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二 (16)
卷二 (16)
1. 金針賦(楊氏注解)
龍虎龜鳳等法,亦注四卷。
況夫出針之法,病勢既退,針氣微鬆,病未退者,針氣始根,推之不動,轉之不移,此為邪氣吸拔其針,乃至氣真至,不可出之;出之者其病即復,再須補瀉,停以待之,真候微鬆,方可出針豆許,搖而停之。補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捫;瀉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閉。欲令腠密,然後吸氣,故曰:『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以上總要,於斯盡矣。
《醫經小學》云:『出針不猛出,必須作三、四次,徐轉出可之則無血,若猛出必見血也。』《素問》補遺篇注云:『動氣至而即出針,此猛出也。然與此不同,大抵經絡有凝血,欲大瀉者當猛出。若尋常補瀉,當依此可也。亦不可不辨。』
考夫治病,其法有八: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痺,先淺後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寒至,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三曰陽中隱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四曰陰中隱陽,先熱後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先瀉後補也。補者直須熱至,瀉者務待寒侵,猶如搓線,慢慢轉針,法淺則用淺,法深則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搗臼,水蠱膈氣,落穴之後,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轉之,十遭自平。六曰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臥針五七吸,待氣上下,亦可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七曰留氣之訣,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純陽,然後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再停。八曰抽添之訣,癱瘓瘡癩,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周遍,扶針直插,復向下納,回陽倒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未應,反復再施。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原,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
以上手法,乃大略也。其始末當參考四卷。
至夫久患偏枯,通經接氣之法,有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搖動出納,呼吸同法,驅運氣血,頃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熱者涼,痛者止而脹者消。若開渠之決水,立時見功,何傾危之不起哉?雖然,病有三因,皆從氣血,針分八法,不離陰陽。蓋經脈晝夜之循環,呼吸往來之不息,和則身體康健,否則疾病競生。譬如天下國家地方,山海田園,江河谿谷,值歲時風雨均調,則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風雨不均,遭以旱澇,使水道湧竭不通,災憂遂至。人之氣血,受病三因,亦猶方所之於旱澇也。蓋針砭所以通經脈,均氣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白話文:
金針賦(楊氏注解)
關於龍虎龜鳳等針法,另有四卷詳細註釋。
至於出針的方法,病情已好轉,針感微弱鬆動,表示病情尚未完全痊癒;若病情未退,針感則牢固,推動不移,旋轉不動,這是邪氣吸住針,直到真氣到達,不可拔針;若強行拔針,病情會復發,需再次補瀉,靜待真氣微弱鬆動,方可將針拔出少許,搖晃一下再停住。補法是吸出病邪,穴位處應緊壓;瀉法是呼出病邪,穴位處不需按壓。想要使肌膚緻密,然後吸氣,所以說:「下針要慢,太快會傷血;出針要緩,太快會傷氣。」以上都是重要的總綱要領。
《醫經小學》說:「拔針不可用力過猛,必須分三、四次緩慢旋轉拔出,這樣就不會出血,如果用力過猛就會出血。」《素問》補遺篇注說:「真氣到達就立即拔針,這是用力過猛。但這也有例外,經絡有凝血的情況,需要大力瀉氣時,可以猛出。一般補瀉,則應依照前述方法。這一點不可不辨別。」
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八種:一、燒山火法,治療頑固的麻痺、肢冷,先淺後深,共九陽九次進針,三次進針三次退針,慢慢提針用力按壓,直到熱感到達,緊閉針刺,去除寒邪,這是有效的準則。二、透天涼法,治療肌膚發熱、骨蒸潮熱,先深後淺,用六陰六次出針,三次出針三次入針,用力提針緩慢按壓,直到寒感到達,緩緩拔出針,退熱有據可循。這兩種方法都要仔細揉搓穴位,這是治療的準繩。三、陽中隱陰法,先寒後熱,淺入深出,以九六之法(九次進針,六次退針),即先補後瀉。四、陰中隱陽法,先熱後寒,深入淺出,以六九之法(六次進針,九次退針),即先瀉後補。補法必須等到熱感到達,瀉法必須等到寒感到達,如同搓線一般,慢慢旋轉針,針法淺則用淺針,針法深則用深針,兩種方法不可混用。五、子午搗臼法,治療水蠱、膈氣,針刺穴位後,調和氣血,針上下移動,九進六出,左右旋轉,十次後自然平穩。六、進氣法,治療腰背肘膝疼痛,全身遊走性疼痛,針刺九分深,行九次補法,臥針五至七次吸氣,待氣血上下通行,也可採用龍虎交戰法,左旋九次右旋六次,這是止痛的針法。七、留氣法,治療痃癖、癥瘕,針刺七分深,使用純陽之氣,然後直刺入針,氣至深處再刺,提針後再停頓。八、抽添法,治療癱瘓、瘡癩,取穴位,使九陽之氣到達,提針按壓搜尋,主要目的是使氣血周流,扶正針直刺,再向下插入,回陽倒陰,指下微妙,胸中有活法,若有不適,反覆再施。至於過關過節催動氣血,使經脈氣血運行的方法,有四種:一、青龍擺尾法,如同扶船舵,不進不退,左右交替,慢慢撥動。二、白虎搖頭法,像手搖鈴,退則圓形進針,左右搖晃振動。三、蒼龜探穴法,像進入泥土,一退三進,鑽探四方。四、赤鳳迎源法,像展翅飛翔,針刺入地,提針上天,待針自行搖動,再回到原位,上下左右,四圍旋轉,上部疾病則吸而退之,下部疾病則呼而進之。
以上手法,只是大略概述。詳細始末,需參考四卷。
至於久病引起的半身不遂,疏通經絡接通氣血的方法,有確定的寸數。手足三陽經,上九寸,下十四寸,超過經脈四寸;手足三陰經,上七寸,下十二寸,超過經脈五寸,關鍵在於搖動進出,呼吸配合,驅動氣血,頃刻周流,上下貫通,可以使寒者溫暖,熱者清涼,痛者止痛,脹者消腫。如同開渠放水,立即見效,何患不能痊癒?雖然,疾病有三種原因,都源於氣血,針法分八種,不離陰陽。因為經脈晝夜循環,呼吸往復不斷,氣血調和則身體健康,否則疾病叢生。譬如天下國家地方,山川田園,江河溪谷,如果一年四季風雨調和,則水道暢通,人民安居樂業,物產豐富。如果某地風雨失調,遭受旱澇災害,使水道阻塞不通,則災禍隨之而來。人的氣血,受疾病三因影響,也如同地方遭受旱澇一樣。針灸的作用在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去除邪氣,扶持正氣,所以說它是迅速有效的奇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