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3)

1. 卷八

◎巨闕:在鳩尾下一寸。針六分,灸七壯,止七七壯。

◎上脘:在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中脘: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止四百壯。

◎下脘:在中脘下二寸,臍上二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水分:在臍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針,針之水盡即死。其別病針八分,灸七壯,止四百壯。

◎神闕:當臍中。禁針,針令人臍中瘍潰,屎出者死。灸百壯。

◎氣海: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八分,灸七壯,止百壯。

◎石門:在臍下二寸。針六分,灸二七壯,止百壯。

◎關元:在臍下三寸。針八分,灸百壯,至三百壯。灸不及針,孕婦禁針。

◎中極:在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針八分,得氣即瀉。灸止百壯,或日三七壯。

◎會陰:在兩陰間,灸三壯。

以及膺腹部。

頭面背腹一圖,內多系任、督二脈之穴。

後手足十二圖,乃十二經之要穴。

治症詳見後。

白話文:

[卷八]

巨闕穴位於鳩尾穴(劍突)下約一寸處。針刺深度六分,艾灸七壯,最多可灸七七(四十九)壯。

上脘穴位於巨闕穴下約一寸、肚臍上五寸處。針刺深度八分,艾灸十四壯。

中脘穴位於胸骨劍突下四寸,肚臍上四寸處。針刺深度八分,艾灸十四壯,最多可灸一百壯,甚至可灸四百壯。

下脘穴位於中脘穴下約二寸、肚臍上二寸處。針刺深度八分,艾灸十四壯。

水分穴位於肚臍上一寸處。治療水腫病症,艾灸效果極佳。禁止針刺,針刺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而死亡。治療其他疾病時,可針刺八分,艾灸七壯,最多可灸四百壯。

神闕穴位於肚臍正中央。禁止針刺,針刺會導致肚臍潰瘍,糞便外洩而死亡。艾灸一百壯。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一寸半,微微凹陷處。針刺深度八分,艾灸七壯,最多可灸一百壯。

石門穴位於肚臍下約二寸處。針刺深度六分,艾灸十四壯,最多可灸一百壯。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約三寸處。針刺深度八分,艾灸一百壯,最多可灸三百壯。艾灸的療效比針刺好,孕婦禁止針刺。

中極穴位於關元穴下約一寸、肚臍下四寸處。針刺深度八分,得氣後即可行瀉法。艾灸最多一百壯,或每日艾灸二十一壯。

會陰穴位於兩腿之間會陰部,艾灸三壯。

另有胸腹部、頭面背腹圖及手足十二經圖,圖中標示了任脈、督脈及十二經脈的重要穴位。

具體治療方法詳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