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四下 (3)
卷四下 (3)
1. 胸背脅
胸滿經渠與陽谿,後谿三間間使宜。
陽陵三里曲泉穴,足臨泣等九穴醫。
假如胸痹治太淵,胸膊悶兮肩井痊。
胸脅痛者天井穴,支溝間使太白連;三里大陵丘墟等,陽輔八穴實為便。
胸中澹者間使宜,胸滿支腫治膈俞,再兼內關通二穴,得效最速定不遲。
胸脅引滿腹下廉,丘墟俠谿腎俞連。
假如胸煩期門穴,胸中煩者亶中安。
肩背痠疼治風門,肩井中渚支溝焚;後谿腕骨委中穴,次第治之病不存。
心胸痛者治尺澤,內關大陵三穴著。
胸滿血膨有積塊,霍亂腸鳴喜噫帶,三里期門向外針,二寸不補亦不瀉。
假如脅滿章門奇,脅痛陽谷腕骨宜,支溝膈俞及申脈,缺盆腫足臨泣醫。
脅與脊引肝俞燒,背膊項急大椎焦。
腰背強直難轉側,腰俞肺俞二穴高。
腰脊痛楚委中頭,再兼一穴是復溜。
腰背傴僂風池穴,並治肺俞病即瘳。
背拘急者治經渠,肩背相引二間宜,商陽委中崑崙穴。
假如偏脅背痹痛,須治魚際委中穴,可保此病無根株。
背痛魚際與經渠,崑崙京骨及丘墟。
脊膂強痛委中穴,腰背俱疼治風池,天牖合谷崑崙等,四穴善治身不疲。
脊肉牽疼難屈伸,合谷復溜崑崙真。
胸連脅痛期門穴,宜於此處先入針;章門穴與丘墟穴,行間湧泉須細尋。
肩痹痛者治肩髃,宜兼天井與曲池,並治關衝與陽谷,五穴仔細疾不居。
白話文:
胸部脹滿,可以按壓經渠穴和陽谿穴。後谿穴、三間穴、間使穴也適用。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曲泉穴,以及足臨泣穴等九個穴位都可用來治療。
如果胸痹,可治療太淵穴。胸部和背部感到悶脹,可按壓肩井穴來痊癒。胸脅疼痛,則可按壓天井穴,並配合支溝穴、間使穴、太白穴一起治療。足三里穴、大陵穴、丘墟穴等,以及陽輔穴共八個穴位,都非常方便使用。
胸中淡悶不適,可按壓間使穴。胸部脹滿腫痛,則可按壓膈俞穴。再加上內關穴,這兩個穴位一起使用,效果最快且不會延誤病情。胸脅牽引脹滿感,可按壓下廉穴,並配合丘墟穴、俠谿穴、腎俞穴一起治療。
如果胸中煩悶,可按壓期門穴。胸中煩躁不安,則可按壓亶中穴使其安寧。肩背痠痛,可按壓風門穴,並搭配肩井穴、中渚穴、支溝穴來治療。後谿穴、腕骨穴、委中穴,依序治療便可使疾病消失。
心胸疼痛,可按壓尺澤穴,並配合內關穴、大陵穴這三個穴位。胸部脹滿、血瘀膨脹有腫塊,以及霍亂腸鳴、打嗝等症狀,可針刺足三里穴和期門穴,向外針刺二寸,不需要補瀉手法。
如果脅肋脹滿,可按壓章門穴,效果奇佳。脅肋疼痛,可按壓陽谷穴和腕骨穴。並配合支溝穴、膈俞穴和申脈穴,以及缺盆穴、足部腫脹可按壓足臨泣穴來治療。
脅肋和背部牽引疼痛,可按壓肝俞穴。背部和頸部僵硬,可按壓大椎穴。腰背強直難以轉動,可按壓腰俞穴和肺俞穴。腰脊疼痛難受,可按壓委中穴,並配合復溜穴。腰背彎曲駝背,可按壓風池穴,並搭配肺俞穴,疾病即可痊癒。
背部拘急不適,可按壓經渠穴。肩背互相牽引疼痛,可按壓二間穴。商陽穴、委中穴、崑崙穴也適用。如果是偏側的脅肋和背部疼痛,必須按壓魚際穴和委中穴,這樣可以確保疾病不會復發。背痛,可按壓魚際穴和經渠穴,以及崑崙穴、京骨穴和丘墟穴。
