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三 (1)
卷三 (1)
1. 五運主病歌(《醫經小學》)
諸風掉眩乃肝木,痛癢瘡瘍心火屬,濕腫滿本脾土經,氣賁鬱痿肺金伏,寒之收引腎水鄉,五運主病樞要目。
白話文:
所有頭暈目眩的疾病都與肝木有關。 疼痛、發癢、創傷、潰瘍等症狀都與心火有關。 濕氣腫脹、腹脹等問題都與脾土相關。 氣鬱、痿弱、肺結核等疾病都與肺金有關。 寒邪收斂水液,導致腎水不足,這些都是五運主病的關鍵要點。
2. 六氣為病歌
諸暴強直支痛,裡急筋縮腰戾,本足肝膽二經,厥陰風木之氣。
諸病喘嘔及吐酸,暴注下迫轉筋難,小便渾濁血溢泄,瘤氣結核瘍疹斑。
癰疽吐下霍亂症,瞀鬱腫脹鼻塞乾,鼽衄淋泌身發熱,惡寒戰慄驚惑間。
笑悲譫妄衄衊污,腹脹鼓之有聲和,少陰君火手二經,真心小腸氣之過。
痓與強直積飲殢,霍亂中滿諸膈痞,體重吐下跗腫痿,肉如泥之按不起。
太陰濕土二足經,脾與從中胃之氣。
諸熱瞀瘛筋惕惕,悸動搐搦瘛瘲極,暴喑冒昧躁擾狂,罵詈驚駭氣上逆。
跗腫疼酸嚏嘔瘡,喉痺耳鳴聾欲閉,嘔痛溢食下不能,目昧不明瞤瘛翳。
或禁慄之如喪神,暴病暴死暴注利,少陽相火手二經,心包絡與三焦氣。
諸澀枯涸閉,乾勁揭皴起,陽明之燥金,肺與大腸氣。
上下水液出澄冷,癥瘕頹疝堅痞病,腹滿急痛痢白清,食已不飢吐痢腥。
屈伸不便與厥逆,厥逆禁固太陽經。腎與膀胱為寒水,陰陽標本六氣裏。
白話文:
諸暴強直支痛:身體各處有劇烈疼痛和僵硬、彎曲。裡急筋縮腰戾:小腹緊急,筋脈抽縮,腰部僵硬。本足肝膽二經,厥陰風木之氣。:這些症狀的根源在肝膽經,由厥陰經的風木之氣所引起。
諸病喘嘔及吐酸,暴注下迫轉筋難:各種疾病導致喘氣、嘔吐酸水,突然發作,劇烈下瀉和腹痛,筋脈抽搐。小便渾濁血溢泄,瘤氣結核瘍疹斑。:小便混濁,有血尿,身體出現腫瘤、結核、膿瘍、皮疹和斑點。
癰疽吐下霍亂症,瞀鬱腫脹鼻塞乾:生癰疽,嘔吐、腹瀉、霍亂,頭腦昏沉、胸悶、腫脹、鼻塞、口乾。鼽衄淋泌身發熱,惡寒戰慄驚惑間。:流鼻血、淋尿困難,身體發熱,惡寒、戰慄、驚慌不安。
笑悲譫妄衄衊污,腹脹鼓之有聲和:發笑、悲傷、神智不清、流鼻血、嘴脣烏黑,腹部脹滿,按上去有聲音。少陰君火手二經,真心小腸氣之過。:這些症狀的根源在少陰經,由心經和小腸經的君火之氣過盛所引起。
痓與強直積飲殢,霍亂中滿諸膈痞:腹脹和僵硬、腹中積水、霍亂、中滿、各種膈氣滯留。體重吐下跗腫痿,肉如泥之按不起。:身體沉重、嘔吐腹瀉、腳腫、肌肉痿軟,肌肉軟得像泥一樣按下去起不來。太陰濕土二足經,脾與從中胃之氣。:這些症狀的根源在太陰經,由脾胃經的濕土之氣過盛所引起。
諸熱瞀瘛筋惕惕,悸動搐搦瘛瘲極:各種熱病導致頭暈、昏迷、筋脈抽搐,心悸、抽搐、抽搐劇烈。暴喑冒昧躁擾狂,罵詈驚駭氣上逆。:突然失聲、頭腦不清、煩躁、狂躁,亂罵、驚嚇、氣往上沖。跗腫疼酸嚏嘔瘡,喉痺耳鳴聾欲閉:腳腫、疼痛、痠痛、打噴嚏、嘔吐、口腔潰瘍,喉嚨腫痛、耳鳴、耳聾。嘔痛溢食下不能,目昧不明瞤瘛翳。:嘔吐劇烈、吐出食物,無法進食,眼睛模糊不清、視力模糊、結膜炎。或禁慄之如喪神,暴病暴死暴注利:或發高燒,或突然發病、死亡、腹瀉。少陽相火手二經,心包絡與三焦氣。:這些症狀的根源在少陽經,由心包絡經和三焦經的相火之氣過盛所引起。
諸澀枯涸閉,乾勁揭皴起:各種疾病導致皮膚乾燥、粗糙、閉塞,乾裂、起皺。陽明之燥金,肺與大腸氣。:這些症狀的根源在陽明經,由肺和大腸經的燥金之氣過盛所引起。
上下水液出澄冷,癥瘕頹疝堅痞病:上下體內積出水液,清冷,癥狀、結塊、疝氣、堅硬的痞塊。腹滿急痛痢白清,食已不飢吐痢腥。:腹部脹滿、疼痛劇烈、腹瀉白痢、吃飽後不覺得餓、腹瀉腥臭。屈伸不便與厥逆,厥逆禁固太陽經。腎與膀胱為寒水,陰陽標本六氣裏。:屈伸不便,和厥逆,厥逆導致身體僵直**:太陽經被阻滯。腎和膀胱屬寒水,在陰陽標本六氣中是根本。
3. 百穴法歌(《神應經》)
手之太陰經屬肺,尺澤肘中約紋是,列缺側腕寸有半,經渠寸口陷脈記。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裏,少商大指內側尋,爪甲如韭此為的。
白話文:
手太陰經屬於肺經,在肘關節內側橫紋處,稱為「尺澤」。在手腕外側約一寸半處,是「列缺」穴。在寸口脈搏的凹陷處,是「經渠」穴。在手掌後橫紋的盡頭,是「太淵」穴。在無名指關節後散開的地方,是「魚際」穴。在拇指內側緣找,指甲形狀像韭葉,這裡是「少商」穴。
