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背部俞穴歌(《醫統》)

二節大椎,風門、肺俞,厥陰、心、督,膈、肝、膽、脾,胃俞、三焦,腎俞、氣海,大腸、關元,小腸、膀俞,中膂、白環,上、次、中、下,膏肓、患門,四花六穴,腰俞、命門,穴皆可徹。

白話文:

第二節大椎穴、風門穴、肺俞穴,足厥陰經、心臟、督脈,膈俞穴、肝臟、膽囊、脾臟,胃俞穴、三焦經,腎俞穴、氣海穴,大腸經、關元穴,小腸經、膀俞穴,中膂穴、白環穴,上星、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膏肓穴、患門穴,四花六穴,腰俞穴、命門穴,這些穴位都可以透徹治療。

2. 腹部中穴歌

天突、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交、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膀門二寸,俠臍天樞,期、章二門,不可不知。

白話文:

  • 天突:喉結下方凹陷處
  • 璇璣:兩乳正中連線與天突連接處
  • 華蓋:璇璣上方,喉結後方
  • 紫宮:璇璣下方,靠近心臟處
  • 玉堂:胸骨正中,與璇璣相平
  • 膻中:兩乳中央
  • 中庭:膻中正下方
  • 鳩尾:中庭正下方
  • 巨闕:鳩尾正下方
  • 上脘:巨闕上方,胃的上部
  • 中脘:上脘正下方,胃的中央
  • 建裏:中脘正下方,胃的下部
  • 下脘:建里正下方,肚臍上方約三寸
  • 水分:下脘正下方,肚臍正中
  • 神闕:肚臍
  • 交:肚臍下三寸
  • 海:肚臍下五寸
  • 石門:肚臍正下方,靠近恥骨處
  • 關元:肚臍下三寸,臍正中
  • 中極:關元正下方
  • 曲骨:恥骨正上兩旁凹陷處
  • 膀門:二寸:曲骨旁開二寸,膀胱經俞穴
  • 俠臍天樞:肚臍旁左右各一寸五分,大腸俞穴
  • 期、章二門:俠臍天樞旁開一寸五分,小腸俞穴

3. 中指取寸

◎頭部:

白話文:

◎頭部

頭痛:時時痛、久痛、痛甚、頭重如裹、痛徹骨髓、痛如錐刺、痛如刀割、痛如破裂。

眩暈:頭旋轉、天旋地轉、目眩、腦中雷鳴、耳鳴、噁心。

耳鳴:耳中作響、嗡嗡聲、蟬鳴聲、笛聲、鐘聲、雷霆聲。

耳聾:耳聽力下降或喪失、聾啞、耳鳴、耳閉。

鼻塞:鼻道不通暢、流涕、噴嚏。

鼻出血:鼻中出血、鼻衄、流鼻血。

面紅目赤:面部發紅、雙目赤紅。

口渴:口乾舌燥、飲水多。

牙痛:牙齒作痛、蛀牙、牙齦腫痛。

喉痛:咽喉部疼痛、咽部紅腫、吞嚥困難。

咳嗽:連續發出聲響地呼氣、咯痰。

氣喘:呼吸困難、喘息、胸悶。

心悸:心臟跳動異常、心慌、胸悶。

失眠:不能入睡或睡眠品質不佳、多夢、易醒。

健忘:記憶力減退、易忘事。

眩暈:頭部旋轉、天旋地轉。

耳鳴:耳中作響。

耳聾:耳聽力下降或喪失。

鼻塞:鼻道不通暢。

鼻出血:鼻中出血。

面紅目赤:面部發紅、雙目赤紅。

口渴:口乾舌燥。

牙痛:牙齒作痛。

喉痛:咽喉部疼痛。

咳嗽:連續發出聲響地呼氣。

氣喘:呼吸困難。

心悸:心臟跳動異常。

失眠:不能入睡或睡眠品質不佳。

健忘:記憶力減退。

前髮際至後髮際,折作十二節,為一尺二寸。前髮際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後髮際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後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頭部直寸,並依此法取。眼內眥角至外眥角為一寸,頭部橫穴,並依此穴寸法取。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頭維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頭維共四寸半。

◎背部:

白話文:

從前額髮際到後腦勺髮際,分成十二等份,共十二寸。

  • 如果前額髮際不明顯,從眉心中間向上量三寸。
  • 如果後腦勺髮際不明顯,從大椎骨向上量三寸。
  • 如果前後髮際都不明顯,總共折算為十八寸。
  • 頭部從前到後量直線的長度,也按照這個方法測量。
  • 從眼睛內眼角到外眼角的距離為一寸。
  • 頭部橫向量的長度,也按照這個測量方法。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頭維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頭維共四寸半。

