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八 (3)
卷八 (3)
1. 戌、手厥陰心包絡經
◎曲澤:在肘內廉,大筋內,橫紋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間使: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內關:在掌後橫紋上二寸,兩筋間。針五分,灸三壯。
◎大陵:在掌後橫紋中,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勞宮:在掌心,屈無名指尖盡處是。針三分,灸三壯。
◎中衝:在中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白話文:
**曲澤:**位於手肘內側,大筋的內邊,手肘橫紋中間,摸得到動脈搏動的地方。針刺約0.3公分深,灸三壯。
**間使:**位於手腕橫紋往上約9公分處,兩條筋的中間凹陷處。針刺約0.3公分深,灸五壯。
**內關:**位於手腕橫紋往上約6公分處,兩條筋的中間。針刺約0.5公分深,灸三壯。
**大陵:**位於手腕橫紋中間,兩條筋的中間凹陷處。針刺約0.5公分深,灸三壯。
**勞宮:**位於手掌心,握拳時無名指指尖所指的地方。針刺約0.3公分深,灸三壯。
**中衝:**位於中指指尖,距離指甲約韭菜葉寬度的地方。針刺約0.1公分深,灸一壯。
2. 亥、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在無名指外側去爪角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液門:在小次指歧骨間,握拳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中渚:在無名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陽池:在手表腕上陷中。針二分,禁灸。
◎外關: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
◎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二七壯。
◎天井:在肘後大骨後,肘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叉手按膝頭取之;屈肘拱胸取之。針一寸,灸三壯。
白話文:
**◎關衝穴:**位於無名指外側,指甲根角旁,像韭菜葉子一樣的地方。針刺一分深,可以艾灸一壯。
**◎液門穴:**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骨之間的交界處,握拳時取穴。針刺三分深,可以艾灸三壯。
**◎中渚穴:**位於無名指掌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在液門穴下一寸的地方。針刺三分深,可以艾灸三壯。
**◎陽池穴:**位於手腕背面的凹陷處。針刺二分深,禁止艾灸。
**◎外關穴:**位於手腕背面向上二寸,兩根骨頭之間的凹陷處。針刺三分深,可以艾灸五壯。
**◎支溝穴:**位於手腕背面向上三寸,兩根骨頭之間的凹陷處。針刺二分深,可以艾灸十四壯。
**◎天井穴:**位於手肘外側的骨頭後方,手肘上方一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可以將手交叉按在膝蓋上取穴;或是彎曲手肘抱胸取穴。針刺一寸深,可以艾灸三壯。
3. 子、足少陽膽經
◎風市:在膝上外側兩筋間,舒手著腿,中指盡處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陽陵: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針六分,灸七壯。
◎陽輔: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針五分,灸三壯。
