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婦人

月脈不調氣海中。三陰交穴中極攻。帶脈一壯不可過。再及肩俞斯有功。女子月事若不來。面黃嘔吐身無胎。三陰交兮曲池穴。支溝三里治無災。經脈過多通里高。行間穴與三陰交。欲斷產兮治合谷。右足內踝上寸燒。臍下二寸三分灸。灸至三壯陽氣消。復有肩井帶在內。從此妊孕絕根苗。一切冷憊灸關元。不時漏下三陰交。月水不調結成塊。用針關元水自調。

白話文:

婦女月經不調的問題,通常與氣海穴有關。可以按壓三陰交穴和中極穴來治療。帶脈的按摩力道不宜過大,再配合肩俞穴,會有不錯的效果。如果女性月經沒有來,並且出現臉色發黃、想吐卻沒有懷孕的狀況,可以按壓三陰交穴、曲池穴、支溝穴和足三里穴來治療,這樣可以平安無事。若月經量過多,可以按壓通里穴和行間穴,再配合三陰交穴。想要墮胎的話,可以按壓合谷穴,並且在右腳內踝上方一寸的地方用艾草燒灼。另外,在肚臍下方兩寸三分的地方灸療,灸到三壯可以使陽氣消退。如果再搭配肩井穴的按摩,可能會導致無法懷孕。所有因虛寒引起的身體疲憊,都可以灸療關元穴。若有不正常的漏血現象,可以按壓三陰交穴。月經不順導致結塊的情況,可以使用針灸關元穴來調和。

2. 小兒

大小五癇水溝存,百會神門與金門,須帶崑崙及巨闕,驚風腕骨最為真。瘛瘲五指掣陽谷,兼治腕骨與崑崙,風癇目戴上百會,復兼崑崙絲竹空。脫肛百會長強穴,假如卒病治太衝,角弓反張百會穴,大凡瀉痢神闕攻。赤遊風者治百會,兼治委中誠有功,秋深冷痢灸臍穴,二寸三寸動脈中。

假如吐乳灸中庭,一寸六分下亶中。羊癇豬癇灸巨闕,灸至三壯收全功。假如口有瘡蝕齦,穢臭沖人難看管,勞宮二穴各一壯,用心仔細須尋篡。卒患肚痛皮青黑,肚臍四邊各半寸,各灸三壯皆安全,鳩尾一寸三壯益。驚癇頂上旋毛中,須於此處三壯攻,耳後青絡三壯灸,炷如小麥大有功。

風癇屈指如數物,鼻上髮際治之不。一二歲者目赤眥,大指小指間後尋,一寸半灸三壯沒。夜啼百會灸三壯,囟門不合各有方,臍上臍下各五分,三穴各灸止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合,患者誠之必然康。肩腫偏墜是關元,灸止三壯誠宜然,大敦七壯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豬癇如屍厥吐沫,

巨闕三壯不可忽。寒熱灑淅食癇發,鳩尾上至五分突,宜灸三壯身即安,不灸三壯病不痊。羊癇九椎下節間,灸至三壯如服丹。又法大椎上三壯,可保小兒無災難。中間三壯鳩尾穴,大椎三壯透過間,馬癇治之自有方,僕參二穴各三壯。風府臍中各三灸,依此妙法得安康。假如犬癇兩手心,

足太陽與肋戶尋,各灸一壯病必愈。雞癇足諸陽三壯,牙疳舌爛治之強。或針或灸須承漿,遍身生瘡曲池穴,合谷三里絕骨良。通前通後共五穴,須兼膝眼二七壯。假如腋腫馬刀瘍,要知此是頭中瘡,宜治陽輔太衝穴。熱風癮疹肩髃臧,曲池曲澤環跳等,須帶合谷湧泉康。瘍腫振寒少海中,

疥癬瘡兮曲池攻,支溝陽谿陽谷等,大陵合谷後谿同。委中三里陽輔穴,崑崙穴與行間通,三陰交穴百蟲窠,十四穴治為有功。

白話文:

小兒癲癇發作時,常見手腳抽搐、眼睛上翻,可以按壓水溝穴,並搭配百會穴、神門穴、金門穴、崑崙穴、巨闕穴。若是驚風,按壓腕骨穴最有效。若瘛瘲(手腳抽搐)五指痙攣,可按壓陽谷穴,同時搭配腕骨穴和崑崙穴。風癇發作時眼睛上翻,可按壓百會穴,並搭配崑崙穴、絲竹空穴。

脫肛可按壓百會穴和長強穴。若是突然發病,可按壓太衝穴。角弓反張(身體向後彎曲)可按壓百會穴。腹瀉可按壓神闕穴。紅色的風疹可按壓百會穴,並搭配委中穴,效果很好。秋季因寒冷引起的痢疾,可以艾灸肚臍,或是肚臍上下二至三寸處的動脈。

若是吐奶,可艾灸中庭穴,再往下約一寸六分處的膻中穴。羊癲瘋、豬癲瘋可艾灸巨闕穴,灸到三壯(艾柱)效果就很好。若口內生瘡、牙齦潰爛,有惡臭,可艾灸勞宮穴,兩穴各灸一壯,要小心尋找穴位。突然肚子痛、皮膚青黑,可艾灸肚臍周圍四邊各半寸處,每處各灸三壯,都很安全,或是艾灸鳩尾穴一寸處,灸三壯也有效。驚癇發作,可艾灸頭頂旋毛中心處,灸三壯。耳朵後面青筋浮現,可灸三壯,艾柱如小麥大小,效果很好。

風癇發作時手指彎曲,好像在數東西,可按壓鼻子上方的髮際處。一兩歲的小孩眼睛紅腫,可按壓大拇指和小指間後方一寸半處,灸三壯就好。夜啼可艾灸百會穴,灸三壯。囟門(嬰兒頭頂骨未合攏處)未合攏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可以艾灸肚臍上方和下方各五分處,三個穴位各灸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就會合攏,患者一定會康復。肩部腫脹、偏墜,可按壓關元穴,灸三壯效果很好。大敦穴灸七壯,效果顯著,這樣治療就能痊癒。豬癲瘋發作時像昏死過去,吐白沫,一定要艾灸巨闕穴三壯。

忽冷忽熱的食癇,可艾灸鳩尾穴上五分處,灸三壯身體就會安穩,不灸就無法痊癒。羊癇發作,可艾灸第九椎骨下節間處,灸三壯效果如服仙丹。另一個方法,可艾灸大椎穴上三壯,能保佑小孩平安無事。或是艾灸鳩尾穴三壯、大椎穴三壯,這兩個穴位之間也可以灸。馬癲瘋有其獨特的治療方法,可艾灸僕參穴,兩穴各三壯。風府穴和肚臍各灸三壯,依此方法就能獲得健康。若是狗癲瘋,可艾灸兩手心、足太陽經和肋戶穴,各灸一壯,病就會好。雞癲瘋可艾灸足三陽經,灸三壯,牙齦潰爛、舌頭潰爛,效果很好。或是針刺或艾灸承漿穴。全身生瘡可按壓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絕骨穴。總共五個穴位,並搭配膝眼穴,灸十四壯。

若腋下腫脹如馬刀瘡,要知道這是頭上的瘡毒,可按壓陽輔穴和太衝穴。熱風引起的癮疹,可按壓肩髃穴、曲池穴、曲澤穴、環跳穴,並搭配合谷穴和湧泉穴,就能康復。腫瘍引起寒顫,可按壓少海穴。疥癬瘡,可按壓曲池穴、支溝穴、陽谿穴、陽谷穴、大陵穴、合谷穴、後谿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輔穴、崑崙穴、行間穴、三陰交穴、百蟲窩穴,這十四個穴位治療瘡瘍都有效果。

3. 疔瘡、溺死、犬傷、蛇傷、脈絕、癰疽

疔生面上與口角。須灸合谷瘡即落。若生手上灸曲池。若生背上肩井索。三里委中臨泣中。八穴灸之不可錯。行間通里少海兼。復帶太衝無病惡。假如瘰癧少海尋。此穴皮上宜先針。三十六息椎針入。入內須當定淺深。追核大小勿出核。三上三下乃出針。天池章門臨泣等。支溝陽輔百壯真。

