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八 (4)
卷八 (4)
1. 諸般積聚門
氣塊冷氣,一切氣疾:氣海。
心氣痛連脅:百會上脘支溝大陵三里。
結氣上喘及伏梁氣:中脘。
心下如杯:中脘百會。
脅下積氣:期門。
賁豚氣:章門期門中脘巨闕氣海(百壯)。
氣逆:尺澤商丘太白三陰交。
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
噫氣上逆:太淵神門。
咳逆:支溝前谷大陵曲泉三里陷谷然谷行間臨泣肺俞。
咳逆無所出者:先取三里後取太白肝俞太淵魚際太谿竅陰。
咳逆振寒:少商天突(灸三壯)。
久病咳:少商天柱(灸三壯)。
厥氣衝腹:解谿天突。
短氣:大陵尺澤。
少氣:間使神門大陵少衝三里下廉行間然谷至陰肺俞氣海。
欠氣:通里內庭。
諸積:三里陰谷解谿通谷上脘肺俞膈俞脾俞三焦俞。
腹中氣塊:塊頭上一穴,針二寸半,灸二七壯;塊中穴,針三寸,灸三七壯;塊尾一穴,針三寸半,灸七壯。
胸腹膨脹氣喘:合谷三里期門乳根。
灸哮法:天突尾閭骨尖。
又背上一穴,其法:以線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尖上截斷,牽往後脊骨上,線頭盡處是穴,灸七壯,其效不可言。
白話文:
各種積聚病症
- 氣滯、寒氣,各種氣病:針灸氣海穴。
- 心氣痛連帶脅痛:針灸百會穴、上脘穴、支溝穴、大陵穴、足三里穴。
- 氣結導致呼吸急促、伏梁氣(腹部有硬塊):針灸中脘穴。
- 心下感覺如杯狀:針灸中脘穴、百會穴。
- 脅下積氣:針灸期門穴。
- 賁豚氣(氣從小腹上衝至胸):針灸章門穴、期門穴、中脘穴、巨闕穴、氣海穴(灸一百壯)。
- 氣向上逆:針灸尺澤穴、商丘穴、太白穴、三陰交穴。
- 呼吸喘促:針灸神門穴、陰陵泉穴、崑崙穴、足臨泣穴。
- 打嗝,氣向上逆:針灸太淵穴、神門穴。
- 咳嗽,氣向上逆:針灸支溝穴、前谷穴、大陵穴、曲泉穴、足三里穴、陷谷穴、然谷穴、行間穴、臨泣穴、肺俞穴。
- 咳嗽但咳不出:先針灸足三里穴,再針灸太白穴、肝俞穴、太淵穴、魚際穴、太谿穴、竅陰穴。
- 咳嗽且發冷顫抖:針灸少商穴、天突穴(灸三壯)。
- 久病咳嗽:針灸少商穴、天柱穴(灸三壯)。
- 氣逆衝至腹部:針灸解谿穴、天突穴。
- 呼吸短促:針灸大陵穴、尺澤穴。
- 氣虛,呼吸少氣:針灸間使穴、神門穴、大陵穴、少衝穴、足三里穴、下廉穴、行間穴、然谷穴、至陰穴、肺俞穴、氣海穴。
- 頻頻打哈欠:針灸通里穴、內庭穴。
- 各種積聚:針灸足三里穴、陰谷穴、解谿穴、通谷穴、上脘穴、肺俞穴、膈俞穴、脾俞穴、三焦俞穴。
- 腹中有氣塊:在氣塊頭部取一穴,針二寸半深,灸十四壯;在氣塊中間取一穴,針三寸深,灸二十一壯;在氣塊尾部取一穴,針三寸半深,灸七壯。
- 胸腹脹滿,呼吸喘促:針灸合谷穴、足三里穴、期門穴、乳根穴。
- 治療哮喘的方法:針灸天突穴、尾閭骨尖。
- 另一個治療哮喘的穴位取法:用一條線套在脖子上,下垂至鳩尾穴尖處剪斷,然後將線牽到後背脊椎骨上,線頭盡處就是穴位,灸七壯,效果非常好。
2. 腹痛脹滿門
腹痛:內關三里陰谷陰陵復溜太谿崑崙陷谷行間太白中脘氣海膈俞脾俞腎俞。
食不下:內關魚際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心痛:灸足大趾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脹痛:氣海。
繞臍痛:水分神闕氣海。
小腹痛:陰市承山下廉復溜中封大敦小海關元腎俞(隨年壯)。
俠臍痛:上廉。
臍痛:曲泉中封水分。
引腰痛:太衝太白。
腹滿:少商陰市三里曲泉崑崙商丘通谷太白大都隱白陷谷行間。
腹脅滿:陽陵三里上廉。
心腹脹滿:絕骨內庭。
小腹脹滿痛:中封然谷內庭大敦。
腹脹:尺澤陰市三里曲泉陰谷陰陵商丘公孫內庭太谿太白厲兌隱白膈俞腎俞中脘大腸俞。
脹而胃痛:膈俞。
腹堅大:三里陰陵丘墟解谿衝陽期門水分神闕膀胱俞。
