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三 (5)
卷三 (5)
1. 洗灸瘡
凡著灸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湯溫洗瘡周圍約一二尺。令驅逐風氣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滯。自然瘡疾愈。若灸瘡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護瘡中諸風。若瘡內黑爛。加胡荽煎。若瘡疼不可忍。多時不效。加黃連煎神效。
白話文:
凡是灸治時停住火,就用赤皮蔥加薄荷煎出的湯汁,溫熱洗滌傷口周圍一到兩尺的範圍。這樣做可以驅散風氣,幫助其從傷口排出,讓經脈氣血流通不阻塞。自然而然傷口疾病就能痊癒。如果灸治後傷口痂皮脫落,可用東南方向的桃樹青嫩樹皮煎湯溫熱洗滌,可以保護傷口免受風邪侵襲。如果傷口內部發黑腐爛,可以添加香菜煎煮。如果傷口疼痛難忍,久治不愈,可以添加黃連煎煮,會有顯著效果。
2. 貼灸瘡
資生云。貼灸瘡。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綿。冬用兔腹上白細毛。貓兒腹毛更佳。今人多以膏藥貼之。日三兩易。全不疼。但以膏藥貼。則易干爾。若要膿出多而疾除。不貼膏藥尤佳。
白話文:
「資生經」說,敷貼灸瘡: 春天使用柳絮。 夏天使用竹膜。 秋天使用新棉。 冬天使用兔腹部上的白色細毛。貓腹部上的毛更佳。 現在人們多使用膏藥敷貼。一天換兩三次。完全不痛。但是隻使用膏藥敷貼,容易乾燥。如果想要膿液大量排出且痊癒快,最好不貼膏藥。
按柳絮竹膜兔貓毛貼瘡。恐乾燥作疼。而太乙膏、善應膏又有不對證藥。皆不宜。今只用白芷、乳香、當歸、川芎等。香油另煎膏藥貼之為要。
白話文:
用柳絮、竹膜、兔毛或貓毛敷貼於傷口上。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材料容易在乾燥後疼痛。而太乙膏和善應膏中又含有不適應的藥物成分。因此,都不適合使用。現在,只需要使用白芷、乳香、當歸、川芎等藥材。另外,用香油煎膏藥敷貼傷口是最重要的。
3. 小兒戒逆灸
千金云。小兒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之。如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臟。因喜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喜病痓。其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也。吳蜀地溫。無此疾也。古方既傳之。今人不詳南北之殊。
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兒也。所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得無橫夭也。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剛出生的嬰兒,身體沒有病痛,絕對不能違背規律地灸針它。如果違背規律地灸針它,就會讓嬰兒忍受疼痛,觸動它的五臟,進而導致嬰兒得羊癲瘋。河洛關中地區土地寒冷,嬰兒容易得破傷風,嬰兒出生後三天,大多會逆向灸它來預防破傷風。灸嬰兒的臉頰,是為了預防嬰兒得口噤。如果嬰兒得了口噤,它的舌頭下面脈搏跳動得很快、牙牀的筋脈緊繃不放,那是因為當地土地寒冷,必須要割破嬰兒的舌頭,讓出血來治療。而灸嬰兒的臉頰,也是為了預防口噤。吳蜀地區土地溫暖,沒有這種疾病。古方雖然有流傳下來,但現在的人不懂得分辨南北地區的差異。
4. 相天時
千金云。正午以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卒急者。不可用此例。下經云。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炎暑、雷電、虹霓。停候晴明再灸。急難亦不拘此。
