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勝玉歌(楊氏)

勝玉歌兮不虛言,此是楊家真秘傳。或針或灸依法語,補瀉迎隨隨手捻。

頭痛眩暈百會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後谿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

鳩尾穴禁灸,針三分,家傳灸七壯。

髀疼要針肩井穴,耳閉聽會莫遲延。

針一寸半,不宜停。經言禁灸,家傳灸七壯。

胃冷下脘卻為良,眼痛須覓清冷淵。霍亂心疼吐痰涎,巨闕著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瀉,頭風眼痛上星專。頭項強急承漿保,牙腮疼緊大迎全。

行間可治膝腫病,尺澤能醫筋拘攣。若人行步苦艱難,中封太衝針便痊。

腳背痛時商丘刺,瘰癧少海天井邊。筋疼閉結支溝穴,頷腫喉閉少商前。

脾心痛急尋公孫,委中驅療腳風纏。瀉卻人中及頰車,治療中風口吐沫。

五瘧寒多熱更多,間使大杼真妙穴。經年或變勞怯者,痞滿臍旁章門決。

噎氣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壯除膈熱。目內紅痛苦皺眉,絲竹攢竹亦堪醫。

若是痰涎並咳嗽,治卻須當灸肺俞。更有天突與筋縮,小兒吼閉自然疏。

兩手酸疼難執物,曲池合谷共肩髃。臂疼背痛針三里,頭風頭痛灸風池。

腸鳴大便時泄瀉,臍旁兩寸灸天樞。諸般氣症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

小腸氣痛歸來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中空穴,從腎俞穴量下三寸,各開三寸是穴,灸十四壯,向外針一寸半,此即膀胱經之中髎也。

腿股轉酸難移步,妙穴說與後人知。環跳、風市及陰市,瀉卻金針病自除。

陰市雖云禁灸,家傳亦灸七壯。

熱瘡臁內年年發,血海尋來可治之。兩膝無端腫如斗,膝眼三里艾當施。

兩股轉筋承山刺,腳氣復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崑崙,更有絕骨共丘墟。

灸罷大敦除疝氣,陰交針入下胎衣。遺精白濁心俞治,心熱口臭大陵驅。

腹脹水分多得力,黃疸至陽便能離。肝血盛兮肝俞瀉,痔疾腸風長強欺。

腎敗腰疼小便頻,督脈兩旁腎俞除。六十六穴施應驗,故成歌訣顯針奇。

白話文:

這首《勝玉歌》說的可不是空話,這可是楊家世代相傳的真正祕訣。不管是針刺還是艾灸,都要按照醫理來,補虛瀉實、迎隨補瀉的技巧都要掌握好。

頭痛頭暈的時候,百會穴最有效;心痛和脾痛,就先處理上脘穴。後谿穴、鳩尾穴和神門穴,可以馬上治好各種癲癇。

鳩尾穴禁止艾灸,針刺要淺,只刺入三分。但家傳的灸法可以用艾灸七壯。

大腿疼痛,要針刺肩井穴;耳朵聽不見,就趕快針刺聽會穴。

針刺要一寸半,不宜停針。經典說這個穴位禁止艾灸,但家傳的灸法可以用艾灸七壯。

胃部發冷,下脘穴是最好的選擇;眼睛痛,要找清冷淵穴。霍亂、心痛、吐痰涎,艾灸巨闕穴就能平安無事。

脾痛、背痛要瀉中渚穴;頭風和眼痛,要用上星穴。頭頸僵硬,承漿穴可以緩解;牙齦和腮幫子疼痛,大迎穴有效。

腳踝腫痛,行間穴可以治療;筋脈拘攣,尺澤穴能醫治。如果走路很困難,中封穴和太衝穴針刺有效。

腳背疼痛,刺商丘穴;瘰癧就處理少海穴和天井穴。筋脈疼痛、閉塞,就針刺支溝穴;下巴腫痛、喉嚨閉塞,就針刺少商穴。

心脾痛的急症,就找公孫穴;委中穴可以治療腳氣病。人中穴和頰車穴要瀉,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吐白沫。

