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十 (1)
卷十 (1)
1. 卷十
2. 保嬰神術(《按摩經》)
穴法不詳注,針卷考之甚詳。
夫小兒之疾,並無七情所干,不在肝經,則在脾經;不在脾經,則在肝經,其疾多在肝、脾兩臟,此要訣也。急驚風屬肝木,風邪有餘之症,治宜清涼苦寒,瀉氣化痰。其候或聞木聲而驚,或遇禽獸驢馬之吼,以致面青口噤,或聲嘶啼哭而厥。發過則容色如常,良久復作,其身熱面赤,因引口鼻中氣熱,大便赤黃色,惺惺不睡。
蓋熱甚則生痰,痰盛則生風,偶因驚而發耳。內服鎮驚清痰之劑,外用掐揉按穴之法,無有不愈之理。至於慢驚,屬脾土中氣不足之症,治宜中和,用甘溫補中之劑。其候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瀉泄日久,中氣太虛,而致發搐,發則無休止,其身冷面黃,不渴,口鼻中氣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視,手足瘈瘲,筋脈拘攣。蓋脾虛則生風,風盛則筋急,俗名天吊風者,即此候也。
宜補中為主,仍以掐揉按穴之法,細心運用,可保十全矣。又有吐瀉未成慢驚者,急用健脾養胃之劑,外以手法按掐對症經穴,脈絡調和,庶不致變慢驚風也。如有他症,穴法詳開於後,臨期選擇焉。
白話文:
關於穴位按壓的方法,這裡沒有詳細說明,你可以參考針灸相關的書籍,裡面有很詳細的記載。
小孩子的疾病,通常不是因為情緒波動引起的,如果不是肝臟的問題,就是脾臟的問題;如果不是脾臟的問題,就是肝臟的問題。孩子的病大多出在肝臟和脾臟這兩個器官,這是診斷的要點。
急性驚風屬於肝木的問題,是風邪過盛的症狀,治療應該用清涼、苦寒的藥物,瀉火氣、化痰。症狀可能聽到木頭的聲音就驚嚇,或者遇到禽獸的吼叫聲就驚恐,導致臉色發青、嘴巴緊閉,或者聲音嘶啞地哭鬧,甚至抽搐昏厥。發作過後,臉色會恢復正常,但過一會兒又會發作。發作時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因為體內熱氣往上衝,所以口鼻呼吸都是熱的,大便呈現紅色或黃色,醒著卻無法好好睡覺。
這是因為熱氣太盛會產生痰,痰液過多就會產生風,偶爾因為受到驚嚇而發作。治療上,內服鎮驚、清痰的藥物,外用按壓穴位的方法,沒有治不好的道理。
至於慢性驚風,屬於脾土中氣不足的症狀,治療應該用溫和、補益中氣的藥物。症狀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損傷了脾胃,導致長期腹瀉,中氣過於虛弱,因而出現抽搐。發作時會持續不停,身體冰冷、臉色發黃,不覺得口渴,口鼻呼吸是冷的,大小便呈現青白色,昏睡而且眼睛半睜,眼睛向上看,手腳抽搐、筋脈拘攣。這是因為脾臟虛弱會產生風,風氣太盛就會導致筋脈抽緊,俗稱「天吊風」的就是這種狀況。
治療上,應該以補中氣為主,再搭配按壓穴位的方法,仔細運用,就可以痊癒。另外,還有在吐瀉之後還沒有轉變成慢性驚風的情況,應該趕快使用健脾養胃的藥物,外用按壓穴位的方法來調整經絡,這樣才能避免轉變成慢性驚風。如果還有其他的症狀,後文會有詳細的穴位說明,到時候可以選擇合適的穴位來治療。
3. 手法歌