手陽明經屬大腸,食指內側號商陽,本節前取二間定,本節後勿三間忘。歧骨陷中尋合谷,陽谿腕中上側詳,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輔當,肩髃肩端兩骨覓,五分俠孔取迎香。
白話文:
手陽明經(大腸經)上的穴位:
- **商陽:**位於食指內側。
- **合谷:**本節(手指關節)前兩橫指處。
- **陽谿:**本節後三橫指處。
- **三里:**曲池下兩橫指處。
- **曲池:**肘窩外側,肘部彎曲處。
- **肩髃:**肩膀端點的兩塊骨頭之間。
- **迎香:**人中兩側,外眼角和鼻翼外側連線的五等分點。
足陽明兮胃之經,頭維、本神寸五分,頰車耳下八分是,地倉俠吻四分臨,伏兔、陰市上三寸,陰市膝上三寸針。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裡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谿腕上繫鞋處,衝陽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後二寸舉,內庭次指外間求,厲兌如韭足次趾。
白話文:
胃經(足陽明經)
- 頭維穴:在頭上,耳後旁開寸五分的地方。
- 頰車穴:在臉頰上,耳垂下八分的地方。
- 地倉穴:在下巴兩側,脣角外四分的地方。
- 伏兔穴:在大腿內側,膝蓋上方三寸的地方。
- 陰市穴:在大腿內側,膝蓋上方三寸的地方。
- 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下三寸的地方。
- 上廉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下三寸,小腿骨外側的地方。
- 下廉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下三寸,小腿骨內側的地方。
- 解谿穴:在腕關節上,繫鞋帶的地方。
- 衝陽穴:在外肘彎凹陷處,往上兩寸的地方。
- 陷谷穴:在肘窩後方,往上兩寸,微微隆起的地方。
- 內庭穴:在足背上,第二、三趾間的外側。
- 厲兌穴:在腳拇指旁,像韭菜葉般細長的地方。
足之太陰經屬脾,隱白大趾內角宜,大都節後白肉際,太白核骨下陷為。公孫節後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內踝三寸陰交穴,陰陵膝內輔下施。
手少陰兮心之經,少海肘內節後明,通里掌後才一寸,神門掌後銳骨精。
白話文:
- 足太陰脾經:
- 隱白:位於大拇指內角。
- 大都:大拇指節後,白肉與紅肉交界處。
- 太白:大拇指指甲根骨頭下方凹陷處。
- 公孫:大拇指節後一寸。
- 商丘:腳踝前下方。
- 陰交:腳內踝上三寸。
- 陰陵:膝蓋內側,股骨下緣下方一寸。
心經為手少陰經,少海穴在肘窩節後一寸,通裏穴在手掌後一寸,神門穴在手掌後銳骨旁邊。
手太陽兮小腸索,小指之端取少澤,前谷外側本節前,後谿節後仍外側。腕骨腕前起骨下,陽谷銳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聽宮耳珠如菽側。
白話文:
小腸經:
少澤穴: 位於小指末端外側。
後谿穴: 後谿骨的後方,位於手腕外側。
陽谷穴: 手腕前部腕骨隆起的下方。
小海穴: 肘尖外側五分的凹陷處。
聽宮穴: 耳珠後方凸起的部位,大小如豆子。
太陽膀胱何處看,睛明目眥內角畔,攢竹兩眉頭陷中,絡卻後髮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腎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委中膝膕約紋中,承山腨下分肉斷,崑崙踝下後五分,金門踝下陷中撰。申脈踝下筋骨間,可容爪甲慎勿亂。
白話文:
太陽膀胱穴位位置:
- **睛明、目眥:**眼睛內角附近
- **攢竹:**兩眉毛中間凹陷處
- **絡卻:**後髮四寸半處
肺俞、膈俞、肝俞、腎俞穴位位置:
- **肺俞:**第三椎骨處
- **膈俞:**第七椎骨處
- **肝俞:**第九椎骨下方
- **腎俞:**第十四椎骨下方,旁邊
膏肓、委中、承山穴位位置:
- **膏肓:**第四、第五椎骨間隔三分之一
