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九 (5)
卷九 (5)
1. 騎竹馬灸穴圖
此二穴,專治癰疽惡瘡,發背癤毒,瘰癧諸風,一切病症。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橫紋起,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爪甲,截斷;次用篾取前同身寸一寸,卻令病人脫去衣服,以大竹扛一條跨定,兩人隨徐扛起,足離地三寸,兩旁兩人扶定,將前量長篾,貼定竹扛豎起,從尾骶骨貼脊量至篾盡處,以筆點記,後取身寸篾,各開一寸是穴。灸七壯。
此楊氏灸法。按《神應經》:『兩人抬扛不穩,當用兩木凳,擱竹扛頭,令患人足微點地,用兩人兩旁扶之,尤妙。』又按《聚英》言:『各開一寸,疑為一寸五分,當合膈俞、肝俞穴道。』
白話文:
這兩個穴位,專門治療癰疽、惡性瘡瘍、背部毒瘡、癤子毒瘡、瘰癧等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所有其他病症。
首先從男性左手、女性右手的腕部橫紋開始,用薄竹片量到中指指肉末端,不要量到指甲,然後將竹片截斷。接著用這竹片量出一個「同身寸」(量度單位),再取一個「同身寸」。接著讓病人脫去衣服,用一根大竹竿讓病人跨坐在上面,然後兩個人慢慢抬起竹竿,讓病人的腳離地約三寸,兩旁再各站一人扶穩。將之前量好的竹片貼在竹竿上豎起來,從尾骶骨沿著脊椎向上量到竹片末端,用筆做記號。然後再用「同身寸」竹片,從記號處各向左右量開一寸,這就是穴位所在。灸七壯(指艾灸的次數)。
這是楊氏的灸法。根據《神應經》記載:「如果兩人抬扛不穩,應該用兩個木凳,分別放在竹竿兩頭,讓病人腳稍微著地,然後用兩個人在兩旁扶著,效果會更好。」另外根據《聚英》的說法:「左右各開一寸,可能應該是一寸五分,這樣應該會和膈俞穴、肝俞穴的位置相符。」
2. 灸勞穴法(《聚英》)
《資生經》云:『久勞,其狀手腳心熱,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寒,初發咳嗽,漸吐膿血,肌瘦面黃,減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於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䐐大紋處截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分開髮,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令病人自然合口量闊狹截斷;卻將此草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量穴。灸時隨年紀多灸一壯。
如人三十歲,灸三十一壯,累效。』
按此穴,合五椎兩旁,各一寸五分,心俞二穴也。心主血,故灸之。
白話文:
《資生經》說:長期的勞累,症狀是手腳心發熱、盜汗、精神疲憊、骨節疼痛發冷,剛開始會咳嗽,漸漸會吐出膿血,肌肉消瘦、臉色發黃、食慾不振、身體乏力。要讓身體保持正直,用草從男性的左腳或女性的右腳的中指尖開始量,經過腳心下方,向上量到膝蓋彎曲處的大橫紋處截斷。然後把這根草,從鼻尖開始量,沿著頭頂正中央,分開頭髮,量到脊椎,在草的盡頭用墨點記號。另外用一根草,讓病人自然合上嘴巴量取寬度後截斷,再將這根草在墨點記號處對摺兩頭,兩端盡頭處就是穴位。艾灸時,隨著年紀大小多灸一壯。
比如一個人三十歲,就灸三十一壯,累積效果會很好。
按照這個方法找到的穴位,是在第五椎骨兩旁,各一寸五分的地方,也就是心俞穴這兩個穴位。心掌管血液,所以艾灸這個穴位。
3. 取腎俞法
在平處立,以杖子約量至臍,又以此杖,當背脊骨上量之,知是與臍平處也。然後左右各寸半,取其穴,則腎俞也。
白話文:
站立在平坦的地方,用一根棍子量測到肚臍的長度,然後將這根棍子放在背部的脊椎骨上量,就知道背部與肚臍水平的位置。接著在脊椎水平位置左右各量取一寸半的地方,就是腎俞穴的位置。
4. 取灸心氣法
