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十二經井穴(楊氏)

人病膨脹,喘咳,缺盆痛,心煩,掌熱,肩背疼,咽痛喉腫。斯乃以脈循上膈肺中,橫過腋關,穿過尺澤入少商,故邪客於手太陰之絡,而生是病。

白話文:

一個人出現腹脹、咳嗽、胸痛、心煩、手心發熱、肩背疼痛、咽喉腫痛的症狀。這是因為邪氣循著肺部向上,穿過腋窩,經由尺澤穴進入少商穴,導致手太陰經絡受到侵犯,進而引發這些病症。

可刺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也,手大指側。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陰之數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灸三壯。

白話文:

可以在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進行針灸,它位於大拇指外側。針刺深度為一寸,依循六陰經絡的數字規則,每一經絡進行一次針灸,左邊取右邊的穴位,右邊取左邊的穴位,針灸時間約為吃飯時間的長度。之後可再艾灸三壯。

人病氣滿,胸中緊痛,煩熱,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脈自肩端入缺盆,絡肺;其支別者從缺盆中直而上頸,故邪客於手陽明之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當人體內氣盛,胸中緊痛,心煩發熱,喘息不停。這是因為氣脈從肩膀延伸到缺盆處,與肺部相連;而氣脈的分支直接從缺盆延伸到頸部。因此,邪氣侵入手陽明經的經脈,才會產生這些症狀。

可刺手陽明大腸井穴商陽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陰之數,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灸三壯。

白話文:

可以刺入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商陽穴。它位於大拇指和小拇指指甲一角。刺入穴位一寸,施展六陰的針法。左手取穴時,右手補瀉;右手取穴時,左手補瀉。針刺一會兒。艾灸三壯。

人病腹心悶,惡人火,聞響心惕,鼻衄唇喎,瘧狂,足痛,氣蠱,瘡疥,齒寒。乃脈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俠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故邪客於足陽明之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人體出現腹心悶痛的症狀、厭惡見到火光、聽到聲響就心中驚慌、鼻子出血、嘴脣歪斜、瘧疾發作、足部疼痛、氣滯脹痛、瘡疥、牙齒感到寒冷。這是因為經脈從鼻子發源,經過鼻樑內側,向下經過鼻孔外側,進入上齒內部,再從嘴巴旁邊出來,環繞嘴脣,向下經過下巴,再向上經過下脣後部,出來到耳門前方,所以邪氣侵犯了足陽明經的經絡,就會產生這些症狀。

可刺足陽明胃經井厲兌,足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韭許。刺一分,行六陰數,左取右,食頃已。

白話文:

可刺足陽明胃經井穴厲兌,位置在小腿正面,從腳趾第二趾向上約一寸半處,足次指爪甲上與肉相接處,約為一韭葉的寬度。刺入一分深,行六陰數(指掐脈時每分鐘脈搏次數),左腳取右腳的穴位,進食時間後即止。

人病尸厥暴死,脈猶如常人而動,然陰盛於上,則邪氣重上,而邪氣逆,陽氣亂,五絡閉塞,結而不通,故狀若尸厥,身脈動,不知人事,邪客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絡,此五絡,命所關。

白話文:

當人突然昏厥或死亡時,脈搏可能仍像健康人一樣跳動。但此時,陰氣上升旺盛,邪氣上攻,導致陽氣混亂,五條經絡被阻塞,不通暢,因此看起來就像屍體一樣昏迷,但身體脈搏還在跳動,只是失去了意識。邪氣入侵手足少陰經、太陰經和足陽明經這五條經絡,而這五條經絡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

可初刺足太陰脾隱白,二刺足少陰腎湧泉,三刺足陽明胃厲兌,四刺手太陰肺少商,五刺手少陰心少衝,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陰數。不愈,刺神門;不愈,以竹管吹兩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氣,必須極吹蹙,才脈絡通,每極三度。甚者灸維會三壯。針前後各二分,瀉二度,後再灸。

白話文:

首先針刺左腳內側太陰脾經的隱白穴,二分深;再針刺左腳內側少陰腎經的湧泉穴,二分深;三針刺右腳外側陽明胃經的厲兌穴,二分深;四針刺左手上內側太陰肺經的少商穴,二分深;五針刺左手上內側少陰心經的少衝穴,二分深。五個井穴各針刺二分深,左右一共是六個陰經穴位。如果針刺後病情仍未好轉,再針刺左右手太陰肺經的手神門穴;如果還是未好轉,就用竹管吹兩隻耳朵,用手指堵住管口,不要讓氣漏出來,一定要吹得很用力,直到脈絡通暢,每次吹到極限三次。病情嚴重的,就在心包經的維會穴灸三壯。針灸前後二分深,放血兩次,之後再灸。

