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洗灸瘡

凡著灸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湯溫洗瘡周圍約一二尺。令驅逐風氣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滯。自然瘡疾愈。若灸瘡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內黑爛。加胡荽煎。若瘡疼不可忍。多時不效。加黃連煎神效。

2. 貼灸瘡

資生云。貼灸瘡。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綿。冬用兔腹上白細毛。貓兒腹毛更佳。今人多以膏藥貼之。日三兩易。全不疼。但以膏藥貼。則易干爾。若要膿出多而疾除。不貼膏藥尤佳。

按柳絮竹膜兔貓毛貼瘡。恐乾燥作疼。而太乙膏善應膏又有不對證藥。皆不宜。今只用白芷乳香當歸川芎等。香油另煎膏藥貼之為要。

3. 小兒戒逆灸

千金云。小兒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之。如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臟。因喜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喜病痓。其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也。吳蜀地溫。無此疾也。古方既傳之。今人不詳南北之殊。

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兒也。所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得無橫夭也。

4. 相天時

千金云。正午以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卒急者。不可用此例。下經云。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炎暑、雷電、虹霓。停候晴明再灸。急難亦不拘此。

按日正午。氣注心經。未時注小腸經。止可灸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腕骨等穴。其餘經絡。各有氣至之時。故寶鑑云。氣不至。灸之發。千金所云午後灸之言。恐非孫真人口訣也。

5. 忌食物房勞

資生云。既灸。忌食豬、魚、熱面、生酒、動風冷物。雞肉最毒。而房勞尤忌。

按既灸之後。當茹淡。使胃氣和平。血氣流通。疾病隨艾氣驅出。若厚味醉酗。則血氣亂。生痰涎。阻滯病氣而不得驅逐。房勞則損精神血脈。故當守禁忌。丹溪有茹淡論、相火論。須熟讀。不獨針灸為然也。

6. 避人神

千金云。欲行針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與禁忌相應即可。故男忌除。女忌破。男忌戊。女忌巳。有日神忌。有每月忌。有十二時忌。有四季人神。有十二部人神。有十二部年人神。有九部旁通人神。有雜忌旁通人神。有血支血忌之類。凡醫者不能知此避忌。若逢病人厄會。

男女氣怯。下手至困。通人達士。豈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不拘此法。許希亦云。卒暴之疾。須速灸療。一日之間。止忌一時是也。千金云。癰疽疔腫喉痹客忤。尤為急。凡作湯藥。不可避凶日。覺病須臾。即宜便治。又曰。凡人卒暴得風。中時氣。凡百所苦。須急救療。

久後皆難愈。此論甚當。夫急難之際。命在須臾。必待吉日後治。已淪於鬼錄。此所以不可拘忌也。惟平居治病於未形。選天德月德等日。服藥針灸可也。

7. 炷火

千金方云。凡點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

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蜷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8. 炷火先後

資生云。千金方言。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從頭向右而漸下。先上後下。明堂云。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皆宜審之。王節齋曰。灸火須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9. 針灸避忌太乙圖序

針經曰。太乙日遊。以冬至之日。始居葉蟄之宮。從其宮數所在。日遊一處。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此太乙日遊之法也。奈行針之士。無所知者。遂將太乙所直之日。編次成圖。始自入節得主之日。從其宮至所在之處。首一終九。日徙一宮。至九日復反於一。

10. 冬至葉蟄宮說

冬至葉蟄宮圖周身之法。取九宮方位。離為上部。中五為中部。坎為下部。巽坤為二肩臂。震兌為左右脅。乾艮為左右手足。太乙遊至處。禁忌針灸。若起葉蟄。取冬至一日為首。他皆仿此。

按冬至葉蟄宮圖。載於內經者。止言八方之氣。有應其時而生物。違其時而生病。又刺癰曰。身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之。今曰諸針灸皆忌之。是與經旨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