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0)

1. 腹部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賁豚。

◎中脘:主傷者,及內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翻胃,能引胃中生氣上行。

◎水分:主鼓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鼓脹,腸鳴,卒死,產後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症痼冷,及風寒暑濕,水腫,心腹鼓脹,脅痛,諸虛癥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此後,服人參膏而愈。

◎關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傷脾胃,赤白痢疾,脾泄及臍腹鼓脹,癥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白話文:

**◎膻中穴:**主要治療氣喘、肺膿瘍、咳嗽、甲狀腺腫大。

**◎巨闕穴:**主要治療各種心痛、痰多嘔吐、腹痛、呼吸急促。

**◎上脘穴:**主要治療心痛、腹部有腫塊、感覺氣從腹部衝上來。

**◎中脘穴:**主要治療外傷、內傷引起的脾胃問題、心脾疼痛、瘧疾、痰多暈眩、腹部脹滿、反胃,能引導胃裡的氣往上升。

**◎水分穴:**主要治療腹部鼓脹、肚臍周圍脹滿、無法進食、能分開水液的通路,並止瀉。

**◎神闕穴:**主要治療各種疾病,特別是對老年人、體虛的人的腹瀉有神奇效果。也能治療水腫、腹部鼓脹、腸鳴、突然昏死、產後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穴:**多用艾灸能幫助生育。主要治療各種氣的疾病、體內虛寒、受風寒暑濕引起的疾病、水腫、心腹鼓脹、脅肋疼痛、各種虛弱症狀和腫塊、小兒囟門不合。丹溪用此穴治療痢疾,昏倒眼睛向上看、小便失禁、流汗不止、脈搏很大,是因為飲酒過度和房事引起的,灸此穴後,服用人參膏痊癒。

**◎關元穴:**主要治療各種虛弱腎臟積聚和虛弱,老年人腹瀉、遺精白濁,能幫助生育。

**◎中極穴:**主要治療婦女下腹虛寒、體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艾灸三次,能幫助生育。

**◎天樞穴:**主要治療內傷脾胃、赤白痢疾、脾虛腹瀉以及肚臍周圍腹部鼓脹、腫塊。

**◎章門穴:**主要治療腹部痞塊,多灸左邊。腎臟積聚,灸兩邊。

**◎乳根穴:**主要治療胸部腫痛、乳腺膿腫、小兒雞胸。

**◎日月穴:**主要治療嘔吐隔夜的食物、吞酸。

**◎大赫穴:**主要治療遺精。

**◎帶脈穴:**主要治療疝氣、陰囊腫大、水腎、婦女帶下。

2. 頭部

◎百會:主諸中風等症,及頭風,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大腸氣泄,小兒急慢驚風,癇症,夜啼,百病。

◎上星:主鼻淵,鼻塞,息肉及頭風目疾。

◎神庭:主風癇,羊癲。

◎通天: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塊如朽骨,臭氣自愈。

◎腦空:主頭風,目眩。

◎翳風:主耳聾及瘰癧。

◎率谷: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池:主肺中風,偏正頭風。

◎頰車:主落架風。

白話文:

**◎百會穴:**主要治療中風等疾病,以及頭痛、癲狂、鼻病、脫肛、久病導致的大腸氣體洩漏、小兒急性或慢性驚風、癲癇、夜間啼哭等各種疾病。

**◎上星穴:**主要治療鼻淵(鼻竇炎)、鼻塞、鼻息肉,以及頭痛和眼部疾病。

**◎神庭穴:**主要治療風癇(類似癲癇)和羊癲瘋。

**◎通天穴:**主要治療鼻痔(鼻息肉)。左邊的鼻息肉就灸右邊,右邊的鼻息肉就灸左邊;如果左右兩邊都有鼻息肉,就左右兩邊都灸,鼻中會掉出一塊像朽木的東西,臭氣自然就會消失。

**◎腦空穴:**主要治療頭痛和頭暈目眩。

**◎翳風穴:**主要治療耳聾和瘰癧(淋巴結核)。

**◎率谷穴:**主要治療因喝酒引起的嘔吐和痰多眩暈。

**◎風池穴:**主要治療肺部中風以及偏頭痛和正頭痛。

**◎頰車穴:**主要治療落架風(顳顎關節脫位)。

3. 經外奇穴(《楊氏》)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二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稜針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壯。

◎聚泉: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則不過七壯。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於艾炷中灸之。灸畢,以茶清連生薑細嚼咽下。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二穴。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稜針,出血。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稜針出血。

◎魚腰: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廉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稜針出血。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出血立愈。又法:『以手緊紐其領,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尖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內障,可灸七壯。

◎中魁:二穴。在中指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宜瀉之。又陽谿二穴,亦名中魁。

◎八邪:八穴。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其一: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肉際,握拳取之。可灸七壯,針一分。治頭風牙痛。其二: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歧骨間,握拳取之。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本節歧骨,又名液門也。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指小指本節後歧骨間,一名中渚也。中渚之穴,在液門下五分。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兩手共八穴,故名八邪。

◎八風: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十宣:十穴,在手十指頭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兩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稜針出血,大效。或用軟絲縛定本節前次節後,內側中間,如眼狀,加灸一火,兩邊都著艾,灸五壯,針尤妙。

◎五虎:四穴,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兩手共四穴。

◎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癧,可灸七七壯。

◎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治瘰癧,亦治手不能舉動,灸七壯。

◎二白:四穴,即郄門也。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內兩筋間,即間使後一寸。一穴在筋外,與筋內之穴相並。治痔,脫肛。

獨陰:二穴,在足第二趾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壯。又治女人乾噦,嘔吐紅,經血不調。

◎內踝尖:二穴,在足內踝骨尖是穴。灸七壯。治下片牙疼及腳內廉轉筋。

◎外踝尖:二穴,在足外踝骨尖上是穴。可灸七壯。治腳外廉轉筋,及治寒熱腳氣,宜三稜針出血。

◎囊底:一穴,在陰囊十字紋中。治腎臟風瘡,及治小腸疝氣,腎家一切症候,悉皆治之。灸七壯,艾炷如鼠糞。

◎鬼眼:四穴,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正發疾時,灸之效甚。

◎髖骨:四穴,在梁丘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陽谿、陽池中間陷中是穴。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中諸氣,疼不可忍。

◎四關:四穴,即兩合谷、兩太衝穴是也。

◎小骨空:二穴,在手小拇指第二節尖是穴。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痛。

◎印堂:一穴,在兩眉中陷中是穴。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子宮: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龍玄:二穴,在兩手側腕叉紫脈上。灸七壯,禁針。治手疼。

◎四縫:四穴,在手四指內中節是穴。三稜針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症。

◎高骨:二穴,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闌門:二穴,在曲泉兩旁各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賁豚。

◎百蟲窠:二穴,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睛中:二穴,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將三稜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旁入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頓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筋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秘穴也。

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