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下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16)

1. 足少陽膽經

中瀆,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足少陽絡。別走厥陰。銅人。灸五壯。針五分。留七呼。主寒氣客於分肉間。攻痛上下。筋痹不仁。

陽關(一名陽陵),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銅人。針五分。禁灸。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陽陵泉,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膽脈所入為合。土。難經曰。筋會陽陵泉。疏曰。筋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又宜久留針。灸七壯至七七壯。素注。三壯。明下。一壯。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痹。腳氣。膝股內外廉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苦嗌中介然。頭面腫。足筋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髎),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之間。陽維之郄。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痹面腫。

外丘,外踝上七寸。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胸脹滿。膚痛痿痹。頸項痛。惡風寒。猘犬傷。毒不出。發寒熱。癲疾。小兒龜胸。

光明,外踝上五寸。足少陽之絡。別走厥陰。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五壯。明下。七壯。主淫濼。脛酸䯒疼。不能久立。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痹。坐不能起。補之。實則足䯒熱。膝痛。身體不仁。善齧頰瀉之。

陽輔(一名分肉),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膽脈所行為經。火。膽實瀉之。難經曰。髓會絕骨。疏云。髓病治此。難經本義曰。絕骨一名陽輔。袁氏曰。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諸髓皆屬於腎。故為髓會。素注。針三分。又曰。針七分。

留十呼。銅人。灸三壯。針五分。留七呼。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腫。筋攣。百節痠疼。實無所知。諸節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痿。喉痹。馬刀挾癭。膝䯒酸。風痹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脅痛。面塵。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絕骨外踝前節痛。

善潔面青。

懸鐘(一名絕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針灸經。尋摸尖骨者。乃是絕骨兩分開。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前尋摸絕骨間尖如前離三分。高一寸許是陽輔穴。從尋摸絕骨間尖筋骨縫中是懸鐘穴。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指微云。斜入針二寸許。灸七壯或三壯。

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腳氣。膝䯒痛。筋骨攣痛。足不收。逆氣。虛勞寒損。憂恚。心中咳逆。泄注。喉痹。頸項強。腸痔瘀血。陰急。鼻衄。腦疽。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易。中風手足不遂。

丘墟,足外踝下如前陷中。骨縫中。去臨泣三寸。又俠谿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少陽脈所過為原。膽虛實皆拔之。銅人。灸三壯。素注。針五分。留七呼。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䯒酸。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熱頸腫。腰胯疼。善太息。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

中瀆:位於大腿外側,膝蓋骨上方五寸,肌肉間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的絡穴,另有一支走向厥陰經。可灸五壯,針刺五分,留針七呼息。主治寒邪入侵肌肉間隙,導致疼痛上下傳播,筋脈麻痺不仁。

陽關(又名陽陵):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犢鼻穴外側凹陷處。可針刺五分,禁灸。主治風邪引起的麻痺不仁,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陽陵泉:位於膝蓋下方一寸,腓骨外側凹陷處,需蹲坐取穴。是膽經的經氣聚集處,屬土。難經記載為筋的會聚穴,筋病當治於此。可針刺六分,留針十呼息,得氣後應瀉針,也宜久留針,灸七壯至七七壯(古籍記載有不同灸法)。主治膝關節伸直困難,大腿外側及膝關節冷痛麻痺,腳氣,膝關節內外側麻痺,半身不遂,腳部冰冷無血色,咽喉異物感,頭面腫脹,足部筋攣縮。

陽交(又名別陽、足髎):位於足外踝上方七寸,斜向三陽經肌肉間。是陽維脈的郄穴。可針刺六分,留針七呼息,灸三壯。主治胸部滿悶腫脹,膝關節疼痛,足部不能屈曲,寒邪厥逆,驚狂,喉嚨阻塞,面部腫脹。

外丘: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可針刺三分,灸三壯。主治胸部脹滿,皮膚疼痛麻痺,頸項疼痛,畏寒怕風,狂犬咬傷毒邪不解,發熱寒戰,癲癇,小兒雞胸。

光明:位於外踝骨上方五寸,是足少陽膽經的絡穴,另有一支走向厥陰經。可針刺六分,留針七呼息,灸五壯或七壯。主治陰部濕熱,脛骨酸痛,不能久站,熱病汗不出,突然發狂,虛證則肌肉萎縮麻痺,坐起困難(宜補),實證則足部腓骨外側熱痛,膝關節疼痛,身體麻痺不仁,善於咬頰(宜瀉)。

陽輔(又名分肉):位於外踝骨上方四寸,腓骨前緣,距絕骨端三分,距丘墟穴七寸。是足少陽膽經的經脈循行路線,屬火。膽經實證時應瀉針。難經記載為髓的會聚穴,髓病當治於此。古籍記載此穴又名絕骨,諸髓皆屬於腎,故為髓會。可針刺三分或七分,留針十呼息,灸三壯或針刺五分,留針七呼息。主治腰部沉重痠痛如坐水中,膝蓋以下皮膚腫脹,筋攣縮,全身關節酸痛,渾身疼痛,疼痛部位不定,腋下腫脹萎縮,喉嚨阻塞,甲狀腺腫大,膝蓋腓骨外側酸痛,風邪引起的麻痺不仁,厥逆,口苦太息,心脅疼痛,面部浮腫,頭角頷疼痛,眼角疼痛,鎖骨上窩腫痛,汗出寒戰,瘧疾,胸脅、肋部、大腿外側、膝關節外側至外踝前緣疼痛。善於面容青黑。

懸鐘(又名絕骨):位於外踝骨上方三寸,動脈搏動處。是足三陽經的大絡穴,按壓此穴陽明脈氣消失。取穴時需先摸到絕骨,在絕骨間尖處,外離三分,高約一寸處是陽輔穴,在絕骨間尖筋骨縫中是懸鐘穴。可針刺六分,留針七呼息,灸三壯或七壯。

主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思飲食,腳氣,膝蓋腓骨外側疼痛,筋骨攣縮疼痛,足部不能屈曲,逆氣,虛勞寒損,憂鬱憤怒,胸中咳嗽氣逆,洩瀉,喉嚨阻塞,頸項僵硬,腸痔瘀血,陰莖痛,鼻出血,腦疽,大小便不通暢,鼻腔乾燥,煩悶易怒,中風手足不遂。

丘墟:位於外踝骨下方,凹陷處骨縫中,距臨泣穴三寸,也位於俠谿穴上方。是足少陽膽經的經氣起始處,膽虛實皆可針刺。可灸三壯,針刺五分,留針七呼息。主治胸脅滿悶疼痛,呼吸困難,久患瘧疾,寒戰,腋下腫脹,肌肉萎縮,厥逆,坐起困難,大腿外側疼痛,眼睛生翳膜,腿部腓骨外側酸痛,抽筋,突然疝氣,小腹堅硬,寒熱交加,頸項腫脹,腰胯疼痛,善於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