人病心痛煩渴,臂厥,脅肋疼,心中熱悶,呆痴忘事,顛狂。斯乃以其脈起於心,支從心系俠喉嚨,出向後腕骨之下,直從肺,行腋下臑內,循廉肘內通臂,循廉抵腕,直過神門脈,入少衝。

白話文:

人患有心痛煩渴、手臂冰冷、脅肋疼痛、心中煩熱悶塞、精神恍惚健忘、狂躁不安。這是因爲經脈發源於心髒,分支從心臟延伸至咽喉,出至手腕骨以下,直行至肺部,經過腋下肋骨內側,順着手臂內側到達手臂,再順着手臂內側到達腕部,直接經過神門穴,進入少衝穴。

可刺手心經井少衝,手小指內側交肉者如韭葉。刺一分,行六陰數,右取左,若灸三炷,如麥大,不已,復刺神門穴。

白話文:

可以在手心經井穴「少衝穴」放血,此穴位位於手小指內側,交接處的肉紋像韭菜葉。放血深度為一分,按行六陰經的順序,左手取血點於右手。如果施灸,可以取三柱艾條,灸至艾炷如麥粒大小。若仍未見效,再放血於「神門穴」。

人病頷腫,項強難顧,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外廉痛。斯乃以其脈起小指,自少澤過前谷,上循臂內至肩入缺盆,向腋,絡心間,循咽下膈,抵胃;支從缺盆上頸頰,至目銳眥入耳,復循頰入鼻䪼,斜貫於顴,故邪客於太陽絡,生是病。

白話文:

患有腮部腫脹的人,脖子僵硬難以回頭,肩部像被拔出,手臂像被折斷,肘部和手臂疼痛,外側疼痛。這是因為經絡從小指開始,從少澤穴經過前谷穴,沿着手臂內側向上到肩部進入缺盆穴,向腋窩方向,連接到心臟,沿着咽喉向下到膈肌,抵達胃部;分支從缺盆穴向上到頸部和臉頰,到眼睛的銳眥進入耳朵,再沿着臉頰進入鼻孔,斜穿顴骨,因此邪氣入侵太陽經絡,就會引起這種疾病。

可刺手小腸井少澤,小指外側與肉相交如韭葉。刺一分,六陰數各一痏,左病右取。若灸如小麥炷,三壯止。

白話文:

可以在手部小腸經的少澤穴進行針刺。少澤穴位於小指外側,指尖與手掌交界處,狀似韭葉。針刺深度為一寸,可治療六陰脈相關疾病,左邊疼痛從右邊取穴。如果使用艾灸,灸法如小麥粒大小,灸三壯即可。

人病頭項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瘧,顛狂,目黃淚出,鼻流血。斯乃經之正者,從腦出,別下項;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又其絡從上行,循眥上額,故邪客於足太陽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人體頭、項(脖子)、肩、背腰、目(眼睛)疼痛,脊椎疼痛,痔漏、瘧疾,精神錯亂,眼睛發黃、流淚,鼻子出血。這些病症屬於足太陽經正支。足太陽經主行於頭部,從腦部循行頸部;其支脈別走於肩部內側左右,絡脈從頸部上行,循著眼睛內、外眼角上額部。因此,當邪氣侵犯足太陽經絡時,就會出現這些病症。

可刺足太陽膀胱井至陰,小指外側韭葉。行六陰數,不已,刺金門五分,灸三壯;不已,刺申脈三分,如人行十里愈。有所墜,瘀血留腹內,滿脹不得行,先以利藥,次刺然谷前脈出血立已。不已,刺衝陽三分(胃之原)及大敦見血(肝之井)。

白話文:

可以針灸足太陽膀胱經的「至陰穴」,位於小拇指外側的韭葉穴。

針灸六次後,症狀仍未緩解,可以針刺「金門穴」,深度五分,再灸三壯。

症狀仍未緩解,可以針刺「申脈穴」,深度三分,通常針刺後走動十里路即可痊癒。

如果有跌傷造成瘀血堆積在腹部,導致腹脹疼痛且無法行走,首先使用通便藥物治療,然後針刺「然谷穴」前面,讓血流出即可痊癒。

症狀仍未緩解,可以針刺「衝陽穴」,深度三分(胃經的原穴),以及「大敦穴」出血為止(肝經的井穴)。

人病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斯乃脈上貫肝膈,走於心內,故邪客於足少陰之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此人病卒腹痛,胸腹脹滿,胸脅疼痛。這是因為脈絡通往肝臟和橫膈膜,直達內心,所以邪氣侵犯足少陰的脈絡,導致了這種疾病。