各種瘧疾,寒熱交替,間使穴和大杼穴是神奇的穴位。如果多年虛弱,胸悶脹滿在肚臍旁,就用章門穴。

打嗝、吞酸、吃不下東西,艾灸膻中穴七壯,可以去除胸膈的熱。眼睛內紅腫,痛苦皺眉,絲竹穴和攢竹穴也有效。

如果是痰多咳嗽,就要艾灸肺俞穴。還有天突穴和筋縮穴,小兒喉嚨閉塞也能疏通。

兩手酸痛拿不住東西,曲池穴、合谷穴和肩髃穴要一起使用。手臂和背部疼痛,針刺足三里穴;頭風頭痛,艾灸風池穴。

腸鳴、大便總是拉稀,艾灸肚臍旁兩寸的天樞穴。各種氣症怎麼治?氣海穴針刺艾灸都有效。

小腸疝氣痛,用歸來穴治療;腰痛,用中空穴最有效。

中空穴的位置,從腎俞穴往下量三寸,再往外開三寸,灸十四壯。向外針刺一寸半,其實就是膀胱經的中髎穴。

大腿酸痛,難以移動腳步,我來告訴你們一個神奇的穴位。環跳穴、風市穴和陰市穴,用金針瀉法,病自然就會好。

陰市穴雖然說禁止艾灸,但家傳的灸法可以用艾灸七壯。

小腿內側熱瘡,每年都發作,找血海穴來治療。兩膝無緣無故腫得像斗一樣,膝眼穴和足三里穴要用艾灸。

兩腿抽筋,刺承山穴;腳氣病,復溜穴有效。腳踝和腳跟骨痛,灸崑崙穴,還有絕骨穴和丘墟穴。

灸過大敦穴,可以去除疝氣;陰交穴可以針刺入來幫助產婦排出胎衣。遺精、白濁,心俞穴可以治療;心熱口臭,就處理大陵穴。

腹脹,水分穴很有用;黃疸病,用至陽穴可以改善。肝血過盛,要瀉肝俞穴;痔瘡和腸風,長強穴有效。

腎虛導致腰痛、小便頻繁,就找督脈兩旁的腎俞穴。這六十六個穴位,只要正確運用,就會非常有效,這就是我把針灸的奧祕編寫成歌訣的原因。

2. 雜病穴法歌(《醫學入門》)

雜病隨症選雜穴,仍兼原合與八法。經絡原會別論詳,臟腑俞募當謹始。

根結標本理玄微,四關三部識其處。傷寒一日刺風府,陰陽分經次第取。

傷寒一日太陽風府,二日陽明之滎,三日少陽之俞,四日太陰之井,五日少陰之俞,六日厥陰之經。在表刺三陽經穴,在裡刺三陰經穴,六日過經未汗,刺期門、三里,古法也。惟陽症灸關元穴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內關陰交杵。

汗,針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數,搓數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瀉法,汗止身溫出針。如汗不止,針陰市,補合谷。吐,針內關入三分,先補六次,瀉三次,行子午搗臼法三次,提氣上行,又推戰一次,病人多呼幾次,即吐;如吐不止,補九陽數,調勻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針,急捫穴;吐不止,補足三里。

下,針三陰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六陰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腹中,將瀉插一下,其人即泄,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泄;如泄不止,針合谷,升九陽數。凡汗、吐、下,仍分陰陽補瀉,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疼發熱外關起。頭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為之主。

偏正頭疼左右針左痛針右。,列缺太淵不用補。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里。

赤眼迎香出血奇,臨泣太衝合谷侶眼腫血爛,瀉足臨泣。。耳聾臨泣足臨泣。與金門,合谷俱瀉。針後聽人語。

鼻塞鼻痔及鼻淵,合谷太衝俱瀉。隨手取。口噤喎斜流涎多,地倉頰車仍可舉。

口舌生瘡舌下竅,三棱刺血非粗鹵舌下兩邊紫筋。。舌裂出血尋內關,太衝陰交走上部。

舌上生胎合谷當,手三里治舌風舞。牙風面腫頰車神,合谷臨泣瀉足臨泣。瀉不數。

二陵二蹻與二交,頭項手足互相與。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

手指連肩相引疼,合谷、太衝能救苦。手三里治肩連臍,脊間心後稱中渚。

冷嗽只宜補合谷,三陰交瀉即時住。

霍亂中脘可入深,三里內庭瀉幾許。心痛翻胃刺勞宮熱者。,寒者少澤細手指用補。。心痛手戰少海求,若要除根陰市睹,太淵、列缺穴相連,能祛氣痛刺兩乳。

脅痛只須陽陵泉,腹痛公孫內關爾。瘧疾素問分各經,危氏刺指舌紅紫。

足太陽瘧,先寒後熱,汗出不已,刺金門。足少陽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谿。足陽明瘧,寒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衝陽。足太陰瘧,寒熱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足少陰瘧,嘔吐甚欲閉戶,刺大鐘。足厥陰瘧,少腹滿,小便不利,刺太衝。心瘧刺神門,肝瘧中封,脾瘧商丘,肺瘧列缺,腎瘧太谿,胃瘧厲兌。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腫筋出血。

白話文:

雜病穴法歌(《醫學入門》)