◎懸鐘(一名絕骨):在外踝上三寸,絕脈處是。針六分,灸五壯。
◎丘墟: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針五分,灸三壯。
◎臨泣: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陷中,去俠谿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俠谿:在小趾次趾歧骨間,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竅陰:在小趾次趾外側,去爪角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白話文:
**◎風市穴:**位於大腿外側,在兩條筋的中間,當手自然垂放貼在大腿外側時,中指指尖所到的凹陷處。針刺五分深,艾灸五壯。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小腿外側,在腓骨小頭前方的凹陷處。針刺六分深,艾灸七壯。
**◎陽輔穴:**位於外踝上方,距離外踝四寸,在腓骨前緣的末端,與絕骨穴的位置相近,距離丘墟穴七寸。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懸鐘穴(又名絕骨穴):**位於外踝上方三寸,在腓骨與脛骨交界處。針刺六分深,艾灸五壯。
**◎丘墟穴:**位於外踝下方,前方的凹陷處,距離臨泣穴三寸。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臨泣穴:**位於腳小趾和次趾的根部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半。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俠谿穴:**位於腳小趾和次趾分叉的骨頭之間,在關節前方凹陷處。針刺二分深,艾灸三壯。
**◎竅陰穴:**位於腳小趾和次趾外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針刺一分深,艾灸三壯。
4. 丑、足厥陰肝經
◎大敦:在大趾端,去爪甲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行間:在大趾本節前,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針六分,灸三壯。
◎太衝: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有絡橫連至地五會二寸骨縫罅間,動脈應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中封:在內踝前一寸,貼大筋後宛宛中。針四分,灸三壯。
◎曲泉:在膝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當膝曲膕橫紋頭,內外兩筋宛宛中。針六分,灸三壯。
白話文:
**◎大敦:**在腳大拇趾的趾端,距離趾甲邊緣像韭菜葉子那樣寬的地方。針刺二分深,艾灸三壯。
**◎行間:**在腳大拇趾的根部關節前面,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頭突起,穴位就在中間的凹陷處,可以摸到動脈跳動。針刺六分深,艾灸三壯。
**◎太衝:**在腳大拇趾的根部關節後面二寸的地方,有橫向的絡脈連接到地五會穴,穴位在兩寸的骨頭縫隙間,可以摸到動脈跳動的凹陷處。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中封:**在內踝(腳內側突起的骨頭)前面一寸,貼著大筋的後方凹陷處。針刺四分深,艾灸三壯。
**◎曲泉:**在膝蓋內側的輔骨下方,大筋的上方,小筋的下方,凹陷處。彎曲膝蓋取穴,在膝蓋彎曲時出現的橫紋端點,內外兩條筋之間凹陷的地方。針刺六分深,艾灸三壯。
5. 諸風門
左癱右瘓:曲池陽谿合谷中渚三里陽輔崑崙。
肘不能屈:腕骨。
足無膏澤:上廉。