脊柱和腰部僵硬疼痛,可按壓委中穴。腰背都感到疼痛,可按壓風池穴。天牖穴、合谷穴、崑崙穴等,這四個穴位能有效治療身體疲勞。脊椎肌肉牽拉疼痛難以彎曲,可按壓合谷穴、復溜穴、崑崙穴。胸部連接脅肋疼痛,可先按壓期門穴進行針灸。章門穴和丘墟穴,以及行間穴和湧泉穴,都需要仔細尋找穴位。
肩膀痹痛,可按壓肩髃穴,並配合天井穴和曲池穴。以及關衝穴和陽谷穴,仔細按壓這五個穴位,疾病就不會持續存在。
2. 手足腰腋女人
手臂痛難舉,曲池;須兼尺澤與肩髃。三里、少海、太淵等;陽池、陽谷與陽谿;前谷、合谷、液門穴、外關、腕骨,次第醫。臂寒,曲澤與神門;臂內廉痛,太淵焚;臂腕側痛,治陽谷;手腕搖動,曲澤存。腋痛,少海、間使宜;少府、陽輔與丘墟,須兼申脈、足臨泣。腕勞,天井治曲澤;間使、中渚與陽谿、陽谷、太淵、腕骨等。
列缺、液門,十穴醫。手腕無力,列缺中。肘臂痛者,肩髃攻;曲池、通里、手三里,四穴能除肘臂疼。肘攣,曲澤及肩髃、少海、間使與後谿;復兼大陵、魚際等,七穴馴治,病自除。肩背痠重,治支溝;肘臂手指難屈憂,曲池、三里、外關等。
兼治中渚,病即瘳。手臂麻木,天井宜;外關、支溝與曲池、陽陵、腕骨、上廉等。
再兼合谷與經渠。手臂冷痛,肩井中、曲池、下廉,三穴攻。手指拘攣並筋緊,曲池、陽谷、合谷同。手熱,曲池與內關、曲澤、列缺、經渠間、太淵、中衝、少衝等,勞宮,九穴病必安。臂腫,經渠、曲池中、通里、中渚、合谷同;併兼液門、手三里,治之立待有神功。風痹手攣不舉證,尺澤、曲池、合谷應;差點拘攣,皆不安。
偏風、癮疹、喉痹等;胸脅䐜滿及筋緩、無力、皮膚枯燥病,曲池先瀉後補宜;肩髃、手三里為證。肩膊煩疼,治肩髃;兼帶肩井與曲池。五指皆疼,外關穴;手攣皆疼,少商醫。掌中熱者,列缺巔;宜兼經渠與太淵。腋肘腫兮,治曲澤;小海、間使、大陵痊。腋下腫者,陽輔宜;足臨泣兮與丘墟。腰痛,肩井、環跳穴。
陰市、三里、委中煨;承山、陽輔、崑崙穴;復兼腰俞與腎俞。兩腿如水,陰市中;挫閃腰疼、脅肋疼,尺澤、曲池、合谷穴、三陰交穴與陰陵、行間、三里、手三里。腰疼難動,風市攻;再兼委中、行間穴,三穴治之,誠有功。腰脊強痛,治腰俞;委中、湧泉、小腸俞、膀胱俞穴,宜兼治。腰腳痛者,環跳宜;風市、陰市、委中等。
承山、崑崙、申脈醫。腰膝內痛,治委中、三里、三陰交穴同。腿膝痠疼,環跳穴、陽陵、丘墟,三穴攻。腳膝痛者,委中燒;三里、曲泉、陽陵焦、風市、崑崙、解谿等,以上七穴最為高。膝胻股腫,治委中、三里、陽輔、解谿同;再及承山,通五穴。腰如坐水,陽輔攻。足痿不收,治復溜;風痹腳胻麻木憂,宜治環跳、風市攻。
足麻痹等,環跳、丘、陰陵、陽輔、太谿穴;兼治至陰,五穴瘳。腳氣,肩井、膝眼中、風市、三里、承山同、太衝、丘墟、行間穴。髀樞痛者,環跳攻;陽陵、丘墟,共三穴,病者治此為有功。足寒熱兮,治三里、委中、陽陵、復溜底、然谷、委中、置骨焦、下廉、風市,共七穴。足寒如水,腎俞高。渾身戰慄及䯒疼,承山、金門,二穴觀。
