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七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5)

1. 任脈經穴歌

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屏虛妄,六曰除嫉妒,六者有一,衛生之道遠,而未見其有得也。雖心希妙理,口念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失也。何名十少?一曰少思,二曰少念,三曰少笑,四曰少言,五曰少飲,六曰少怒,七曰少樂,八曰少愁,九曰少好,十曰少機。

夫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多笑則肺腑翻,多言則氣血虛耗,多飲則傷神損壽,多怒則腠理奔浮,多樂則心神邪蕩,多愁則頭面焦枯,多好則志氣潰散,多機則志慮沉迷。茲乃伐人之生,甚於斤斧;蝕人之性,猛於豺狼也。衛生者,戒之哉!

白話文:

任脈經穴歌

什麼叫做六害?第一是貪圖名利,第二是沉迷聲色,第三是貪戀財物,第四是過度享受美味,第五是沉溺虛妄,第六是心懷嫉妒。這六種壞習慣,只要佔有一項,養生之道就相去甚遠,更別說有什麼收穫了。即使心裡嚮往妙理,口中念誦真經,吸收精華,吐納調息,也無法彌補這些損失。

什麼叫做十少?第一是少思慮,第二是少掛念,第三是少笑,第四是少說話,第五是少飲酒,第六是少發怒,第七是少貪圖享樂,第八是少憂愁,第九是少貪慾,第十是少耍心機。

因為,思慮過多則精神渙散,掛念過多則傷神費力,大笑過度則傷及肺腑,說話太多則耗損氣血,飲酒過多則傷神損壽,發怒過度則毛孔開張,過度享樂則心神迷亂,憂愁過度則面容憔悴,貪慾過多則志氣消磨,耍心機過多則心智迷茫。這些都會損害人的生命,比刀斧砍伐還要厲害;侵蝕人的天性,比豺狼兇猛得多。想要養生的人,務必戒除這些壞習慣啊!

2. 任脈經考正穴法

◎會陰(一名屏翳):

兩陰間、任、督、衝三脈所起。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衝由會陰而行足少陰。《銅人》灸三壯。《指微》禁針。

主陰汗,陰頭痛,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男子陰端寒衝心,竅中熱,皮疼痛,穀道瘙癢,久痔相通,女子經水不通,陰門腫痛。卒死者,針一寸補之。溺死者,令人倒拖出水,針補,尿屎出則活,餘不可針。

◎曲骨:

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動脈應手。足厥陰、任脈之會。《銅人》灸七壯、至七七壯。針二寸。《素注》針六分,留七呼。又云:『針一寸。』

主失精,五臟虛弱,虛乏冷極,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通,頹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

◎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

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銅人》針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灸百壯,至三百壯止。《明堂》灸不及針,日三七壯。《下經》灸五壯。

主冷氣積聚,時上衝心,腹中熱,臍下結塊,賁豚搶心,陰汗水腫,陽氣虛憊,小便頻數,失精絕子,疝瘕,婦人產後惡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調,血結成塊,子門腫痛不端,小腹苦寒,陰癢而熱,陰痛,恍惚尸厥,飢不能食,臨經行房羸瘦,寒熱,轉脬不得尿,婦人斷緒,四度針即有子。

◎關元:

臍下三寸。小腸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下紀者,關元也。《素注》針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七壯。又云:『針二寸。』《銅人》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百壯,止三百壯。《明堂》娠婦禁針,若針而落胎,胎多不出,針外崑崙立出。

主積冷虛乏,臍下絞痛,漸入陰中,發作無時,冷氣結塊痛;寒氣入腹痛,失精白濁,溺血七疝,風眩頭痛,轉脬閉塞,小便不通,黃赤,勞熱,石淋五淋,泄利,賁豚搶心,臍下結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月經不通,絕嗣不生,胞門閉塞,胎漏下血,產後惡露不止。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

臍下二寸。三焦募也。《銅人》灸二七壯,止一百壯。《甲乙》針八分,留三呼,得氣即瀉,《千金》針五分。《下經》灸七壯。《素注》針六分,留七呼,婦人禁針、禁灸,犯之絕子。

主傷寒,小便不利,泄利不禁,小腹絞痛,陰囊入小腹,賁豚搶心,腹痛堅硬,卒疝繞臍,氣淋血淋,小便黃,嘔吐血不食穀,穀不化,水腫,水氣行皮膚,小腹皮敦敦然,氣滿,婦人因產惡露不止,結成塊,崩中漏下。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盲):