偏風:列缺衝陽。
身體反折:肝俞。
中風肘攣:內關。
目戴上:絲竹空。
吐涎:絲竹空百會。
不識人:水溝臨泣合谷。
脊反折:啞門風府。
風痺:天井尺澤少海委中陽輔。
驚癇:尺澤(一壯)少衝前頂束骨。
風癇:神庭百會前頂湧泉絲竹空神闕(一壯)鳩尾(三壯)。
風勞:曲泉膀胱俞(七壯)。
風疰:百會(二壯)肝俞(三壯)脾俞(三壯)腎俞(年為壯)膀胱俞。
風眩:臨泣陽谷腕骨申脈。
中風痛:臨泣百會肩井肩髃曲池天井間使內關合谷風市三里解谿崑崙照海。
喑啞:支溝復溜間使合谷魚際靈道陰谷然谷通谷。
口噤不開:頰車承漿合谷。
凡患風癇疾,發則躺仆在地:灸風池百會。
黃帝灸法:療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灸第三椎並五椎上,各七壯,同灸炷如半棗核大。
白話文:
身體左邊癱瘓,右邊不能動:可以針灸曲池穴、陽谿穴、合谷穴、中渚穴、足三里穴、陽輔穴、崑崙穴。
手肘不能彎曲:可以針灸腕骨穴。
腳部皮膚乾燥沒有光澤:可以針灸上廉穴。
半身不遂:可以針灸列缺穴、衝陽穴。
身體向後彎折:可以針灸肝俞穴。
中風導致手肘彎曲:可以針灸內關穴。
眼睛向上翻:可以針灸絲竹空穴。
流口水:可以針灸絲竹空穴、百會穴。
不認得人:可以針灸水溝穴、臨泣穴、合谷穴。
脊椎向後彎折:可以針灸啞門穴、風府穴。
風濕痹痛:可以針灸天井穴、尺澤穴、少海穴、委中穴、陽輔穴。
驚嚇引起的癲癇:可以針灸尺澤穴(艾灸一壯)、少衝穴、前頂穴、束骨穴。
風邪引起的癲癇:可以針灸神庭穴、百會穴、前頂穴、湧泉穴、絲竹空穴、神闕穴(艾灸一壯)、鳩尾穴(艾灸三壯)。
風勞病:可以針灸曲泉穴、膀胱俞穴(艾灸七壯)。
風疰病:可以針灸百會穴(艾灸二壯)、肝俞穴(艾灸三壯)、脾俞穴(艾灸三壯)、腎俞穴(按照年紀艾灸,一年一壯)、膀胱俞穴。
風邪引起的眩暈:可以針灸臨泣穴、陽谷穴、腕骨穴、申脈穴。
中風引起的疼痛:可以針灸臨泣穴、百會穴、肩井穴、肩髃穴、曲池穴、天井穴、間使穴、內關穴、合谷穴、風市穴、足三里穴、解谿穴、崑崙穴、照海穴。
失聲喑啞:可以針灸支溝穴、復溜穴、間使穴、合谷穴、魚際穴、靈道穴、陰谷穴、然谷穴、通谷穴。
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可以針灸頰車穴、承漿穴、合谷穴。
凡是患有風癇疾病,發作時會倒在地上:可以艾灸風池穴、百會穴。
黃帝的艾灸方法:治療中風導致眼睛向上翻以及不能說話的病人。艾灸第三椎骨和第五椎骨上方,各艾灸七壯,艾灸的艾炷像半個棗核大小。
6. 傷寒門
身熱頭疼:攢竹大陵神門合谷魚際中渚液門少澤委中太白。
洒淅惡寒,寒慄鼓頷:魚際。
身熱:陷谷呂細(足寒至膝,乃出針)三里復溜俠谿公孫太白委中湧泉。
寒熱:風池少海魚際少衝合谷復溜臨泣太白。
傷寒汗不出:風池魚際經渠(各瀉)二間。
過經不解:期門。
餘熱不盡:曲池三里合谷。
腹脹:三里內庭。
陰症傷寒:灸神闕(二三百壯)。
大熱:曲池三里復溜。
嘔噦:百會曲澤間使勞宮商丘。
腹寒熱氣:少衝商丘太衝行間三陰交隱白陰陵泉(三壯)。
發狂:百勞間使合谷復溜(俱灸)。
不省人事:中渚三里大敦。
秘塞:照海章門。
小便不通:陰谷陰陵泉。
白話文:
身體發熱、頭痛:可以按壓或針刺攢竹穴、大陵穴、神門穴、合谷穴、魚際穴、中渚穴、液門穴、少澤穴、委中穴、太白穴。
身體發冷,怕冷發抖、寒顫:可以按壓或針刺魚際穴。
身體發熱:可以按壓或針刺陷谷穴、呂細穴(如果腳冷到膝蓋,才拔針)、足三里穴、復溜穴、俠谿穴、公孫穴、太白穴、委中穴、湧泉穴。
忽冷忽熱:可以按壓或針刺風池穴、少海穴、魚際穴、少衝穴、合谷穴、復溜穴、臨泣穴、太白穴。
傷寒導致不出汗:可以按壓或針刺風池穴、魚際穴、經渠穴(都用瀉法)、二間穴。
病邪傳過經絡沒有痊癒:可以按壓或針刺期門穴。
殘餘的熱邪還沒完全退去:可以按壓或針刺曲池穴、足三里穴、合谷穴。
腹脹:可以按壓或針刺足三里穴、內庭穴。
陰症傷寒:可以艾灸神闕穴(灸二三百壯)。
高熱:可以按壓或針刺曲池穴、足三里穴、復溜穴。
噁心嘔吐:可以按壓或針刺百會穴、曲澤穴、間使穴、勞宮穴、商丘穴。
腹部寒冷而有熱氣:可以按壓或針刺少衝穴、商丘穴、太衝穴、行間穴、三陰交穴、隱白穴、陰陵泉穴(灸三壯)。
