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二 (2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4)

1. 流注指微賦(竇氏)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觀虛實於肥瘦,辨四時之淺深。

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谿谷;迎隨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論中,賾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

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旨審尋;復按經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諭。

疑隱皆知,虛實總附。

移疼住痛如有神,針下獲安;暴疾沉疴至危篤,刺之勿誤。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留口溫針;陽日氣引,逢陰血暖牢寒濡。

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陰俞六十臟主,陽穴七二腑收。

刺陽經者,可臥針而取;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

逆為迎而順為隨,呼則瀉而吸則補。

淺恙新疴,用針之因,淹疾延患,著灸之由。

躁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癰腫奇經而畜邪,殲鑱砭瘳。

況夫甲膽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方刺矣。

犯禁忌而病復,用日衰而難已。

孫絡在於肉分,血行出於支裡。

悶昏針暈,經虛補絡須然;痛實癢虛,瀉子隨母要指。

想夫先賢迅效,無出於針;今人愈疾,豈難於醫。

徐文伯瀉孕於苑內,斯由甚速;范九思療咽於江夏,聞見言稀。

大抵古今遺跡,後世皆師。

王纂針魅而立康,獺從彼出;秋夫療鬼而獲效,魂免傷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針真訣。

孔竅詳於筋骨肉分,刺要察於久新寒熱。

接氣通經,短長依法;裏外之絕,羸盈必別。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

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

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

男女氣脈,行分時合。

度養子時刻注,穴須依今;詳定療病之宜,神針法式。

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

故稱廬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模規。

白話文:

疾病如果發生在營衛之氣的層面,就應該用針灸來幫助治療。觀察體型的肥瘦來判斷虛實,辨別四季的變化來了解疾病的深淺。

這是說明取穴的方法,只需區分陰陽和身體的谿谷;迎隨的運用,必須了解氣血的升降。

原本在《指微論》中,這些深奧的道理被撰寫成賦,目的是了解每個時辰的氣機運行,並說明經絡的流注。

每次翻閱文章,都仔細參詳其方法,每篇文章的旨意都仔細尋求;再根據經脈理論來檢視文中的記載,每個字都明確地闡述了它的功效。

所有疑難之處都能夠理解,虛證實證都能夠辨別。

移動疼痛、消除疼痛如同神助一般,針下去就能夠獲得安寧;突然發生的疾病或是長久的重病,到了危急的關頭,針刺必須謹慎,不可出錯。

詳細來說,陰日的時候,血會被引動,這時遇到陽氣,就要在針孔處進行溫針;陽日的時候,氣會被引動,這時遇到陰血,就要在針孔處用溫暖的東西敷蓋,避免寒冷侵入。

深入探究十二經脈,經脈的數量;絡脈則有十五條,形成一個循環。陰經的俞穴總共有六十個,主要對應臟腑;陽經的穴位有七十二個,主要對應六腑。

針刺陽經時,可以讓病人躺下再下針;如果要奪取血絡中的邪氣,要先用手指按揉使其柔軟。

逆著氣的流向是「迎」,順著氣的流向是「隨」,呼氣時針刺可以瀉邪,吸氣時針刺可以補虛。

輕微的疾病、新發的病症,用針灸治療是因為其快速有效;久病、長期的疾病,則適合用艾灸。

焦躁不安、吃藥難以見效的情況,必須取用八會穴來治療;癰腫等疾病是因為奇經八脈蓄積了邪氣,可以用砭石、鑱針來治療。

更進一步說,甲對應膽,乙對應肝,丁火對應心,壬水對應腎,生我的稱作「母」,我生的稱作「子」。

春天針刺井穴、夏天針刺滎穴,是因為邪氣多在這個部位;秋天針刺經穴、冬天針刺合穴,是正確的時機。

如果觸犯了禁忌,病情就會反覆,如果選在衰弱的日期治療,就會難以痊癒。

孫絡分布在肌肉之間,血液運行在分支的脈絡中。

如果出現頭暈針暈的現象,是因為經脈虛弱,必須要補益絡脈;疼痛是實證,瘙癢是虛證,應該瀉其子穴、補其母穴。

可以想到,古代的賢人之所以能快速見效,沒有其他方法比得上針灸;現代人要治好疾病,難道會比古人更難嗎?

徐文伯在庭院內就為孕婦瀉胎,說明針灸療效迅速;范九思在江夏治療咽喉疾病,很少人聽說過。

總而言之,古代留下的遺蹟,後世都應該學習。

王纂用針灸治療鬼魅,立即康復,水獺從身上排出;秋夫用針灸治療鬼病,也獲得了療效,使魂魄免於傷悲。

由此可見,感悟指尖的微妙之處,才是用針的真正訣竅。

孔穴的位置要詳細了解,並區分筋、骨、肌肉;針刺的時候要注意疾病是長久還是新發、是寒還是熱。

接續氣機、疏通經絡,針刺的長短要依據法則;身體的表裡、虛弱強盛要仔細分辨。

不要在過勞的情況下針刺,這樣會使人的氣機紊亂而精神頹喪;要小心呼吸,避免因為呼吸不當而造成針暈閉血。

還要經常尋求古代的真義,其中蘊含著奧妙的機理。

遇到高明的賢者,就能領悟其中的真諦;遇到通達的人教導,就能夠幫助他人擺脫危難。

男性的氣脈、女性的氣脈,運行各有其時。

推算養生的時辰,選擇穴位必須符合當今的情況;詳細確定治療疾病的適宜方法,這是神針的法則。

廣泛搜集《難經》、《素問》等醫書中隱秘的文字,深入研究各家醫學著作中的奧妙之處。

所以將此書稱為《廬江流注指微》,作為後學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