寒熱堅大:衝陽。
鼓脹:復溜中封公孫太白水分三陰交。
腹寒不食:陰陵泉(灸)。
痰癖腹寒:三陰交。
腹鳴寒熱:復溜。
胸腹膨脹,氣鳴:合谷三里期門。
白話文:
腹痛: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陰谷穴、陰陵泉穴、復溜穴、太谿穴、崑崙穴、陷谷穴、行間穴、太白穴,以及中脘穴、氣海穴、膈俞穴、脾俞穴、腎俞穴等穴位。
吃不下東西:按壓內關穴、魚際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小腹劇烈疼痛難忍,以及小腸氣、外腎(睪丸)下墜、疝氣、各種氣痛、心痛:灸(用艾草燒灼)雙腳大拇趾第二趾下方中段橫紋正中的位置,每次灸五個艾柱,男性灸左腳,女性灸右腳,效果非常好。兩隻腳都灸也可以。
小腹脹痛:按壓氣海穴。
肚臍周圍疼痛:按壓水分穴、神闕穴、氣海穴。
小腹疼痛:按壓陰市穴、承山穴、下廉穴、復溜穴、中封穴、大敦穴、小海穴、關元穴、腎俞穴(可以依照年齡增減灸的次數)。
肚臍兩側疼痛:按壓上廉穴。
肚臍痛:按壓曲泉穴、中封穴、水分穴。
痛到牽引腰部:按壓太衝穴、太白穴。
腹部脹滿:按壓少商穴、陰市穴、足三里穴、曲泉穴、崑崙穴、商丘穴、通谷穴、太白穴、大都穴、隱白穴、陷谷穴、行間穴。
腹部和脅肋脹滿:按壓陽陵泉穴、足三里穴、上廉穴。
心口到腹部都脹滿:按壓絕骨穴、內庭穴。
小腹脹滿疼痛:按壓中封穴、然谷穴、內庭穴、大敦穴。
腹部脹氣:按壓尺澤穴、陰市穴、足三里穴、曲泉穴、陰谷穴、陰陵泉穴、商丘穴、公孫穴、內庭穴、太谿穴、太白穴、厲兌穴、隱白穴、膈俞穴、腎俞穴、中脘穴、大腸俞穴。
脹氣又胃痛:按壓膈俞穴。
腹部堅硬腫大:按壓足三里穴、陰陵泉穴、丘墟穴、解谿穴、衝陽穴、期門穴、水分穴、神闕穴、膀胱俞穴。
腹部又發熱又寒冷,而且堅硬腫大:按壓衝陽穴。
腹部腫脹如鼓:按壓復溜穴、中封穴、公孫穴、太白穴、水分穴、三陰交穴。
腹部寒冷不想吃東西:灸(用艾草燒灼)陰陵泉穴。
痰積在腹部導致腹部寒冷:按壓三陰交穴。
腹部咕嚕作響,又發冷又發熱:按壓復溜穴。
胸部和腹部都脹大,而且腹部有氣體流動的聲音: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期門穴。
3. 心脾胃門
心痛:曲澤間使內關大陵神門太淵太谿通谷心俞(百壯),巨闕(七壯)。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淵魚際三里兩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壯)膈俞胃俞腎俞(隨年壯)。
心煩:神門陽谿魚際腕骨少商解谿公孫太白至陰。
煩渴心熱:曲澤。
心煩怔忡:魚際。
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趾次指內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立愈。
思慮過多,無心力,忘前失後:灸百會。
心風:心俞(灸)中脘。
煩悶:腕骨。
虛煩口乾:肺俞。
煩悶不臥: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泉三陰交。
煩心喜噫:少商太谿陷谷。
心痺悲恐:神門大陵魚際。
懈惰:照海。
心驚恐: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
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嗜臥不言:膈俞。
不得臥: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三陰交。
支滿不食:肺俞。
振寒不食:衝陽。
胃熱不食:下廉。
胃脹不食:水分。
心恍惚:天井巨闕心俞。
心喜笑:陽谿陽谷神門大陵列缺魚際勞宮復溜肺俞。