復兼肩井手三里。肩井隨年壯為吟。癰疽發背肩井攻。再兼一穴是委中。以蒜片貼瘡上灸。如不疼兮灸至疼。愈多愈好是此病。若疼宜灸至不疼。溺水死者雖經宿。細按神經亦可救。即解死人衣帶開。速急把他臍中灸。假如人被狂犬傷。當時須灸咬處瘡。凡人若是蛇傷者。亦把咬處灸三壯。

仍以蒜片貼咬處。灸在蒜上即安康。人脈微細不見臨。或時無有不可尋。少陰經兮復溜穴。此穴宜刺圓利針。針至骨處順針去。下刺候回陽脈臨。陽脈生時方穩當。方乘此際可出針。癰疽瘡毒實難醫。患人須將竹馬騎。薄篾用量患人手。尺澤頭紋橫比齊。起循手臂至中指。尖上截斷斯為宜。

竹槓兩頭置凳上。患人去衣方可騎。須當以足微點地。比篾頭安竹槓皮。循內直上篾盡處。醫者須當墨點記。只是取中非灸區。更以薄篾量中指。中節兩紋為一寸。將篾以墨點為主。點上兩傍各一寸。是穴各灸五七炷。或五或七不可多。此法灸之無不愈。

白話文:

疔瘡

疔瘡如果長在臉上或嘴角,要灸合谷穴,瘡就會消退。如果長在手上,要灸曲池穴。如果長在背上,要灸肩井穴。另外,足三里、委中、臨泣等穴位,這八個穴位都要灸,不能搞錯。還有行間、通里、少海,再加上太衝穴,這樣就不會有病痛。如果像瘰癧(淋巴結腫大)這種病,要找少海穴,這個穴位要先針刺。針刺三十六息的時間後將針插入,要留意針刺的深淺。在追趕腫塊的時候不要把膿核刺破。將針上下提插三次後再將針取出。天池、章門、臨泣等穴位,還有支溝、陽輔,這些穴位都要灸一百壯(古代計量單位,指艾炷燃燒一次)。

同時搭配肩井和手三里穴,肩井穴的艾灸次數要依照患者的年齡,以年份計算次數。癰疽如果發在背部,就要攻肩井穴,再搭配委中穴一起治療。用蒜片貼在瘡上再進行艾灸,如果覺得不痛就灸到痛為止,這個病要灸得越多越好,如果覺得痛就灸到不痛。

溺死

溺水身亡的人,即使過了一夜,仔細按壓神經仍然可以救活。要立即解開死者的衣帶,趕緊灸他的肚臍。

犬傷

如果被瘋狗咬傷,當時就要灸傷口。

蛇傷

如果被蛇咬傷,也要在咬傷處灸三壯。再把蒜片貼在咬傷處,在蒜片上艾灸就能平安康復。

脈絕

如果人的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或是完全摸不到,這是少陰經的問題。這個時候要刺復溜穴,用圓利針刺。針刺到骨頭後順著針的方向進針,等到回陽的脈搏出現。等到陽脈恢復穩定時,就可以把針拔出。

癰疽

癰疽這種瘡毒很難治療,病人要騎在竹馬上。用薄竹片量取病人手掌的寬度,從尺澤穴的橫紋比到中指的指尖,然後把竹片在這個位置截斷。把竹槓的兩端架在凳子上,讓病人脫去衣服騎上去。病人雙腳輕輕點地,將竹片放在竹槓上並貼合皮膚,沿著竹片向上到盡頭的地方,醫生要用墨水點記。這個點只是取一個中心點,不是灸的部位。再用薄竹片量取中指,以中指中間指節的兩個橫紋為一寸,用墨點在竹片上,以這個墨點為中心,兩旁各取一寸,這些點就是穴位,每個穴位要灸五壯或七壯,不能灸太多。用這個方法艾灸,沒有治不好的。

4. 附辨

或問睛明、迎香、承泣、絲竹空。皆禁灸何也。曰。四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也。以是推之。則知睛明可灸。王注誤矣。

或問迎而奪之。隨而濟之。此固言補瀉也。然其義何如。曰。迎者逢其氣之方來。如寅時氣來注於肺。卯時氣來注大腸。此時肺、大腸氣方盛而奪瀉之也。隨者隨其氣之方去。如卯時氣去注大腸。辰時氣去注於胃。肺與大腸此時正虛而補濟之也。余仿此。