- **委中:**膝蓋後側,皺紋中間
- **承山:**小腿肚下方,肌肉分界線處
崑崙、金門、申脈穴位位置:
- **崑崙:**腳踝後方,五分處
- **金門:**腳踝下方,凹陷處
- **申脈:**腳踝下方,筋骨之間,可以容納指甲大小,位置要準確
少陰腎兮安所覓?然谷踝前骨下識,太谿內踝後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復溜內踝上二寸,向後五分太谿直。
白話文:
少陰腎經的穴位在哪裡找到?
認準穀道兩旁、腳踝前方的骨頭下方,太谿穴在內踝後方五分處,照海穴在足踝下方四分處。復溜穴在內踝上方二寸處,往後五分與太谿穴垂直。
手厥陰兮心包絡,曲澤肘內橫紋作,間使掌後三寸求,內關二寸始無錯,大陵掌後兩筋間,中衝中指之端度。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絡經:
- **曲澤穴:**在肘內側,肘橫紋上方
- **間使穴:**在手掌後面,距腕橫紋三寸
- **內關穴:**在間使穴內側兩寸
- **大陵穴:**在手掌後面,兩條筋之間
- **中衝穴:**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指端
手少陽兮三焦論,小次指間名液門,中渚次指本節後,陽池表腕有穴存。腕後二寸外關絡,支溝腕後三寸聞,天井肘上一寸許,角孫耳廓開口分。絲竹眉後陷中按,耳門耳缺非虛文。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
- 小指旁邊的掌心叫液門穴,
- 中渚穴在食指根部後面,
- 陽池穴在手腕外側,
- 腕後兩寸處是外關穴,
- 支溝穴在腕後三寸處,
- 天井穴在肘上約一寸,
- 角孫穴在耳廓的開口處。
- 絲竹穴在眉毛後方的凹陷處,
- 耳門穴在耳朵缺口處,這可不是廢穴。
足少陽膽取聽會,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髮際五分,臨泣之穴於斯在。目窗泣上寸半存,風池髮後際中論,肩井骨前看寸半,帶脈肋下寸八分。環跳髀樞尋宛宛,風市髀外兩筋顯,陽陵膝下一寸求,陽輔踝上四寸遠。絕骨踝上三寸從,丘墟踝前有陷中,臨泣俠谿後寸半,俠谿小次歧骨縫。
白話文:
膽經取穴
臨泣穴: 耳前凹陷處,向上五分眉際髮際。 翳風穴: 眉上半寸,髮際內。 風池穴: 後腦勺髮際中。 肩井穴: 鎖骨前緣半寸。 帶脈穴: 肋骨下緣八寸,腋下。
膀胱經取穴
環跳穴: 大腿外側,與坐骨之間。 風市穴: 大腿外側,兩條肌肉間。 陽陵泉穴: 膝蓋骨下方一寸。 陽輔穴: 腳踝骨外緣四寸。
胃經取穴
絕骨穴: 腳踝骨外緣三寸。 丘墟穴: 腳踝骨前緣凹陷處。 臨泣穴: 腳踝內側後方一寸半。 俠谿穴: 小腿內側,腓骨後方溝隙間。
厥陰肝經果何處?大敦拇指有毛聚,行間骨尖動脈中,太衝節後有脈據,中封一寸內踝前,曲泉紋頭兩筋著。章門臍上二寸量,橫取六寸看兩旁,期門乳旁一寸半,直下寸半二肋詳。
白話文:
厥陰肝經穴位在哪裡?
- **大敦穴:**拇指外側有毛的地方
- **行間穴:**食指、中指間骨尖動脈中
- **太衝穴:**大拇指外側,腳背上青筋盡頭處
- **中封穴:**內踝前一寸處
- **曲泉穴:**膝蓋內側,兩筋相會的紋頭處
- **章門穴:**肚臍上方二寸處
- **期門穴:**乳頭旁一寸半處,垂直向下寸半長,在兩根肋骨之間
督脈水溝鼻柱下,上星入髮一寸者,百會正在頂之巔,風府後髮一寸把。啞門後髮際五分,大椎第一骨上存,腰俞二十一椎下,請君仔細詳經文。
白話文:
督脈的穴位水溝,位於鼻樑下方;往上行經頭皮一寸左右,百會穴正好在頭頂正中央。後腦勺的風府穴,在後髮際往上約一寸半處。啞門穴在後髮際後方約五分,大椎穴位於第一節頸椎骨上。腰俞穴在腰部第二十一節椎骨下方。希望你仔細參詳這些經穴的記載。
任脈中行正居腹,關元臍下三寸錄,氣海臍下一寸半,神闕臍中隨所欲。水分臍上一寸求,中脘臍上四寸取,膻中兩乳中間索,承漿宛宛唇下搜。
白話文:
任脈行於腹部正中央。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 氣海穴位於臍下一寸半。 神闕穴就在臍中央。 水分穴位於臍上一寸。 中脘穴位於臍上四寸。 膻中穴位於兩乳中間。 承漿穴位於下脣正中。
