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三 (12)
卷三 (12)
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衝崑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䯒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其二:內庭次指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針三分,灸三壯。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針五分,灸三壯)。
其四: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疼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壯)。
其五:委中曲膕裡,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針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魚腹,腨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輾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針七分,灸五壯)。
其七: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八: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針五分,灸三壯)。
其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腿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針二寸,灸五壯)。
其十:陽陵居膝下,外腨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壯)。
其十一:通里腕側後,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十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針三分,灸五壯)。
白話文: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足三里、內庭穴,搭配曲池和合谷穴,接著是委中和承山穴,再來是太衝和崑崙穴。
環跳穴和陽陵穴,以及通里穴和列缺穴,這些穴位要靈活運用,該用「擔法」就用「擔法」,該用「截法」就用「截法」。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個穴位,但治病只要記住這十二個穴位的口訣。治病的效果就像神靈一樣,病痛會像滾湯潑雪一樣迅速消散。
這十二穴是上天降下的真理,是開啟健康寶藏的鑰匙。只有真正了解醫理的人才能傳授,不懂的人不要隨便亂說。
第一:足三里穴在膝蓋下三寸,兩條筋的中間。能治療心腹脹滿,善於治療胃寒,腸鳴和腹瀉,腿腫膝蓋痠痛,傷寒造成的虛弱消瘦,氣腫以及其他各種疾病。年過三十歲後,針灸這個穴位,能讓眼睛更加明亮。取穴要準確,針八分深,艾灸三壯,效果最好。
第二:內庭穴在第二腳趾外側,屬於足陽明胃經。能治療四肢冰冷,喜歡安靜、討厭吵雜,身上起疹子、咽喉疼痛,頻繁打哈欠和牙痛。瘧疾導致沒有食慾,針灸後就會清醒。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第三:曲池穴彎曲手肘取穴,在手肘骨頭的邊緣。能治療手肘疼痛,半身不遂導致手無法活動,無法拉弓,筋骨鬆弛到無法梳頭,喉嚨緊閉快要窒息,發熱不止,全身風疹癬癩,針灸後立刻就能痊癒。(針五分深,艾灸三壯)
第四:合谷穴在虎口處,兩根手指骨頭交接的地方。能治療頭痛、臉腫、瘧疾發冷發熱,牙齒蛀牙出血,嘴巴緊閉說不出話。針刺五分深,就能立刻感到舒適。(艾灸三壯)
第五:委中穴在膝蓋後面的橫紋正中央。能治療腰痛到無法挺直,痠痛延伸到脊椎,筋骨痠痛無法伸展,風濕痺痛反覆發作,膝蓋難以彎曲伸直,針灸後就能康復。(針五分深,禁止艾灸)
第六:承山穴又叫做「魚腹」,在小腿肚肌肉分開的地方。能治療腰痛,痔瘡導致排便困難,腳氣和膝蓋腫痛,疼痛難忍翻來覆去,霍亂和抽筋,針刺這個穴位就能緩解。(針七分深,艾灸五壯)
第七:太衝穴在腳大拇趾後方兩寸處。能從脈搏的跳動判斷病情,能治療驚風癲癇,咽喉疼痛和心臟脹滿,兩腳不能行走,疝氣和陰囊腫大,眼睛像有霧氣一樣模糊,也能治療腰痛,針灸效果神奇。(針三分深,艾灸三壯)
第八:崑崙穴在腳外踝骨後邊,腳跟骨的上方。能治療腿腳抽筋,腰痛和臀部疼痛,喘氣急促胸悶,舉步困難,動一下就呻吟,想要恢復健康,必須要針灸這個穴位。(針五分深,艾灸三壯)
第九:環跳穴在髖關節處,側躺彎曲腿取穴。能治療腰部扭傷無法活動,受寒和濕氣引起的痺痛,腿部、髖部和臀部疼痛,翻身側睡都痛苦。如果針灸這個穴位,很快就能消除病痛。(針二寸深,艾灸五壯)
第十:陽陵穴在膝蓋下方,小腿外側一寸處。能治療膝蓋腫脹麻木,寒冷引起的痺痛和半身不遂,無法抬起腳,坐著像個老翁一樣。針刺六分深,效果非常神奇。(艾灸三壯)
第十一:通里穴在手腕內側後方,距離手腕一寸處。能治療想說話卻說不出來,煩躁和心悸,如果屬於實證會感到四肢沉重,頭和臉頰發紅,如果屬於虛證會沒有食慾,突然失聲而且臉色難看,用毫針輕輕刺入,才能相信它的神奇功效。(針三分深,艾灸三壯)
第十二:列缺穴在手腕外側上方,用另一隻手交叉取穴。能治療偏頭痛,全身風痺麻木,痰液堵塞在喉嚨,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如果能掌握補瀉的技巧,效果就會非常明顯。(針三分深,艾灸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