精神錯亂、發狂:可以按壓或針刺百勞穴、間使穴、合谷穴、復溜穴(都用艾灸)。
昏迷不醒、失去意識:可以按壓或針刺中渚穴、足三里穴、大敦穴。
便秘:可以按壓或針刺照海穴、章門穴。
小便不通:可以按壓或針刺陰谷穴、陰陵泉穴。
7. 痰喘咳嗽門
咳嗽:列缺經渠尺澤魚際少澤前谷三里解谿崑崙肺俞(百壯)膻中(七壯)。
咳嗽飲水:太淵。
引兩脅痛:肝俞。
引尻痛:魚際。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勞乳根風門肝俞。
唾血內損:魚際(瀉)尺澤(補)間使神門太淵勞宮曲泉太谿然谷太衝肺俞(百壯)肝俞(三壯)脾俞(三壯)。
唾血振寒:太谿三里列缺太淵。
嘔血:曲澤神門魚際。
嘔膿:膻中。
唾濁:尺澤間使列缺少商。
嘔食不化:太白。
嘔吐:曲澤通里勞宮陽陵太谿照海太衝大都隱白通谷胃俞肺俞。
嘔逆:大陵。
嘔噦:太淵。
喘嘔欠伸:經渠。
上喘:曲澤大陵神門魚際三間商陽解谿崑崙膻中肺俞。
數欠而喘:太淵。
咳喘隔食:膈俞。
喘滿:三間商陽。
肺脹膨膨氣搶脅下熱滿痛:陰都(灸)太淵肺俞。
喘息不能行:中脘期門上廉。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失精勞症:肩井大椎膏肓脾俞胃俞肺俞下脘三里。
傳尸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
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隱白灸乳下一寸半。
噫氣:神門太淵少商勞宮太谿陷谷太白大敦。
痰涎:陰谷然谷復溜。
結積留飲:膈俞(五壯)通谷(灸)。
白話文:
咳嗽:可以按壓或針刺列缺穴、經渠穴、尺澤穴、魚際穴、少澤穴、前谷穴、足三里穴、解谿穴、崑崙穴,以及背部的肺俞穴(用艾灸一百壯),還有胸部的膻中穴(用艾灸七壯)。
咳嗽時喝水會加重:可以按壓或針刺太淵穴。
咳嗽牽引到兩側脅肋疼痛:可以按壓或針刺肝俞穴。
咳嗽牽引到尾椎疼痛:可以按壓或針刺魚際穴。
咳嗽帶血:可以按壓或針刺列缺穴、足三里穴、肺俞穴、百勞穴、乳根穴、風門穴、肝俞穴。
吐血或身體內部損傷:可以按壓或針刺魚際穴(瀉法)、尺澤穴(補法)、間使穴、神門穴、太淵穴、勞宮穴、曲泉穴、太谿穴、然谷穴、太衝穴,以及背部的肺俞穴(用艾灸一百壯)、肝俞穴(用艾灸三壯)、脾俞穴(用艾灸三壯)。
吐血且感到寒冷:可以按壓或針刺太谿穴、足三里穴、列缺穴、太淵穴。
嘔吐出血:可以按壓或針刺曲澤穴、神門穴、魚際穴。
嘔吐出膿:可以按壓或針刺膻中穴。
吐出混濁的痰液:可以按壓或針刺尺澤穴、間使穴、列缺穴、少商穴。
嘔吐食物且消化不良:可以按壓或針刺太白穴。
嘔吐:可以按壓或針刺曲澤穴、通里穴、勞宮穴、陽陵泉穴、太谿穴、照海穴、太衝穴、大都穴、隱白穴、通谷穴,以及背部的胃俞穴、肺俞穴。
噁心想吐:可以按壓或針刺大陵穴。
想吐又打嗝:可以按壓或針刺太淵穴。
呼吸急促、想吐、打哈欠:可以按壓或針刺經渠穴。
呼吸困難:可以按壓或針刺曲澤穴、大陵穴、神門穴、魚際穴、三間穴、商陽穴、解谿穴、崑崙穴,以及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肺俞穴。
頻繁打哈欠且呼吸急促:可以按壓或針刺太淵穴。
咳嗽、呼吸困難、覺得食道被堵住:可以按壓或針刺膈俞穴。
呼吸急促且胸悶:可以按壓或針刺三間穴、商陽穴。
肺部脹滿、感覺氣往上衝、胸脅下有熱痛:可以灸陰都穴,以及按壓或針刺太淵穴、肺俞穴。
呼吸困難到無法行走:可以按壓或針刺中脘穴、期門穴、上廉穴。
各種虛弱、身體虛損、五勞七傷、遺精、勞損等疾病:可以按壓或針刺肩井穴、大椎穴、膏肓穴、脾俞穴、胃俞穴、肺俞穴、下脘穴、足三里穴。
患有傳染性虛勞病、骨蒸潮熱、肺痿:可以按壓或針刺膏肓穴、肺俞穴、四花穴。
乾嘔:可以灸間使穴(三十壯),以及按壓或針刺膽俞穴、通谷穴、隱白穴,還可以在乳頭下一寸半的地方灸。
打嗝:可以按壓或針刺神門穴、太淵穴、少商穴、勞宮穴、太谿穴、陷谷穴、太白穴、大敦穴。
痰涎多:可以按壓或針刺陰谷穴、然谷穴、復溜穴。
身體內有積聚的痰飲:可以灸膈俞穴(五壯),以及灸通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