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2)

1. 通玄指要賦(楊氏注解)

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肩背患,責肘前之三里。

冷痺腎敗,取足陽明之土;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

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脅下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

頭項痛,擬後谿以安然;腰腳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針之士,於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夫用針之士,先要明其針法,次知形氣所在,經絡左右所起,血氣所行,逆順所會,補虛瀉實之法,去邪安正之道,方能除疼痛於目前,療疾病於指下也。

白話文:

治療心胸疾病,就在手掌後面的大陵穴尋找病因;治療肩背疼痛,就要在肘關節前面的三里穴著手。

腎臟受寒導致的痺症,就從足陽明經尋找治療方法;肚臍到腹部疼痛,就要瀉足少陰經的穴位。

脊椎與心臟後部的疼痛,針刺中渚穴就能立即痊癒;肋骨下方的疼痛,針刺陽陵泉穴就能馬上止痛。

頭痛,用針刺後谿穴就能解決;腰腳疼痛,針刺委中穴即可。

針灸醫生,如果能明白這些道理,就能有效地去除病邪,關鍵在於熟練的針刺技巧。針灸醫生首先要熟練掌握針灸方法,其次要了解人體的形體、氣血的運行規律,經絡的走向,以及氣血運行順逆,補虛瀉實的方法,以及祛除邪氣、恢復人體正氣的方法,才能當下解除疼痛,治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