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

是動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主心。

所生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用未時,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廉端。去爪甲如韭葉。為井。木。木生火。為母。經曰。虛則補其母。)

瀉,用午時,靈道(穴在掌後一寸五分。為經。土。土生金。為子。實則瀉其子。)

手太陽小腸經屬丙火。起少澤。終聽宮。多血少氣。未時注此。

是動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

所生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用申時,後谿(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為俞。木。木生火。虛則補其母。)

瀉,用未時,小海(穴在肘內大骨外。肘端五分陷中。為合。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太陽膀胱經屬壬水。起睛明。終至陰。多血少氣。申時注此。

是動病,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似裂。是為踝厥。是主筋。

所生病,痔瘧狂癲。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於氣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補,用酉時,至陰(穴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金。金生水。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用申時,束骨(穴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為俞。水。水生木。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少陰腎經屬癸水。起湧泉。終俞府。多血少氣。酉時注此。

是動病,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然如無所見。心如懸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然。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

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用戌時,復溜(穴在足內踝上二寸動脈陷中。為經。金。金生水。虛則補其母。)

瀉,用酉時,湧泉(穴在足心陷中。為井。木。水生木。木為水之子。實則瀉其子。)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腎。(相火)起天池。終中衝。多血少氣。戌時注此。

是動病,手心熱。臂肘攣痛。腋腫。甚則胸脅肢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心包絡。

所生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

補,用亥時,中衝(穴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為井。木。木生火。為母。虛則補其母。滑氏曰。井者。肌肉淺薄。不足為使也。補井者。當補合。)

瀉,用戌時,大陵(穴在掌後兩筋間陷中。為俞。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白話文:

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

若有病症表現為聲音嘶啞,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手臂厥冷,這是心臟的問題。 疾病症狀則為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臂內側後方疼痛厥冷,手掌發熱。脈象盛者,寸口脈大且超過人迎脈兩倍;虛者,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

補法:在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取少衝穴(位於手小指內側指甲緣,距指甲約一釐米),少衝穴為井穴,屬木,木生火,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法:在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取靈道穴(位於手掌後一寸五分處),靈道穴為經穴,屬土,土生金,為子,實則瀉其子。

手太陽小腸經屬丙火,起於少澤穴,止於聽宮穴,氣血多血少氣,未時氣血充盈於此經。

若有病症表現為咽喉疼痛,頷下腫脹,不能回頭,肩膀感覺像被拔起來,手臂像被折斷,這是津液的問題。疾病症狀則為耳聾,眼睛發黃,面頰腫脹,頸部、頷下、肩膀、手臂外側後方疼痛。脈象盛者,人迎脈大且超過寸口脈兩倍;虛者,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

補法: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取後谿穴(位於手小指外側,指節後陷中),後谿穴為俞穴,屬木,木生火,虛則補其母。

瀉法:在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取小海穴(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肘端五分陷中),小海穴為合穴,屬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太陽膀胱經屬壬水,起於睛明穴,止於至陰穴,氣血多血少氣,申時氣血充盈於此經。

若有病症表現為頭痛,眼睛感覺像要脫出來,頸項感覺像被拔起來,脊柱疼痛,腰部感覺像被折斷,大腿不能彎曲,膝蓋像打結,小腿像裂開,這是踝部厥冷,這是筋的問題。疾病症狀則為痔瘡、瘧疾、狂症、癲癇,頭、囟門、頸項疼痛,眼睛發黃流淚,鼻衄,頸項、背部、腰部、臀部、膝蓋、小腿、腳都疼痛,小指不能活動。脈象盛者,人迎脈大且超過氣口脈兩倍;虛者,人迎脈反而小於氣口脈。

補法:在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取至陰穴(位於足小指外側,距指甲角約一釐米),至陰穴為井穴,屬金,金生水,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法: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取束骨穴(位於足小指外側指節後陷中),束骨穴為俞穴,屬水,水生木,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少陰腎經屬癸水,起於湧泉穴,止於俞府穴,氣血多血少氣,酉時氣血充盈於此經。

若有病症表現為飢餓但不願進食,面色黑如炭,咳嗽吐痰帶血,呼吸急促喘息,坐著想站起來,眼睛昏花好像看不見東西,心裡感覺空虛飢餓,氣不足,則容易恐懼,心神不安,好像有人要抓他,這是骨骼厥冷,這是腎的問題。疾病症狀則為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上氣,咽喉乾燥疼痛,煩躁不安,心痛,黃疸,腸鳴,脊柱、大腿內側後方疼痛,肌肉萎縮厥冷,嗜睡,腳底發熱疼痛。脈象盛者,寸口脈大且超過人迎脈兩倍;虛者,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

補法:在戌時(下午七點到九點)取復溜穴(位於足內踝上二寸,動脈搏動處),復溜穴為經穴,屬金,金生水,虛則補其母。

瀉法:在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取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湧泉穴為井穴,屬木,水生木,木為水之子,實則瀉其子。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腎(相火),起於天池穴,止於中衝穴,氣血多血少氣,戌時氣血充盈於此經。

若有病症表現為手掌心發熱,手臂肘部攣縮疼痛,腋下腫脹,嚴重時胸脅部脹滿,心裡空虛不安,心跳劇烈,面色潮紅,眼睛發黃,喜歡不停地笑,這是心包絡的問題。疾病症狀則為煩躁不安,心痛,手掌發熱。脈象盛者,寸口脈大且超過人迎脈三倍;虛者,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

補法:在亥時(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取中衝穴(位於中指端,距指甲約一釐米),中衝穴為井穴,屬木,木生火,為母,虛則補其母。滑伯仁說:井穴肌肉淺薄,不足以施針,補井穴時應當補合穴。

瀉法:在戌時(下午七點到九點)取大陵穴(位於手掌後兩筋之間凹陷處),大陵穴為俞穴,屬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