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

1. 卷八

◎神庭: 在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灸七壯,止七七壯。禁針。

白話文:

◎神庭:在直直鼻子的鼻樑上,進入髮際線五分處。灸七次,或止於七七次。禁止用針刺。

◎上星: 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以細三稜針,泄諸陽熱氣。灸三壯,不宜多;多則拔氣上,目不明。

白話文:

**◎上星穴位:**位於鼻樑上,進入髮際一寸的部位。

針灸方法:

  • 針灸深度:三針分淺
  • 針具:使用細三稜針
  • 功效:疏泄陽熱之氣
  • 灸法:灸三壯,不宜灸太多
  • 原理:灸太多會導致氣血上衝,導致視力不清。

◎顖會: 在上星後一寸,有陷可容豆許。灸二七壯。

◎前頂: 在顖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百會: 在頂中陷中,容豆許,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二分,灸七壯,至七七壯。

◎後頂: 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風府: 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針四分,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啞門: 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睛明: 在目內眥頭外一分許。針一分半,雀目者,久留針,後速出。禁灸。

◎攢竹: 在兩眉頭小陷宛宛中。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絲竹: 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令人目小無所見。

◎角孫: 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針八分,灸三壯。

白話文:

◎顖會: 頭頂髮際線上方一寸處,有一個可以容納一顆豆子大小的凹陷。灸27壯。

◎前頂: 顖會後方一寸五分,骨縫間的凹陷處。針刺一針(深度一分),灸3壯。

◎百會: 頭頂正中央的凹陷處,可以容納一顆豆子大小,距離前髮際5寸,後髮際7寸。針刺二針(深度二分),灸7壯,最大可灸至77壯。

◎後頂: 百會後方一寸五分,枕骨上。針刺二針(深度二分),灸5壯。

◎風府: 後頸髮際上方一寸處,大筋內側凹陷處,說話用力時肌肉會隆起。針刺四針(深度四分),禁止灸,灸之會令人失聲。

◎啞門: 後頸髮際內側五分,凹陷處,仰頭尋找。針刺三針(深度三分),禁止灸,灸之會令人啞。

◎睛明: 眼角外側一針半左右的凹陷處。針刺一針(深度一分半),患有近視者,應久留針頭,然後迅速拔出。禁止灸。

◎攢竹: 兩眉頭間的凹陷處。針刺三針(深度三分),每次針刺三次,可使眼睛明亮,宜用鋒利針頭,直到出血。禁止灸。

◎絲竹: 眉毛後方的凹陷處。針刺三針(深度三分),宜瀉不補。禁止灸,灸之會使視力模糊。

◎角孫: 耳廓中間,有一個通往內部的開口。針刺八針(深度八分),灸3壯。

◎絡卻: 在腦後,髮際上兩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穴位名稱:絡卻

位置:

  • 後腦勺髮際往上兩側各一寸三分
  • 枕骨後方的凹陷處,從髮際往上四寸半

使用方法:

  • 針灸深度:三分
  • 灸法:灸三壯

◎翳風: 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針三分,灸七壯。

◎臨泣: 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不宜灸。

◎目窗: 在臨泣後寸半。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頭維: 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禁灸。

白話文:

◎翳風: 位於耳後尖銳骨頭旁的凹陷處,按壓時會引起耳中疼痛。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七次。

◎臨泣: 位於眼眶上方,距離髮際五分處的凹陷中。針刺深度三分,不宜艾灸。

◎目窗: 位於臨泣後方一寸半處。艾灸五次,針刺深度三分,針刺三次,可使眼睛明亮。

◎頭維: 位於額角,距離髮際一寸五分,在太陽穴附近。針刺深度三分,禁止艾灸。

◎聽會: 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不補。日灸五壯,止三七壯。

白話文:

**◎聽會穴:**位於耳朵前面的小凹陷中,向上約一寸,緊貼著動脈脈動處,在凹陷中取穴。針刺深度為三分,不針補。每日灸五壯,一共灸三到七壯。

◎聽宮: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三壯。

◎腦空: 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風池: 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炷不用大。

◎耳門: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白話文:

