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一下 (21)
卷一下 (21)
1. 足厥陰肝經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大橫外。直季脅肋端。當臍上二寸。兩旁九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又云肘尖盡處是穴。脾之募。足少陽、厥陰之會。難經。藏會章門。疏曰。藏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灸百壯。明堂。日七壯止五百壯。素注。針八分。留六呼。
灸三壯。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痛支滿。喘息。心痛而嘔。吐逆。飲食卻出。腰痛不得轉側。腰脊冷疼。溺多白濁。傷飽身黃瘦。賁豚積聚。腹腫如鼓。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東垣曰。氣在於腸胃者。取之太陰、陽明。
不下。取三里、章門、中脘。魏士珪妻徐病疝。自臍下上至於心皆脹滿。嘔吐煩悶。不進飲食。滑伯仁曰。此寒在下焦。為灸章門、氣海。
期門,直乳二肋端。不容傍一寸五分。又曰乳直下一寸半。肝之募。足厥陰、太陰之會。銅人。針四分。灸五壯。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安臥。脅下積氣。傷寒心切痛。喜嘔酸。食飲不下。食後吐水。胸脅痛支滿。男子婦人血結胸滿。
面赤火燥。口乾消渴。胸中痛不可忍。傷寒過經不解。熱入血室。男子則由陽明而傷。下血譫語。婦人月水適來。邪乘虛而入。及產後余疾。仲景曰。傷寒腹滿譫語。寸脈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
其病欲解。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又曰。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又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又曰。陽明病。下血譫語者。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王叔和曰。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一婦人患熱入血室。醫者不識。許學士曰。小柴胡已遲。當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按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飲水腹滿。至於自汗出。則表已解。小便利。則里自和。故仲景曰。其病欲解。當俟其自愈。且肝乘肺。為侮所不勝。故曰橫。今詳文義。刺期門三字疑衍。故丹溪謂羅成之曰。仲景書非全書。其間或文有不備。或意有未盡。吾每思之。不能以無疑。此之謂歟。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
章門穴(也稱長平、脅髎),位於大橫穴的外側,在季肋骨端正下方,肚臍上方二寸,身體兩側各九寸處。取穴時,病人側臥,上腿屈曲,下腿伸直,抬臂,即可在肘尖盡處找到此穴。章門穴是脾經的募穴,也是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難經》記載,章門穴是藏腑之氣會聚的地方,治療內臟疾病應取此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六分,灸一百壯;《明堂針灸經》記載,每日灸七壯,最多灸五百壯。《素問》注釋則記載,針刺深度為八分,留針時間為六個呼吸,灸三壯。章門穴主治腸鳴、消化不良、脅肋疼痛、無法平臥、煩熱口乾、食慾不振、胸脅脹痛、呼吸困難、心痛嘔吐、反胃、飲食反流、腰痛不能翻身、腰脊寒冷疼痛、尿頻尿濁、消瘦、胃脘脹滿積聚、腹脹如鼓、腰背僵硬、四肢無力、容易驚恐、氣短氣逆、肩臂抬舉困難。東垣認為,如果氣滯在腸胃,應取太陰脾經、陽明胃經的穴位;若無效,則應取足三里、章門、中脘穴。魏士珪的妻子徐氏患疝氣,從肚臍以下一直脹到胸口,嘔吐煩悶,不吃不喝,滑伯仁建議灸刺章門、氣海穴。
期門穴,位於乳頭直下,第二肋間隙處,距乳頭旁開一寸五分,或說乳頭直下一寸半。期門穴是肝經的募穴,也是足厥陰肝經與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針刺深度為四分,灸五壯。期門穴主治胸部煩熱、胃脘脹滿、目赤嘔吐、霍亂泄瀉、腹硬如石、呼吸困難不能平臥、脅下積氣、傷寒心痛劇烈、喜嘔酸水、飲食不下、飯後嘔吐清水、胸脅脹痛、男女血瘀胸悶、面紅發熱乾燥、口乾口渴、胸痛難忍、傷寒病邪循經不解、熱邪入血室(婦女月經期間或產後)。張仲景說,傷寒腹脹神志不清,寸脈微弱而緊,這是肝氣犯脾,稱為「縱」,應刺期門穴。傷寒發熱、惡寒、口渴、腹脹、自汗、小便量少,病情將要好轉,這是肝氣犯肺,稱為「橫」,應刺期門穴。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頸項強痛或眩暈,如同結胸,心下痞硬,應刺大椎穴第一間隙、肺俞、肝俞穴,但不可發汗,否則會神志不清。如果神志不清持續五六天,應刺期門穴。婦人中風,發熱惡寒,月經來潮,七八天后,熱退脈遲,身體發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神志不清,這是熱邪入血室,應刺期門穴。陽明病下血神志不清,熱邪入血室,只有頭部出汗的,應刺期門穴。王叔和說,少陰經脈不至,腎氣虛弱,精血不足,氣血運行急速,上衝胸膈,宗氣反聚,血結於心下,陽氣下降,熱邪歸於陰部,與陰氣相搏,導致身體麻木不仁,這是屍厥,應刺期門、巨闕穴。一位婦女患熱邪入血室,醫生不知如何治療,許學士說,小柴胡湯已經晚了,應刺期門穴,因自己不會針灸,請熟練的針灸師施針,結果痊癒。
按:傷寒發熱,惡寒,口渴,飲水後腹脹,直到自汗,則表邪已解,小便量少,則裡邪自和,所以仲景說病情將要好轉,應等待其自愈。肝氣犯肺,是侮犯所不勝,故曰「橫」。今詳察原文,刺期門三字似為贅述,所以丹溪認為,仲景的著作並非全書,其中有些文字不全,有些意思未盡,自己常常思考此事,不能沒有疑問,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