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八 (9)
卷八 (9)
1. 雜病
◎風:大率主血虛氣虛,火與濕多痰。
中風:神闕、風池、百會、曲池、翳風、風市、環跳、肩髎皆可灸之,以疏風;針之,以導氣。
◎寒:見傷寒。
陰寒及陷下脈絕者,宜灸之。
◎發熱:有寒潮熱,煩熱,往來熱。
熱病汗不出:商陽、合谷、陽谷、俠谿、厲兌、勞宮、腕骨以導氣。
熱無度汗不止:陷谷以泄熱。
◎腹痛:有虛實,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宿食,瘡,痧,疝。
實痛宜瀉:太衝太白太淵大陵三陰交。
邪客經絡,藥不能及,宜灸:氣海關元中脘。
◎頭痛:有風熱,痰,濕,寒,真頭疼,手足青至節,死不治。
灸,疏散寒。
脈浮刺:腕骨京骨。
脈長刺:合谷衝陽。
脈弦刺:陽池風府風池。
◎腰痛:有氣虛,血虛,腎病,風濕,濕熱,瘀,寒滯。
血滯於下:刺委中(出血)灸腎俞崑崙。又用附子尖、烏頭尖、南星、麝香、雄黃、樟腦、丁香煉蜜丸,薑汁化成膏,放手內烘熱摩之。
◎脅痛: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痰注,肝急。針丘墟中瀆。
◎心痛:有風寒,氣血虛,食積熱。針太谿然谷尺澤行間建里大都太白中脘神門湧泉。
◎牙疼:主血熱,胃口有熱,風寒濕熱,蟲蛀。針合谷內庭浮白陽白三間。
◎眼目:主肝氣實,風熱,痰熱,血瘀熱,血實氣壅。針上星百會神庭前頂攢竹絲竹空。
痛者:針風池合谷
大寒犯腦,連及目痛,或風濕相搏,有翳:灸二間合谷
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瀉痢:氣虛兼寒熱食積,風邪,驚邪,熱濕,陽氣下陷,痰積,當分治,瀉輕痢重。
陷下:灸脾俞關元腎俞復溜腹哀長強太谿三里氣舍中脘大腸俞。
白痢:灸大腸俞。
赤痢:灸小腸俞。
◎瘧:有風暑,山嵐瘴氣,食老瘧,寒濕痺,五臟瘧,五腑瘧。針合谷曲池公孫先針,後灸大椎第一節,三七壯。
◎咳嗽:有風、寒、火、勞、痰、肺脹、濕。灸天突、肺俞、肩井、少商、然谷、肝俞、期門、行間、廉泉、扶突;針曲澤(出血立已)前谷。
面赤熱咳:針支溝。
多唾:針三里。
◎吐衄血:身熱是血虛,血溫身熱者,死不治。針隱白脾俞肝俞上脘。
◎下血:主腸風,多在胃與大腸。針隱白灸三里。
◎諸氣: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散,悲則氣消,喜則氣緩,思則氣結。針以導氣。
◎淋:屬熱,熱結,痰氣不利,胞痺為寒,老人氣虛。灸三陰交。
小水不禁:灸陽陵泉陰陽泉。
喉痺:針合谷湧泉天突豐隆,初起旁灸之,使外泄氣。
頭腫:針曲池。
◎諸瘡:
瘰癧:灸肩井曲池大迎
緣唇瘡:刺唇去惡血。
◎疝:有因寒,因氣,因濕熱,痰積流下。針太衝、大敦、絕骨,灸大敦、三陰交,小腹下橫紋斜尖,灸一壯。
◎腳氣:有濕熱,食積,流注,風濕,寒濕。針公孫、衝陽,灸足三里。 ◎痿:有濕熱,有痰,有無血而虛,有氣弱,有瘀血。針中瀆、環跳(停針待氣二時方可),灸三里、肺俞。 ◎喘:有痰喘,氣虛,陰虛。灸中府、雲門、天府、華蓋、肺俞。 ◎噁心:因痰,熱,虛。灸胃俞、幽門、商丘、中府、石門、膈俞、陽關。 ◎膈噎:因血虛,氣虛,熱,痰火,血積,癖積。針天突、石關、三里、胃俞、胃脘、膈俞、水分、氣海、胃倉。 ◎水腫: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因氣濕食。針胃倉、合谷、石門、水溝、三里、復溜、曲泉、四滿。 ◎臌脹:氣脹、寒脹,脾虛中滿。針上脘、三里、章門、陰谷、關元、期門、行間、脾俞、懸鐘、承滿。 ◎頭眩:痰挾氣虛,火動其痰。針上星、風池、天柱。 ◎痛風:風熱,風濕,血虛有痰。針百會、環跳。 ◎肩臂痛:痰濕為主。灸肩髎、曲池。 ◎夢遺:專主濕熱相火。灸中極、曲骨、膏肓、腎俞。
◎癇:俱是痰火,不必分馬牛六畜。灸百會、鳩尾、上脘、神門、陽蹻(晝發)陰蹻(夜發)。
◎癩:感天地間殺厲之氣,聲啞者難治。針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塔上,亦去惡血。
以上見劉氏雜病治例。
◎瘡瘍;
河間曰:『凡瘡瘍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從背出者,當從太陽五穴選用:至陰、通谷、束骨、崑崙、委中。從鬢出者,當從少陽五穴選用:竅陰、俠谿、臨泣、陽輔、陽陵。從髭出者,當從陽明五穴選用: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從胸出者:絕骨一穴。
《腸癰纂要》云:『千金灸法,屈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按河間瘡瘍,止論足三陽,而手足三陰、三陽未備,學者當引伸觸類。又查《醫學入門》雜病歌,癰疽初起審其穴,只刺陽經不刺陰。錄之以備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