足胻寒者,復溜穴;兼治申脈、厲兌端。足攣,腎俞、陽陵燒;陽輔、絕骨,皆宜焦。月事不利,治中極;再兼一穴三陰交。過時不止,隱白巔;下經冷來,治關元。假如女人漏不止,太衝、三陰交為便。血崩,氣海與大敦、陰谷、太衝、然谷焚、三陰交穴與中極,七穴治之,病不存。瘕聚,關元,病必除;赤白帶,治白環俞。
白話文:
手足腰腋女人諸症治療方法:
手臂疼痛難以舉起,可用曲池穴,並需配合尺澤、肩髃穴。三里、少海、太淵等穴,陽池、陽谷、陽谿穴,前谷、合谷、液門穴,外關、腕骨穴等,可依次施治。手臂冰冷,可用曲池、神門穴;手臂內側疼痛,可用太淵穴;手臂腕部外側疼痛,可用陽谷穴;手腕搖晃,可用曲澤穴。腋下疼痛,可用少海、間使穴,並配合少府、陽輔、丘墟穴及申脈、足臨泣穴。手腕勞累,可用天井、曲澤穴;間使、中渚、陽谿、陽谷、太淵、腕骨等穴,列缺、液門等十穴,也可施治。手腕無力,可用列缺、中渚穴;肘臂疼痛,可用肩髃穴;曲池、內關、手三里四穴能治療肘臂疼痛;肘部拘攣,可用曲澤、肩髃、少海、間使、後谿、大陵、魚際等七穴。肩背痠重,可用支溝穴;肘臂手指難以屈伸,可用曲池、三里、外關、中渚穴;手臂麻木,可用天井、外關、支溝、曲池、陽陵泉、腕骨、合谷、經渠穴;手臂冷痛,可用肩井、曲池、下廉等穴;手指拘攣、筋緊,可用曲池、陽谷、合谷穴;手熱,可用曲池、內關、曲澤、列缺、經渠、太淵、中衝、少衝、勞宮九穴;臂腫,可用經渠、曲池、內關、中渚、合谷、液門、手三里穴;風痹、手部拘攣不能抬起,可用尺澤、曲池、合谷穴;偏風、癮疹、喉痺、胸脅脹滿、筋緩無力、皮膚乾燥等症,可用曲池穴,先瀉後補;肩膊疼痛,可用肩髃、肩井、曲池穴;五指疼痛,可用外關穴;手部拘攣疼痛,可用少商穴;掌心發熱,可用列缺、經渠、太淵穴;腋下及肘部腫痛,可用曲澤、小海、間使、大陵穴;腋下腫痛,可用陽輔、足臨泣、丘墟穴;腰痛,可用肩井、環跳、陰市、三里、委中、承山、陽輔、崑崙、腰俞、腎俞穴;兩腿浮腫,可用陰市穴;腰痛、肋痛,可用尺澤、曲池、合谷、三陰交、陰陵泉、行間、三里穴;腰痛難以活動,可用風市、委中、行間穴;腰脊強痛,可用腰俞、委中、湧泉、小腸俞、膀胱俞穴;腰腳疼痛,可用環跳、風市、陰市、委中、承山、崑崙、申脈穴;膝蓋內側疼痛,可用委中、三里、三陰交穴;腿膝痠痛,可用環跳、陽陵泉、丘墟穴;腳膝疼痛,可用委中、三里、曲泉、陽陵泉、風市、崑崙、解谿穴;膝蓋及大腿腫脹,可用委中、三里、陽輔、解谿、承山穴;腰部像坐水一樣不舒服,可用陽輔穴;腳痿不能收縮,可用復溜穴;風痹腳部麻木,可用環跳、風市穴;腳部麻木,可用環跳、丘墟、陰陵泉、陽輔、太谿穴;腳氣,可用肩井、膝眼、風市、三里、承山、太衝、丘墟、行間穴;髖關節痛,可用環跳、陽陵泉、丘墟穴;腳部冷熱,可用三里、委中、陽陵泉、復溜、然谷、下廉、風市穴;全身發抖、疼痛,可用承山、金門穴;腳部冰冷,可用復溜、申脈、厲兌、端穴;腳部拘攣,可用腎俞、陽陵泉、陽輔、絕骨穴;月經不調,可用中極、三陰交穴;月經超過時間,可用隱白穴;經期下腹部寒冷,可用關元穴;月經過多,可用太衝、三陰交穴;血崩,可用氣海、大敦、陰谷、太衝、然谷、三陰交、中極穴;腹部腫塊,可用關元穴;赤白帶下,可用白環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