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洗灸瘡

凡著灸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湯溫洗瘡周圍約一二尺。令驅逐風氣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滯。自然瘡疾愈。若灸瘡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內黑爛。加胡荽煎。若瘡疼不可忍。多時不效。加黃連煎神效。

白話文:

凡是燒灼的艾灸留下的傷口,就用紅皮蔥和薄荷煮成的溫熱藥湯,清洗傷口周圍大約一兩尺的範圍,讓風邪從傷口排出,也使經脈運行暢通無阻,傷口自然就會痊癒。如果艾灸的傷口結痂脫落後,用朝東南方向生長的桃樹嫩皮煮成溫熱藥湯清洗,可以保護傷口內部不受風邪侵擾。如果傷口內部腐爛發黑,就加入芫荽一起煎煮。如果傷口疼痛難忍,而且很久都沒有效果,就加入黃連一起煎煮,效果會非常顯著。

2. 貼灸瘡

資生云。貼灸瘡。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綿。冬用兔腹上白細毛。貓兒腹毛更佳。今人多以膏藥貼之。日三兩易。全不疼。但以膏藥貼。則易干爾。若要膿出多而疾除。不貼膏藥尤佳。

按柳絮竹膜兔貓毛貼瘡。恐乾燥作疼。而太乙膏、善應膏又有不對證藥。皆不宜。今只用白芷、乳香、當歸、川芎等。香油另煎膏藥貼之為要。

白話文:

關於貼灸瘡的方法,資生說:春天用柳絮,夏天用竹膜,秋天用新棉花,冬天用兔子肚子上的白色細毛,貓肚子上的毛更好。現在的人大多用膏藥貼,一天換個兩三次,完全不覺得痛。但用膏藥貼容易使傷口乾燥。如果要讓膿液排出多一點、病好得快一點,不貼膏藥反而更好。

依照書上說的,用柳絮、竹膜、兔毛、貓毛貼瘡,恐怕會因為乾燥而感到疼痛。而太乙膏、善應膏這些藥膏,又可能不對症,都不適合。現在應該只用白芷、乳香、當歸、川芎等藥材,用香油另外煎成膏藥貼敷,這才是重點。

3. 小兒戒逆灸

千金云。小兒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之。如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臟。因喜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喜病痓。其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也。吳蜀地溫。無此疾也。古方既傳之。今人不詳南北之殊。

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兒也。所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得無橫夭也。

白話文:

《千金方》說,新生兒如果沒有疾病,千萬不可以隨意施用針灸。如果胡亂針灸,會因為疼痛而驚動他的五臟,進而從喜歡玩鬧變成癲癇。黃河、洛河流域一帶,因為天氣寒冷,小孩容易罹患抽搐的疾病,所以當地人在嬰兒出生三天後,大多會用逆向針灸來預防。也用艾灸臉頰來預防口噤。如果出現口噤,就會發現舌下的脈搏急促,牙關的筋也緊繃。因為當地寒冷,所以都採取放舌下血的措施,並艾灸臉頰來預防口噤。吳國、蜀國一帶氣候溫和,沒有這種疾病。古時候的方子雖然流傳下來,但是現在的人不了解南北氣候的差異,就照著方子來用,所以反而傷害了許多小孩。因此鄉下的小孩,任其自然成長,反而都能夠安然無恙。

4. 相天時

千金云。正午以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卒急者。不可用此例。下經云。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炎暑、雷電、虹霓。停候晴明再灸。急難亦不拘此。

按日正午。氣注心經。未時注小腸經。止可灸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腕骨等穴。其餘經絡。各有氣至之時。故寶鑑云。氣不至。灸之發。千金所云午後灸之言。恐非孫真人口訣也。

白話文:

《千金方》說,正午以後才可以進行艾灸,因為那時陰氣還沒到來,艾灸的效果會很好。上午清晨時分,人體內穀氣虛弱,容易讓人頭暈目眩,不適合針灸。但如果是緊急情況,就不必拘泥於這個限制。

