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二 (21)
卷二 (21)
1. 通玄指要賦(楊氏注解)
聖人於是察麻與痛,分實與虛雖云諸疼痛皆以為實,諸癢麻皆以為虛,此大略也,未盡其善。其中有豐肥堅硬,而得其疼痛之疾者;亦有虛羸氣弱,而感其疼痛之病者。非執而斷之,仍要推其得病之原,別其內外之感,然後真知其虛實也。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歟夫冒風寒,中暑濕,此四時者,或因一時所感而受病者,謂實邪,此疾蓋是自外而入於內也。多憂慮,少心血,因內傷而致病者,謂虛邪,此疾蓋是自內而出於外也。此分虛實內外之理也。一云:『夫療病之法,全在識見,癢麻為虛,虛當補其母;疼痛為實,實當瀉其子。且如肝實,瀉行間二穴,火乃肝木之子;肝虛,補曲泉二穴,水乃肝木之母。胃實,瀉厲兌二穴,金乃胃土之子;胃虛,補解谿二穴,火乃胃土之母。三焦實,瀉天井二穴;三焦虛,補中渚二穴。膀胱實,瀉束骨二穴;膀胱虛,補至陰二穴。故經云:『虛羸癢麻,氣弱者補之;豐肥堅硬,疼痛腫滿者瀉之。』凡刺之要,只就本經,取井滎俞原經合,行子母補瀉之法,乃為樞要。深知血氣往來多少之道,取穴之法,各明其部分,即依本經而刺,無不效也。!
故濟母而裨其不足;奪子而平其有餘裨者,補也。濟母者,蓋補其不足也。奪子者,奪去其有餘也。此補母瀉子之法,按《補瀉經》云:『只非刺一經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實則瀉心火之子,虛則補腎水之母,其肝經自得安矣。五臟仿此。』一云:『虛當補其母,實當瀉其子。』故知肝勝脾,肝有病必傳與脾,聖人治未病,當先實脾,使不受肝之賊邪,子母不許相傳,大概當實其母,正氣以增,邪氣必去。氣血往來,無偏傷,傷則疾蜂起矣。。
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經者,十二經也。絡者,十五絡也。共計二十七之經絡相隨,上下流行。觀之者,一一明辨也。;據四百四之疾症,件件皆除歧伯云:『凡人稟乾坤而立身,隨陰陽而造化,按八節而榮,順四時而易,調神養氣,習性咽津,故得安和,四大舒緩。或一脈不調,則眾疾俱動,四大不和,百病皆生。』凡人之一身,總計四百四病,不能一一具載,然變症雖多,但依經用法,件件皆除也。。
故得夭枉都無,躋斯民於壽域躋者,登也。夭者,短也。枉者,誤傷其命也。夫醫之道,若能明此用針之理,除疼痛迅若手捻,破鬱結渙如冰釋。既得如此之妙,自此之後,並無夭枉之病。故斯民皆使登長壽之域矣。;幾微已判,彰往古之玄書幾微者,奧妙之理也。判,開也。彰,明也。玄,妙也。令奧妙之理,已煥然明著於前,使後學易曉。。
白話文:
[通玄指要賦(楊氏注解)]
古人觀察麻痺和疼痛,區分虛實證。雖然大多數疼痛被認為是實證,麻痺瘙癢則被認為是虛證,但這只是大略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有些人肥胖結實卻也疼痛,有些人瘦弱虛弱也同樣疼痛。不能單憑表象判斷,必須探究發病根源,區分內外感邪,才能真正了解虛實。實證應瀉,虛證應補。
實證通常由外邪入侵所致,虛證則由內在因素引起。例如,冒風寒、中暑濕等,因季節變化或一時感受外邪而致病,屬於實邪,病邪由外而入。而過度憂慮、心血不足等,因內傷而致病,屬於虛邪,病邪由內而發。這就是區分虛實內外的道理。治療疾病的方法,關鍵在於辨證。麻痺瘙癢屬虛,應補其母經;疼痛屬實,應瀉其子經。例如肝實,瀉行間穴(火為肝木之子);肝虛,補曲泉穴(水為肝木之母)。胃實,瀉厲兌穴(金為胃土之子);胃虛,補解谿穴(火為胃土之母)。三焦實,瀉天井穴;三焦虛,補中渚穴。膀胱實,瀉束骨穴;膀胱虛,補至陰穴。經書上說:「虛弱、瘙癢、麻痺、氣虛者,應補;肥胖、堅硬、疼痛、腫脹者,應瀉。」針灸要點,在於取穴於本經的井、滎、俞、原、經穴,並運用子母補瀉法,這是關鍵所在。深入了解氣血運行盛衰的道理,掌握各個部位的取穴方法,遵循經絡循行路線施針,必能有效。
因此,要補益母經以彌補不足,瀉其子經以平復過盛。補益母經,就是補充不足;瀉其子經,就是去除多餘。這種補母瀉子的方法,《補瀉經》中記載:「不只限於刺一經。例如肝木有病,實則瀉心火(子),虛則補腎水(母),肝經自然就會安寧。五臟皆可仿此。」也就是說,虛證應補其母經,實證應瀉其子經。肝氣勝過脾氣,肝臟有病必然傳給脾臟,因此,古人治療未病之症,應先補益脾臟,使其不受肝臟病邪的侵犯,避免子母經之間互相傳遞病邪,總體來說,應補益母經,以增強正氣,驅除邪氣。氣血運行要均衡,避免偏盛偏衰,一旦失衡,疾病就會產生。
要仔細辨別二十七條經絡的循行路線。經,指十二經脈;絡,指十五絡脈。一共二十七條經絡互相連接,上下貫通,要一一仔細辨別。根據四百四種疾病的症狀,逐一治療。歧伯說:「人體稟受天地之氣而立身,遵循陰陽變化而生長,依循八節(指人體八個部位)而榮盛,順應四時而變化,調養精神,保養元氣,鍛鍊身體,滋養津液,就能獲得身心安寧,四大調和。如果一脈失調,就會導致多種疾病同時發生,四大不和,百病叢生。」人體共有四百四種疾病,無法一一列舉,但即使症狀變化多端,只要按照經絡法則治療,都能一一治癒。
因此,可以避免夭亡,使百姓都能享有長壽。夭亡指英年早逝或因誤傷致死。醫術之道,如果能明白針灸的道理,治療疼痛如同輕而易舉,消除鬱結如同冰雪消融。一旦掌握了這種精妙的醫術,從此之後,就不會有夭亡的疾病了,百姓都能長壽。經絡的奧妙之理,已經清晰地展現在眼前,使後學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