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二 (7)
卷二 (7)
1. 標幽賦(《楊氏注解》)
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
循者,用手上下循之,使氣血往來也。機捫者,針畢以手捫閉其穴,如用土填塞之義,故言針應土也。
五行者,金、水、木、火、土也。此結上文,針能應五行之理也。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楨於毫髮,同貫多歧。
言針雖但長三寸六分,能巧運神機之妙,中含水火,回倒陰陽,其理最玄妙也。
楨,針之幹也。歧,氣血往來之路也。言針之幹,雖如毫髮之微小,能貫通諸經血氣之道路也。
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
平,治也。調,理也。言針能調治臟腑之疾,有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熱痺痛,開四關而已之。
拘攣者,筋脈之拘束。閉塞者,氣血之不通。八邪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言疾有攣閉,必驅散八風之邪也。寒者,身作顫而發寒也。熱者,身作潮而發熱也。四關者,六臟有十二原,出於四關,太衝、合谷是也。故太乙移宮之日,主八風之邪,令人寒熱疼痛,若能開四關者,兩手兩足,刺之而已。
立春一日起艮,名曰天留宮,風從東北來為順令;春分一日起震,名曰倉門宮,風從正東來為順令;立夏一日起巽,名曰陰洛宮,風從東南來為順令,夏至一日起離,名曰上天宮,風從正南來為順令;立秋一日起坤,名曰玄委宮,風從西南來為順令;秋分一日起兌,名曰倉果宮,風從正西來為順令;立冬一日起乾,名曰新洛宮,風從西北來為順令;冬至一日起坎,名曰葉蟄宮,風從正北來為順令。其風著人爽神氣,去沉疴。
背逆謂之惡風毒氣,吹形骸即病,名曰時氣留伏。流入肌骨臟腑,雖不即患,後因風寒暑濕之重感,內緣飢飽勞欲之染著,發患曰內外兩感之痼疾,非刺針以調經絡,湯液引其榮衛,不能已也。中宮名曰招搖宮,共九宮焉。此八風之邪,得其正令,則人無疾,逆之,則有病也。
◎九宮圖(風向順位如圖表):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凡用針者,必使患者精神已朝,而後方可入針,既針之,必使患者精神才定,而後施針行氣。若氣不朝,其針為輕滑,不知疼痛,如插豆腐者,莫與進之,必使之候。如神氣既至,針自緊澀,可與依法察虛實而施之。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
言欲下針之時,必取陰陽氣血多少為主,詳見上文。
下手,亦言用針也。水者母也,木者子也,是水能生木也。是故濟母裨其不足,奪子平其有餘,此言用針,必先認子母相生之義。舉水木而不及土金火者,省文也。
白話文:
標幽賦(《楊氏注解》)
針灸時,順著經脈的走向探摸穴位,並以手指按壓穴位,如同用土填塞一般,這象徵著土行,也體現了針灸與五行相應的原理。 「循」是指用手上下沿著經脈探尋,使氣血運行暢通;「機捫」是指針刺完畢後,用手按壓穴位,如同用土填塞,因此說針灸應合土行。五行指金、水、木、火、土,這段文字總結了前面針灸能應合五行之理的論述。
雖然針灸用的針只有三寸六分長,但卻蘊含著精妙的原理;即使針身細如毫髮,也能貫通人體經絡的許多分支。 針雖短小,卻能巧妙地運用其功能,調和水火,平衡陰陽,其原理十分奧妙。「楨」指針的針身;「歧」指氣血流經的通道。意思是說,即使針身細微如毫髮,也能貫通全身經絡氣血的運行之路。
針灸可以治療五臟的寒熱之症,也能調理六腑的虛實之疾。「平」指治療,「調」指調理。意思是說,針灸可以治療臟腑疾病,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肢體拘攣麻痺、經絡阻塞等症狀,是因八邪之氣侵入所致,針灸可以驅散邪氣;寒熱痺痛等症狀,則可以通過疏通四關穴位來治療。「拘攣」指筋脈拘急攣縮;「閉塞」指氣血不通。「八邪」指感受外邪,即八風(風、寒、暑、濕、燥、火、雷、雨)之邪,意思是說,出現肢體拘攣、閉塞的症狀,必須驅散八風邪氣。「寒」指身體顫抖發冷;「熱」指身體發熱。「四關」指四肢的關節穴位,如太衝、合谷等,六臟有十二原穴,皆出自四關。太乙移宮之日,主八風之邪,令人寒熱疼痛,若能開四關,即刺兩手兩足即可。
立春之日(艮宮,東北風);春分之日(震宮,正東風);立夏之日(巽宮,東南風);夏至之日(離宮,正南風);立秋之日(坤宮,西南風);秋分之日(兌宮,正西風);立冬之日(乾宮,西北風);冬至之日(坎宮,正北風),這些日子風從特定方向吹來,可以祛除疾病。
如果風從反方向吹來,就稱為惡風毒氣,侵犯人體就會生病,稱為時氣留伏。邪氣侵入肌骨臟腑,即使當時未發病,日後因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或因飢飽勞倦等內因誘發,就會導致疾病,這稱為內外兩感。只有用針灸調理經絡,配合湯藥調和營衛,才能治愈。中宮稱為招搖宮,九宮合一。這八風之邪,順應節氣則無病,違背節氣則生病。
九宮圖(風向方位如圖表所示,此處省略圖表)。
針灸時,必須等到患者精神安定下來才能下針;針刺完畢後,也要等到患者精神平復,氣血順暢後才能結束。如果患者精神不佳,針刺會感覺輕滑,沒有疼痛感,如同刺豆腐一般,就不要下針,需待其精神集中之後再行針刺。當神氣充足時,針刺會感覺緊澀,然後才能依法判斷虛實,施以針灸。
確定針刺部位時,要根據氣血的盛衰情況來決定;針刺時,要根據水、木的五行相生關係來選擇穴位。 決定針刺部位時,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多少來判斷。下針,也指針刺。水為母,木為子,水能生木。所以要補益母氣,瀉去子氣,這就是說,針刺時要遵循子母相生的原理。文中只提及水木,未提及土金火,是為簡略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