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三 (18)
卷三 (18)
1. 穴有奇正策
問:『九針之法,始於歧伯,其數必有取矣。而灸法獨無數焉,乃至定穴,均一審慎,所謂奇穴,又皆不可不知也。試言以考術業之專工?』
嘗謂:『針灸之療疾也,有數有法,而惟精於數法之原者,斯足以窺先聖之心。聖人之定穴也,有奇有正,而惟通於奇正之外者,斯足以神濟世之術,何也?法者,針灸所立之規,而數也者,所以紀其法,以運用於不窮者也。穴者,針灸所定之方,而奇也者,所以翊夫正以旁通於不測者也。數法肇於聖人,固精蘊之所寓,而定穴兼夫奇正,尤智巧之所存。善業醫者,果能因法以詳其數,緣正以通其奇,而於聖神心學之要,所以默蘊於數法奇正之中者,又皆神而明之焉,尚何術之有不精,而不足以康濟斯民也哉?
執事發策,而以針灸之數法奇穴,下詢承學,蓋以術業之專工者望諸生也。而愚豈其人哉?雖然一介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愚固非工於醫業者,而一念濟物之心,特惓惓焉。矧以明問所及,敢無一言以對。夫針灸之法,果何所昉乎?粵稽上古之民,太朴未散,元醇未漓,與草木蓁蓁然,與鹿豕狉狉然,方將相忘於渾噩之天,而何有於疾,又何有針灸之施也。自羲農以還,人漸流於不古,而朴者散,醇者漓,內焉傷於七情之動,外焉感於六氣之侵,而眾疾胥此乎交作矣。歧伯氏有憂之,於是量其虛實,視其寒溫,酌其補瀉,而制之以針刺之法焉,繼之以灸火之方焉。至於定穴,則自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焉。非故為此紛紛也,民之受疾不同,故所施之術或異,而要之非得已也,勢也,勢之所趨,雖聖人亦不能不為之所也已。
然針固有法矣,而數必取於九者,何也?蓋天地之數,陽主生,陰主殺,而九為老陽之數,則期以生人,而不至於殺人者,固聖人取數之意也。今以九針言之,燥熱侵頭身,則法乎天,以為鑱針,頭大而末銳焉。氣滿於肉分,則法乎地,以為圓針,身圓而末鋒焉。鋒如黍米之銳者為鍉針,主按脈取氣法乎人也。刃有三隅之象者為鋒針,主瀉導癰血,法四時也。鈹針以法音,而末如劍鋒者,非所以破癰膿乎?利針以法律,而支似毫毛者,非所以調陰陽乎?法乎星則為毫針,尖如蚊虻,可以和經絡,卻諸疾也。法乎風則為長針,形體鋒利,可以去深邪,療痺痿也。至於燔針之刺,則其尖如挺,而所以主取大氣不出關節者,要亦取法於野而已矣。
所謂九針之數,此非其可考者耶!然灸亦有法矣,而獨不詳其數者,何也?蓋人之肌膚,有厚薄,有深淺,而火不可以概施,則隨時變化而不泥於成數者,固聖人望人之心也。今以灸法言之,有手太陰之少商焉,灸不可過多,多則不免有肌肉單薄之忌。有足厥陰之章門焉,灸不可不及,不及則不免有氣血壅滯之嫌。至於任之承漿也,督之脊中也,手之少衝,足之湧泉也,是皆猶之少商焉,而灸之過多,則致傷矣。脊背之膏肓也,腹中之中脘也,足之三里,手之曲池也,是皆猶之章門焉,而灸之愈多,則愈善矣。
白話文:
穴有奇正策
問:九針療法源於歧伯,針的數量一定有其道理。但灸法卻沒有明確的數量規定,甚至穴位的確定都需謹慎小心,那些奇穴更是不可不知。請您講解一下,以考驗從事針灸專業人士的技藝。
我認為:針灸治療疾病,有數量和方法,只有精通其原理,才能領悟古代聖賢的智慧。聖賢所確定的穴位,有奇穴和正穴之分,只有通曉奇正之外的知識,才能精妙地運用醫術,這是為什麼呢?方法,是針灸施術的規範;數量,是用來遵循方法,並運用於無窮無盡的病症。穴位,是針灸施術確定的部位;奇穴,是用來輔助正穴,以通達那些難以預料的病症。數量和方法源於聖賢,是精妙的醫術所在;而穴位的確定兼顧奇正,更是智慧與巧妙的體現。精通醫術的人,能夠根據方法詳盡了解數量,根據正穴理解奇穴,並能深入領悟聖賢在數量、方法、奇正之中蘊含的精妙醫理,這樣,又哪有什麼醫術不能精通,而不足以救治百姓的呢?
您提出這個問題,以針灸的數量、方法和奇穴來考驗學習者,大概是想考察專業人士的技藝。而我豈能算是這樣的人呢?雖然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只要存有愛護眾生的心,一定能對他人有所幫助。我雖然不是精通醫術的人,但濟世救人的心卻十分強烈。既然您提出這個問題,我不敢不作答。
針灸療法究竟起源於何時?追溯到上古時期,人們淳樸天真,未受污染,與草木動物和諧共處,如同渾然一体,哪裡會有疾病,又哪裡需要針灸呢?從伏羲、神農以來,人們逐漸遠離古樸的狀態,淳樸之心漸失,內心受到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的影響,外受六氣(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於是各種疾病紛紛產生。歧伯憂心忡忡,於是根據人體虛實寒溫,斟酌補瀉的方法,制定了針刺療法,並繼之以灸火療法。至於穴位的確定,除了正穴之外,又增加了奇穴。這不是故意增加複雜性,而是因為人們所患的疾病不同,施治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趨勢,即使是聖人,也無法違背這種趨勢。
然而,針法固然有其規範,但為什麼針的數量要取九呢?因為天地之數,陽主生,陰主殺,九為老陽之數,以此來期求救人,而不至於傷人,這是聖人取九的用意。現在以九針來說,燥熱侵犯頭身,則效法於天,使用鑱針,針頭大而末端尖銳。氣滿於肌肉之間,則效法於地,使用圓針,針身圓而末端鋒利。鋒利如黍米尖者為鍉針,用來按壓脈絡,取氣,效法於人。刃有三棱者為鋒針,用來瀉導癰疽膿血,效法於四季。鈹針以其聲音為準則,末端如劍鋒,是用來破除癰疽膿腫的。利針以法律為準則,針身細如毫毛,是用來調節陰陽的。效法於星則為毫針,尖如蚊虻,可以用來調和經絡,去除疾病。效法於風則為長針,針體鋒利,可以用來去除深層邪氣,治療痺症和痿證。至於燔針的刺法,其針尖如挺,是用來取大氣,使其不至於逸出關節之外,其要旨也是效法於自然。
這就是九針的數量及其道理!然而灸法也有其方法,卻不詳述其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肌膚,有厚有薄,有深有淺,火灸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情況變化,而不拘泥於固定的數量,這是聖人體恤人的心意。現在以灸法來說,例如手太陰經的少商穴,灸不可過多,多了就會傷及肌肉。例如足厥陰經的章門穴,灸不可過少,少了就會導致氣血壅滯。至於任脈的承漿穴、督脈的脊中穴、手少陰經的少衝穴、足少陰經的湧泉穴,這些都類似少商穴,灸多了就會造成傷害。脊背的膏肓穴、腹部の中脘穴、足三里穴、手陽明經的曲池穴,這些都類似章門穴,灸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