各種疾病需根據症狀選擇不同的穴位,同時也要兼顧原穴、配穴及八法。經絡的原穴、經穴、絡穴的詳細區分,以及臟腑的俞穴、募穴的使用,都應謹慎為之。

治療疾病要掌握標本兼治的道理,要懂得四關穴、三部穴的位置。傷寒第一天要刺風府穴;陰陽經的取穴順序要根據時間次第進行。

傷寒第一天刺太陽經的風府穴,第二天刺陽明經的滎穴,第三天刺少陽經的俞穴,第四天刺太陰經的井穴,第五天刺少陰經的俞穴,第六天刺厥陰經的經穴。在表證刺三陽經穴,在裡證刺三陰經穴,六天過去了還沒出汗,就刺期門穴、三里穴,這是古法。但陽證用艾灸關元穴最好。

發汗、催吐、通便的方法並非只限於某幾種,主要依靠合谷穴、內關穴和三陰交穴。

發汗,針刺合谷穴二分深,行九九數(九九八十一次),搓揉數十次,男子左邊搓,女子右邊搓,出汗後再行瀉法,汗止體溫恢復正常後拔針。如果汗出不止,就針刺陰市穴,並補合谷穴。催吐,針刺內關穴三分深,先補六次,再瀉三次,進行子午搗臼法三次,提氣上行,再推拿一次,病人多會呼出幾次,便會嘔吐;如果嘔吐不止,補九陽數(九九八十一次),調勻呼吸,三十六次後,嘔吐就會停止,緩慢拔針,立即按壓穴位;若嘔吐仍不止,再補三里穴。

通便,針刺三陰交穴三分深,男子左邊,女子右邊,用針旋轉,右旋六陰數(六六三十六次)完成後,閉氣,吞咽,鼓動腹部,然後迅速瀉針,病人就會排便,鼻吸手瀉三十六遍,然後才開口鼻呼氣,再次刺針就會排便;如果排便不止,就針刺合谷穴,升九陽數(九九八十一次)。總之,發汗、催吐、通便,都要區分陰陽,進行補瀉,在流注穴位上施針效果更好。

所有風寒暑濕邪氣引起的病症,頭痛發熱從外關穴開始治療。頭面、耳目、口鼻的疾病,曲池穴和合谷穴為主穴。

偏頭痛,左右針刺相反側。列缺穴和太淵穴不用補法。頭痛、眩暈、項強,用申脈穴、金門穴、手三里穴。

眼睛紅腫,迎香穴出血奇效,臨泣穴、太衝穴、合谷穴配合使用。(眼腫出血,瀉足臨泣穴)。耳聾,用臨泣穴和金門穴,合谷穴(都瀉)。針刺後要讓病人說話測試效果。

鼻塞、鼻息肉和鼻淵,合谷穴、太衝穴(都瀉)。隨手取穴。口噤、歪斜、流口水多,地倉穴、頰車穴可以治療。

口舌生瘡,舌下竅穴放血,但不要太粗魯。(舌下兩邊紫筋)。舌頭裂開出血,找內關穴、太衝穴、三陰交穴。

舌苔厚膩,用合谷穴。手三里穴治療舌頭亂動。牙痛、面腫,用頰車穴,合谷穴、臨泣穴(瀉足臨泣穴),瀉針不要太多。

二陵穴、二蹻穴和二交穴,頭項、手足互相配合治療。兩井穴、兩商穴、二三間穴,治療手上的各種風症。

手指到肩膀連續疼痛,合谷穴、太衝穴可以治療。手三里穴治療肩到臍的疼痛,脊柱中間和心臟後面的疼痛,用中渚穴。

風寒咳嗽只宜補合谷穴,瀉三陰交穴即可止咳。

霍亂,中脘穴可以深刺,三里穴、內庭穴瀉針適量。心痛、胃反酸,針刺勞宮穴(熱證),少澤穴(寒證,用補法)。心痛、手抖,用少海穴,如果要根治,用陰市穴,太淵穴、列缺穴相連,可以治療胸部疼痛。

肋痛,只用陽陵泉穴。腹部疼痛,用公孫穴、內關穴。瘧疾,根據《素問》中各經的論述,危氏方法是刺手指和舌下紫腫筋出血。

足太陽經瘧疾,先寒後熱,汗出不止,刺金門穴。足少陽經瘧疾,寒熱交替,心悸,汗多,刺俠谿穴。足陽明經瘧疾,先寒後熱,汗出,喜見火光,刺衝陽穴。足太陰經瘧疾,寒熱交替,嘔吐,嘔吐後病情減輕,刺公孫穴。足少陰經瘧疾,嘔吐嚴重,想關門閉戶,刺大鐘穴。足厥陰經瘧疾,少腹脹滿,小便不利,刺太衝穴。心經瘧疾刺神門穴,肝經瘧疾刺中封穴,脾經瘧疾刺商丘穴,肺經瘧疾刺列缺穴,腎經瘧疾刺太谿穴,胃經瘧疾刺厲兌穴。危氏方法是刺手十指和舌下紫腫筋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