下方,飲食廢物會流至此處,若沒有七情四氣的影響,就會潤滑而向下排出。但如果濕熱內蘊,邪氣侵襲,就會導致阻塞而引起腫痛。

余制以加減搜風順氣之劑一罐,倍加酒蒸大黃,借酒力上升,蕩滌邪熱,加麻仁潤燥,枳殼寬腸,防風獨活驅除風熱,當歸清血涼血養血,枯芩以清肺與大腸,共制成丸,服漸清安。

白話文:

我配製了一罐具有疏風順氣作用的藥劑,並在其中添加了大量用酒浸泡大黃,藉助酒力幫助藥物上行,清除體內的邪熱。我還加入了麻仁潤燥,枳殼寬腸,防風、獨活祛除風熱,當歸清血涼血養血,枯芩清肺與大腸。將這些藥物混合製成丸劑,服用後可逐漸緩解不適。

隆慶二年,四月初四日,奉旨傳與聖濟殿,著醫去看徐閣老病,欽此。臣等謹欽遵,前至徐閣老秋家,診得六脈數大,積熱積痰,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宜用清熱健脾化痰湯醫治,黃芩白朮、貝母、橘紅茯苓香附、芍藥、桔梗川芎前胡檳榔甘草,水二鐘,薑一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藥對症,即愈。

白話文:

隆慶二年,四月四日,奉皇帝命令傳達給聖濟殿,讓醫生前往診治徐閣老的病情,欽此。臣等謹按照命令,前往徐閣老的府邸,診斷後發現脈搏數大,有積熱積痰,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宜用清熱健脾化痰湯治療,藥方如下:黃芩、白朮、貝母、橘紅、茯苓、香附、芍藥、桔梗、川芎、前胡、檳榔、甘草,水兩碗,薑一片,煎至一碗,不拘時間服用。藥物對症,病可痊癒。

乙亥歲,通州李戶侯夫人,患怪病,余用孫真人治邪十三針之法,精神復舊,以見十三針之有驗也。

白話文:

乙亥年,通州李都侯的夫人得了怪病,我運用孫思邈真人治療邪氣的十三針法,讓她的精神恢復了正常,從而見證了十三針法的有效性。

己巳歲,尚書毛介川翁,患肝脾虛弱,時常瀉痢,肢略浮腫。問於余曰:『時常泄瀉,多系濕熱。』夫人之一身,心生血,肝藏之,而脾為之統;脾得其統,則運化有常,水穀通調,固無所謂濕,亦無所謂熱也。夫唯精元之氣,既不能保之於平時,而五味之養,又不節之於將來,斯精血俱耗,而脾無所統矣。脾失所統,則運化通調,將何以為職?欲求其無瀉,不可得也。

白話文:

己巳年,尚書毛介川先生患有肝脾虛弱,經常腹瀉,四肢略微浮腫。他問我說:「我經常腹瀉,是不是因為濕熱?」

人體中,心主生血,肝主藏血,脾主統血;脾統血正常,則水穀代謝正常,不會有濕氣和熱氣。只有當精氣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而飲食又不節制,精血就會耗盡,脾就失去了統攝作用。脾失去統攝作用,水穀代謝就會失調,自然容易腹瀉。

然則何以謂之濕熱?蓋運化通調,即失其職,則水穀不分,濕鬱於內,而為熱矣。由是便血稠粘,裡急後重,瀉不獨瀉,而又兼之以痢焉,皆坐此也。其治之法,宜蕩滌其濕,然後分利,斯脾胃得統,而其症安矣。否則土不能治水,汜濫盈溢,浸於四肢,變而為氣者有之。信其言,調理而愈。

白話文:

那麼什麼叫做濕熱呢?因為運化的功能失調,水穀不能正常運化,濕氣積聚在內,就會產生熱。因此,大便黏稠,裡急後重,不僅腹瀉,還伴有痢疾,這些都是濕熱造成的。治療的方法應該是祛除濕氣,然後再調理脾胃,這樣脾胃功能正常了,症狀自然就會好了。否則,脾胃不能調解水液,水液泛濫溢出,浸於四肢,有的還會轉變為氣。相信明醫的妙方,調理後就能痊癒。

己卯歲,行人張靖宸公夫人,崩不止,身熱骨痛,煩躁病篤,召余診,得六脈數而止,必是外感,誤用涼藥。與羌活湯熱退,餘疾漸可。但元氣難復,後灸膏肓、三里而愈。凡醫之用藥,須憑脈理,若外感誤作內傷,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其不夭滅人生也,幾希?