4. 十二經脈歌(《聚英》)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嗽,喘渴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色赤。
白話文:
肺經(手太陰肺經)的中焦產生,向下連接大腸,從賁門(胃與食道的連接處)出來,向上穿過橫膈膜屬於肺,並與肺繫帶相連,繫帶橫向穿出腋窩和上臂中部。肘關節內側約一寸處的魚際穴,拇指內側指甲根部,支脈從腕部後側出來,再連接食指,屬於陽明經。
這條經絡氣較多血較少,因此動起來就會喘息咳嗽,肺脹氣鼓鼓、疼痛,兩手交叉無法動彈稱為「臂厥」。所引發的疾病包括咳嗽、喘氣、口渴煩躁、胸滿結,上臂和前臂內側疼痛,小便頻繁、掌心發熱。氣虛則肩背疼痛怕冷,氣盛則疼痛出汗,打哈欠、氣短、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小便顏色發紅。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此經氣盛血亦盛,是動臑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鼽衄,目黃口乾喉痺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前臑外痛相仍,氣有餘兮脈熱腫,虛則寒慄病偏增。
白話文:
陽明經的經脈循行於手臂大腸經,從手指內側的商陽穴開始,沿手指向上至合谷穴,然後分成兩支,沿手臂前臂肌肉向上。進入肘關節外側,沿上臂外側肌肉向上,到肩部前緣鎖骨附近,從肩部下方進入缺盆(鎖骨上窩),與肺部下方的膈肌相連,歸屬於大腸。一支從缺盆向上直達頸部,斜貫穿臉頰,經過下齒對應的地方,從人中處環出,與左右經脈相交,向上經過鼻孔外側的迎香穴。
此經脈氣血旺盛,如果氣血太盛,會導致手臂肌肉腫脹和牙痛;病症會表現為鼻出血、眼睛發黃、口乾舌燥、喉嚨麻痺等。大拇指和食指活動困難,肩部和手臂外側疼痛不適,氣血過盛時脈搏熱且腫脹,虛弱時則會寒戰,病情加重。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衝逢,遂由髀關抵膝臏,腨跗中指內關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矣。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淒淒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驚惕,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凡此諸疾皆骭厥,所生病者為狂瘧,溫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痺,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徹,有餘消穀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白話文:
胃足陽明經從鼻孔開始,向下沿著鼻外部向下進入牙齒,再從嘴脣外側繞過承漿穴,經過下巴後的大迎穴,從臉頰車車裡穴到耳前髮際,一直延伸到額頭顱頂。
從下巴下的缺盆穴向下,進入胸膈進入胃,並聯繫脾臟。直行的經脈從缺盆穴向下,進入乳頭內側。
一支經脈從幽門穴沿腹中部往下行,直達氣衝穴,再從大腿關節抵達膝蓋骨,腓骨和足中指內關穴相連。
一支經脈從膝蓋向下注入手三里穴,從中指外關穴前出。另一支經脈從足跗部直通腳趾,在大腳趾端部結束。
這條經脈氣血充盈,運動時容易氣喘,面部發黑。惡寒怕見人,突然聽到木頭聲音會心驚膽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嚴重時腹脹,並伴有嘔吐聲。
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陽明經氣虛所致,可導致發狂,瘧疾,溫熱病出汗,鼻出血,口歪,脣裂,喉嚨腫痛,膝蓋疼痛,腹脹,便祕,氣喘,腹股溝腫脹,腿部外側疼痛,足跗和中趾劇烈疼痛,身體過剩時,消化不良,小便黃,身體不足時,前胸發冷顫抖,胃部膨脹,食慾不振,氣勢旺盛時,前胸發熱。