可刺足少陰腎井湧泉,足心中。刺三分,行六陰數,見血出,令人立飢欲食,左取右,素有此病,新發,刺五日愈,灸三壯。

白話文:

針刺足少陰腎經的腎井穴和湧泉穴,位於腳底中心。針刺深度三分,行六陰穴,見血而出,能讓人立即飢餓想進食。左腳取右側,舊疾或新發均可,針刺五日後痊癒,艾灸三壯。

人病卒然心痛,掌中熱,胸滿膨,手攣臂痛,不能伸屈,腋下腫平,面赤目黃,善笑,心胸熱,耳聾響。斯乃以其包絡之脈,循脅過腋下,通臑內,至間使入勞宮,循經直入中衝;支別從掌循小指,過次指關衝,故邪客於手厥陰絡,生是病。

白話文:

當一個人突然心痛、手掌發熱、胸部脹滿、手臂疼痛且無法伸展、腋窩腫脹、臉色發紅、眼睛發黃、容易發笑、心胸感到灼熱、耳朵又聾又響時。這是因為包絡經脈沿著脅肋通過腋窩,連通上臂內側,到達間使穴進入勞宮穴,沿著經脈直接進入中衝穴;另一條分支從手掌沿著小指,經過次指關衝穴,因此邪氣侵入手厥陰經絡,導致這種疾病。

可刺手厥陰心包井中衝,中指內端去甲韭葉。刺一分,行六陰數,左取右,如食頃已。若灸可三壯,如小麥炷。

白話文:

可以刺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中衝,位於中指內側指甲邊緣,往虎口方向一寸處。

刺入皮膚一寸深,針刺六次陰數,左邊取穴,右邊針刺,像吃飯時間一樣久。

若要艾灸,可以使用三壯,艾炷的大小像小麥。

人病耳聾痛,渾渾目疼,肘痛,脊間心後疼甚。斯乃以其脈上臂,貫臑外循肩上,交出少陽缺盆、膻中、膈內;支出頸項耳後,直入耳中;循遍目內眥,故邪氣客於少陽之絡,生是病。

白話文:

當人出現耳聾、耳痛,同時伴有眼睛昏花、疼痛,胳膊肘疼痛,背部、心後的部位疼痛劇烈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脈絡從上臂貫通骨旁肌,在外側沿著肩部向上,交匯於少陽經的缺盆、膻中、膈內;又從這些部位伸出,通過頸部和耳後,直接進入耳中;再沿著眼睛內側的眼瞼緣巡行。所以邪氣侵襲了少陽經的絡脈,就會產生這些病症。

可刺手少陽三焦井穴關衝也,手小指次指去爪甲與肉交者如韭葉許。刺一分,各一痏,右取左,如食頃已。如灸三壯不已,復刺少陽俞中渚穴。

白話文:

可以針灸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關衝穴,在小拇指和食指去掉指甲的指甲根部,像韭葉一樣寬。刺入一寸,每次一針,右手取左關衝穴,一頓飯的時間會好。如果艾灸三壯仍未好轉,再針灸手少陽經的俞穴中渚穴。

人病胸脅足痛,面滯,頭目疼,缺盆腋腫汗多,頸項癭瘤強硬,瘧生寒熱。乃脈支別者,從目銳下大迎,合手少陽抵項,下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交中貫膈,絡肝膽,循脅,故邪客於足少陽之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當一個人胸腔、肋骨、腳部疼痛,臉色暗沉,頭部和眼睛疼痛,腋下腫脹多汗,頸部和肩膀上的淋巴腫瘤堅硬,並且有瘧疾導致發冷發熱的症狀。這是由於脈絡分支有異常,從眼睛旁的銳脈向下到大迎穴,連接手少陽經並延伸到脖子,再向下經過頰車穴,進入頸部連接缺盆穴,再向下貫穿胸部,交會於中焦,連接肝膽,沿著肋骨行進。因此,邪氣侵犯了足少陽經的絡脈,導致這些疾病。

可刺足少陽膽井竅陰,在次指與肉交者如韭葉許。刺一分,行六陰數,各一痏,左病右取,如食頃已。灸可三壯。

白話文:

可以使用針刺的方法刺足少陽膽經的膽井穴和竅陰穴,位於兩次手指粗細相交的地方,如韭菜葉那麼大小。針刺深度為一分,刺六次到十次,每次刺入對應的經絡穴位,左邊身體的疾病就刺右邊的穴位,針刺後不久就會好轉。也可以灸三壯。

人病卒疝暴痛,及腹繞臍上下急痛。斯乃肝絡去內踝上五寸,別走少陽;其支別者,循脛上睪,結於莖,故邪客於足厥陰之絡,而有是病。

白話文:

當一個人突然出現劇烈的疝氣疼痛,或者臍部上下急劇疼痛時。這是因為肝臟經絡從內踝向上五寸處,分出少陽經;其分支經絡,沿着小腿走到睪丸,然後連接到陰莖。因此,如果邪氣侵犯了足厥陰肝經的經絡,就會引發上述疾病。

可刺足厥陰肝經井穴大敦,大指端。行六陰數,左取右,素有此病,再發,刺之三日已。若灸者,可五壯止。

白話文:

可以針刺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大敦」,位於大拇指的末端。按照六陰經的順序,左邊取右邊的穴位。如果這個病症曾經發作過,再次復發時,針刺三天後就會痊癒。如果用艾灸治療,可以艾灸五壯。

2. 井滎俞原經合歌(《醫經小學》)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谿、曲池大腸牽。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厲兌、內庭、陷谷胃,衝陽、解谿、三里隨。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谿腕,陽谷、小海小腸經。湧泉、然谷與太谿,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膀胱知。

白話文:

肺經:

  • 少商、魚際、太淵
  • 經渠、尺澤

大腸經:

  • 商陽、二三間、合谷
  • 陽谿、曲池

脾經:

  • 隱白、大都、太白

胃經:

  • 商丘、陰陵泉
  • 厲兌、內庭、陷谷

膽經:

  • 衝陽、解谿、三里

心經:

  • 少衝、少府
  • 神門、靈道、少海

腕踝經:

  • 少澤、前谷、後谿
  • 陽谷、小海

腎經:

  • 湧泉、然谷、太谿
  • 復溜、陰谷

膀胱經:

  • 至陰、通谷、束京
  • 崑崙、委中

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衝、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大敦、行間、太衝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谿、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白話文:

中衝穴和勞宮穴屬於心包經,大陵穴和間使穴傳導到曲澤穴,關衝穴、液門穴和中渚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陽池穴、支溝穴和天井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大敦穴、行間穴和太衝穴屬於足厥陰肝經,中封穴、曲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竅陰穴、俠谿穴和臨泣穴屬於足少陽膽經,丘墟穴、陽輔穴和陽陵泉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井滎俞原經合橫圖:(《聚英》)

白話文:

◎井、滎、俞、原循經合橫圖:(《聚英》)

項氏曰:『所出為井,井象水之泉。所溜為滎,滎象水之陂。所注為俞,俞象水之窬。所行為經,經象水之流。所入為合,合象水之歸。皆取水義也。』又曰:『春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井。冬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合。舉始終而言,滎、俞、經在其中矣。』又曰:『諸井肌肉淺薄,瀉井當瀉滎。』滑氏曰:『補井當補合。』

白話文:

項氏說:『井位象徵水源湧出,滎位象徵水池,俞位象徵水潭,經位象徵流水,合位象徵水流歸於大海。這些名位都是取自水流的特徵。』他又說:『春季針刺井位,因為井位代表東方春季,萬物開始生長,因此稱之為井。冬季針刺合位,因為合位代表北方冬季,陽氣內斂,因此稱之為合。這就是說從開始到結束,滎、俞、經都在其中了。』項氏又說:『井位的肌肉比較淺薄,瀉井時應當瀉滎位。』滑氏說:『補井時應當補合位。』

歧伯曰:『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故也。』

白話文:

岐伯說:『春天刺井穴的,邪氣在肝臟。夏天刺滎穴的,邪氣在心臟。季夏刺俞穴的,邪氣在脾臟。秋天刺經穴的,邪氣在肺臟。冬天刺合穴的,邪氣在腎臟,這是因為這樣的道理。』

帝曰:『五臟而系於四時,何以知之?』

白話文:

皇上問道:『五臟與四季相聯繫,這是什麼緣故?』

歧伯曰:『五臟一病,輒有五驗,假如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象多,不可盡言也。四臟有驗,並系於四時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

白話文:

歧伯說:『五臟只要生了病,就會出現五種徵兆。譬如肝臟有病,面色青綠的是肝臟所致,氣味腥臭的是肝臟所致,喜歡酸味的是肝臟所致,喜歡大聲呼喊的是肝臟所致,喜歡哭泣的是肝臟所致。其他病象很多,無法全部說完。四臟的徵兆,都與四季相關。針灸的要訣,在於精細入微。』

四明陳氏曰:『春氣在毛,夏氣在皮,秋氣在分肉,冬氣在骨髓,是淺深之應也。』

白話文:

四明陳氏說:春天的氣息在毛髮,夏天的氣息在皮膚,秋天的氣息在肌肉,冬天的氣息在骨髓,這是淺層和深層的相互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