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經刺論

歧伯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白話文:

黃帝的醫官歧伯說:外來的邪氣侵犯人體時,一定會先停留在皮膚和毛髮的表面,如果沒有馬上離開,就會進入較小的孫脈,如果還沒有離開,就會進入絡脈,如果仍然沒有離開,就會進入經脈,經脈內連接著五臟,並且會散佈到腸胃,這時陰陽之氣都會受到影響,五臟就會因此受到損傷,這就是邪氣從皮膚毛髮進入,最終到達五臟的過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要治療經脈。一般來說,針刺治療的方法,要先觀察經脈的狀況,用手觸摸來跟隨經脈的走向,仔細辨別經脈的虛實狀況並加以調節,如果無法調整,就要對經脈進行針刺。經脈如果氣血過盛,就要用瀉法來疏導;經脈如果氣血虛弱,就要用補法來補益;如果經脈不盛也不虛,就直接在經脈上取穴進行針刺。

2. 巨刺論

巨刺刺經脈,繆刺刺絡脈,所以別也。

歧伯曰:『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則巨刺之。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

白話文:

巨刺這種針法是刺經脈的,而繆刺則是刺絡脈的,這是它們的區別。

歧伯說:「如果疼痛發生在左邊,但右邊的脈象卻有病變,這就用巨刺來治療。邪氣侵犯經脈,導致左邊氣盛就右邊生病,右邊氣盛就左邊生病,也有可能發生轉移的狀況。像是左邊的疼痛還沒好,右邊的脈象卻先出現病變,像這樣的情況,一定要用巨刺來治療,而且必須刺中經脈,而不是絡脈。」

3. 手足陰陽流注論

歧伯曰:『凡人兩手足,各有三陰脈、三陽脈,以合為十二經也。手之三陰,從胸走至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之三陽,從頭下走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絡脈傳注,周流不息,故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其氣常以平旦為紀,以漏水下百刻,晝夜流行,與天同度,終而復始也。

絡脈者,本經之旁支而別出,以聯絡於十二經者也。本經之脈,由絡脈而交他經,他經之交,亦由是焉,傳注周流,無有停息也。夫十二經之有絡脈,猶江漢之有沱潛也;絡脈之傳注於他經,猶沱潛之旁導於他水也。

是以手太陰之支者,從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手陽明;手陽明之支者,從缺盆上俠口鼻,而交於足陽明;足陽明之支者,別跗上,出大指端,而交於足太陰;足太陰之支者,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而交於手少陰;手少陰則直自本經少衝穴,而交於手太陽,不假支授,蓋君者,出令者也。

手太陽之支者,別頰上至目內眥,而交於足太陽;足太陽之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合膕中,下至小指外側端,而交於足少陰。足少陰之支者,從肺出注胸中,而交於手厥陰;手厥陰之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手少陽之支者,從耳後出至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足少陽之支者,從跗上入大趾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足厥陰之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而交於手太陰也。

自寅時起,一晝夜,人之榮衛,則以五十度周於身,氣行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運行血氣,流通陰陽,晝夜流行,與天同度,終而復始也。』

白話文:

岐伯說:「人兩手和兩腳,各自有三條陰經脈和三條陽經脈,合起來就是十二經脈。手部的三條陰經脈,從胸部走向手部;手部的三條陽經脈,從手部走向頭部;足部的三條陽經脈,從頭部向下走向足部;足部的三條陰經脈,從足部向上走向腹部。經脈之間互相聯絡傳輸,氣血周流不止。所以經脈的功能是運行氣血、溝通陰陽,來滋養全身。

經脈的運行開始於中焦(脾胃),先注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再注入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再注入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再注入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再注入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再注入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最後再回到手太陰肺經。經脈的氣在每天早上開始運行,像漏壺一樣,一百刻的時間(一晝夜)內氣血周流全身,如同天體的運行一樣,週而復始。

絡脈是從本經脈分出的分支,用來聯絡十二經脈的。本經的脈氣,通過絡脈傳到其他的經脈,其他經脈的脈氣,也是這樣通過絡脈傳輸的,氣血運行周流,沒有停息的時候。十二經脈有絡脈,就像長江和漢水有支流和潛流一樣;絡脈把氣血傳到其他經脈,就像支流和潛流把水引到其他水域一樣。

