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八 (1)
卷八 (1)
1. 卷八
◎神庭:在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灸七壯,止七七壯。禁針。
◎上星: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以細三稜針,泄諸陽熱氣。灸三壯,不宜多;多則拔氣上,目不明。
◎顖會:在上星後一寸,有陷可容豆許。灸二七壯。
◎前頂:在顖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百會:在頂中陷中,容豆許,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二分,灸七壯,至七七壯。
◎後頂: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風府: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針四分,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啞門: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睛明:在目內眥頭外一分許。針一分半,雀目者,久留針,後速出。禁灸。
◎攢竹:在兩眉頭小陷宛宛中。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絲竹: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令人目小無所見。
◎角孫: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針八分,灸三壯。
◎絡卻:在腦後,髮際上兩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翳風: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針三分,灸七壯。
◎臨泣: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不宜灸。
◎目窗:在臨泣後寸半。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頭維: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禁灸。
◎聽會: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不補。日灸五壯,止三七壯。
◎聽宮: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三壯。
◎腦空: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風池: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炷不用大。
◎耳門: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頰車: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側臥開口有空。針四分,灸日七壯,至七七壯,炷如大麥。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地倉:在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是。針三分半,可灸日七壯,二七壯,重者七七壯。
◎水溝:在鼻柱下溝中央。針四分,灸不及針,水腫惟針此穴。灸日三壯,止二百壯。
◎承漿:在頤前唇棱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灸日七壯,止七七壯,炷如小筋頭大。
白話文:
[卷八]
神庭穴:位於鼻樑正上方,髮際內五分處。艾灸七壯,最多灸七七(四十九)壯。禁針。
上星穴:位於鼻樑正上方,髮際內一寸處。用細小的三稜針刺入三分,瀉出陽熱之氣。艾灸三壯,不宜過多;灸太多會導致氣血上逆,眼睛看不清。
顖會穴:在上星穴後方一寸處,有一個凹陷,可以容納一顆豆子大小。艾灸二七(十四)壯。
前頂穴:在顖會穴後方一寸五分處,骨骼之間的凹陷處。針刺一分,艾灸三壯。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凹陷處,可以容納一顆豆子大小,距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刺二分,艾灸七壯,最多灸七七(四十九)壯。
後頂穴:在百會穴後方一寸五分處,枕骨上。針刺二分,艾灸五壯。
風府穴:位於項部後髮際上一寸處,大筋內側凹陷處,說話時肌肉會隆起。針刺四分,禁灸,艾灸會導致失聲。
啞門穴:位於項部後髮際內五分處,凹陷處,仰頭取穴。針刺三分,禁灸,艾灸會導致失聲。
睛明穴:位於目內眥(眼角內側)外側一分左右處。針刺一分半,患有雀盲症者,可久留針,之後快速拔針。禁灸。
攢竹穴:位於兩眉頭之間的小凹陷處。針刺三分,刺三次,可使眼睛明亮,宜用鋒利的針刺出血。禁灸。
絲竹空穴:位於眉後凹陷處。針刺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艾灸會導致眼睛變小,視力模糊。
角孫穴:位於耳廓中間,耳輪與耳垂之間的凹陷處。針刺八分,艾灸三壯。
絡卻穴:位於腦後,髮際上兩側隆起的肌肉上各一寸三分處,枕骨靠近腦戶穴,距髮際上四寸半。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翳風穴:位於耳後尖角凹陷處,按壓此穴會引起耳內疼痛。針刺三分,艾灸七壯。
臨泣穴:位於眼睛上方,直線向上髮際內五分凹陷處。針刺三分,不宜艾灸。
目窗穴:在臨泣穴後方一寸半處。艾灸五壯,針刺三分,刺三次,可使眼睛明亮。
頭維穴:位於額角髮際內,神庭穴旁一寸五分處。針刺三分,禁灸。
聽會穴:位於耳廓前方凹陷處,上關穴下方一寸,動脈搏動處,開口取穴。針刺三分,不補。每日艾灸五壯,最多灸三七(二十一)壯。
聽宮穴:位於耳屏前,珠狀突起處,大小如赤小豆。針刺三分,艾灸三壯。
腦空穴:在承靈穴後方一寸五分處,靠近玉枕骨下方的凹陷處。針刺五分,艾灸三壯。
風池穴:在腦空穴下方髮際凹陷處。針刺一寸二分,艾灸的範圍不要超過針刺的範圍,每日七壯,最多灸一百壯。艾灸的灸炷不要太大。
耳門穴:位於耳前,耳輪腳前方隆起的肌肉處。針刺三分,禁灸。如果病情需要艾灸,最多灸三壯。
頰車穴:位於耳垂下方八分,靠近下頜骨前方的凹陷處,側臥位,開口取穴。針刺四分,每日艾灸七壯,最多灸七七(四十九)壯,灸炷大小如大麥粒。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側旁五分處。針刺三分,禁灸。
地倉穴:位於口角外側旁四分處,外側下方可觸摸到微微跳動的脈搏。針刺三分半,可每日艾灸七壯,最多灸二七(十四)壯,病情嚴重者可灸七七(四十九)壯。
水溝穴:位於鼻柱下溝的中央。針刺四分,艾灸的範圍不要超過針刺的範圍,水腫時只針刺此穴。每日艾灸三壯,最多灸二百壯。
承漿穴:位於下顎中央,嘴唇下方凹陷處,開口取穴。針刺三分,每日艾灸七壯,最多灸七七(四十九)壯,灸炷大小如小麥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