胃痛:太淵魚際三里腎俞肺俞胃俞兩乳下(灸一寸,各二十一壯)。
翻胃:先取下脘後取三里(瀉)胃俞膈俞(百壯)中脘脾俞。
噎食不下:勞宮少商太白公孫三里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膈俞心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大腸俞。
不能食:少商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腸俞。
不嗜食:中封然谷內庭厲兌隱白陰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腸俞。
食氣,飲食聞食臭:百會少商三里灸膻中。
食多身瘦:脾俞胃俞。
脾寒:三間中渚液門合谷商丘三陰交中封照海陷谷太谿至陰腰俞。
胃熱:懸鐘。
胃寒有痰:膈俞。
脾虛腹脹穀不消:三里。
脾病溏泄:三陰交。
脾虛不便:商丘三陰交(三十壯)。
膽虛嘔逆,熱,上氣:氣海。
白話文:
心痛:按壓或針灸曲澤、間使、內關、大陵、神門、太淵、太谿、通谷、心俞(可灸一百壯),以及巨闕穴(可灸七壯)。
心痛導致消化不良:按壓或針灸中脘穴。
胃部疼痛:按壓或針灸太淵、魚際、足三里,以及兩乳下方各一寸處(各可灸三十壯),還有膈俞、胃俞、腎俞(可依照年齡灸適當壯數)。
心中煩躁:按壓或針灸神門、陽谿、魚際、腕骨、少商、解谿、公孫、太白、至陰穴。
煩渴且心中有熱:按壓或針灸曲澤穴。
心煩且心悸:按壓或針灸魚際穴。
突然心痛難忍,並吐出冷酸水:在雙腳大拇指和第二指內側紋路處各灸一壯,大小如小麥,可立即見效。
思慮過多,無精打采,健忘:按壓或針灸百會穴。
心臟相關的風邪:按壓或針灸心俞(可灸)及中脘穴。
心中煩悶:按壓或針灸腕骨穴。
虛煩且口乾:按壓或針灸肺俞穴。
煩悶難以入睡:按壓或針灸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泉、三陰交穴。
心中煩躁且喜歡嘆氣:按壓或針灸少商、太谿、陷谷穴。
心臟麻痺、悲傷恐懼:按壓或針灸神門、大陵、魚際穴。
身體疲憊、懶散:按壓或針灸照海穴。
心驚恐慌:按壓或針灸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衝、百會、厲兌、通谷、巨闕、章門穴。
嗜睡:按壓或針灸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穴。
嗜睡且不說話:按壓或針灸膈俞穴。
無法入睡:按壓或針灸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泉、三陰交穴。
胸脅脹滿且不想吃東西:按壓或針灸肺俞穴。
發冷顫抖且不想吃東西:按壓或針灸衝陽穴。
胃熱且不想吃東西:按壓或針灸下廉穴。
胃脹且不想吃東西:按壓或針灸水分穴。
心神恍惚:按壓或針灸天井、巨闕、心俞穴。
心中喜悅愛笑:按壓或針灸陽谿、陽谷、神門、大陵、列缺、魚際、勞宮、復溜、肺俞穴。
胃痛:按壓或針灸太淵、魚際、足三里、腎俞、肺俞、胃俞,以及兩乳下方一寸處(可灸,各二十一壯)。
反胃:先按壓或針灸下脘穴,接著按壓或針灸足三里穴(使用瀉法)、胃俞、膈俞穴(可灸一百壯)、中脘、脾俞穴。
食物哽噎難以下嚥:按壓或針灸勞宮、少商、太白、公孫、足三里、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端)、膈俞、心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大腸俞穴。
食慾不振:按壓或針灸少商、足三里、然谷、膈俞、胃俞、大腸俞穴。
不喜歡吃東西:按壓或針灸中封、然谷、內庭、厲兌、隱白、陰陵泉、肺俞、脾俞、胃俞、小腸俞穴。
食慾不振且聞到食物味道就感到噁心:按壓或針灸百會、少商、足三里,以及灸膻中穴。
吃得多卻身體消瘦:按壓或針灸脾俞、胃俞穴。