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銅人》針八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之。可灸百壯。《明下》灸七壯。

白話文:

任脈經考正穴法

會陰(一名屏翳):

位於兩腿之間,是任脈、督脈、衝脈三條經脈的起點。督脈從會陰向上運行至背部,任脈從會陰向下運行至腹部,衝脈從會陰向下運行至足少陰經。灸三壯。禁針。

主治陰汗、陰部頭痛、陰部各種疾病、前後陰部牽引疼痛、大小便不通、男子陰部寒冷衝擊心臟、陰部發熱、皮膚疼痛、肛門瘙癢、久治不愈的痔瘡、女子經血不通、陰部腫痛。猝死的人,針刺一寸,補法;溺水致死的人,應將其倒拖出水面,然後針刺補法,尿液和糞便排出則可活,其餘情況不可針刺。

曲骨:

位於恥骨聯合上方,中極穴下1寸,毛髮邊緣凹陷處,可摸到動脈搏動。足厥陰經與任脈交會穴位。灸七壯至七七壯。針刺二寸。《素問注》記載針刺六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另有記載:針刺一寸。

主治遺精、五臟虛弱、虛弱乏力、畏寒肢冷、小腹脹滿、小便淋漓澀痛、陰囊腫痛、小腹疼痛、婦女白帶或赤帶下。

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

位於關元穴下1寸,臍下4寸。膀胱經募穴。足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穴位。針刺八分,留針十個呼吸時間,得氣後瀉法,灸百壯至三百壯。《明堂經》記載灸法,不針刺,每日灸三七壯。《下經》記載灸五壯。

主治腹部冷氣積聚、冷氣有時上衝心臟、腹部發熱、臍下結塊、胃氣上逆、陰汗水腫、陽氣虛弱、小便頻數、遺精不育、疝氣、婦女產後惡露不下、胎盤不下、月經不調、血塊凝結、陰道口腫痛、小腹寒冷、陰部瘙癢伴有發熱、陰部疼痛、神志恍惚、屍厥、飢餓但不能進食、月經期性交後體虛消瘦、寒熱交替、小便困難、婦女閉經,針刺四次即可懷孕。

關元:

位於臍下三寸。小腸經募穴。足三陰經與任脈交會穴位。下焦疾病的關鍵穴位。針刺一寸二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灸七壯。另有記載:針刺二寸。針刺八分,留針三個呼吸時間,瀉法五個呼吸時間,灸百壯至三百壯。《明堂經》記載孕婦禁針,若針刺則會導致流產,胎兒多數無法排出,應針刺外踝崑崙穴促使胎兒排出。

主治腹部寒氣積聚、虛弱乏力、臍下絞痛,疼痛逐漸向陰部蔓延,發作時間不定,冷氣結塊疼痛;寒氣入侵腹部疼痛、遺精、白濁、尿血、七種疝氣、頭暈目眩頭痛、小便不通、尿液顏色黃赤、勞累後發熱、尿路結石、尿頻、腹瀉、胃氣上逆、臍下有血塊凝結,形狀如覆蓋的杯子、婦女白帶、月經不通、不孕不育、陰道口閉塞、胎兒滑脫出血、產後惡露不止。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

位於臍下二寸。三焦經募穴。《銅人經》記載灸二七壯至一百壯。《甲乙經》記載針刺八分,留針三個呼吸時間,得氣後瀉法,《千金要方》記載針刺五分。《下經》記載灸七壯。《素問注》記載針刺六分,留針七個呼吸時間,婦女禁針禁灸,違之則不孕。

主治傷寒、小便不利、腹瀉不止、小腹絞痛、陰囊縮入小腹、胃氣上逆、腹部疼痛堅硬、急性疝氣繞臍而行、氣淋血淋、小便黃色、嘔吐出血、不思飲食、食物消化不良、水腫、水氣遍佈皮膚、小腹皮膚腫脹、氣滿、婦女產後惡露不止,結成血塊、崩漏。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盲):

位於臍下一寸半,凹陷處。男子生命之氣的根本。《銅人經》記載針刺八分,得氣後瀉法,瀉法後應補法。可灸百壯。《明堂經》記載灸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