白話文:

己卯年,一位姓張的官員夫人病倒了。她止不住地吐血,全身發熱疼痛,煩躁不安,病情十分危急。我被請去診治,號脈發現她的六脈跳動得很厲害,而且都是數脈,肯定是外感病,卻誤服了涼藥。我給她服用羌活湯,她的發熱退了,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

但是,她的元氣很難恢復。後來,我用艾灸灸了她的膏肓穴和三里穴,她的病情才痊癒。

凡是醫生用藥,必須依據脈象和病理。如果外感病誤認為內傷病,而實證虛治、虛證實治,損傷不足的正氣而助長有餘的邪氣,那麼人不出意外地夭折,還能有多少呢?

辛酉,夏中貴患癱瘓,不能動履,有醫何鶴松,久治未愈。召余視,曰:『此疾一針可愈。』鶴松慚去。余遂針環跳穴,果即能履。夏厚贈,余受之,逾數載又癱矣。復來召余,因侍禁廷,不暇即往,遂受鶴反間以致忿。視昔之刺鵲於伏道者,為何如?

白話文:

辛酉年,夏中貴因為中風而全身癱瘓,無法行走。一位名叫何鶴松的醫生為他治療了很長時間,但一直未見起色。夏中貴便請我去診治,我說:「這種病拔個針就可以好了。」何鶴松聽了感到慚愧,就離開了。隨後我為夏中貴施了環跳穴針灸,果然他馬上就能行走了。夏中貴重金酬謝,我收下了。

幾年後,夏中貴再次中風癱瘓。他再次請我去治療,但當時我正值值班,不能立即前去。何鶴松趁機挑撥離間,導致夏中貴對我懷恨在心。看看當年的那個認為我為他治病就像刺鵲一樣草菅人命的夏中貴,現在是什麼樣呢?

己巳歲,蔡都尉長子碧川公,患痰火,藥餌不愈。辱錢誠齋堂翁,薦余治之。余針肺俞等穴愈。後其女患風癇甚危,其乃郎秀山,乃婿張少泉,邀余治之,乃針內關而蘇,以禮厚贈,余固辭不受。遂以女許聘豚兒楊承禎焉。

白話文:

在己巳年,蔡都尉的大兒子碧川公,患有痰火症,服藥治療後都沒有痊癒。錢誠齋的父親蒙他相邀,推薦我為他治病。我針灸了肺俞等穴位,蔡都尉的病就好了。後來,蔡都尉的女兒患上了風癇症,病情十分危急。蔡都尉的兒子秀山和女婿張少泉請我為她治療。我針灸了內關穴,她便甦醒了過來。蔡都尉禮數周到地贈我禮物,但我堅持不受。於是蔡都尉就把他的女兒許配給我的學生楊承禎。

庚辰歲過揚,大尹黃縝庵公,昔在京朝夕相與,情誼甚篤,進謁留疑,不忍分袂,言及三郎患面部疾,數載不愈,甚憂之。昨焚香卜靈棋課曰:『兀兀塵埃久待時,幽窗寂寞有誰知,運逢寶劍人相顧,利遂名成總有期。』與識者解曰:『寶者珍貴之物,劍者鋒利之物,必逢珍貴之人,可愈。

白話文:

庚辰年經過揚州,大尹黃縝庵公,以前在京城朝夕相處,情誼很深,拜見你卻有疑問,不忍心離別,提起你兒子患面部疾病,多年沒有治癒,我非常擔憂。昨天燒香占卜靈棋課說:『塵埃重重,久候時機,幽靜的窗戶裡寂寥無助,運氣遇到寶劍,人們會相互照應,利益成功名譽都有約定。』有識之士解釋說:『寶物是珍貴之物,劍是鋒利之物,一定會遇到貴人,可以治癒。

』今承相顧,知公善針,疾愈有期矣。余針巨髎、合谷等穴,更灸三里,徐徐調之而愈。時工匠刊書,多辱蟹米之助。

白話文:

今天承蒙丞相的照顧,知道您擅長針灸,我的疾病一定能痊癒。我針灸巨髎、合谷等穴位,再用艾灸灸三里穴,慢慢地調養後就痊癒了。當時工匠刊刻書籍,多虧您的蟹米相助。

甲戌歲,觀政田春野公乃翁,患脾胃之疾,養病天壇,至敝宅數裡,春野公每請必親至,竭力盡孝。余感其誠,不憚其遠,出朝必趨視。告曰:『脾胃乃一身之根蒂,五行之成基,萬物之父母,安可不由其至健至順哉?苟不至健至順,則沉疴之咎必致矣。然公之疾,非一朝所致,但脾喜甘燥,而惡苦濕,藥熱則消於肌肉,藥寒則減於飲食,醫治久不獲當,莫若早灸中脘、食倉穴。』忻然從之,每穴各灸九壯,更針行九陽之數,瘡發漸愈。

