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下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17)

1. 足少陽膽經

臨泣,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去俠谿一寸五分。足少陽膽脈所注為俞。木。甲乙。針二分。留五呼。灸三壯。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瘻。善齧頰。天牖中腫。淫濼。䯒酸。目眩。枕骨合顱痛。灑淅振寒。心痛。周痹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發。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

地五會,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一寸。銅人。針一分。禁灸。灸之令人羸瘦。不出三年卒。主腋痛。內損唾血。足外無膏澤。乳癰。

俠谿,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中。足少陽膽脈所溜為滎。水。膽實則瀉之。素注。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寒熱傷寒。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目眩。頰頷腫。耳聾。胸中痛不可轉側。痛無常處。東垣曰。先師潔古病苦頭痛。發時兩頰青黃。眩暈。目不欲開。

懶言。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灸俠谿。服局方玉壺丸愈。

竅陰,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少陽膽脈所出為井。金。素注。針一分。留一呼。甲乙。留三呼。灸三壯。銅人。灸三壯。針二分。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轉筋。癰疽。頭痛心煩。喉痹。舌強口乾。肘不可舉。卒聾不聞人語。魘夢。目痛小眥痛。

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又曰。少陽為樞。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取也。所謂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

今按病筋痿而顫掉者。當取竅陰、窗籠。但窗籠未有所考。恐是太陽小腸聽宮是。蓋手足太陽、少陽三脈之會。否則聽會未可知。俟當別考。

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共七葉。附著於脊之第九椎。其治在左。其藏在右。在腎之前。並胃。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其聲呼。其液泣。其色青。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知。玄生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肝者。將軍之官。決斷行焉。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之合筋也。其榮在爪。其主肺也。

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知當作見)

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得其時。則夢伏樹下不敢起。(春三月)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

臨泣穴位於足小趾次趾(第二個腳趾)本節(趾骨關節)後方,凹陷處,距俠谿穴一寸五分。是足少陽膽經的俞穴(輸穴)。屬木,與甲乙(天干地支)相對應。針刺深度二分,留針五呼(呼吸次數),艾灸三壯。主治胸部滿悶,鎖骨上窩及腋下腫瘍、廔管,善於咬頰(咬臉頰),天牖穴(耳後)腫痛,陰部濕癢,腿酸,頭暈目眩,枕骨與顱骨交界處疼痛,惡寒發抖,心痛,周身痹痛而部位不定,厥逆(肢體厥冷)氣喘,不能行走,瘧疾每日發作,婦女月經不調,脅肋部脹滿,乳癰。

地五會穴位於足小趾次趾本節後方凹陷處,距俠谿穴一寸。根據銅人(古代醫學模型)記載,針刺深度一分,禁灸,灸之則令人消瘦,不出三年便會死亡。主治腋下疼痛,內傷吐血,足部皮膚乾燥無光澤,乳癰。

俠谿穴位於足小趾次趾骨間,本節前方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的滎穴(滎穴)。屬水。膽經實證時應瀉之。根據素問記載,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艾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寒熱感冒(傷寒、溫病),熱病汗不出,眼白(目外眥)發紅,頭暈目眩,頰頷腫脹,耳聾,胸痛難以翻身,疼痛部位不定。東垣(醫家李東垣)記載:老師潔古曾患頭痛,發病時兩頰青黃,頭暈目眩,眼睛不想睜開,懶言,身體沉重,噁心欲吐,這是厥陰、太陰經合病,名為風痰,灸俠谿穴,服用局方玉壺丸而痊癒。

竅陰穴位於足小趾末端,距指甲角如韭葉(約兩毫米)。是足少陽膽經的井穴(井穴)。屬金。根據素問記載,針刺深度一分,留針一呼,甲乙日(天干地支)可留針三呼,艾灸三壯。銅人記載艾灸三壯,針刺深度二分。主治脅肋痛,咳嗽氣逆不能呼吸,手足煩熱,汗不出,抽筋,癰疽,頭痛心煩,喉嚨阻塞,舌強口乾,肘關節不能抬起,突然耳聾聽不見人說話,噩夢,眼角痛。

少陽經氣根於竅陰穴,匯聚於窗籠穴。窗籠穴即耳中。又說少陽為樞紐,樞紐錯亂,則骨節疼痛不安,因此治療骨節疼痛應取少陽經穴。視察有餘不足,骨節鬆弛不必針刺。所謂「繇」即搖動之意,應追究其根本病因。

現代分析:對於筋脈萎縮而顫抖的病症,應取竅陰、窗籠穴。但窗籠穴位置尚待考證,可能與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相同,因手足太陽、少陽三經在此交會。否則聽宮穴的定位尚不清楚,需另行考證。

肝臟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共七葉,附著於脊椎第九節,其功能主治在左,其藏精氣在右,位於腎臟之前,與胃臟相鄰。

東方屬青色,通於肝臟,開竅於目,藏精於肝。肝臟病變表現為驚恐害怕,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應歲星(木星),因此可知春氣主於頭部。其音角,其數八,因此可知病在筋。其臭臊,其聲呼,其液泣,其色青。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知,玄生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肝臟是將軍之官,主決斷。

肝臟是罷極之本(疲勞的根本),魂的住所。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與筋相合。其榮在爪,其主肺。

肝氣通於目,眼睛明亮,則能辨別黑白(見)。

肝氣虛弱,則夢見菌類、香草、生草,在適當的季節,則夢見伏在樹下不敢起來(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