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繆刺論

邪客於足陽明之絡,令人鼽衄,上齒寒,刺足大趾次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厲兌。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竅陰。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溫衣飲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復刺如法。

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內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賁謂氣賁也,一云賁膈也,謂氣上走膈上。刺足下中央之脈湧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腫,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為數,發針立已,左刺右,右刺左一云腰俞無左右,當是下髎穴。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留於樞中痛,髀不可舉,刺樞中以毫針,寒則久留針,以月死生為數,立已環跳。

治諸經,刺之所過者,不病,則繆刺之。耳聾,刺手陽明,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聽會。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者,立已齦交。邪客於五臟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各刺其井,左取右,右取左。視其脈,出其血,間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爪甲上一痏厲兌。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商陽。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額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厥。刺足大趾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隱白。後刺足心湧泉。後刺足中趾爪甲上各一痏厲兌。後刺少商、中衝、神門,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髮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立已。

凡刺之數,先視其經脈,切而從之,審其虛實而調之。不調者,經刺之,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有血絡者盡取之,此繆刺之數也。

白話文:

繆刺論

邪氣入侵足陽明經絡,會讓人流鼻血、上牙齒冰冷。在足大趾和次趾指甲與肉交界處各刺一針,左側刺右側的穴位,右側刺左側的穴位,即可痊癒。邪氣入侵足少陽經絡,會讓人脅肋疼痛難以呼吸、咳嗽並伴有汗出。在足小趾和次趾指甲與肉交界處各刺一針,呼吸困難會立即停止,汗出也會立即停止,咳嗽則需溫暖衣物並進食,一天後痊癒。左側刺右側的穴位,右側刺左側的穴位,若仍未痊癒,則再次按同樣方法施針。

邪氣入侵足少陰經絡,會讓人咽喉疼痛,無法吞咽食物,無緣無故易怒,氣體上逆至賁門(或膈膜)。在足底中央的湧泉穴各刺三針,共六針,即可痊癒。左側刺右側的穴位,右側刺左側的穴位。若咽喉腫痛,無法吞嚥或吐口水,則在然骨(位於耳垂下方)前刺出血,即可痊癒。左側刺右側的穴位,右側刺左側的穴位。

邪氣入侵足太陰經絡,會讓人腰痛,疼痛會牽涉到少腹,無法仰臥休息。在腰骶部(腰俞穴,或下髎穴)施針,以每月陰陽消長為治療次數,針刺後立即見效。左側刺右側的穴位,右側刺左側的穴位。邪氣入侵足太陽經絡,會讓人肢體拘攣、背部緊繃,疼痛牽涉到脅肋。從項部開始,沿著脊椎旁,按壓時感到疼痛的部位,旁開三針寬刺入,即可痊癒。

邪氣入侵足少陽經絡,會讓人髖關節疼痛,大腿抬不起來。在環跳穴(或樞中穴)用毫針刺入,若感覺寒冷則需長時間留針,以每月陰陽消長為治療次數,即可痊癒。

治療各經脈時,若刺入的部位本身並無病痛,則可使用繆刺法。耳聾,先刺手陽明經,若無效,則刺通脈穴(耳前)。牙齒疼痛,先刺手陽明經,若無效,則刺齦交穴,即可痊癒。邪氣滯留在五臟之間,疼痛沿著經脈傳播,時發時止,需觀察病情,在手足爪甲上的井穴使用繆刺法,左側取右側的穴位,右側取左側的穴位。觀察脈象,放出淤血,隔日施針一次,最多五次即可痊癒。

繆刺治療上齒、嘴唇寒冷疼痛,觀察手背脈絡,放血,在足陽明經中指指甲處刺一針,在手大拇指和次指指甲處各刺一針,即可痊癒。左側取右側的穴位,右側取左側的穴位。

邪氣入侵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經絡,這五條經絡皆匯聚於耳中,向上連接左額角。五條經絡氣血皆虛竭,會導致全身脈搏跳動,但意識不清,狀如屍厥。先在足大趾內側指甲處(隱白穴)施針,然後刺足心湧泉穴,再刺足中趾指甲處,最後刺少商、中衝、神門穴,即可痊癒。若無效,則用竹管吹兩耳,燒灼左額角頭髮約一寸長,再飲美酒一杯,即可痊癒。

凡是針刺治療,先要觀察經脈,循經施針,仔細判斷虛實,再進行調整。若調整無效,則可循經施針;若有疼痛感,但經絡本身並無病痛,則使用繆刺法。觀察皮部有血絡的地方,儘量放血,這就是繆刺法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