白話文:

甲戌年,我去看望田春野公的父親,他患有脾胃疾病,在郊外的天壇養病。我家離天壇有好幾里路,但春野公每次請我,我都一定親自前去,全心全意地盡孝。我被他誠心所感動,不嫌路途遙遠,下朝後必定趕去探望。我告訴他說:「脾胃是一個人身體的根本,是五行形成的基礎,是萬物產生之源,怎麼能不讓它們保持極其健康順暢呢?如果不能達到極其健康順暢,那麼久病的禍患一定會產生。但是您的疾病,並非一天形成的,只是脾臟喜歡溫潤乾燥的環境,厭惡潮濕寒冷,藥物熱了會損傷肌肉,藥物冷了又會減退飲食,長久以來都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不如及時針灸中脘、食倉穴。」春野公聽了,很高興地接受了我的建議。我每個穴位灸了九次,再用針灸施行了九陽之數,傷口發炎後逐漸痊癒。

春野公今任兵科給事中,乃翁乃弟俱登科而盛壯。

白話文:

當今擔任兵科給事中的春野公,他的父親和弟弟都已考中進士,且正值壯年。

庚辰歲,道經揚州,御史桑南皋公夫人,七旬餘,發熱、頭眩、目澀、手攣、食少,公子迎余。診得人迎浮而關帶弦,見症雖多,今宜清熱為先,以天麻、僵蠶為君,升麻知母為臣,蔓荊、甘草等為使佐,服至三帖,熱退身涼,飲食漸進,餘症亦減,次日復診,六脈平勻。

白話文:

庚辰年,我經過揚州時,御史桑南皋的夫人,已經七十多歲了,出現發熱、頭暈、眼睛乾澀、手抽搐、食慾不振的症狀,他的兒子請我診治。

通過診脈,我發現她的手腕脈搏浮起,兩條經脈緊張。症狀雖然很多,但當務之急是清熱解毒。我使用天麻、僵蠶作為主藥,升麻、知母作為輔藥,蔓荊、甘草等作為佐藥。

三帖藥吃完後,她的體溫下降,身體涼爽了下來,食慾也漸漸恢復,其他症狀也減輕了。第二天複診時,她的脈象已經恢復平衡。

昆玉喜曰:『發熱數月,醫不見效,昨方制服一帖,熱退食進,何耶?』余曰:『醫者意也,得其意,斯握醫之要樞矣。昔司馬嘗稱扁鵲隨俗為變,及述其論齊桓侯疾,語多近道,皆以其意通之耳。昨脈浮弦,疑是過用養血補脾之劑,閉塞火邪,久則流溢於太陽膀胱經,起至陰,終睛明,故目澀頭眩;支走三焦經,故手攣也。

白話文:

崑玉喜悅地說:「持續發熱好幾個月了,看醫生都沒用,昨天才開了一帖藥方,熱就退了,食慾也好了,這是為什麼?」我說:「大夫在治病時重視意會,抓住了意,就能掌握醫療的關鍵。從前司馬遷稱讚扁鵲因時因地而變通,而且講述扁鵲論述齊桓公疾病時,所說的話大多接近醫學之道,都是因為(扁鵲)用自己的意會去貫通的。你的脈象浮而像琴絃,我懷疑是你過度使用了滋養氣血、健脾的藥物,導致火邪閉塞,時間久了就跑到太陽膀胱經,從至陰經開始,最後導致眼晴明亮,所以你會感到眼睛乾燥,頭暈;火邪還會跑到三焦經,所以你的手會麻痺。」

少南、少玄公與縝庵公姻聯之好,余辱故人之托,精思脈理,意究病源,故制立前方,用以引經之劑,其熱速退,熱退,脾陰漸長,而榮血自生,餘症亦因之除矣。』二公曰:『然。』

白話文:

少南、少玄公和縝庵公結成親家,我受到老朋友的請託,仔細思考脈絡,找出病因,因此制訂出治療方案,使用通經的藥方。病人體內的熱度很快消退,熱度一退,脾臟的陰液逐漸增加,氣血自然產生,其他症狀也因此消除。二位先生說:「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