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六 (6)
卷六 (6)
1. 足太陰脾經考正穴法
◎隱白:
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脾脈所出為井木。《素注》針一分,留三呼。《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腹脹,喘滿不得安臥,嘔吐食不下,胸中熱,暴泄,衄血,尸厥不識人,足寒不能溫,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小兒客忤,慢驚風。
◎大都:
足大趾本節後,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際。脾脈所溜為滎火。脾虛補之。《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疼,傷寒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煩熱悶亂,吐逆目眩,腰痛不可俯仰,繞踝風,胃心痛,腹脹胸滿,心蛔痛,小兒客忤。
◎太白:
足大趾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脾脈所注為俞土。《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嘔吐,泄瀉膿血,腰痛大便難,氣逆,霍亂腹中切痛,腸鳴,膝股䯒酸轉筋,身重骨痛,胃心痛,腹脹胸滿,心痛脈緩。
◎公孫:
足大趾本節後一寸,內踝前。足太陰絡脈,別走陽明胃經。《銅人》針四分,灸三壯。
主寒瘧,不嗜食,癇氣,好太息,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頭面腫起,煩心狂言,多飲,膽虛,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瀉之,虛則鼓脹補之。
◎商丘:
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脾脈所行為經金,脾實瀉之。《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腹脹,腸中鳴,不便,脾虛令人不樂,身寒善太息,心悲,骨痺,氣逆,痔疾,骨疽蝕,魘夢,癇瘛,寒熱好嘔,陰股內痛。氣壅,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脾積痞氣,黃疸,舌本強痛,腹脹,寒瘧,溏瘕泄水,面黃,善思善味,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婦人絕子,小兒慢風。
◎三陰交:
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會。《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脾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食不化,痃癖,腹寒,膝內廉痛,小便不利,陰莖痛,足痿不能行,疝氣,小便遺,膽虛,食後吐水,夢遺失精,霍亂,手足逆冷,呵欠,頰車蹉開,張口不合,男子陰莖痛,元臟發動,臍下痛不可忍,小兒客忤,婦人臨經行房,羸瘦,癥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動橫生,產後惡露不行,去血過多,血崩暈,不省人事。
如經脈塞閉不通,瀉之立通。經脈虛耗不行者,補之,經脈益盛則通。
按宋太子出苑,逢妊婦,診曰:『女。』徐文伯曰:『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視。文伯瀉三陰交,補合谷,胎應針而下,果如文伯之診。後世遂以三陰交、合谷為妊婦禁針。然文伯瀉三陰交,補合谷而墮胎,今獨不可補三陰交,瀉合谷,而安胎乎?蓋三陰交、腎肝脾三脈之交會,主陰血,血當補不當瀉;合谷為大腸之原,大腸為肺之腑,主氣,當瀉不當補。文伯瀉三陰交,以補合谷,是血衰氣旺也。
今補三陰交,瀉合谷,是血旺氣衰矣。故劉元賓亦曰:『血衰氣旺定無妊,血旺氣衰應有體。』
◎漏谷(一名太陰絡):
內踝上六寸,䯒骨下陷中。《銅人》針三分,禁灸。
主腸鳴,強欠,心悲逆氣,腹脹滿急,痃癖冷氣,食飲不為肌膚,膝痺足不能行。
◎地機(一名脾舍):
膝下五寸,膝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足太陰郄,別走上一寸有空。《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脅脹,水腫腹堅,不嗜食,小便不利,精不足,女子癥瘕,按之如湯沃股內至膝。
◎陰陵泉:
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或屈膝取之。在膝橫紋頭下,與陽陵泉穴相對,稍高一寸。足太陰脾脈所入為合水。《銅人》針五分。
主腹中寒不嗜食,脅下滿,水脹腹堅,喘逆不得臥,腰痛不可俯仰,霍亂,疝瘕,遺精,尿失禁不自知,小便不利,氣淋,寒熱不節,陰痛,胸中熱,暴泄飧泄。
◎血海:
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銅人》針五分,灸三壯。
主氣逆腹脹,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
東垣曰:『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傷形體,或素有氣不足,灸太陰脾經七壯。』
◎箕門:
魚腹上越筋間,陰股內動脈應手。一云股上起筋間。《銅人》灸三壯。
主淋小便不通,遺溺,鼠鼷腫痛。
◎衝門(一名上慈宮):
府舍下一寸,橫骨兩端約中動脈,去腹中行各四寸半。《銅人》針七分,灸五壯。
主腹寒氣滿,腹中積聚疼,癃,淫濼,陰疝,婦人難乳,妊娠子衝心,不得息。
◎府舍:
腹結下三寸,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三脈上下一一入腹,絡脾肝,結心肺,從脅上至肩,此太陰郄,三陰陽明之別。《銅人》灸五壯,針七分。
主疝瘕,痺中急疼,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厥氣霍亂。
◎腹結(一名腸窟):
大橫下一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銅人》針七分,灸五壯。
主咳逆,繞臍痛,腹寒瀉利,上搶心,咳逆。
◎大橫:
腹哀下三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銅人》針七分,灸五壯。
主大風逆氣,多寒善悲,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
◎腹哀:
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銅人》針三分。
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
◎食竇:
天谿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舉臂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胸脅支滿,膈間雷鳴,常有水聲,膈痛。
◎天谿:
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胸中滿痛,賁膺,咳逆上氣,喉中作聲,婦人乳腫㿉癰。
◎胸鄉:
周榮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胸脅支滿,引胸背痛不得臥,轉側難。
◎周榮:
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
主胸脅滿不得俯仰,食不下,喜飲。咳唾穢膿,咳逆,多淫。
◎大包:
淵液下三寸,布胸脅中出九肋間。脾之大絡,總統陰陽諸絡,由脾灌溉五臟。《銅人》灸三壯,針三分。
主胸脅中痛,喘氣,實則身盡痛,瀉之;虛則百節盡皆縱,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