脾臟虛寒:按壓或針灸三間、中渚、液門、合谷、商丘、三陰交、中封、照海、陷谷、太谿、至陰、腰俞穴。
胃部有熱:按壓或針灸懸鐘穴。
胃寒且有痰:按壓或針灸膈俞穴。
脾虛導致腹脹且消化不良:按壓或針灸足三里穴。
脾虛導致腹瀉:按壓或針灸三陰交穴。
脾虛導致便秘:按壓或針灸商丘、三陰交穴(可灸三十壯)。
膽虛導致嘔吐、發熱、氣喘:按壓或針灸氣海穴。
4. 心邪癲狂門
心邪癲狂:攢竹尺澤間使陽谿。
癲狂:曲池(七壯)小海少海間使陽谿陽谷大陵合谷魚際腕骨神門液門衝陽行間京骨(以上俱灸)肺俞(百壯)。
癲癇:攢竹天井小海神門金門商丘行間通谷心俞(百壯)後谿鬼眼穴。
鬼擊:間使支溝。
癲疾:上星百會風池曲池尺澤陽谿腕骨解谿後谿申脈崑崙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針三分,速出,灸百壯)。
狂言:太淵陽谿下廉崑崙。
狂言不樂:大陵。
多言:百會。
癲狂,言語不擇尊卑:灸唇裡中央肉弦上一壯,炷如小麥大;又用鋼刀割斷更佳。
狂言數回顧:陽谷液門。
喜笑:水溝列缺陽谿大陵。
喜哭:百會水溝。
目妄視:風府。
鬼邪:間使(仍針後十三穴,穴詳見九卷)。
見鬼:陽谿。
魘夢:商丘。
中惡不省:水溝中脘氣海。
不省人事:三里大敦。
發狂:少海間使神門合谷後谿復溜絲竹空。
狂走:風府陽谷。
狐魅神邪迷附癲狂:以兩手、兩足大拇趾,用繩縛定,艾炷著四處盡灸,一處灸不到,其疾不愈,灸三壯(即鬼眼穴)。小兒胎癇、奶癇、驚癇、亦依此法灸二壯,炷如小麥大。
卒狂:間使後谿合谷。
指掣:啞門陽谷腕骨帶脈勞宮。
呆痴:神門少商湧泉心俞。
發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神門後谿衝陽。
瘈驚:百會解谿。
暴驚:下廉。
癲疾:前谷後谿水溝解谿金門申脈。
白話文:
**心邪癲狂:**取穴位攢竹、尺澤、間使、陽谿。
**癲狂:**取穴位曲池(灸七壯)、小海、少海、間使、陽谿、陽谷、大陵、合谷、魚際、腕骨、神門、液門、衝陽、行間、京骨(以上皆可灸);肺俞(灸一百壯)。
**癲癇:**取穴位攢竹、天井、小海、神門、金門、商丘、行間、通谷、心俞(灸一百壯)、後谿、鬼眼穴。
**鬼擊:**取穴位間使、支溝。
**癲疾:**取穴位上星、百會、風池、曲池、尺澤、陽谿、腕骨、解谿、後谿、申脈、崑崙、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針刺三分深,快速出針,可灸一百壯)。
**狂言:**取穴位太淵、陽谿、下廉、崑崙。
**狂言不樂:**取穴位大陵。
**多言:**取穴位百會。
**癲狂,言語不分尊卑:**在嘴唇內正中央,肉弦上方灸一壯,艾炷大小如麥粒;用鋼刀割斷更好。
**狂言時常回顧:**取穴位陽谷、液門。
**喜笑:**取穴位水溝、列缺、陽谿、大陵。
**喜哭:**取穴位百會、水溝。
**眼神呆滯亂看:**取穴位風府。
**鬼邪:**取穴位間使(配合針刺後面的十三個穴位,穴位詳見第九卷)。
**見鬼:**取穴位陽谿。
**做惡夢:**取穴位商丘。
**中邪昏迷不醒:**取穴位水溝、中脘、氣海。
**不省人事:**取穴位三里、大敦。
**發狂:**取穴位少海、間使、神門、合谷、後谿、復溜、絲竹空。
**發狂奔走:**取穴位風府、陽谷。
**被狐魅、神邪附身導致癲狂:**用繩子綁住兩手和兩腳的大拇指,在四處都灸,如果有一處沒灸到,病就不會好,灸三壯(即鬼眼穴)。小兒胎癇、奶癇、驚癇,也用此法灸二壯,艾炷大小如麥粒。
**突然發狂:**取穴位間使、後谿、合谷。
**手指抽搐:**取穴位啞門、陽谷、腕骨、帶脈、勞宮。
**呆痴:**取穴位神門、少商、湧泉、心俞。
**發狂,會爬到高處唱歌,丟棄衣服:**取穴位神門、後谿、衝陽。
**抽搐驚厥:**取穴位百會、解谿。
**突然驚嚇:**取穴位下廉。
**癲疾:**取穴位前谷、後谿、水溝、解谿、金門、申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