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十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0)

1. 手訣

以大指往來搓五經紋,能動臟腑之氣。

◎推四橫:

以大指往來推四橫紋,能和上下之氣,氣喘腹痛可用。

◎分陰陽:

屈兒拳於手背上,四指節從中往兩下分之,分利氣血。

◎和陰陽:

從兩下合之,理氣血用之。

◎天河水:

推者,自下而上也。按住間使,退天河水也。

◎掐後谿:

推上為清,推下為補,小便赤澀宜清,腎經虛弱宜補。

◎掐龜尾:

掐龜尾並揉臍,治兒水瀉,烏痧,膨脹,臍風,月家盤腸等驚。

◎揉臍法:

掐斗肘畢,又以左大指按兒臍下丹田不動,以右大指周圍搓摩之,一往一來。

一掐斗肘下筋,曲池上總筋,治急驚。

◎止吐瀉法:

橫門刮至中指一節掐之,主吐;中指一節內推上,止吐。

板門推向橫門掐,止瀉;橫門推向板門掐,止吐。

提手背四指內頂橫紋,主吐;還上,主止吐。

手背刮至中指一節處,主瀉;中指外一節掐,止瀉。

如被水驚,板門大冷;如被風驚,板門大熱。

如被驚嚇,又熱又跳,先扯五指,要辨冷熱。

如瀉黃尿,熱;泄清尿,冷;推外脾補虛,止瀉。

白話文:

[手訣]

用大拇指來回摩擦手掌上的五條經絡紋路,可以促進臟腑氣血的運行。

◎推四橫:

用大拇指來回推動手掌上的四條橫紋,可以調和身體上下之氣,可用於治療氣喘和腹痛。

◎分陰陽:

將手指握成拳頭,放在手背上,用四指的指節從中間往兩邊分開推動,可以疏通氣血。

◎和陰陽:

從兩邊往中間合攏推動,可以調理氣血。

◎天河水:

推天河水,是指從手腕向上推動。按住內關穴,可以退去天河水(指多餘的水分)。

◎掐後谿:

向上推動後谿穴可以清熱,向下推動可以補益,小便赤澀疼痛適合清熱,腎經虛弱適合補益。

◎掐龜尾:

掐按龜尾穴並揉搓肚臍,可以治療嬰兒腹瀉、烏痧(一種疹子)、腹部膨脹、臍風以及腸絞痛等驚嚇引起的疾病。

◎揉臍法:

掐按肘部的斗肘穴後,再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嬰兒肚臍下方的丹田不動,用右手大拇指圍繞肚臍做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搓揉動作。

掐按肘部斗肘穴下方的筋,以及曲池穴上方的筋,可以治療急性的驚嚇。

◎止吐瀉法:

在橫紋穴處刮到中指第一指節然後掐按,可以止吐;在中指第一指節內側向上推,可以止吐。

從板門穴推向橫紋穴然後掐按,可以止瀉;從橫紋穴推向板門穴然後掐按,可以止吐。

提起手背,在四指內側的橫紋處掐按,可以止吐;再將手放回原位,可以止吐。

在手背刮到中指第一指節處,可以止瀉;在中指外側第一指節處掐按,可以止瀉。

如果因為受寒驚嚇,板門穴會感覺冰冷;如果因為受風驚嚇,板門穴會感覺發熱。

如果因為驚嚇而出現發熱跳動的情況,先要拉扯五指,並辨別是寒是熱。

如果拉肚子排出黃色尿液,表示體內是熱的;如果排出清澈尿液,表示體內是寒的;推動外側脾經穴位可以補虛止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