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二 (5)
卷二 (5)
1. 惡寒
有熱惡寒者。發於陽。無熱惡寒者。發於陰。
背惡寒。口中和。灸關元。
白話文:
發熱又怕冷的,病發於陽經;沒有發熱但怕冷的,病發於陰經。
背部怕冷,但口中感覺平和的,可以艾灸關元穴。
2. 惡風
有汗為中風衛病。無汗惡風為寒傷榮。
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葛根湯。
白話文:
有流汗的怕冷是中風侵犯到衛氣的表現。沒有流汗的怕冷是寒邪侵犯到經脈的表現。
先針刺風池穴、風府穴。然後給予桂枝葛根湯來治療。
3. 胸脅滿
邪氣自表侵里。必先自胸脅。以次入心腹胃。
胸脅滿兼譫語。刺期門。
白話文:
邪氣從身體表面侵入到裡面的時候,一定會先從胸部和脅部開始,然後依次進入心、腹部和胃。
如果胸脅脹滿,同時又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可以針刺期門穴。
4. 結胸
臟氣閉而不流布也。按之痛為小結。不按自痛為大結。
刺期門。刺肺俞。(嚴仁庵)婦人因血結胸。熱入血室。刺期門。又以黃連、巴豆七粒。作餅子。置臍中。以火灸之。得利為度。
白話文:
臟腑的氣機閉塞,無法正常運行散佈。按壓會感到疼痛的,稱為「小結胸」;不按壓就自行疼痛的,稱為「大結胸」。
治療方法:可針刺期門穴、肺俞穴。(嚴仁庵的觀點)婦女因血瘀導致結胸,熱邪進入血室,可針刺期門穴。另外,可用黃連和巴豆七粒製成藥餅,放在肚臍上,再用艾灸熏烤,直到排便通暢為止。
5. 咳逆
胸中氣不交也。水火相搏而有聲。故咳逆也。
刺期門。
白話文:
這是因為胸腔內的氣機運行不順暢。水和火兩種能量互相衝擊,發出聲音,所以產生了咳嗽、氣逆的症狀。可以針刺期門穴來治療。
6. 小腹滿
物聚而滿。上為氣。下為溺與血。小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證也。當出不出。積而為滿。
中痧腹虛脹。或腹中急痛。刺括委中。或奪命穴等處。
白話文:
小腹脹滿,是因為有東西聚集在那裡而造成的。向上看,可能是氣造成的;向下看,可能是小便或血造成的。如果小腹摸起來硬硬的,小便卻很順暢,這個人又像發瘋一樣,那就是血方面的問題。應該排出的血沒有排出,累積起來就會造成脹滿。
痧症導致的腹部虛脹,或是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可以針刺或刮痧委中穴,或是奪命穴等穴位來治療。
7. 煩躁
邪氣在裡。煩為內不安。躁為外不安。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俞穴。
白話文:
邪氣在身體裡面。煩是指內心感到不安寧。躁是指外在表現出不安寧。
傷寒病發作六七天後,脈象微弱,手腳冰冷,且出現煩躁不安的情形,可以用艾灸厥陰俞穴來治療。
8. 蓄血
熱毒流於下而瘀血者。
少陰證下利。便膿血者。可刺。陽明病。下血譫語。必熱入血室。頭汗出者。當刺期門。
白話文:
熱毒流竄到下半身,導致血液瘀積不通。
少陰病症出現腹瀉,大便帶有膿血,可以考慮針刺治療。陽明病症出現便血、胡言亂語,一定是熱邪侵入血室所致。如果頭部出汗,應該針刺期門穴。
9. 嘔吐
表邪傳裡。裡氣上逆。則為嘔吐。
口中和。脈微澀弱。皆灸厥陰。脈經、千金翼林氏本曰。灸厥陰五十壯。
白話文:
外感病邪如果傳入體內,導致體內氣機向上逆行,就會引起嘔吐。
如果口中沒有異常味道,脈象微弱且不流暢,這些情況都應該用艾灸來治療厥陰經。據《脈經》、《千金翼林》等醫書記載,林氏認為應該艾灸厥陰穴五十壯。
10. 戰慄
戰者正氣勝。慄者邪氣勝。邪與正爭。心戰而外慄。為病欲解也。
心氣內盛。正氣大虛。心慄而鼓頷。身不戰者。已而遂成寒逆者。宜灸之。
白話文:
戰代表體內正氣正在奮力抵抗,顫抖代表邪氣已經佔了上風。邪氣和正氣在體內互相鬥爭,內心正在交戰,而外在表現為顫抖,這表示病症正在好轉的階段。
如果體內心氣過於旺盛,但正氣卻極度虛弱,導致心臟顫動、下巴抖動,身體卻沒有顫抖的現象,過不久就會形成寒氣逆流的情況,這種情況應該要用艾灸來治療。
