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十 (5)
卷十 (5)
1. 戒逆針灸(無病而先針灸曰逆)
◎初誕:
嬰兒在胎,必借胎液以滋養之。初離母體,口有液毒,啼聲未出,急用軟綿裹大人指,拭兒口中惡汁,得免痘瘡之患。或有時氣侵染,只出膚瘡,易為調理。
◎回氣(俗謂草迷):
初生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且將胞衣置炭火爐中燒之,仍作大紙捻,蘸清油點著於臍帶上,往來遍燎之。蓋臍帶得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洗臍帶,須臾氣回,啼聲如常,方可浴洗畢,斷臍帶。
◎便結: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大人以溫水漱了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處咂三五次,每次要漱口,以紅赤為度,須臾自通。
◎浴兒:
浴兒用豬膽一枚,投湯中,免生瘡疥。浴時看湯冷熱,無令兒驚而成疾也。
◎斷臍:
斷臍不可用刀剪,須隔單衣咬斷,後將暖氣呵七遍,纏結所留臍帶,令至兒足附上,當留六寸,長則傷肌,短則中寒,令兒肚中不調,或成內吊。若先斷後浴,恐水入臍中,令兒腹痛。斷訖,連臍帶中多有蟲者,宜急剔去,不然,蟲自入腹成疾。斷臍之後,宜用熱艾厚裹,包用白綿。
若浴兒將水入臍中,或尿在裙包之內,濕氣傷臍;或解脫裙包,為風冷邪氣所侵,皆令兒臍腫,多啼不乳,即成臍風。
◎臍風:
兒初生六七日,患臍風,百無一活。用青絹包大人指,蘸溫水於兒上下牙根上,將如粟米大紅泡子,拭破即愈。
◎剃頭:
小兒月滿剃頭,須就溫暖避風處。剃後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葉同研,卻入生麻油三四滴,膩粉拌和頭上拭,以避風傷,免生瘡疥熱毒。
◎護養:
小兒脾胃嫩弱,父母或以口物飼之,不能克化,必致成疾。小兒於天氣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戲,頻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肉堅,可耐風寒,不致疾病。
抱小兒勿泣,恐淚入兒眼,令眼枯。
小兒夜啼,用燈心燒灰,塗乳上與吃,即止。
小兒腹脹,用韭菜根搗汁和豬脂煎服。
小兒頭瘡,用生芝麻口中嚼爛,塗之,切忌不可搽藥。
小兒患秋痢,與棗食之良,或與柿餅子食。
小兒宜以菊花為枕,則清頭目。
小兒入夏,令縫囊盛杏仁七個去皮尖,佩之,聞雷聲不俱。
小兒一期之內,衣服宜以故帛、故綿為之。用新太暖,令肌內緩弱,蒸熱成病。不可裹足復頂,致陽氣不出,多發熱。
小兒不宜食肉太早,傷及脾胃,免致蟲積、疳積,雞肉能生蛔蟲,宜忌之,非三歲以上勿食。
忍三分寒,吃七分飽,多揉肚,少洗澡。
小兒不可令就瓢及瓶飲水,語言多訥。
小兒勿令入神廟中,恐神精閃灼,生怖畏。
白話文:
戒逆針灸(無病而先針灸曰逆)
新生兒護理:
初生嬰兒:嬰兒出生時,口中常有胎液殘留,可用柔軟棉布裹住成人的手指,擦拭乾淨嬰兒口腔中的污垢,預防痘瘡。若受外邪侵染,僅出現皮疹,則較易調理。
回氣(俗稱假死):新生兒出生後氣息微弱,無法啼哭,多因難產或受寒引起。應立即用棉絮包裹嬰兒,抱在懷中保暖,切勿急於剪斷臍帶。將胎盤放在炭火爐上燒灼,再用大紙捻蘸上清油,點燃後在臍帶上來回炙烤。因為臍帶接觸火氣,能通過臍部溫暖腹部。再用溫熱的醋水清洗臍帶,不久嬰兒就會恢復氣息,開始啼哭,然後才能洗澡,再剪斷臍帶。
便秘:新生兒出生後大小便不通,腹部脹滿,情況危急時,應讓大人先用溫水漱口,然後吸吮嬰兒心窩、腹部、手心、足心共七個部位,每個部位吸吮三到五次,每次吸吮前都要漱口,以皮膚紅潤為度。不久,嬰兒便會自行排便。
洗澡:嬰兒洗澡時,可在水中放入一個豬膽,可以預防瘡疥。洗澡時要注意水溫,避免驚嚇到嬰兒而導致疾病。
剪斷臍帶:剪斷臍帶不可用刀剪,應用乾淨的布料隔著咬斷。然後用溫暖的氣息呵護臍帶七次,再將殘留的臍帶纏繞固定,長度應留六寸,太長會傷及肌肉,太短則會受寒,影響嬰兒腹部消化,甚至導致內臟下垂。若先剪斷臍帶後再洗澡,則容易導致水進入臍部,引起腹痛。剪斷臍帶後,若發現臍帶內有蟲子,應立即清除,否則蟲子會進入腹中,導致疾病。剪斷臍帶後,應用熱艾灸厚厚包裹,再用白棉布包紮。
如果洗澡時水進入臍部,或尿液浸濕肚兜,濕氣侵犯臍部;或解開肚兜,受風寒侵襲,都會導致嬰兒臍部腫脹,哭鬧不止,拒絕哺乳,形成臍風。
臍風:嬰兒出生六七天內患上臍風,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可用乾淨的青色絲綢包裹成人的手指,蘸取溫水,擦拭嬰兒上下牙根處的紅色小泡,將其擦破即可痊癒。
剃頭:嬰兒滿月後剃頭,必須在溫暖避風的地方進行。剃頭後,取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與薄荷三葉一同研磨,加入生麻油三四滴,再與滑石粉混合,塗抹在嬰兒頭上,可以預防風寒侵襲,避免瘡疥熱毒。
護理:嬰兒脾胃嬌嫩,父母不可用口餵食,以免消化不良,導致疾病。天氣溫暖時,應抱嬰兒到戶外曬太陽、嬉戲,多接觸風日,可以使血液凝固,氣血旺盛,肌肉結實,增强抵抗力,不易生病。
抱嬰兒時,避免哭泣,以免淚水流入嬰兒眼中,導致眼睛乾澀。
嬰兒夜啼,可用燈芯燒成的灰,與母乳混合餵食,即可止哭。
嬰兒腹脹,可用韭菜根搗碎取汁,與豬油一起煎服。
嬰兒頭瘡,可用生芝麻嚼爛後塗抹,切忌使用其他藥物。
嬰兒患秋季腹瀉,可用大棗或柿餅治療。
嬰兒宜用菊花作枕頭,可以清頭目。
嬰兒夏季,可縫製香囊,放入七枚去皮尖的杏仁,讓嬰兒佩戴,可以預防雷聲驚嚇。
嬰兒周歲以內,衣物宜用舊布舊棉製作。新衣物太暖,容易使肌膚鬆弛,導致發熱生病。不可包裹過緊,以免陽氣不得舒展,容易發熱。
嬰兒不宜太早吃肉,以免損傷脾胃,導致蟲積、疳積。雞肉容易生蛔蟲,應避免食用,三歲以上才能食用。
要讓嬰兒少受寒,七分飽,多揉肚子,少洗澡。
嬰兒不可用瓢或瓶喝水,以免說話遲鈍。
嬰兒不可進入廟宇,以免受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