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四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8)

1. 標幽賦

溫補使氣血依歸,靜以久留,停針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心脹咽痛,針太衝而必除;脾冷胃疼,瀉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針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疼,瀉光明於地五。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捫彈怒,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

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飢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避灸處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腧;二十有二。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復甦;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躄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嗟夫!去聖愈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上標幽賦,竇漢卿所撰。今自針經指南表錄於此。

白話文:

標幽賦

溫補的方法讓氣血恢復正常,靜待針灸效果,停止針灸後觀察,效果必準確。治療喉嚨阻塞,用照海穴;治療心神呆滯,用大鐘穴。大致來說,疼痛屬於實症,就瀉法治療;癢麻屬於虛症,就補法治療。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取用俞穴;心下痞滿,取用井穴;心脹咽痛,針刺太衝穴就能治癒;脾胃虛寒、胃痛,瀉公孫穴就能馬上痊癒;胸悶腹痛,針刺內關穴;脅肋疼痛,針刺飛虎穴;筋攣骨痛,補魂門穴;體熱咳嗽,瀉魄戶穴;頭痛,針刺申脈穴和金門穴;眼睛癢痛,瀉光明穴和地五穴;盜汗,瀉陰郄穴;治療小兒骨蒸,針刺偏歷穴利小便;治療大人水腫,針刺環跳穴;虛損,取天樞穴。因此,午前卯時之後,太陰生氣,疾病溫和;下午酉時之後,太陰之氣衰弱,疾病迅速轉冷。針灸時,要仔細觀察、觸摸、彈撥,留針時間要長,針刺時要快速進針,出針要緩慢。針灸時,向右推拿瀉熱,向左推拿補溫。要謹慎,遇到危急重症,如果面色脈象不順,就不要針灸。遇到寒熱風濕、飢飽醉勞的情況,絕對要避免針灸。不能盲目補瀉,弦脈不能強行瀉法,朔脈不能強行補法。要用心專注,精通針灸方法,不要使用灸法而損傷皮膚。要遵循針灸原理,找到病根,避免針刺錯位,避開灸療部位,而針刺四肢。49歲以上的人,要禁忌針刺某些穴位,避免針刺六腧穴。22歲以下的人,也要注意。

我還聽說,高祖皇帝抱病未癒,李氏針刺巨闕穴而痊癒;太子暴亡,越人針刺維會穴而甦醒;甄權針刺肩井穴、曲池穴治療臂痛而痊癒;華佗針刺懸鐘穴、環跳穴治療足疾而痊癒;秋夫針刺腰俞穴治療重病;王纂針刺交俞穴,治癒妖精作祟。針刺肝俞穴和命門穴,讓瞎子能看見秋毫;針刺少陽穴和交別穴,讓聾子能聽見夏天的蚊蚋聲。

唉!自古聖人逝去,此道日漸衰落,有人技藝不精而放棄學習,有人違背禁忌而犯錯。愚笨的人才智淺薄,難以理解深奧的道理,大道深奧,能掌握的人很少。我只是偶然記下這些話,不敢獻給聰明的人看,希望能啟發一些初學者。

以上是標幽賦,由竇漢卿撰寫,現從《針經指南》中摘錄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