《下經》說,艾灸時如果遇到陰霧、大風雪、暴雨、酷暑、雷電、彩虹等天氣,要暫停,等天氣晴朗後再灸。如果是緊急情況,也不必受此限制。

按日子來說,正午時氣血會注入心經,未時會注入小腸經,這段時間只適合艾灸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腕骨等穴位。其他經絡都有其氣血到達的時間,因此《寶鑑》說,氣血沒到達時就艾灸會適得其反。《千金方》所說的午後艾灸,恐怕不是孫思邈親口傳授的秘訣。

5. 忌食物房勞

資生云。既灸。忌食豬、魚、熱面、生酒、動風冷物。雞肉最毒。而房勞尤忌。

按既灸之後。當茹淡。使胃氣和平。血氣流通。疾病隨艾氣驅出。若厚味醉酗。則血氣亂。生痰涎。阻滯病氣而不得驅逐。房勞則損精神血脈。故當守禁忌。丹溪有茹淡論、相火論。須熟讀。不獨針灸為然也。

白話文:

張元素說,剛灸完,要忌吃豬肉、魚肉、熱麵食、生酒,以及會引起身體不適的寒涼食物。其中雞肉最毒,尤其要避免房事。

通常在艾灸之後,飲食應該清淡,使脾胃功能平和,氣血順暢流通,這樣疾病就會隨著艾灸的熱氣排出體外。如果吃油膩厚重的食物或飲酒大醉,就會導致氣血紊亂,產生痰液,阻礙病氣排出。房事則會損傷精神和氣血,因此應該遵守禁忌。朱丹溪的《茹淡論》、《相火論》很重要,應該熟讀。不只是針灸後要這樣注意,其他治療方式也一樣。

6. 避人神

千金云。欲行針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與禁忌相應即可。故男忌除,女忌破,男忌戊,女忌巳。有日神忌,有每月忌,有十二時忌,有四季人神,有十二部人神,有十二部年人神,有九部旁通人神,有雜忌旁通人神,有血支血忌之類。凡醫者不能知此避忌,若逢病人厄會,

男女氣怯,下手至困。通人達士,豈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不拘此法。許希亦云,卒暴之疾,須速灸療。一日之間,止忌一時是也。千金云,癰疽疔腫喉痹客忤,尤為急。凡作湯藥,不可避凶日。覺病須臾,即宜便治。又曰,凡人卒暴得風,中時氣,凡百所苦,須急救療。

久後皆難愈。此論甚當。夫急難之際,命在須臾,必待吉日後治,已淪於鬼錄。此所以不可拘忌也。惟平居治病於未形,選天德月德等日,服藥針灸可也。

白話文:

《千金方》說,想要進行針灸,必須先了解病人年齡的宜忌,以及人神所在的位置,只要不與禁忌相衝突就可以。所以男性忌諱除日,女性忌諱破日;男性忌諱戊日,女性忌諱巳日。還有每日的禁忌、每月的禁忌、十二時辰的禁忌、四季的人神位置、十二個部位的人神位置、十二個部位的年人神位置、九個部位的旁通人神位置、雜項旁通人神禁忌、以及血支血忌之類。凡是醫生不能了解這些避忌,如果遇到病人倒楣,男女病人都氣虛體弱,下手就會感到困難。通達事理的人,哪裡會拘泥這些呢?如果遇到突發急症,就不用拘泥這些方法。許希也說,突發的疾病,必須盡快進行灸療。一天之中,只需要忌諱一個時辰就可以了。《千金方》說,癰疽、疔瘡、腫痛、喉痹、客忤等病,尤其要緊急處理。凡是煎煮湯藥,不必避開凶日。感覺到病痛,就要馬上治療。又說,凡是人突然得了風邪、中了時氣、或者各種不適,都必須緊急救治,拖延久了就很難治癒。這個說法很正確。在危急的時候,生命危在旦夕,一定要等到吉日才治療,那就已經去見閻王了。這就是為什麼不能拘泥禁忌的原因。只有平常治療還沒有顯現出來的疾病,選擇天德、月德等吉日來服藥針灸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