◎聽宮: 在耳中有一顆像赤小豆大小的珠子。針灸深三分,灸三柱香。

◎腦空: 在承靈穴後一寸五分,枕骨下緣的凹陷處。針灸深五分,灸三柱香。

◎風池: 在腦空穴下方髮際中央的凹陷處。針灸深一寸二分,灸的數量不要超過針灸的數量,每天灸七柱香,直到灸到一百柱香。所用的艾炷不要太大。

◎耳門: 在耳前隆起的地方,靠近耳廓缺陷的凹陷處。針灸深三分。禁止灸,若有需要灸的疾病,最多灸三柱香。

◎頰車: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側臥開口有空。針四分,灸日七壯,至七七壯,炷如大麥

白話文:

**◎頰車穴:**位於耳垂下約八分處,接近臉頰彎曲處的凹陷中,側臥時張口可摸到空隙。針灸深度四分,施灸每日七壯,灸至七七壯,艾炷大小如大麥。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地倉: 在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是。針三分半,可灸日七壯,二七壯,重者七七壯。

◎水溝: 在鼻柱下溝中央。針四分,灸不及針,水腫惟針此穴。灸日三壯,止二百壯。

◎承漿: 在頤前唇棱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灸日七壯,止七七壯,炷如小筋頭大。

以上頭面部。

白話文:

◎迎香穴: 位於鼻孔旁五分處。針刺深度三分,不可灸。

◎地倉穴: 位於嘴角旁四分處,靠近下緣,有微弱脈搏。針刺深度三分半,可灸,每天七壯,重症者可灸七七壯。

◎水溝穴: 位於鼻樑下方的溝槽中央。針刺深度四分,不可灸。水腫時可針刺此穴,灸三天,每次限定兩百壯。

◎承漿穴: 位於下脣下方中央,開口時取穴。針刺深度三分,可灸,每天七壯,上限七七壯,艾柱大小如小筋頭。

以上穴位皆位於頭面部。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當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針五分,若深,令人悶倒,速補足三里。

白話文:

**◎肩井穴:**位於缺盆穴的上方,鎖骨前緣半寸處。用三指按壓,以中指壓陷處為主。

針灸時只能刺入五分,如果太深,會使人感到窒息。若發生此情況,應立即補足三里穴。

◎肩髃: 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或日七壯,至二七壯。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針五分,灸隨年壯。

◎陶道: 在一椎下,俯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身柱: 在三椎下,俯而取之。灸二七壯。

◎風門: 在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五壯。

◎肺俞: 在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百壯。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各三寸半,四肋三間,去胛骨容側指許。灸百壯,止千壯。

◎心俞: 在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壯。

◎膈俞: 在七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壯,止百壯。

◎肝俞: 在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壯。

◎膽俞: 在十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二七壯。

◎脾俞: 在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壯,針三分。

◎胃俞: 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以年為壯。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五壯。

◎腎俞: 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前與臍平。灸隨年壯。

◎大腸俞: 在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小腸俞: 在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七壯。

◎白環俞: 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三壯。

白話文:

◎肩髃: 肩膀頂端兩塊骨頭之間,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抬起手臂就可以摸到。針灸深度八分,艾灸五壯,或有人說七壯,最多二十七壯。

◎大椎: 背脊骨第一塊椎骨的上面,凹陷的地方。針灸深度五分,艾灸壯數根據年齡而定。

◎陶道: 大椎下的一塊椎骨,俯身取穴。針灸深度五分,艾灸五壯。

◎身柱: 三椎下,俯身取穴。艾灸二十七壯。

◎風門: 二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五分,艾灸五壯。

◎肺俞: 三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一百壯。

◎膏肓: 第四椎下一分,第五椎上二分,兩側各三寸半,在第四條肋骨之間,距離肩胛骨寬度約一隻手指。艾灸一百壯,最多一千壯。

◎心俞: 第五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七壯。

◎膈俞: 第七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三壯,最多一百壯。

◎肝俞: 第九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七壯。

◎膽俞: 第十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二十七壯。

◎脾俞: 第十一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艾灸三壯,針灸深度三分。

◎胃俞: 第十二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三分,艾灸壯數根據年齡而定。

◎三焦俞: 第十三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五分,艾灸五壯。

◎腎俞: 第十四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與肚臍在同一水平線上。艾灸壯數根據年齡而定。

◎大腸俞: 第十六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小腸俞: 第十八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膀胱俞: 第十九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三分,艾灸七壯。

◎白環俞: 第二十一椎下,兩側各一寸五分。針灸深度五分,艾灸三壯。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二十一壯。

白話文:

**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的小凹陷處,從大椎穴延伸到腰俞穴,彎曲三尺,伸展身體,腹部著地,雙手交叉支撐前額,放鬆四肢,然後取穴。針灸八分,艾灸七壯,最多灸二十一壯。

◎長強: 在骶骨端下三分。針三分,灸三十壯。

以上肩背部。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針三分,灸三壯。

◎期門: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縫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灸五壯。

白話文:

◎ 長強: 在骶骨最下端往下三分的位置。針灸深度三分,艾灸三十壯。

位於肩背部。

◎ 乳根: 在乳頭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仰面倒取穴位。針灸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 期門: 在乳頭旁一寸半,再垂直向下進入一寸半,在第二肋骨端端的縫隙中。用胸前寸折量法取穴。針灸深度四分,艾灸五壯。

◎章門: 在臍上二寸,兩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約之六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取動脈是。灸日七壯,至二七壯。

白話文:

**◎章門穴:**位於肚臍上面兩寸,左右兩邊各六寸。這個兩寸是用胸前兩乳之間的距離來衡量,橫向摺合八寸,再取六寸。取穴時,側臥,彎曲上方腿,伸直下方腿,找到動脈所在的位置。艾灸每日七壯,最多可達二七壯。

◎帶脈: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半。針六分,灸七壯。

◎膻中: 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壯。

◎中庭: 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鳩尾: 在兩歧骨下一寸。針三分,禁灸。

◎巨闕: 在鳩尾下一寸。針六分,灸七壯,止七七壯。

◎上脘: 在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中脘: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止四百壯。

◎下脘: 在中脘下二寸,臍上二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水分: 在臍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針,針之水盡即死。其別病針八分,灸七壯,止四百壯。

◎神闕: 當臍中。禁針,針令人臍中瘍潰,屎出者死。灸百壯。

◎氣海: 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八分,灸七壯,止百壯。

◎石門: 在臍下二寸。針六分,灸二七壯,止百壯。

◎關元: 在臍下三寸。針八分,灸百壯,至三百壯。灸不及針,孕婦禁針。

◎中極: 在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針八分,得氣即瀉。灸止百壯,或日三七壯。

◎會陰: 在兩陰間,灸三壯。

以及膺腹部。

頭面背腹一圖,內多系任、督二脈之穴。

後手足十二圖,乃十二經之要穴。

治症詳見後。

白話文:

◎帶脈: 在兩側肋骨下緣下方一寸八分處的凹陷中,距離肚臍上緣二分,左右兩側各七寸半。針刺深度六分,灸七次。

◎膻中: 在兩乳中間,找到中間的凹陷處取穴。仰頭取穴,禁止針刺。灸七次,或連續灸七次。

◎中庭: 在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針刺深度三分,灸三次。

◎鳩尾: 在鳩尾骨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三分,禁止灸。

◎巨闕: 在鳩尾穴下方一寸處。針刺深度六分,灸七次,或連續灸七次。

◎上脘: 在巨闕穴下方一寸,距離肚臍上緣五寸處。針刺深度八分,灸二十一次。

◎中脘: 距離肚臍尖端四寸,向下至肚臍四寸處。針刺深度八分,灸二十一次,至一百次,或連續灸四百次。

◎下脘: 在中脘穴下方二寸,距離肚臍上緣二寸處。針刺深度八分,灸二十一次。

◎水分: 在肚臍上緣一寸處。水病時灸此穴效果很好。禁止針刺,針刺後會將水分散失,導致死亡。其他疾病針刺深度八分,灸七次,或連續灸四百次。

◎神闕: 在肚臍中央。禁止針刺,針刺會導致肚臍中潰瘍,分泌物排出者死亡。灸一百次。

◎氣海: 在肚臍下方一寸半處的凹陷中。針刺深度八分,灸七次,或連續灸一百次。

◎石門: 在肚臍下方二寸處。針刺深度六分,灸二十一次,或連續灸一百次。

◎關元: 在肚臍下方三寸處。針刺深度八分,灸一百次,或連續灸三百次。灸的強度不及針刺,孕婦禁止針刺。

◎中極: 在關元穴下方一寸,距離肚臍下方四寸處。針刺深度八分,得氣後立即拔出。灸或連續灸一百次,或每天灸三十七次。

◎會陰: 在兩陰穴中間。灸三次。

包括胸腹部在內。

頭面背腹穴圖,多數屬於任脈和督脈的穴位。

後手足十二圖,則為十二經絡的主要穴位。

治療症狀詳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