白話文:
《千金要方》說:中午過後才能進行艾灸,因為此時陰氣還沒有來臨,灸火容易著穴。清晨時分,穀氣虛弱,容易讓人頭暈目眩,不適合針灸。但是,對於突發狀況,則不能拘泥於這個規定。另外,根據《下經》的記載,如果在艾灸時遇到陰霧、大風雪、暴雨、炎熱、雷電、彩虹等天氣,應暫停艾灸,等到天氣晴朗後再進行。不過,對於緊急情況,也不需要完全遵守這一規定。
按日正午。氣注心經。未時注小腸經。止可灸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腕骨等穴。其餘經絡。各有氣至之時。故寶鑑云。氣不至。灸之發。千金所云午後灸之言。恐非孫真人口訣也。
白話文:
每天正午時分,氣血會聚集在心經。未時(下午1點到3點)氣血會聚集在小腸經。這個時候只能灸以下穴位: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裏、神門、少府、少衝、少澤、前谷、後谿、腕骨等。其他經絡都有不同的時間段氣血會聚集,因此《寶鑑》中說:如果氣血未到該經絡,就灸的話,可能會導致發病。而《千金方》中所說的「午後灸之」,恐怕並不是孫思邈的祕訣。
5. 忌食物房勞
資生云。既灸。忌食豬、魚、熱面、生酒、動風冷物。雞肉最毒。而房勞尤忌。
白話文:
資生經上說,施灸後應忌食豬肉、魚肉、熱面、生酒以及容易引發風寒的冷食物品,特別指出雞肉是最需要避開的,此外,施灸後進行性生活也是特別禁忌的。
按既灸之後。當茹淡。使胃氣和平。血氣流通。疾病隨艾氣驅出。若厚味醉酗。則血氣亂。生痰涎。阻滯病氣而不得驅逐。房勞則損精神血脈。故當守禁忌。丹溪有茹淡論、相火論。須熟讀。不獨針灸為然也。
白話文:
針灸治療後,應飲食清淡,以使胃氣平和,血氣通暢,疾病隨著艾灸之氣排出。若飲食肥膩或過度飲酒,則血氣混亂,生痰涎,阻滯病氣無法排出。房事過度會損害精神血脈,因此應遵守禁慾。丹溪有《茹淡論》、《相火論》,應仔細閱讀。不只是針灸治療,其他治療方式也適用這些原則。
6. 避人神
千金云。欲行針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與禁忌相應即可。故男忌除。女忌破。男忌戊。女忌巳。有日神忌。有每月忌。有十二時忌。有四季人神。有十二部人神。有十二部年人神。有九部旁通人神。有雜忌旁通人神。有血支血忌之類。凡醫者不能知此避忌。若逢病人厄會。
白話文:
《千金方》中提到,想要進行針灸,必須先了解病人的年齡、禁忌事項以及人神的所在,避免與禁忌相衝突。因此,男性忌諱在除日進行針灸,女性忌諱在破日進行。男性忌諱戊日,女性忌諱巳日。此外,還有每日、每月、十二時辰、四季、十二部、十二部年、九部旁通、雜忌旁通等等禁忌。如果有血支血忌等問題,醫生也必須知曉。如果在病人厄會之時進行針灸,可能會有不良的後果。
男女氣怯。下手至困。通人達士。豈拘此哉。若遇卒急暴患。不拘此法。許希亦云。卒暴之疾。須速灸療。一日之間。止忌一時是也。千金云。癰疽疔腫喉痹客忤。尤為急。凡作湯藥。不可避凶日。覺病須臾。即宜便治。又曰。凡人卒暴得風。中時氣。凡百所苦。須急救療。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如果體質虛弱,就會兩眼無神,精神睏倦。品性高潔的人,怎麼會被這些小事所拘束呢?如果遇到突然發生的嚴重疾病,就不能墨守成規。許希也說,突然發生的疾病必須迅速施灸治療,即使是在一天之內,也只忌諱一個時辰。千金要方說,癰疽、疔腫、喉痹、客忤等疾病尤其緊急,凡是製作湯藥,不必避開不吉利的日期,一旦感覺到疾病的症狀,就應該立即治療。另外,古代醫書還記載:所有的人如果突然遇到風邪、中暑,或者任何疾病的困擾,都應該急救。
久後皆難愈。此論甚當。夫急難之際。命在須臾。必待吉日後治。已淪於鬼錄。此所以不可拘忌也。惟平居治病於未形。選天德月德等日。服藥針灸可也。
白話文:
如果拖延太久,通常很難治癒。這種說法非常正確。在危急時刻,生命只在一瞬間。如果堅持要等到吉日再治療,可能已經過世。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應拘泥於迷信。只有在平常生病時,在病情尚未顯現前,才適合選擇天德、月德等吉日服藥或針灸。
7. 炷火
千金方云。凡點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
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蜷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對於點灸的方法,如果穴位在坐著的時候可以施灸,就採用坐姿灸法;如果穴位在躺著的時候可以施灸,就採用臥姿灸法;如果穴位在站立的時候可以施灸,就採用立姿灸法。施灸時必須保持四肢端正,不要傾斜。如果傾斜,穴位就會不正,只能白白灼傷正常的皮膚組織。
8. 炷火先後
資生云。千金方言。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從頭向右而漸下。先上後下。明堂云。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皆宜審之。王節齋曰。灸火須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白話文:
- 資生論: 《千金方》中說,灸法應先灸陽位,再灸陰位。具體方法是:從頭頂向左漸漸灸下來,然後從頭頂向右漸漸灸下來,先上後下。
- 明堂針經: 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少數穴位,後灸多數穴位。都宜慎重確定。
- 王節齋說: 灸火應從上向下,不能先灸下部再灸上部。
9. 針灸避忌太乙圖序
針經曰。太乙日遊。以冬至之日。始居葉蟄之宮。從其宮數所在。日遊一處。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此太乙日遊之法也。奈行針之士。無所知者。遂將太乙所直之日。編次成圖。始自入節得主之日。從其宮至所在之處。首一終九。日徙一宮。至九日復反於一。
白話文:
不斷循環往復。依次這樣做。每組各得五日。乘九就得到一個節令所有的日子。現在我根據次序列出,具體記載在每組之內。讓觀察者對照圖表,就能知道每個節令太乙所在的日期位於哪個組內。這樣才能知道人身體的忌諱部位。希望行針的人瞭解並迴避這些部位。這樣才能讓人避免觸犯太乙的兇險。這就是我的初衷。 周而復始。如是次而行之。計每宮各得五日。九之則一節之日悉備。今予一條次。備細開具於逐宮之內。使觀者臨圖。即見逐節太乙所直之日在何宮內。乃知人之身體所忌之處。庶使行針之士。知迴避之。俾人無忤犯太乙之凶。乃僕之本意也。
10. 冬至葉蟄宮說
冬至葉蟄宮圖周身之法。取九宮方位。離為上部。中五為中部。坎為下部。巽坤為二肩臂。震兌為左右脅。乾艮為左右手足。太乙遊至處。禁忌針灸。若起葉蟄。取冬至一日為首。他皆仿此。
白話文:
冬至葉蟄穴位圖解
取得九宮方位:離為上部、中五為中部、坎為下部;巽坤為雙肩雙臂、震兌為左右兩脇、乾艮為左右手足。
太乙星君行走的位置,禁止針灸。
若要執行葉蟄,以冬至這一天為基準。其他穴位依此類推。
按冬至葉蟄宮圖。載於內經者。止言八方之氣。有應其時而生物。違其時而生病。又刺癰曰。身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之。今曰諸針灸皆忌之。是與經旨不合。
白話文:
依照《冬至葉蟄宮圖》中的記載,在《黃帝內經》中提到的,只有說到八方之氣,有符合其時而生長萬物,不合時令而發生疾病。另外,在治療癰瘡時,如果人身上有腫脹的地方要治療,不要在對應的特定日子切開它。如今,有人說針灸都忌諱在這些日子進行,這與《黃帝內經》的旨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