太陰脾起足大趾,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腨循䯒脛膝裏。股內前廉入腹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疸發身黃大指痿。
白話文:
太陰脾經從足大趾開始,沿著足內側白色肉際向上走,經過腳踝內側和腳踝前,再沿著小腿內側向上走,經過膝蓋後方。進入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連接脾,上連胃,與橫膈相通。經過喉嚨,連接舌頭,散佈在舌頭下方,有支脈從胃到心臟。
這條經絡氣盛而血衰,這是因為身體的病氣激發了它的活動。進食後就會吐,胃脘疼痛,而且身體疼痛難以移動,腹脹、經常打嗝、舌根強硬。等到病氣發作後,氣就消散了。
患有這條經絡疾病的人,舌頭也會疼痛,身體沉重、不思飲食,心煩、心下急痛,腹瀉、水腫、寒熱瘧疾也會隨之而來。不能躺臥,只能強迫自己站立,股膝腫脹,黃疸發作,全身發黃,大拇指麻痺。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喉嚨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銳骨之端注少衝。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臑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白話文:
心包經(手少陰脈)起源於心中,向下經過膈肌,與小腸相連通。分支從肺部延伸,直達喉嚨,連接眼睛瞳孔。
正經從肺部往上,出腋窩,經過手臂後肘內側的「少海」穴。從手臂內側後緣延伸到手掌,在手腕上方的尖銳骨頭處,終止於「少衝」穴。
本經以氣為主,血較少。氣血失調時,會引起心悸、脾痛、難以忍受。感到口渴,想喝水但吞嚥困難。會出現脅痛、眼睛發黃,手臂內側後緣疼痛,手掌發熱等症狀。
手太陽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上循臑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屬小腸,一支缺盆貫頸頰,至目銳眥卻入耳,復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眥,斜絡於顴別絡接。此經少氣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兮不可顧,肩如拔兮臑似折。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白話文:
小腸經位於手陽明經的內側,從小指尖的少澤穴開始,沿著手臂外側,經過手肘外側,到達腋窩。然後向上經過肩膀後側,繞過肩胛骨,交叉於肩部下方,進入鎖骨下方,沿著腋窩連接到心臟和咽喉。向下穿過橫膈膜,連接到胃部並與小腸相連。有一支經絡從鎖骨下方貫通頸部和臉頰,到達眼睛外角,再轉入耳內。從耳前再次回到臉頰,抵達鼻子,向上延伸到眼睛內角,斜行於顴骨處,與其他經絡相連接。
這條經絡氣血充盈,多有血。如果受損,會引起咽喉疼痛,頷下腫脹無法轉動,肩部像被人拔起一樣,手臂外側後部疼痛。病症主要包括肩部和手臂外側後部的疼痛,耳聾、眼睛發黃、腮腺和臉頰腫脹,肘部和手臂外側後部的疼痛。具體病症還需要仔細辨別。
足太陽經膀胱脈,目內眥上起額尖,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俠脊邊,抵腰膂腎膀胱內,一支下與後陰連。貫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胛俠脊過髀樞,臀內後廉中合,下貫腨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此經血多氣猶少,是動頭疼不可當,項如拔兮腰似折,髀樞痛徹脊中央,膕如結兮腨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尻膕腳疼連背,淚流鼻衄及癲狂。
白話文:
膀胱經(足太陽經)
- 從眼睛內眼角的上方額頭開始,一條支線往上延伸到耳角;另一條直線從額頭後腦懸垂而下。
