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針灸聚英》是明代醫學家高武於嘉靖八年(1529年)編纂的針灸專著,旨在整理、匯總歷代針灸學的重要經驗,並進一步完善經絡學說和穴位應用。本書以「經絡理論」為基礎,將古代針灸學的精髓融匯為一體,提供了系統性的指導,成為後世針灸學的重要參考。
一、背景與成書目的
高武在書中提到,傳統針灸學的經典,如《素問》、《難經》、《銅人針灸經》等,存在內容繁雜、理論互異的問題,給臨床應用帶來困難。為此,他撰寫《針灸聚英》,通過分類整理和去蕪存菁,匯總精華內容,並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實踐經驗,以便後世醫者學習和應用。
二、書籍結構與主要內容
《針灸聚英》分為四卷,內容涉及經絡、穴位、針法、灸法及其臨床應用。以下為各部分重點:
1. 經絡與穴位
- 經絡理論:詳細闡述了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循行路徑、交接關係,並繪製了經絡圖以便學習者直觀掌握。
- 穴位總結:整理全身針灸穴位,按照經絡分布,標明每個穴位的定位、主治病症及操作方法。
2. 針灸操作
- 強調針刺的深淺、角度及補瀉手法,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 提出四季針灸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針灸方法。例如,春夏宜淺刺,秋冬宜深刺;瘦人淺刺,胖人深刺。
3. 臨床應用
- 系統歸納針灸治療的適應症,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領域疾病。
- 提出針灸療法對中風、痹症、頭痛、失眠、脾胃病等病症的具體治療方案。
4. 歌訣與記憶法
- 為方便學習者記憶,本書將穴位功能和針灸方法編成歌訣。例如,《玉龍歌》、《標幽歌》等便於快速掌握穴位功能與適應症。
5. 灸法應用
- 討論了艾灸的適應症與禁忌症,並詳細記載了灸法的操作步驟及其在不同季節和體質中的應用。
三、理論特色與貢獻
-
經絡學說的系統化
- 將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循行路徑、起止穴位進行詳細說明,提供了經絡學的全景圖。
- 注重經絡與臟腑的聯繫,闡述經絡病理的傳變規律。
-
臨床實用性
- 提供每個穴位的具體操作方法及主治病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 強調辨證施治,對疾病的不同階段、不同類型進行個性化治療。
-
操作細化與創新
- 提出「補瀉法」及其應用原則,例如如何通過針刺方向和力度調節氣血平衡。
- 注重穴位的準確定位,採用「同身寸法」作為穴位測量標準。
-
歌訣便於傳授
- 針灸學內容較為複雜,高武創作了易於記憶的歌訣,既方便學習又利於流傳。
四、對後世的影響
-
針灸學的教科書
- 《針灸聚英》將理論、操作、臨床應用融為一體,成為後世針灸學習者的重要教材。
- 書中總結的針灸治療方法和經絡穴位功能至今仍在臨床廣泛應用。
-
奠定經絡理論基礎
- 將《素問》、《難經》等經典的經絡理論進一步整理和完善,為針灸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針灸國際化的啟蒙
- 本書內容簡明易懂,便於後人學習和傳播,為針灸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論支持。
五、結語
《針灸聚英》是針灸學發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其詳盡的經絡穴位總結、精確的操作規範及臨床實用性,為中醫針灸學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高武以其細緻的整理與深入的分析,為後世針灸醫學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該書不僅是針灸學的經典,更是中醫學的重要里程碑,彰顯了古代中醫在針灸理論與實踐上的智慧。
引
凡例
卷一上 (1)
卷一上 (2)
卷一上 (3)
卷一上 (4)
卷一上 (5)
卷一上 (6)
卷一上 (7)
卷一下 (1)
卷一下 (2)
卷一下 (3)
卷一下 (4)
卷一下 (5)
卷一下 (6)
卷一下 (7)
卷一下 (8)
卷一下 (9)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四上 (1)
卷四上 (2)
卷四上 (3)
卷四上 (4)
卷四上 (5)
卷四上 (6)
卷四上 (7)
卷四上 (8)
卷四下 (1)
卷四下 (2)
- 十干相生流注歌
- 十二經納天干歌
- 五子元建歌
- 周身血氣歌
- 腳不過膝手不過肘歌
- 生成數歌
- 刺法啟玄歌
- 提氣法歌
- 過關歌
- 流氣歌
- 納氣歌
- 提針歌
- 進針歌
- 龍虎交戰歌
- 龍虎飛騰歌
- 陽針男歌
- 陰針女歌
- 燒山火歌
- 透天涼歌
- 蒼龍擺尾歌
- 赤鳳搖頭歌
- 子午搗臼歌
- 梓岐風谷飛經走氣撮要金針賦
卷四下 (3)
卷四下 (4)
卷二 (11)
卷四下 (5)
卷二 (12)
卷四下 (6)
卷四下 (7)
卷四下 (8)
卷二 (13)
卷四下 (9)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