所以,手太陰肺經的絡脈,從手腕後方分出,到達食指末端,然後連到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從鎖骨上窩,夾著口鼻兩側上行,然後連到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的絡脈,從腳背分出,到達腳大拇指末端,然後連到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的絡脈,從胃部向上穿過膈膜,注入心中,然後連到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的絡脈,直接從本經的少衝穴發出,連到手太陽小腸經,不需要其他分支來傳輸,因為心如同君主,負責發號施令。

手太陽小腸經的絡脈,從臉頰上方分出,到達眼內角,然後連到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從肩膀內側左右兩邊分出,向下匯合到膝蓋窩中,再往下到達小腳趾外側末端,然後連到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從肺部發出注入胸中,然後連到手厥陰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從手掌心循著無名指旁的小指,到達末端,然後連到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三焦經的絡脈,從耳後發出,到達眼外角,然後連到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經的絡脈,從腳背上進入大腳趾甲縫,到達指甲旁邊的毛髮處,然後連到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的絡脈,從肝臟分出,向上穿過膈膜,注入肺部,然後連到手太陰肺經。

從寅時開始(凌晨3-5點),人體內的營氣和衛氣,在一天一夜之間,運行全身五十個週期,氣息運行一萬三千五百次,經脈運行八百一十丈,運行氣血,流通陰陽,日夜不停地運行,如同天體運行一樣,周而復始。」

4. 衛氣行論

黃帝問曰:『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

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長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後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無已。日入而止,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

」此言氣存亡之時,以候虛實而刺之。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氣在少陽;水下三刻,氣在陽明;水下四刻,氣在陰分;水下五刻,氣在太陽;水下六刻,氣在少陽;水下七刻,氣在陽明;水下八刻,氣在陰分;水下九刻,氣在太陽;水下十刻,氣在少陽;水下十一刻,氣在陽明;水下十二刻,氣在陰分;水下十三刻,氣在太陽;水下十四刻,氣在少陽;水下十五刻,氣在陽明;水下十六刻,氣在陰分;水下十七刻,氣在太陽;水下十八刻,氣在少陽;水下十九刻,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刻,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一刻,氣在太陽;水下二十二刻,氣在少陽;水下二十三刻,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四刻,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五刻,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與陰分,常如是無已,天與地同紀,紛紛𤽉𤽉終而復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白話文:

黃帝問:「衛氣在身體裡運行,上下來回沒有固定的時間,要如何根據氣的變化來進行針刺呢?」

伯高回答:「衛氣在身體裡的分佈有多有少,白天有長有短,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規律,所以通常以早晨天亮作為起始,以夜晚結束作為終點。因此,一天一夜之間,水漏滴下共一百刻,二十五刻就是半天的時間,都是這樣不停地循環。太陽下山就停止,要根據每天白天長短的不同,分別以此作為記錄,然後進行針刺,謹慎地掌握時間,疾病是可以治癒的。如果錯過時機,反向地去觀察氣的變化,那各種疾病就都沒辦法治好了。所以說:『針刺實證的時候,要順著氣來的方向刺;針刺虛證的時候,要順著氣離開的方向刺。』這就是說要根據氣的存亡時刻,觀察虛實的情況,然後再進行針刺。因此,要謹慎觀察氣在哪裡,然後再刺,這就叫做掌握時機。疾病在三陽經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氣在哪個陽經就刺哪裡;疾病在三陰經的時候,一定要觀察氣在哪個陰經就刺哪裡。

水漏滴下一刻的時候,人體的氣在太陽經;滴下二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三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四刻的時候,氣在陰經。滴下五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滴下六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七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八刻的時候,氣在陰經。滴下九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滴下十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十一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十二刻的時候,氣在陰經。滴下十三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滴下十四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十五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十六刻的時候,氣在陰經。滴下十七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滴下十八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十九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二十刻的時候,氣在陰經。

水漏滴下二十一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滴下二十二刻的時候,氣在少陽經;滴下二十三刻的時候,氣在陽明經;滴下二十四刻的時候,氣在陰經;滴下二十五刻的時候,氣在太陽經,這就是半天的時間。從房宿到畢宿一共是十四個星宿,水漏滴下五十刻,太陽走半個度數,回行一個星宿,水漏滴下三刻又七分之四刻。總的來說,就是說:『要經常按照太陽每天在星宿上的位置來計算。』人體的氣在太陽經,所以太陽走一個星宿,人體的氣就運行三陽經,然後運行到陰經,都是這樣不停地循環,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一致的,紛紛擾擾,結束了又重新開始,一天一夜,水漏滴下一百刻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