先將長草一條,比男左女右手掌內大拇指根橫紋量起。至甲內止,以墨點記;次比鹽指、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點定,別用稈草一條,與前所量草般齊,至再加一寸墨上,共結一磊;卻令病人正坐,脫去衣,以草分開,加於頸上,以指按定,磊於天突骨上,兩邊垂向背後,以兩條草取般齊,垂下脊中盡處是穴,灸七壯效。
白話文:
首先取一根長草,對照男性的左手或女性的右手手掌,從大拇指根部的橫紋量起,直到指甲內緣為止,用墨點做記號。接著,依序比量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都用相同的方法標記墨點。然後,再將量好的長度加上同身寸的一寸,也做上記號。另外準備一根桿草,長度與先前量好的草一樣,將它對準最後加一寸的墨點,這樣就會有總共兩段長度的草,將兩段草疊在一起。
然後讓病人正坐,脫去上衣,用這疊好的草分開,加在脖子上,用手指按住固定,將疊草的起點放在天突骨(頸部正中凹陷處)上,讓兩邊的草垂向背後。再取兩根相同的草,讓它們的長度與剛才垂向背後的草一樣,垂到脊椎正中間的盡頭處,那裡就是穴位。用艾灸灸七個艾炷,就會有效果。
5. 取灸痔漏法
痔疾未深,止灸長強甚效。如年深者,可用槐枝、馬藍菜根一握,煎湯取水三碗。用一碗半,乘熱以小口瓶熏洗,令腫退,於原生鼠奶根上灸之,尖頭灸不效。或用藥水盆洗腫微退,然後灸,覺一團火氣通入腸至胸,乃效。灸至二十餘壯。更忌毒物,永愈。隨以竹片護火氣,勿傷兩邊好肉。
白話文:
痔瘡不嚴重的話,直接灸長強穴效果很好。如果痔瘡是長久的舊疾,可以用一把槐樹枝和馬藍菜根,加水煎煮成三碗藥湯。取出一碗半藥湯,趁熱用小口瓶盛裝,然後用瓶口對準患處薰洗,讓腫脹消退。接著在原本長痔瘡的地方,灸鼠奶根,用尖頭的艾草灸沒有效果。也可以先用藥水盆浴,讓腫脹稍微消退後再灸。如果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腸子竄到胸口,就表示有效果了。大概灸二十幾壯(灸一次為一壯)。還要避免接觸有毒的東西,這樣才能永久治癒。之後用竹片保護灸的地方,避免傷到旁邊好的皮膚。
6. 灸小腸疝氣穴法
若卒患小腸疝氣,一切冷氣,連臍腹結痛,小便遺溺。大敦二穴,在足大趾之端,去爪甲韭葉許,及三毛叢中是穴。灸三壯。
若小腸卒疝,臍腹疼痛,四肢不舉,小便澀滯,身重足痿。三陰交二穴,在足內踝骨上三寸是穴,宜針三分,灸三壯,極妙。
白話文:
如果突然得了小腸疝氣,所有寒氣引起的,連帶肚臍腹部一陣陣疼痛,小便失禁。大敦這兩個穴位,在腳大拇趾的末端,距離指甲像韭菜葉那樣寬的地方,以及腳毛叢生的位置就是穴位。灸三個艾炷。
如果突然得了小腸疝氣,肚臍腹部疼痛,四肢無法舉動,小便不順暢,身體沉重、腳軟無力。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在腳內踝骨上方三寸的地方就是穴位,適合針刺三分深,灸三個艾炷,效果非常好。
7. 灸腸風下血法
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為準,於尾閭骨尖頭,從中倒比,上至腰脊骨一指盡處,是第一穴也。又以第二指,於中穴取中一字分開指頭各一穴,灸七壯。以上加至壯數多為效。患深,次年更灸,但以中指一指為準,臨時更揣摸之。
白話文:
以男左女右的手中指長度為基準,從尾椎骨最尖端處,往上量到腰椎骨一指寬的地方,這裡就是第一個穴位。接著,以第二根手指,在第一個穴位的中間,左右各分開一指寬,各取一個穴位,在這三個穴位都灸七次。以上的灸數可以增加,效果會更好。如果病情嚴重,隔年可以再灸,但還是要以中指一指寬為基準,臨場再仔細測量穴位。
8. 灸結胸傷寒法
宣黃連七寸,搗末,巴豆七個,去殼不去油,一處研細成膏,如乾,滴水兩點,納於臍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為度。
白話文:
將黃連七寸磨成粉末,巴豆七個去除外殼,但保留油脂,兩者一起研磨成細膏狀。如果太乾,就滴入兩滴水,然後將藥膏放入肚臍中,再用艾草灸腹部,直到腹部感到通暢舒適、疼痛緩解為止。
