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四下 (1)
卷四下 (1)
1. 痰喘咳嗽
咳嗽,列缺與經渠。須用百壯灸肺俞。 尺澤,魚際,少澤穴。前谷,解谿,崑崙隈。 亶中七壯不可少。再兼三里實相宜。 咳嗽飲水治太淵。引兩脅痛肩俞間。 引尻痛兮魚際上。咳血列缺三里灣。 肺俞,百勞,乳根穴。風門,肺俞,咳血關。 唾血內損治勞宮。間使,神門,太淵同。 魚際瀉兮尺澤補。曲泉,太谿只在中。
肝脾三壯肺俞兮。終及然谷與太衝。 唾血振寒治太谿。三里,列缺,太淵宜。 嘔血曲池神門穴。魚際通前三穴醫。 吐膿不愈治亶中。吐濁尺澤間使攻。 列缺,少商與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 嘔食不化治太白。嘔吐通里與曲澤。 勞宮,陰陵,太谿中。照海,太衝,大都穴。 通谷,胃俞與肺俞。再兼一穴是隱白。
患者嘔逆治大陵。嘔噦太淵治之寧。 喘嘔欠伸經渠上。治之無恙樂昇平。 上喘曲澤大陵中。神門,魚際,三間攻。 商陽,解谿,崑崙穴。亶中,肺俞,十穴同。 喘嗽隔食治膈俞。喘滿三間商陽宜。 肺脹氣搶脅下痛。陰都,太淵,肺俞除。 喘息難行治中脘。期門,上廉,三穴善。 諸虛百損等極病。五勞七傷失精證。
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 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 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 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 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 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 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 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數嗽而喘治太淵。一穴治之病自痊。
白話文:
痰喘咳嗽
咳嗽,可以針刺或按摩列缺穴和經渠穴。必須用艾灸在肺俞穴灸一百壯,另外針刺尺澤穴、魚際穴和少澤穴。還有前谷穴、解谿穴和崑崙穴。 膻中穴灸七壯是不可少的,再配合足三里穴效果更好。 咳嗽且喝水會不舒服,可以針刺太淵穴。如果牽引兩脅疼痛,可以針刺肩俞穴。如果牽引到尾椎疼痛,可以針刺魚際穴。咳嗽帶血,可以針刺列缺穴和足三里穴。 肺俞穴、百勞穴和乳根穴,還有風門穴、肺俞穴,都是治療咳血的重要穴位。 吐血是因為內傷,可以針刺勞宮穴、間使穴、神門穴和太淵穴。 瀉魚際穴,補尺澤穴。曲泉穴和太谿穴也是常用的穴位。 肝脾功能失調的咳嗽,在肺俞穴灸三壯,最後針刺然谷穴和太衝穴。 吐血且發冷發抖,可以針刺太谿穴。足三里穴、列缺穴和太淵穴也適合。 吐血,可以針刺曲池穴和神門穴,配合魚際穴和之前提到的三個穴位。 如果吐膿不癒,可以針刺膻中穴。如果吐出混濁的痰,可以針刺尺澤穴和間使穴。列缺穴、少商穴和之前提到的膻中、尺澤、間使穴,這四個穴位都對此症有效。 如果嘔吐且食物不消化,可以針刺太白穴。嘔吐可以針刺通里穴和曲澤穴。還有勞宮穴、陰陵泉穴和太谿穴。照海穴、太衝穴和大都穴也都適用。通谷穴、胃俞穴和肺俞穴,再配合隱白穴。 如果患者嘔吐不止,可以針刺大陵穴。如果嘔逆,針刺太淵穴可以改善。如果喘氣、嘔吐且頻打哈欠,針刺經渠穴可以治好。 上氣喘,可以針刺曲澤穴和大陵穴,還有神門穴、魚際穴和三間穴。商陽穴、解谿穴和崑崙穴,以及膻中穴、肺俞穴,這十個穴位都可以。 喘咳且有食物堵塞感,可以針刺膈俞穴。喘氣且胸悶,可以針刺三間穴和商陽穴。肺脹氣逆,牽引到脅下疼痛,可以針刺陰都穴、太淵穴和肺俞穴。 喘息困難,可以針刺中脘穴、期門穴和上廉穴,這三個穴位效果很好。 各種虛弱、勞損的疾病,例如五勞七傷、遺精等問題。 可以針刺大椎穴、膏肓穴、脾俞穴、胃俞穴和肺俞穴,還有下脘穴、足三里穴和肩井穴。 傳染性骨蒸、肺痿等病症,可以針刺膏肓穴、肺俞穴和四花穴。 乾嘔,可以艾灸間使穴三十壯。膽俞穴、通谷穴和隱白穴也有效。乳下寸半的地方要認真找對,艾灸的效果比吃藥還好。 打嗝,可以針刺勞宮穴和大敦穴,還有少商穴、太淵穴和神門穴。太谿穴、陷谷穴和太白穴,這八個穴位治療打嗝效果顯著。 痰多,可以針刺陰谷穴和前谷穴,復溜穴也不可忽視。 如果積痰、停滯不散,可以艾灸膈俞穴五壯和通谷穴。 頻繁咳嗽且喘,可以針刺太淵穴,針刺一個穴位就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