- 連接大腦,再分支出來,經過脖子下方,沿著肩膀、腋窩、脊椎兩側,到達腰、腎和膀胱內部。一條支線向下與後陰經相連。
- 穿過臀部,斜線進入委中穴。一條支線從腋窩內側左右分開,穿過肩胛骨、脊椎,經過髀樞穴,在臀部後方內側會合。向下穿過小腿內外側的腳踝後方,經由跟骨之下,指向外側。
- 這條經絡血多氣少,如果氣血運作不暢,會導致:
- 頭痛劇烈
- 脖子僵硬如被拔
- 腰部疼痛如折斷
- 大腿根部疼痛刺痛至脊椎中央
- 小腿腓腸肌痙攣、疼痛如撕裂
- 腳踝麻痹,經絡受傷
- 常見疾病:
- 瘧疾、痔瘡、小指機能障礙
- 頭頂囟門疼痛、眼睛發黃
- 腰部、臀部、小腿疼痛,連及背部
- 眼淚流不停、鼻衄、癲癇
足經腎脈屬少陰,小指斜趨湧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腨內侵。出腨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膀胱臨,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尋;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深。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飢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䀮䀮氣不足,心懸如飢常惕惕。所生病者為舌乾,口熱咽痛氣賁逼,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澼,痿厥嗜臥体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循行小指,斜向湧泉穴,在足骨下,內踝後的部位,進入腳跟內側的跟骨。從跟骨內側緣上行至大腿內側,貫穿脊椎,與腎臟、膀胱相連。直行支脈屬於腎臟,貫穿肝臟膈膜,進入肺臟,循行喉嚨和舌根;另有支脈從肺臟連接心臟,再達胸部深處。
本經氣多而血少,病症表現為飢餓感、不想吃東西,喘息咳嗽、咳血、喉嚨鳴響,坐下時想起身,面色發黑,目光呆滯,氣息不足,心裏懸念、飢餓不安。所引發的疾病有:舌頭乾燥,口熱咽痛、氣短鬱悶,大腿內側後部和脊椎疼痛,心腸煩痛、黃疸並嘔吐,痿痺癱瘓、嗜睡懶惰,足底發熱疼痛,均是由於腎氣虛弱所致。
手厥陰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臑內,太陰、少陰兩經中,指透中衝支者別,小指次指絡相通。此經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心中澹澹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煩心,心痛掌熱病之則。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源於胸部,屬於隔膜以下的三焦位置。它的支脈從胸部沿著肋骨下緣走行,在肋骨下與腋下三寸處相交。然後向上抵達腋窩,沿著上臂內側走行,穿過太陰肺經和少陰心經之間。支脈分出後,貫通到手指的「中衝」穴,小指和中指的絡脈相通。
這條經脈氣血充盈,氣血運行不暢則會導致手心發熱、肘部和上臂攣急、腋下腫脹。嚴重時,胸脅部會出現脹滿和結塊。如果心悸或心動過速,容易發笑,眼睛發黃,面色發紅,則表示可能有心包經方面的疾病,如煩躁不安、心痛和手心發熱等。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臑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別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裡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頤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交曲頰,至目銳眥乃盡焉。此經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痺,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眥,肩臑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廢。
