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5)

1.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

足大指爪甲後為三毛。三毛後橫紋為聚毛。去、相去也。足厥陰起於大指聚毛之大敦穴。循足跗上廉。歷行間、太衝。抵內踝一寸之中封也。

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

自中封上踝。過三陰交。歷蠡溝、中都。復上一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至膝關、曲泉。

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

髀內為股。臍下為小腹。由曲泉上行。循股內之陰包、五里、陰廉。遂當衝門、府舍之分。入陰毛中。左右相交。環繞陰器。抵小腹。而上會曲骨、中極、關元。復循章門至期門之所。挾胃屬肝。下日月之分絡於膽也。

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目內廉深處為目系。頏顙。咽顙也。自期門上貫膈。行食竇之外。大包之裡。散布脅肋。上雲門、淵液之間。人迎之外。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行大迎、地倉、四白、陽白之外。連目系。上出額。行臨泣之裡。與督脈相會於巔頂之百會也。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前此連目繫上出額。此支從目系下行任脈之外。本經之裡。下頰裡。交環於唇口之內。

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此交經之支。從期門屬肝處別貫膈。行食竇之外。本經之裡。上注肺。下行至中焦。挾中脘之分。以交於手太陰也。

是經多血少氣。丑時氣血注此。受足少陽之交。凡一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穴。刺深一分。留二呼。

大敦,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一云。內側為隱白。外側為大敦。足厥陰肝脈所出為井。木。銅人。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主五淋。卒疝七疝。小便數遺不禁。陰頭中痛。汗出。陰上入小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腹脹腫病。小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人。婦人血崩不止。陰挺出。陰中痛。

行間,足大指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溜為滎。火。肝實則瀉之。素注。針三分。銅人。灸三壯。針六分。留十呼。主嘔逆洞泄。遺溺癃閉。消渴嗜飲。善怒。四肢滿。轉筋。胸脅痛。小腹腫。咳逆嘔血。莖中痛。腰疼不可俯仰。腹中脹。小腸氣。肝心痛。色蒼蒼如死狀。

終日不得息。癲疾短氣。便溺難。七疝寒疝。中風。肝積肥氣。發痎瘧。婦人小腹腫。面塵脫色。經血過多不止。崩中。小兒急驚風。東垣曰。前陰臊臭。前陰者。足厥陰脈絡循陰器。出挺末。凡臭。心之所主。入肝為臊。於肝經瀉行間。是治本。後於心經瀉少衝。是治標。

按難經謂肝臭臊。心臭焦。脾臭香。肺臭腥。腎臭腐。五臟各有臭。而皆心主之故。瀉行間。為治本。次瀉少衝。是治標。試效方序中治腋臭。亦同此法。蓋腋下是極泉穴。心脈所發。腋臭亦屬臊。故治法與前陰臊臭不殊。藥用柴胡草龍膽、車前子黃連。以瀉心肝二經也。

太衝,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云一寸半內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注為俞。土。素問。女子二七。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又診病人太衝脈有無。可以決死生。銅人。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主心痛脈弦。馬黃。瘟疫。肩腫吻傷。虛勞浮腫。腰引小腹痛。

兩丸騫縮。溏泄遺溺。陰痛。面目蒼色。胸脅支滿。足寒。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大便難。便血。小便淋。小腸疝氣痛。㿉疝。小便不利。嘔血嘔逆。發寒。嗌乾善渴。肘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馬刀。瘍瘻唇腫。女子漏下不止。小兒卒疝。

中封(一名懸泉),足內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素注。一寸半。仰足取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肝脈所行為經。金。銅人。針四分。留七呼。灸三壯。主㾬瘧。色蒼蒼。發振寒。小腹腫痛。食怏怏繞臍痛。五淋不得小便。足厥冷。身黃有微熱。不嗜食。身體不仁。寒疝。腰中痛。或身微熱。痿厥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

蠡溝(一名交儀),內踝上五寸。足厥陰絡別走少陽。銅人。針二分。留三呼。灸三壯。下經。灸七壯。主疝痛。小腹脹滿。暴痛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背拘急不可俯仰。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石。足脛寒酸。屈伸難。女子赤白淫下。月水不調。氣逆則睪丸卒痛。實則挺長。瀉之。虛則暴癢。補之。

中都(一名中郄),內踝上七寸䯒骨中。與少陰相直。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腸澼。㿉疝。小腹痛。不能行立。脛寒。婦人崩中。產後惡露不絕。

膝關,犢鼻下二寸傍陷中。銅人。針四分。灸五壯。主風痹。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咽喉中痛。

曲泉,膝股上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文頭取之。足厥陰肝脈所入為合。水。肝虛則補之。銅人。針六分。留十呼。灸三壯。主㿉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則身目眩痛。汗不出。目䀮䀮。膝關痛。筋攣不可屈伸。

發狂。衄血下血。喘呼。小腹痛引咽喉。房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痢膿血。陰腫。陰莖痛。䯒腫。膝脛冷疼。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浸股內。小腹腫。陰挺出。陰癢。

**位置:** 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筋之間

**取穴方法:** 屈膝取穴,在膝蓋內側找到凹陷處

**刺法:** 針刺六分,灸三壯

**主治:** 腰痛、臀痛、腹部疼痛、小便困難、遺尿、女性月經不調

五里,氣衝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銅人。針六分。灸五壯。主腹中滿。熱閉不得溺。風勞嗜臥。

陰廉,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銅人。針八分。留七呼。灸三壯。主婦人絕產。若未經生產者。灸三壯。即有子。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大橫外。直季脅肋端。當臍上二寸。兩旁九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又云肘尖盡處是穴。脾之募。足少陽、厥陰之會。難經。藏會章門。疏曰。藏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灸百壯。明堂。日七壯止五百壯。素注。針八分。留六呼。

灸三壯。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不嗜食。胸脅痛支滿。喘息。心痛而嘔。吐逆。飲食卻出。腰痛不得轉側。腰脊冷疼。溺多白濁。傷飽身黃瘦。賁豚積聚。腹腫如鼓。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東垣曰。氣在於腸胃者。取之太陰、陽明。

不下。取三里、章門、中脘。魏士珪妻徐病疝。自臍下上至於心皆脹滿。嘔吐煩悶。不進飲食。滑伯仁曰。此寒在下焦。為灸章門、氣海。

期門,直乳二肋端。不容傍一寸五分。又曰乳直下一寸半。肝之募。足厥陰、太陰之會。銅人。針四分。灸五壯。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安臥。脅下積氣。傷寒心切痛。喜嘔酸。食飲不下。食後吐水。胸脅痛支滿。男子婦人血結胸滿。

面赤火燥。口乾消渴。胸中痛不可忍。傷寒過經不解。熱入血室。男子則由陽明而傷。下血譫語。婦人月水適來。邪乘虛而入。及產後余疾。仲景曰。傷寒腹滿譫語。寸脈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

其病欲解。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又曰。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又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又曰。陽明病。下血譫語者。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王叔和曰。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一婦人患熱入血室。醫者不識。許學士曰。小柴胡已遲。當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按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飲水腹滿。至於自汗出。則表已解。小便利。則里自和。故仲景曰。其病欲解。當俟其自愈。且肝乘肺。為侮所不勝。故曰橫。今詳文義。刺期門三字疑衍。故丹溪謂羅成之曰。仲景書非全書。其間或文有不備。或意有未盡。吾每思之。不能以無疑。此之謂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