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標幽賦(《楊氏注解》)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

迎隨者,要知榮衛之流注,經脈之往來也。明其陰陽之經,逆順而取之。迎者以針頭朝其源而逆之,隨者以針頭從其流而順之。是故逆之者為瀉、為迎,順之者為補、為隨。若能知迎知隨,令氣必和,和氣之方,必在陰陽,升降上下,源流往來,逆順之道明矣。

況夫陰陽,氣血多少為最。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

此言三陰、三陽,氣血多少之不同,取之必記為最要也。

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

凡用針者,先明上文氣血之多少,次觀針氣之來應。

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

輕浮、滑虛、慢遲,入針之後值此三者,乃真氣之未到;沉重、澀滯、緊實,入針之後值此三者,是正氣之已來。

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也,據虛實而候氣。

留,住也;疾,速也。此言正氣既至,必審寒熱而施之。故經云:『刺熱須至寒者,必留針,陰氣隆至,乃呼之,去徐,其穴不閉;刺寒須至熱者,陽氣隆至,針氣必熱,乃吸之,去疾,其穴急捫之。』

氣之未至,或進或退,或按或提,導之引之,候氣至穴而方行補瀉。經曰:『虛則推內進搓,以補其氣;實則循捫彈努,以引其氣。』

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沉浮;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

氣既至,則針有澀緊,似魚吞鉤,或沉或浮而動;其氣不來,針自輕滑,如閑居靜室之中,寂然無所聞也。

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

言下針若得氣來速,則病易痊,而效亦速也。氣若來遲,則病難愈,而有不治之憂。故賦云:『氣速效速,氣遲效遲,候之不至,必死無疑矣。』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上應,眾穴主持。

言九針之妙,毫針最精,上應七星,又為三百六十穴之針。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

本形,言針也。針本出於金,古人以砭石,今人以鐵代之。蠲,除也。邪氣盛,針能除之。扶,輔也。正氣衰,針能輔之。

此言針有長短,猶水之長短,人之氣血凝滯而不通,猶水之凝滯而不通也。水之不通,決之使流於湖海,氣血不通,針之使周於經脈,故言針應水也。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進陽補羸。

此言木有斜正,而用針亦有或斜或正之不同。刺陽經者,必斜臥其針,無傷其衛;刺陰分者,必正立其針,毋傷其榮,故言針應木也。

口藏,以針含於口也。氣之溫,如火之溫也。羸,瘦也。凡下針之時,必口內溫針暖,使榮衛相接,進己之陽氣,補彼之瘦弱,故言針應火也。

白話文:

標幽賦(《楊氏注解》)

要了解迎隨之法,必須明白經絡的逆順。

迎隨指的是要了解榮衛之氣的流注和經脈氣血的運行方向。要明白陰陽經絡,並根據其逆順來施針。迎,是指針尖朝向氣血來源的方向,逆著氣血流注方向進針;隨,是指針尖沿著氣血流注的方向進針。因此,逆著氣血流注方向進針是瀉法,也是迎;順著氣血流注方向進針是補法,也是隨。如果能夠掌握迎隨之法,就能使氣血調和。氣血調和的方法,必然在於陰陽的平衡,以及氣血的升降出入、源流往來、逆順運行等方面。

此外,陰陽經絡的氣血盛衰也是非常重要的。厥陰和太陽經絡,氣少血多;太陰和少陰經絡,血少氣多;少陽經絡,氣多血少;陽明經絡,氣盛血多。

這段話說明三陰三陽經絡氣血的多少不同,施針時必須特別注意。

首先要詳細了解氣血的盛衰,然後觀察針氣的到達情況。

凡是用針灸的人,首先要明白上面所講的氣血盛衰,然後觀察針灸之氣的來往應驗。

如果針感輕浮、滑利、緩慢,則表示真氣尚未到達;如果針感沉重、澀滯、緊實,則表示正氣已經到達。

正氣到達後,要根據寒熱情況決定留針時間的长短;正氣未到,要根據虛實情況等待針氣到達。

留,指停留在穴位;疾,指快速。這段話的意思是,正氣到達後,必須仔細辨別寒熱再施治。經書上說:「刺熱症需要達到寒涼的效果,就必須留針,等到陰氣充足到達後,再緩慢拔針,針刺的穴位不會閉合;刺寒症需要達到溫熱的效果,陽氣充足到達後,針氣必然溫熱,就應該快速拔針,針刺的穴位要立即按壓。」

如果針氣還未到達,則可以進針或退針,或按壓或提起,來引導針氣,等到針氣到達穴位後再進行補瀉。經書上說:「虛證就應推動針體內進並捻轉,來補充元氣;實證就應沿著經絡循摸、彈撥、努按,來疏通引導氣血。」

針氣到達時,就像魚吞食餌料一樣,會有沉浮感;針氣未到時,就像在幽靜的房間裡一樣,沒有任何感覺。

針氣到達得快,療效就快;針氣到達得慢,就難以治癒。

這段話的意思是,下針後如果針氣到達得快,疾病就容易痊癒,療效也快;如果針氣到達得慢,疾病就難以痊癒,甚至可能治不好。因此賦中說:「針氣到達得快,療效就快;針氣到達得慢,療效就慢,如果一直等到針氣都不到,那就肯定會死。」

觀察九種針法的使用方法,毫針最精細,上應七星,主治所有穴位。

這段話說明九種針法的精妙之處,毫針最精巧,上應北斗七星,又用於三百六十個穴位的針刺。

針的本質屬金,具有祛除邪氣、扶助正氣的作用;針的長短屬水,具有疏通凝滯、開導阻塞的作用。

本質,指針。針的本質是金屬,古代用砭石,現在用鐵代替。蠲,除去。邪氣盛,針可以去除它。扶,輔助。正氣衰,針可以輔助它。

這段話說明針有長短,就像水的長短一樣;人體的氣血凝滯不通,就像水凝滯不通一樣。水不通,就疏通它讓它流向湖海;氣血不通,就用針讓它周流於經脈,所以說針應水。

針刺的方向像木頭一樣,可以斜刺或直刺;針灸的溫熱像火一樣,可以溫補陽氣、強壯身體。

這段話說明木頭有斜的和直的,而用針也有斜刺和直刺的不同。刺陽經,就必須斜刺針,不要傷到衛氣;刺陰經,就必須直刺針,不要傷到榮氣,所以說針應木。

口藏,指把針含在嘴裡。氣的溫熱,像火的溫熱一樣。羸,瘦弱。凡是下針時,都要把針含在嘴裡溫暖一下,使榮衛之氣相接,補充自身陽氣,溫補患者的虛弱,所以說針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