心經有熱作痰迷,天河水過作洪池,肝經有病兒多悶,推動脾土病即除。脾經有病食不進,推動脾土效必應,肺經受風咳嗽多,即在肺經久按摩。腎經有病小便澀,推動腎水即救得,小腸有病氣來攻,板門橫門推可通。用心記此精寧穴,看來危症快如風。膽經有病口作苦,好將妙法推脾土,大腸有病泄瀉多,脾土大腸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疴,腎水八卦運天河,胃經有病嘔逆多,脾土肺經推即和。三焦有病寒熱魔,天河過水莫蹉跎。命門有病元氣虧,脾上大腸八卦推,仙師授我真口訣,願把嬰兒壽命培。
五臟六腑受病源,須憑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數不可亂,肺經病掐肺經邊。心經病掐天河水,瀉掐大腸脾土全,嘔掐肺經推三關,目昏須掐腎水添。再有橫紋數十次,天河兼之功必完,頭痛推取三關穴,再掐橫紋天河連。又將天心揉數次,其功效在片時間,齒痛須揉腎水穴,頰車推之自然安。
鼻塞傷風天心穴,總筋脾土推七百,耳聾多因腎水虧,掐取腎水天河穴。陽池兼行九百功,後掐耳珠旁下側。咳嗽頻頻受風寒,先要汗出沾手邊,次掐肺經橫紋內,乾位須要運周環。心經有熱運天河,六腑有熱推本科,飲食不進推脾土,小水短少掐腎多。大腸作瀉運多移,大腸脾土病即除,次取天門入虎口,揉臍龜尾七百奇。
肚痛多因寒氣攻,多推三關運橫紋,臍中可揉數十下,天門虎口法皆同。一去火眼推三關,一百二十數相連,六腑退之四百下,再推腎水四百完,兼取天河五百遍,終補脾土一百全。口傳筆記推摩訣,付與人間用意參。
白話文:
心臟有熱導致痰多神智不清,推拿天河水可以像疏通洪水一樣。肝臟有問題的孩子會比較煩悶,推動脾土可以改善。脾臟有問題會食慾不振,推動脾土會有效果。肺臟受風會咳嗽,多按摩肺經就會好。腎臟有問題會小便不順暢,推動腎水就能改善。小腸有問題會感到氣體衝擊,推拿板門和橫門可以疏通。要用心記住這些精妙的穴位,對於危急的病症效果很快。膽有問題嘴巴會苦,用推拿脾土的方法很好。大腸有問題會拉肚子,多推拿脾土和大腸。
膀胱有問題會尿淋漓不盡,推腎水和八卦運天河。胃有問題會想吐,推拿脾土和肺經就能調和。三焦有問題會發冷發熱,推拿天河水不要耽擱。命門有問題會元氣不足,推拿脾上、大腸和八卦。這是仙師教我的口訣,希望能幫助嬰兒健康成長。
五臟六腑有病,都需要用推拿手法來治療,這些手法順序不能亂。肺經有病就掐肺經的部位,心經有病就掐天河水,瀉火要掐大腸和脾土。想吐就掐肺經和推三關,眼睛昏花要掐腎水。再在橫紋處掐幾十下,配合天河水效果會更好。頭痛推拿三關穴,再掐橫紋和天河水。再揉幾下天心穴,很快就會見效。牙痛要揉腎水穴,推拿頰車穴就會好。
鼻塞感冒要按天心穴,揉總筋和脾土七百下。耳聾多半是因為腎水不足,掐腎水和天河穴,配合陽池穴九百下,再掐耳珠旁邊下方的位置。咳嗽頻繁是受了風寒,先要按到出汗,再掐肺經橫紋內,在乾位要運轉一周。心經有熱要運天河水,六腑有熱要推它們的本穴。食慾不佳要推脾土,小便量少要掐腎水。大腸拉肚子要多揉,推大腸和脾土就能好。再從天門穴推到虎口,揉臍和龜尾七百下。
肚子痛多半是因為寒氣入侵,多推三關和運橫紋,揉臍幾十下,天門和虎口的推拿方法也要用上。一感到眼睛熱,就推三關一百二十下,推六腑四百下,再推腎水四百下,配合天河水五百下,最後補脾土一百下。這是我口頭傳授和筆記下來的推拿訣竅,希望你們用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