大椎穴至尾骶骨穴,共計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謂人為三尺之軀者,此也。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白話文:

從大椎穴到尾骶骨穴,總共有21個椎骨,加起來大約為三尺長,因此人們常說「人有三尺之軀」,指的就是這個。

上方的七個椎骨,每個椎骨的長度為1寸4分1釐,總長為9寸8分7釐。

中間的七個椎骨,每個椎骨的長度為1寸6分1釐,總長為1尺1寸2分7釐。

下方的七個椎骨,每個椎骨的長度為1寸2分6釐,總長為8寸8分2釐。

第二行,俠脊各一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兩旁。

第三行,俠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兩旁。

◎腹部:

白話文:

◎腹部:

第二行:緊靠脊椎兩側各一寸半,除去脊椎一寸,合起來折成四寸,分到兩側。

第三行:緊靠脊椎兩側各三寸,除去脊椎一寸,合起來折成七寸,分到兩側。

膺部腹部橫寸,並用對乳間橫折作八寸。膺腹橫寸取穴,悉依上法。直寸取穴,依中行心蔽骨下至臍,共折八寸。人無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臍心,共折九寸取之。臍下至毛際橫骨,折作五寸。天突至膻中,折作八寸,下行一寸六分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九寸六分。

手足部、並背部橫寸,並用中指寸取之。

白話文:

胸部和腹部

  • 胸部和腹部各橫向測量一寸,在乳頭之間橫向折量八寸。胸部和腹部所有橫向取穴,都按照上面的方法。
  • 向下直測一寸取穴,從中線上心包骨下方到肚臍,共折量八寸。沒有心包骨的人,從膈骨下方到肚臍中心,共折量九寸取之。
  • 肚臍下方到陰毛邊緣的橫骨,折量五寸。
  • 天突穴到膻中穴,折量八寸,再向下行一寸六分為中庭穴,向上從天突穴,向下到中庭穴,共折量九寸六分。

用中指的尺寸來量度手腳部以及背部的橫寬。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廷,兩橫紋頭相去為一寸。取稻稈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用繩則伸縮不便,故多不準。

白話文:

男性在左手,女性在右手,在中指第二個關節內側,兩條橫紋之間的距離是一寸。用稻桿的中心部分測量,或使用柔軟的竹篾測量,這些材料容易彎曲而不會伸縮,纔是標準的。如果用繩子測量,容易伸縮,所以通常不準確。

4. 九針式

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

白話文:

黃帝問道:「針的長短有定數嗎?」

歧伯對曰:『一曰鑱針,取法於巾針,頭大末銳,末平半寸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二曰圓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而卵其鋒,針如卵形,圓其末,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筒其身鋒其末,刃三隅,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末如劍,廣二寸半,長四寸。

白話文:

歧伯回答道: 「第一種是鑱針,它像縫衣服的針,頭部較大,末端尖銳,末端平坦半寸,然後再突然變尖,長度為一寸六分。第二種是圓針,它像絮絮用的針,針身是圓筒狀,針頭是橢圓形的,針頭圓鈍,長度為一寸六分。第三種是鍉針,它像小米的尖端,長度為三寸半。第四種是鋒針,它像絮絮用的針,針身是圓筒狀,針頭尖銳,有三個稜面,長度為一寸六分。第五種是鈹針,它像劍,末端尖銳如劍,寬度為二寸半,長度為四寸。」

六曰圓利針,取法於氂針,且圓且銳,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取法於毫毛,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鋒利身薄,長七寸。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尖如挺,其鋒微圓,長四寸。此九針之長短也。』

白話文:

六、圓利針:取法於藺草的針,又圓又尖,頂部比身軀略大,又稱「內身微大」,長一寸六分。 七、毫針:取法於細毛,針尖如蚊子或虻的嘴,長三寸六分。 八、長針:取法於尖銳的針,鋒利且身軀薄,長七寸。 九、大針:取法於鋒利的針,針尖像矛頭,鋒尖略圓,長四寸。這九種針的長度分別如上。

5. 九針圖

鑱針 平半寸,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病在皮膚,刺熱者用此,今之名箭頭針是也。

圓針 其身圓,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揩摩分肉用此。

鍉針 其鋒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脈氣虛少用此。

鋒針 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發痼疾刺大者用此,今之所謂三稜針是也。

䤵針 一名鈹針。末如劍鋒,廣二寸半,長四寸,破癰腫出濃,今名劍針是也。

圓利針 尖如氂,且圓且利,其末微大,長一寸六分,取暴痺刺小者用此。

毫針 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取痛痺刺寒者用此。

長針 鋒如利,長七寸,痺深居骨解腰脊節腠之間者用此,今之名跳針是也。

火針 一名燔針,長四寸,風虛腫毒,解肌排毒用此。

白話文:

鑱針 長度為一寸六分,末端較大而尖銳,皮膚病發熱時使用,現在的名稱是箭頭針。

圓針 針身圓,前端尖銳如卵形,長度為一寸六分,用於輕微割斷肌肉。

鍉針 末端尖銳如小米,長度為三寸五分,脈搏虛弱時使用。

鋒針 刀刃有三個面,長度為一寸六分,治療頑固性疾病或較大的病竈,現在的名稱是三稜針。

䤵針 又稱鈹針。末端如劍鋒,寬度為二寸半,長度為四寸,用於破除膿腫,現在的名稱是劍針。

圓利針 針尖如草刺,又圓又利,末端稍大,長度為一寸六分,用於治療急性痹痛或較小的病竈。

毫針 針身細如毫髮,尖端尖銳如蚊子口器,長度為三寸六分,用於治療寒性痺痛。

長針 末端鋒利,長度為七寸,用於治療痺痛深入骨頭、腰椎、脊椎節段或組織之間的疾病,現在的名稱是跳針。

火針 又稱燔針,長度為四寸,用於治療風濕性腫痛、毒素,解除肌肉毒性。

6. 製針法

《本草》云:『馬銜鐵無毒。』《日華子》云:『古舊鋌者好,或作醫工針。』

白話文:

《本草》記載:「馬嚼鐵,沒有毒性。」《日華子》記載:「古代的鐵鋌(一種金屬工具)很好,有人把它製成醫用針具。」

按:本草柔鐵即熟鐵,有毒,故用馬銜則無毒。以馬屬午,屬火,火克金,解鐵毒,故用以作針。古曰:『金針者,貴之也。』又金為總名,銅、鐵、金銀之屬皆是也。若用金針更佳。

白話文:

註解:本草中記載的柔鐵就是熟鐵,有毒,所以用在馬的嚼口中就不會中毒。因為馬屬午,屬火,火能克金,解除鐵的毒性,所以可以用來做針。古話說:「金針,是因為它價格昂貴。」另外,金是總稱,包括銅、鐵、金、銀等金屬。如果用金針會更好。

7. 煮針法

先將鐵絲於火中煅紅,次截之,或二寸,或三寸,或五寸,長短不拘。次以蟾酥塗針上,仍入火中微煅,不可令紅,取起,照前塗酥煅二次,至第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將後藥先以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乾,傾於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色明方佳,以去火毒,次以銅絲纏上,其針尖要磨圓,不可用尖刃。

白話文:

  1. 將鐵絲放在火中燒紅。
  2. 將鐵絲剪成二寸、三寸或五寸長,長度不限。
  3. 在鐵絲上塗抹蟾酥,重新放入火中,稍微加熱,但不要燒紅。
  4. 取出鐵絲,像前面一樣塗抹蟾酥,加熱兩次,第三次時,趁熱將鐵絲插入臘肉皮下,露出在肉外面。
  5. 將後面的藥物用三碗水煎煮沸騰。
  6. 將鐵絲和肉放入藥湯中,煮到水乾。
  7. 將藥湯倒入水中,等冷卻後取出鐵絲。
  8. 將鐵絲插在黃土中上百次,直到顏色變得亮麗,這是去火毒的步驟。
  9. 用銅絲纏繞鐵絲,將鐵絲尖端磨圓,不能用尖刃。

麝香(五分)膽礬、石斛(各一錢)穿山甲、當歸尾、朱砂、沒藥、鬱金、川芎、細辛(各三錢)甘草節、沉香(各五錢)磁石(一兩能引諸藥入鐵內)。

白話文:

麝香(0.6克) 膽礬、石斛(各3克) 穿山甲、當歸尾、硃砂、沒藥、鬱金、川芎、細辛(各9克) 甘草節、沉香(各15克) 磁石(30克,可引導其他藥物進入鐵中)

又法:用烏頭、巴豆各一兩,硫黃、麻黃各五錢,木鱉子、烏梅各十個,同針入水,用瓷罐內煮一日,洗擇之,再用止痛沒藥、乳香、當歸、花乳石各半兩,又如前水煮一日,取出,用皂角水洗,再於犬肉內煮一日,仍用瓦屑打磨淨端直,用松子油塗之,常近人氣為妙。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取烏頭、巴豆各一兩,硫黃、麻黃各五錢,木鱉子、烏梅各十個,一起放進盛水的容器中,再放進瓷罐裡煮一天,取出洗淨。再取止痛的沒藥、乳香、當歸、花乳石各半兩,照著前面的方法煮一天,取出後用皁角水清洗,再放入狗肉中煮一天。另取瓦片打磨光滑,塗上松子油,平時貼身佩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