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22)
卷七 (22)
1. 督脈經考正穴法
◎兌端:
唇上端。《銅人》針二分,灸三壯。
主癲疾吐沫,小便黃,舌乾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強,齒齦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頷。炷如大麥。
◎齦交:
唇內齒上齦縫中。任、督、足陽明之會。《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鼻中息肉,蝕瘡,鼻塞不利,額頞中痛,頸項強,目淚眵汁,牙疳腫痛,內眥赤癢痛,生白翳,面赤心煩,馬黃,黃疸,寒暑瘟疫,小兒面瘡癬,久不除,點烙亦佳。
白話文:
督脈經考正穴法
兌端:
位於嘴唇上端。《銅人經》記載,針刺深度二分,艾灸三壯。
主治癲癇發作口吐白沫、小便黃赤、舌乾口渴、鼻出血不止、口唇僵硬、牙齦疼痛、鼻塞、痰涎壅盛、口噤不能張口、頷下腫脹。艾灸時,灸炷大小如大麥粒。
齦交:
位於嘴唇內側,牙齒上方的牙齦縫隙中。為任脈、督脈、足陽明經的交會穴。《銅人經》記載,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主治鼻息肉、潰瘍、鼻塞不通、額頭及眉間疼痛、頸項僵硬、眼流淚及分泌物、牙疳腫痛、眼內眥紅腫癢痛、白內障、面紅心煩、身熱如馬黃湯劑所致發熱症狀、黃疸、寒暑瘟疫、小兒面部瘡瘍癬疾久治不愈等症狀,點刺或烙灼亦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