白話文:
手三焦經(經脈)從小拇指和無名指的指尖開始,沿着兩指的分叉處手腕的外表,向上經手臂外側的兩塊骨頭之間。在肘部後側的肘外側肌肉沿着肩膀向上,與少陽經絡相交,然後下入胸前的缺盆(鎖骨上窩),在膻中穴(胸前正中央)分開,分散分佈在心包和橫膈膜中。一條支脈從膻中穴和缺盆穴向上,經過脖子、耳朵後部和耳廓,彎下來到下巴,仍然進入臉頰;另一條支脈從耳後進入耳前,又從上關穴(眉梢)相交,一直到眼睛尖銳的內眼角處結束。這條經絡血液少而氣血多,如果有異常,會導致耳鳴、喉嚨腫痛、麻痺;發病時會自發出汗,耳後疼痛,同時伴有眼睛尖銳內眼角疼痛,肩部、肘部和手臂外側都會疼痛,小拇指和無名指也會像廢了一樣。
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眥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上缺盆,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銳眥循。一支銳眥大迎下,合手少陽抵䪼根,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屬膽仍從脅裡過,下入氣衝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趾次趾分。一支別從大趾去,三毛之際接肝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痎瘧疾,胸脅髀膝至脛骨,絕骨踝痛及諸節。
白話文:
少陽膽經從兩眼前端開始,沿著前額,經過耳後,再到風池穴。手少陽三焦經從肩上開始,與少陽膽經在缺盆穴(耳後)交會,其中一條支線穿過耳後,進入耳內,再從耳前銳眥穴出來。另外一條支線從銳眥穴向下,匯入手少陽三焦經,到達下巴根,再往下經過頰車穴和缺盆穴(耳後),進入胸腔,穿過膈肌,與肝經相連。膽經從脅部通過,向下進入氣沖穴(大腿根),沿著毛髮邊緣環繞,橫向進入髀厭穴和環跳穴,直線經過缺盆穴(耳後)、腋下和膺中穴。經過季脅穴(肋骨下緣),進入髀厭穴,出膝蓋外側的陽陵泉穴,沿著外輔骨和絕骨,經過踝骨前,到達足跗骨和腳趾。其中一條支線從大拇指開始,與肝經相連。
此經氣多血少,症狀表現為口苦、愛嘆息,心脅疼痛難以轉移,面部發黃,足部發熱,身體沒有光澤。引發的頭痛連接銳眥穴,缺盆穴腫痛並伴有兩腋疼痛,頸部兩側有腫塊或癭,盜汗、發抖、瘧疾,胸脅、髀、膝、脛骨,絕骨和踝骨疼痛。
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衝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腨內廉陰股衝,環繞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逢。上貫膈裡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頰裡環唇內,支者便從膈肺通。此經血多氣少焉,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小腹腫,面塵脫色及咽乾。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症還須仔細看。
白話文:
肝經在腳上,腳大拇指指尖毛髮叢生的位置。腳背上方太衝穴附近穿過,在腳踝前一寸處進入中封穴。在腳踝上方,與脾經筋脈交會後,沿著小腿內側陰股衝穴向上,繞過生殖器官抵達小腹,與胃經相連、與膽經相會。經脈往上穿過橫膈膜,分佈在胸脅兩側,沿著喉嚨、下巴、鼻子、眼睛周圍向上,在頭頂與督脈相連,支脈還回到眼睛周圍。經脈往下連接臉頰內側,環繞著嘴脣,支脈則從橫膈膜和肺通到腸胃。
這條經脈血多氣少,因此動了就會腰痛、屈伸困難,男性會得疝氣,女性會小腹腫脹,臉色臘黃、咽喉乾燥。其所造成的疾病有胸悶、嘔吐、腹瀉、排尿困難,有時還會遺尿或得疝氣。臨牀上看病時還需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