或問髎穴針入幾分。留幾呼之說。曰。愚以為初不如是相拘。蓋肌肉有淺深。病去有遲速。若肌肉厚實處則可深。淺薄處則宜淺。病去則速出針。病滯則久留針為可耳。故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也。

或問孫氏以灸為閉門趕賊何如。曰。夫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則火氣與邪氣去矣。此內經火瀉法也。又胡為而閉其門乎。至於氣針雖微。妄加無病。則氣之瀉。若河決下流。不可以其微而輕之也。孫氏之云。特歸重於火針耳。要之。言不能無弊。故曰立言難。

或問人神隨年歲巡歷於身。尻神逐日坐臨於人。若人死。此神與之俱死乎。抑出於人之身。飄流於天地間而失所依乎。抑別求人而附之乎。若別欲依人。則人人自有神矣。將飄流天地間。無人可依。神亦離散矣。既曰。神則靈變莫測者也。何必求人而附之乎。人之心為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胡不驅此神。使身安而不為針灸所犯乎。曰。人神尻神。後世術家之言。素難未有也。何足信哉。

或問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其動應衣。脈宗氣也。而不繫於補瀉之列。豈以偏穴而廢之歟。曰。此固氣之所聚。血之盛會。灸刺之禁地也。其過與不及。自有其道焉。蓋中焦之氣盛衰。而宗氣為之盈縮。取之三里。以下其氣。而宗氣之盈者消。調之三里。以補其氣。而宗氣之耗者滋。

則其氣未嘗不補瀉也。特以非別走他經。故不在諸絡之例。此所以舉豐隆而不屬虛里也歟。

或問素問、難經論針之旨何如。曰。素問博而詳。難經精而約。其道則一而已。孟子謂、博學詳說。將以反說約。二書不可偏廢也。

或問古人補瀉在井滎俞經合。然睛明、瞳子髎治目疼。聽宮、絲竹空、聽會治耳聾。迎香治鼻。地倉治口喎。風池、頭維治頭項。不繫井滎俞經合何也。曰。以其病在上取之上。其高者因而越之之意也。

素問補遺注云。動氣至而即出針。今針入穴。邪氣吸拔。推之不前。引之不後。轉之不移。必俟氣衰。然後退針豆許。如此者三而可出也。若僅能轉針而遽出之。則血隨針瀉。在於多氣少血之經。尤所當忌。吾嘗謂遺篇之補。出於後人之託。其經注一律出於一人之手。由是觀之。豈特注說未當而已邪。

十二經絡髎穴。各有流注衰王之時。按時補瀉固是。今病在各經絡者。或按時亦能去病。蓋病著於經。其經自有虛實。補虛瀉實。亦自中病也。病有一針而愈。有數針始愈。蓋病有新故淺深。新且淺。一針可愈。若深痼者。必數針可去。如服藥然。有一二劑病退。有多服至四五十劑。或累百而愈。

或問針形至微。何以能瀉有餘補不足。曰。如氣球然。方其未有氣也。則靨塌不堪蹴踢。及從竅吹之。則氣滿起胖。此虛則補之之義也。去其竅之所塞。則氣從竅出。復靨塌矣。此實則瀉之之義也。

或問素、難、長沙、東垣、竇肥卿、竇桂芳針法何如。曰。素問猶五經之載道。難經猶易之十翼。發明素問。長沙、東垣則如濂洛關閩之精思力踐。二竇猶老列荀揚文。雖曰體道。不能無偏倚駁雜。要之素問、長沙、東垣如美玉。而二竇誠為有瑕之璧也。

或問醫經小學云。出針不可猛出。必須作三四次。徐徐轉而出之。則無血。若猛出必見血也。素問補遺篇注云。動氣至而即出針。此猛出也。二說將孰從哉。曰。經絡有凝血。與欲大瀉者。當猛出。若尋常補瀉。必當從醫經小學也。

或問銅人、千金等書空穴多。十四經發揮所載空穴少。如風市、督俞、金津、玉液等。彼有此無。不同何也。曰。十四經發揮。據素問骨空篇論及王注。若銅人、千金纂。皆偏書。非岐黃正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