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四 (4)
卷四 (4)
1. 《內經》補瀉
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滿則泄之者,針下寒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邪盛則虛之者,出針勿按也。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也。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也。言實與虛者,察血氣多少也。若有若無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若存若亡者,脈時有無也。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也。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謂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九針之名各有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淺深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遠近如一者,淺深其候等也。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自制其神,令氣易行也。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瀉也。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刺之微在速遲者,徐疾之意也。粗守關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上守機者,知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虛實,用針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淨而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瀉也。不可掛以髮者,言氣易失也。扣之不發者,言不知補瀉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虛也。要與之期者,知氣之可取之時也。粗之暗者,冥冥不知氣之微密也。妙哉,工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往者為逆者,言氣之虛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為順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逆而奪之者,瀉也。隨而濟之者,補也。所謂虛則實之者,氣口虛而當補之也。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邪盛則虛之者,言諸經有盛者,皆瀉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察後與先,若存若亡者,言氣之虛實,補瀉之先後,察其氣之以下與常存也。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超然若有所得也,瀉者,恍然若有所失也。
是故工之用針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明於調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逆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神氣乃存,用針之要,無忘其神。
白話文:
《內經》補瀉
針灸治療,扎刺虛弱的地方使其充實,針下會感覺溫熱,這是因為氣血充實才會產生熱感。治療氣血充盈的地方,需要使其泄瀉,針下會感覺冰冷。治療瘀血凝滯的地方,則會排出污濁的血液。邪氣盛的地方,則需要虛之(瀉法),拔針時不要按壓。針刺手法,緩慢進針快速拔針,屬於實證;快速進針緩慢拔針,屬於虛證。判斷實證或虛證,要觀察血氣的多少。血氣若隱若現,則病情難以判斷。觀察疾病的先後順序,可以了解病情的發展過程。脈象時有時無,反映氣血的虛實變化。治療虛實證,針灸醫師必須掌握正確的技法。若治療效果時好時壞,則說明偏離了正確的技法。針灸治療虛實的關鍵,九種不同形狀的針各有其適用症狀。補瀉的時機,要配合人體氣機的開合。九種針各有不同的形狀,針灸醫師應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針具和補瀉方法。針刺實證需要使其虛,應等到陰氣充足時再拔針;針刺虛證需要使其實,應等到陽氣充足、針下感到溫熱時再拔針。經氣到達後要謹慎守護,不要改變針刺方法。針刺的深淺,取決於對病情內外虛實的判斷。針刺的遠近,其反應應該相同。如同面對深淵一樣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手法如同握虎,需用力且穩。施針時心神專注於病人,不分心旁觀。施針手法要端正,避免不正當的操作。必須端正心神,專注觀察病人,控制好自身精神狀態,使氣血更容易運行。
所謂容易診斷的疾病,容易說明;難以診斷的疾病,則難以讓人理解。粗淺的針灸師只注重針刺技巧,而高明的針灸師則能掌握患者血氣的盛衰,進行適當的補瀉。所謂「神客」,指正邪之氣交會。「神」指正氣,「客」指邪氣。「在門」指邪氣循著正氣出入的經絡通道。「未睹其疾」指在疾病尚未顯現之前,就預知邪正之氣在何經絡循行。「惡知其原」指預知哪條經絡有病,以及取穴的部位。針刺的微妙之處在於快慢,指的是進針和拔針的速度。粗淺的針灸師只注重穴位的部位,而不了解血氣的運行規律。高明的針灸師,則掌握氣機的運行規律。氣機的運動,不離開其本身的運行軌跡,所以能判斷氣的虛實,而運用針刺的快慢。氣機的運行軌跡清晰而微妙,通過針刺使氣機運行順暢,並專注守護氣機,不使其散失。氣機盛不能補,氣機虛不能瀉。不可將針柄用髮絲懸掛,說明氣機容易散失。叩擊穴位沒有反應,說明不懂得補瀉的要領。血氣已盡,氣機卻不能下行。了解氣機的運行規律,就能了解氣機的順逆、盛衰。掌握治療的最佳時機,則能把握氣機的運行規律。粗淺的針灸師,則迷茫不知氣機的微妙。高明的針灸師獨有的技藝,就在於完全掌握針灸的要領。氣機運行逆向則為虛弱,虛弱則氣機運行緩慢;順向則為平和,平和則氣機運行順暢。清楚了解氣機的運行規律,就能知道取穴的部位。逆著氣機的運行方向來治療,是瀉法;順著氣機的運行方向來治療,是補法。所謂「虛則實之」,是指氣不足的地方需要補益。「滿則泄之」,是指氣血充盈的地方需要瀉法。「菀陳則除之」,是指清除瘀血。「邪盛則虛之」,是指邪氣盛的地方,需要瀉去邪氣。「徐而疾則實之」,指緩慢進針快速拔針,屬於實證。「疾而徐則虛之」,指快速進針緩慢拔針,屬於虛證。判斷實證或虛證,如同氣機若隱若現,實證有氣,虛證無氣。判斷疾病的先後,如同氣機時有時無,是根據氣機的虛實,決定補瀉的先後順序,觀察氣機的下降和常存狀態。「為虛與實,若得若失」,是指補法好像有所得,瀉法好像有所失。
所以,高明的針灸師使用針灸時,了解氣機的所在位置,守護其出入的通道,明確補瀉的時機,掌握針刺的快慢,以及取穴的部位。瀉法要用圓針,切入並旋轉,使氣機運行,快速進針緩慢拔針,邪氣即可排出,針刺方向逆著經絡循行方向,擴大穴位,使氣機順利排出。補法要用方針,外提皮膚,使針到達穴位,左引其樞紐,右推其皮膚,輕微旋轉緩慢推入,手法必須端正,動作要輕柔,專注施針,不要分心,慢慢留住氣機,氣機下行後快速拔針,推動皮膚,覆蓋穴位,使氣機得以保存。這就是針灸治療的要領,切記不要忘記專注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