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卷八

以上頭面部。

◎肩井: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當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針五分,若深,令人悶倒,速補足三里。

◎肩髃: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或日七壯,至二七壯。

◎大椎: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針五分,灸隨年壯。

◎陶道:在一椎下,俯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身柱:在三椎下,俯而取之。灸二七壯。

◎風門:在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五壯。

◎肺俞:在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百壯。

◎膏肓: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各三寸半,四肋三間,去胛骨容側指許。灸百壯,止千壯。

◎心俞:在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壯。

◎膈俞:在七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壯,止百壯。

◎肝俞:在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七壯。

◎膽俞:在十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二七壯。

◎脾俞:在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灸三壯,針三分。

◎胃俞: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以年為壯。

◎三焦俞: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五壯。

◎腎俞: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前與臍平。灸隨年壯。

◎大腸俞:在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小腸俞:在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三壯。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三分,灸七壯。

◎白環俞: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三壯。

◎腰俞: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二十一壯。

◎長強:在骶骨端下三分。針三分,灸三十壯。

以上肩背部。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針三分,灸三壯。

◎期門: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縫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灸五壯。

◎章門:在臍上二寸,兩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約之六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取動脈是。灸日七壯,至二七壯。

◎帶脈: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半。針六分,灸七壯。

◎膻中: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壯。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鳩尾:在兩歧骨下一寸。針三分,禁灸。

白話文:

[卷八]

以上是頭面部穴位的說明,以下敘述肩背部及胸腹部穴位:

**肩井穴:**位於鎖骨上緣,大骨(鎖骨)外端向上約一寸半處,用三個手指按壓,當中指下陷處即為穴位。針刺深度最多五分,若刺太深會讓人昏倒,需立即補刺足三里穴。

**肩髃穴:**位於肩部兩骨(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取穴較容易。針刺八分,艾灸五壯,或每日七壯,最多灸至十四壯。

**大椎穴:**位於第一頸椎棘突下凹陷處。針刺五分,艾灸數量依年齡而定。

**陶道穴:**位於第一胸椎棘突下,俯臥取穴。針刺五分,艾灸五壯。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俯臥取穴。艾灸十四壯。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五分,艾灸五壯。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一百壯。

**膏肓穴:**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約一分,第五胸椎棘突上約二分,左右各旁開三寸半,在第四肋間隙,靠近肩胛骨外緣,約可容納一個手指寬度。艾灸一百壯,最多一千壯。

**心俞穴:**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七壯。

**膈俞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三壯,最多一百壯。

**肝俞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七壯。

**膽俞穴:**位於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十四壯。

**脾俞穴:**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艾灸三壯,針刺三分。

**胃俞穴:**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三分,艾灸數量依年齡而定。

**三焦俞穴:**位於第十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五分,艾灸五壯。

**腎俞穴:**位於第十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與肚臍同高。艾灸數量依年齡而定。

**大腸俞穴:**位於第十六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小腸俞穴:**位於第十八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膀胱俞穴:**位於第十九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三分,艾灸七壯。

**白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一寸五分。針刺五分,艾灸三壯。

**腰俞穴:**位於第二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從大椎穴到此穴約三尺(古制長度單位),身體放鬆,腹部貼地,雙手交叉托住額頭,伸展四肢,然後再取穴。針刺八分,艾灸七壯,最多二十一壯。

**長強穴:**位於尾骨端下三分處。針刺三分,艾灸三十壯。

以上是肩背部穴位的說明,以下敘述胸腹部穴位:

**乳根穴:**位於乳房下約一寸六分凹陷處,仰臥取穴。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期門穴:**位於乳頭旁開一寸半,垂直向下再一寸半,在第二肋間隙處。取寸法以胸前正中線為準。針刺四分,艾灸五壯。

**章門穴:**位於肚臍上二寸,左右各旁開六寸。取寸法以胸前兩乳頭之間的距離,橫向折半取八寸,再取其六分之五,側臥,屈上腿伸下腿,在動脈搏動處取穴。每日艾灸七壯,最多十四壯。

**帶脈穴:**位於肋骨下緣下一寸八分凹陷處,肚臍上二分,左右各旁開七寸半。針刺六分,艾灸七壯。

**膻中穴:**位於兩乳頭之間的正中點。此穴有凹陷,仰臥取穴,禁針。艾灸七壯,最多四十九壯。

**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約一寸六分凹陷處。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鳩尾穴:**位於劍突下約一寸處。針刺三分,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