11. 四逆
四肢逆冷而不溫。積涼成寒。六腑氣絕於外。四肢手足寒冷。足脛寒逆。少陰也。四肢厥冷。身寒者。厥陰也。
四逆灸氣海、腎俞、肝俞。
白話文:
四肢冰冷,摸起來不溫暖,這是因為寒氣積聚所致。體內六腑的氣息衰竭到體表,導致四肢手腳寒冷,甚至腳踝小腿都感覺冰冷逆流向上,這是少陰經的問題。如果四肢冰冷且身體也感到寒冷,這是厥陰經的問題。
針對這種四肢冰冷的情況,可以使用艾灸的方式,選取氣海穴、腎俞穴和肝俞穴來治療。
12. 厥
手足逆冷。陽氣伏陷。熱氣逆伏而手足冷也。
刺內庭、大都。
龐氏曰。脈促而厥者。灸之。
白話文:
手腳冰冷,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虛弱下陷,熱氣無法正常輸佈,反而鬱積在內,所以手腳才會發冷。
可以針刺內庭穴和大都穴。
龐安時說,如果脈象急促又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可以用艾灸治療。
13. 鬱冒
郁為氣不舒。冒為神昏不清。即昏迷是也。多虛極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
鬱冒。刺太陽、少陽。並病頭痛。或冒悶。如結胸狀。當刺大椎第一間。及肺肝二俞。慎不可汗。
白話文:
「鬱」指的是氣機不順暢,「冒」指的是神志昏沉不清,也就是昏迷的狀態。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又受到寒邪侵襲所導致,或是因為過度嘔吐、腹瀉造成的。
治療「鬱冒」這種病症,可以針刺太陽經和少陽經的穴位。如果同時伴隨頭痛,或是感到頭昏、胸悶,像是有結胸的症狀,就應當針刺大椎穴下方第一節的穴位,以及肺俞穴和肝俞穴。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不可以發汗。
14. 自利
不經攻下自溏泄。
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更衣。反小者。當溫上。灸之。以消陰。
小便自利。手中不冷。反發熱。脈不至。灸少陰太谿穴。
少陰下利。便膿血者。可刺之。宜通用之。
白話文:
[自利]
沒有使用瀉下的藥物,卻自己腹瀉不止。
腹瀉且脈象微弱細澀,伴隨嘔吐和出汗,這樣必定會想排便。如果排出的尿液反而減少,就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調理上焦,並以艾灸來消散體內的陰寒之氣。
小便正常,手掌不冰冷,反而發熱,而且脈搏摸不到,可以用艾灸刺激少陰經的太谿穴。
少陰病導致的腹瀉,如果排出膿血,可以針刺治療,並宜使用通利排泄的藥物。
15. 熱入血室
男子由陽明而傷。下血譫語。婦人則隨經而入。月水適來。邪乘虛入。
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此熱入血室。刺期門。用甘草芍藥湯。不已。刺隱白。
白話文:
男子若因陽明經受邪而生病,會出現下血和胡言亂語的症狀;婦女則會隨著月經來潮時,邪氣趁虛侵入。
大約七八天後,發熱症狀消退,但脈搏變得遲緩,胸部和兩側肋骨會感到脹滿,像結胸症的樣子,還會胡言亂語。這就是邪熱進入血室的表現。可以針刺期門穴,並服用甘草芍藥湯來治療。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以再針刺隱白穴。
16. 霍亂
上吐下利。揮霍撩亂。邪在中焦。胃氣不治。陰陽乖隔。遂上吐下利。躁擾煩亂也。
乾霍亂或腹中急痛絞刺。宜刺委中及奪命穴。
白話文:
上吐下瀉,情況非常混亂,病邪停留在中焦(指脾胃所在的部位),導致胃氣無法正常運作,體內陰陽失調,於是就出現上吐下瀉、煩躁不安的症狀。
至於乾霍亂,或是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像被絞刺一樣,應該針刺委中穴和奪命穴。
17. 腹痛
有實有虛。寒熱燥屎舊積。按之不痛為虛。痛為實。合灸不灸。令病人冷結。久而彌困。氣衝心而死。刺括委中穴。
白話文:
腹痛的原因有實證和虛證兩種。病因可能是寒冷、發熱、腸道乾燥、宿便堆積等。按壓腹部,如果不會感到疼痛,屬於虛證;按壓會感到疼痛,則屬於實證。應該施以艾灸卻不灸,會使病人寒氣凝結,久而久之病情更加嚴重,導致氣血上衝心臟而死亡。可以針刺委中穴來治療。
18. 陰毒陰證
陰病盛。則微陽消於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築痛。厥逆或冷。六脈沉細。
陰毒灸關元、氣海。
白話文:
陰的病邪過於旺盛,就會使微弱的陽氣在上方消散,所以身體會感到沉重,四肢冰冷,肚臍周圍及腹部有脹痛感,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現象,或是身體冰冷,六脈呈現沉細的狀態。
陰毒的病症,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治療關元穴和氣海穴。
19. 太陽少陽並病
刺肺俞肝俞,如頭痛刺大椎。
白話文:
治療太陽和少陽同時發病的狀況,可以針刺背部的肺俞穴和肝俞穴,如果出現頭痛,則可以針刺頸後的大椎穴。
20. 小便不利
邪蓄於內。津液不行。
陰寒甚。下閉者。灸之。陰證。小便不利。必陰囊縮入小腹。痛欲死者。灸石門。
白話文:
體內有邪氣積聚,導致體內的水液運行不順暢。
如果是因為陰寒過盛,導致下部閉塞不通的狀況,可以用艾灸來治療。如果是屬於陰證,出現小便不順利,而且一定會伴隨陰囊收縮進入腹部,疼痛到快要死的情況,可以用艾灸石門穴來治療。
21. 不仁
不柔和。癢痛寒熱皆不知。正氣為邪氣閉伏。鬱而不散。血氣虛少故也。
若越人入診虢太子屍厥。以鬱冒不仁為可治。刺之而濟痊者。神醫之診也。設脈浮洪。汗如油。喘不休。體不仁。越人其能治哉。(以上見劉氏傷寒治例)
白話文:
身體變得不溫和、不協調。感覺不到搔癢、疼痛、寒冷或發熱。這是因為身體的正氣被邪氣壓制,無法疏散開來,導致氣血虛弱不足的緣故。
如果像扁鵲診斷虢太子屍厥(昏迷)時,認為是氣機鬱結、蔽塞導致的身體麻木,然後透過針刺就治好的情況,那才是神醫的診斷。但如果脈象呈現浮大而有力、汗如油一般、呼吸急促不止、加上身體麻木,這樣的情況,扁鵲也恐怕難以治療吧!(以上出自劉氏《傷寒治例》)
22. 雜病
23. 風
大率主血虛氣虛。火與濕。多痰。
中風神闕、風池、百會、曲池、翳風、風市、環跳、肩髃。皆可灸之。以鑿竅疏風。又針以道氣。
白話文:
大體上來說,中風主要與血虛、氣虛有關,也可能與體內有火氣或濕氣、痰多有關。
治療中風,可以艾灸神闕穴、風池穴、百會穴、曲池穴、翳風穴、風市穴、環跳穴、肩髃穴。這些穴位都可以用艾灸來治療,目的是為了開竅、疏通風邪。此外,還可以透過針灸來導引體內氣的運行。
24. 寒
見傷寒。
陰寒及陷下脈絕者。宜灸之。
白話文:
見到傷寒這種病症。
如果是陰寒很盛,並且出現脈象沉微甚至摸不到的狀況,應該用艾灸來治療。
25. 發熱
有寒熱、潮熱、煩熱、往來熱。
熱病汗不出。商陽、合谷、陽谷、俠谿、厲兌、勞宮、腕骨以導氣。熱無度不止。陷谷。血以泄熱。
白話文:
發熱的種類有:寒熱(發冷又發熱)、潮熱(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煩熱(心中煩躁的發熱)、以及往來熱(發熱與不發熱交替出現)。
發熱的疾病,如果沒有流汗,可以按壓或針灸商陽穴、合谷穴、陽谷穴、俠谿穴、厲兌穴、勞宮穴、腕骨穴,來疏導氣的運行。如果發熱沒有節制、持續不斷,可以按壓或針灸陷谷穴。也可以用放血的方法來洩除熱氣。
26. 腹痛
有實有虛。有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痰驚、痰食、瘡、痧、疝。
實痛宜刺瀉之。太衝、三陰交、太白、太淵、大陵。邪客經絡。藥不能及者。宜灸氣海、關元、中脘。
白話文:
腹痛的原因有虛實之分。可能因為寒氣、氣滯、瘀血、積熱、風濕、痰驚、痰食、瘡瘍、痧症、疝氣等引起。
屬於實證的疼痛,適合用針刺放血的方式治療。可以選取太衝穴、三陰交穴、太白穴、太淵穴、大陵穴等穴位。如果病邪侵犯經絡,藥物無法達到效果時,可以考慮用艾灸的方式來治療,選取的穴位有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