9. 灸陰毒結胸
巴豆十粒研爛,入面一錢,搗作餅子,實搽臍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許,灸七壯,覺腹中鳴吼,良久自通利;次用蔥白一束緊札,切作餅餤,灸令熱,與熨臍下;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餅餤,令生真氣,漸覺體溫熱,即用五積散二錢,入附子末一錢,水盞半,薑棗加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日並三兩服,即汗自行而安。
白話文:
將巴豆十粒磨成粉末,加入麵粉一錢,揉成餅狀,塗在肚臍中心。在上面用像豆子大小的艾絨,灸七壯。如果感覺肚子裡面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過一會兒就會自然排便通暢。接著用一把蔥白緊緊地綁在一起,切成餅狀,放在肚臍上灸,使之發熱,再用灰火熨斗烙在餅上,讓身體產生溫熱之氣。慢慢地感覺到身體溫熱起來,就用五積散二錢,加入附子粉一錢,用半碗水,加幾片薑和幾顆紅棗,再加一小撮鹽,一起煎到剩七分,溫服。一天服用三、四次,就會自然發汗而痊癒。
10. 雷火針法
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次將藥未摻卷極緊,收用。按定痛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用圓珠火鏡皆可,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
白話文:
治療因扭傷挫傷導致的骨頭關節疼痛,以及因為寒氣濕氣而害怕針刺的人。使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三錢,再加上少許麝香,以及兩兩的蘄艾,用半尺長的棉紙,先將艾草和茵陳鋪在上面,接著將其他藥材粉末均勻撒上,然後把棉紙緊緊捲起來,收好備用。找出疼痛的穴位,用筆做好記號,然後在穴位外隔著六七層紙,將捲好的艾草藥條(稱為雷火針),利用太陽光(或用圓珠火鏡)聚光點燃,燒紅後按在穴位上,過一會兒拿開,剪掉燒成灰的部分,再燒再按,重複九次就會痊癒。
11. 蒸臍治病法
五靈脂(八錢,生用)斗子青鹽(五錢,生用)乳香(一錢)沒藥(一錢)天鼠糞(即夜明沙,二錢,微炒)地鼠糞(三錢,微炒)蔥頭(乾者,二錢)木通(三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水和荍面作圓圈,置臍上,將前藥末以二錢放於臍內,用槐皮剪錢,放於藥上,以艾灸之,每歲一壯,藥與錢不時添換。依後開日,取天地陰陽正氣,納入五臟,諸邪不侵,百病不入,長生耐老,脾胃強壯。
立春巳時,春分未時,立夏辰時,夏至酉時,立秋戌時,秋分午時,立冬亥時,冬至寅時。此乃合四時之正氣,全天地之造化,灸無不驗。
白話文:
將五靈脂(生用,約30克)、斗子青鹽(生用,約18.75克)、乳香(約3.75克)、沒藥(約3.75克)、天鼠糞(即夜明砂,約7.5克,稍微炒過)、地鼠糞(約11.25克,稍微炒過)、乾蔥頭(約7.5克)、木通(約11.25克)和少許麝香,全部研磨成細末。
用水調和麵粉做成圓圈,放在肚臍周圍,然後將約7.5克研磨好的藥粉放入肚臍內,再用槐樹皮剪成圓錢狀,放在藥粉上面,用艾草點燃灸之,每年灸一次,每次一壯,藥粉和槐皮可以隨時更換。按照後面所說的日子,可以吸取天地陰陽的純淨之氣,進入五臟,各種邪氣不會侵犯,各種疾病不會產生,能夠長壽且不容易衰老,脾胃也會變得強壯。
立春的巳時(早上9點到11點)、春分的未時(下午1點到3點)、立夏的辰時(早上7點到9點)、夏至的酉時(下午5點到7點)、立秋的戌時(晚上7點到9點)、秋分的午時(中午11點到1點)、立冬的亥時(晚上9點到11點)、冬至的寅時(凌晨3點到5點),這些時辰符合四季的純淨之氣,集結了天地的造化,用這種方法艾灸,沒有不見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