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卷四上 (3)
卷四上 (3)
1. 十四經步穴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眥內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名。曲差二穴神庭伴。五處挨排夾上星。承光五處後寸半。通天絡卻亦停勻。玉枕橫夾於腦戶。尺寸當準銅人經。天柱夾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是。夾脊相去寸五分。大杼大椎二風門。肺俞三椎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更有膈俞相梯級。
第七椎下隱然立。第八椎下穴無有。肝俞數椎當第九。十椎膽俞脾十一。十二椎下胃俞取。三焦腎俞次第下。十三十四兩椎主。大腸俞在十六椎。小腸十八椎下止。十九椎下尋膀胱。中膂內俞椎二十。白環二十一椎當。上髎次髎中與下。一空二空夾腰胯。並同夾脊四個髎。載在千金君勿訝。
會陽陰尾兩旁分。尺寸須看督脈分。第二椎下外附分。夾脊相去古法云。先從脊後量三寸。不是灸狹能傷筋。魄戶三椎膏肓四。四五三分分明是。第五椎下索神堂。第六譩譆兩穴出。膈關第七魂門九。陽綱意舍十十一。胃倉肓門屈指彈。椎看十二與十三。志室次之為十四。包肓十九合詳參。
秩邊二十椎下詳。承扶臀陰紋中央。殷門承扶六寸直。浮郄一寸上委陽。委陽卻與殷門並。膕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膕約紋里。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腨腸中央是。承山腨下分肉傍。飛陽外踝上七寸。附陽踝上三寸量。金門正在外踝下。崑崙踝後跟骨中。僕參跟骨下陷是。申脈分明踝下容。
京骨外側大骨下。束骨本節後陷中。通谷本節前陷是。至陰小指外側逢。
腎經起處有其所。湧泉屈足卷指取。然谷踝前大骨下。踝後跟上太谿府。谿下五分尋大鐘。照海踝下陰蹺生。踝上二寸復溜名。溜前筋骨取交信。亦曰踝上二寸行。築賓六寸腨分處。陰谷膝內著骨輔。橫骨有陷如仰月。大赫氣穴四滿據。中注肓俞正夾臍。六穴五寸各一數。商曲石關上陰都。
通谷幽門一寸居。幽門半寸挾巨闕。步廊神封過靈墟。神藏彧中至俞府。各一寸六不差殊。欲知俞府居何分。璇璣之傍各二寸。
厥陰心包何處得。乳後一寸天池索。天泉腋下二寸求。曲澤內紋尋動脈。郄門去腕五寸通。間使腕後三寸逢。內關去腕才二寸。大陵掌後兩筋中。勞宮屈中名指取。中指之末取中衝。
三焦名指外關衝。小次指間名液門。中渚次指本節後。陽池表腕上陷存。腕上二寸外關絡。支溝腕上三寸約。會宗腕後三寸空。須詳一寸毋令錯。肘前五寸臂大脈。外廉陷中三陽絡。四瀆骨外並三陽。天井肘上一寸側。肘上二寸清冷淵。消濼臂外肘分索。臑會肩頭三寸中。肩髎肩端臑上通。
天髎盆上毖骨際。天牖傍頸後天容。翳風耳後當骨陷。瘈脈耳後雞足逢。顱𩔨耳後青絡脈。角孫其廓開有空。絲竹眉後陷中看。和髎耳前兌發同。耳門耳珠當耳缺。此穴禁灸分明說。
白話文:
十四經步穴歌
膀胱經起於眼內角的睛明穴,向上經過眉頭的攢竹穴、眉間的曲差穴、神庭穴,以及額頭上的上星穴,再到承光穴(上星穴後寸半)。接著是通天穴、絡卻穴、玉枕穴,以及腦後的腦戶穴(與銅人經寸法一致)。天柱穴位於項後髮際旁,大筋穴在項後髮際旁大筋外側凹陷處。夾脊穴與其相距寸五分,往下依次是大杼穴、大椎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膈俞穴。第七椎下是隱白穴,第八椎下無穴。肝俞穴在第九椎下,膽俞穴在第十椎下,脾俞穴在十一椎下,胃俞穴在十二椎下,三焦俞穴、腎俞穴則依次向下排列,直到十四椎下的膀胱俞穴。大腸俞穴在十六椎下,小腸俞穴在十八椎下,十九椎下是中膂俞穴,二十椎下是白環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則位於腰部。會陽穴在尾骨兩旁。督脈的穴位定位需參考經絡分寸。
魄戶穴在第三椎下,膏肓穴在第四椎下,神堂穴在第五椎下,譩譆穴在第六椎下。膈關穴在第七椎下,魂門穴在第九椎下,陽綱穴在第十椎下,意舍穴在十一椎下,胃倉穴在十二椎下,肓門穴在十三椎下,志室穴在十四椎下,包肓穴在十九椎下。秩邊穴在二十椎下,承扶穴在臀部臀部陰紋中央,殷門穴在承扶穴下六寸,浮郄穴在殷門穴上一寸,委陽穴與殷門穴位置相近,膕中穴位於膝膕紋內側,委中穴位於膝膕紋中央,合陽穴在委中穴下三寸,承筋穴位於腨腸中央,承山穴位於腨下肉旁,飛陽穴在外踝上七寸,附陽穴在外踝上三寸,金門穴在外踝下,崑崙穴在跟骨後中央,僕參穴在跟骨下凹陷處,申脈穴在踝下,京骨穴在外踝後側大骨下方,束骨穴在本節後凹陷處,通谷穴在本節前凹陷處,至陰穴在小趾外側。
腎經起於湧泉穴(屈足卷指取穴),然谷穴位於內踝前大骨下,太溪穴位於內踝後跟骨上方,大鐘穴位於太溪穴下五分,照海穴位於內踝下陰蹺脈上,復溜穴位於內踝上二寸,交信穴位於內踝上二寸,築賓穴位於腨分處,陰谷穴位於膝內側骨旁,大赫穴位於氣穴處,中注穴、肓俞穴則夾於臍旁,商曲穴、石關穴、上陰都穴等穴位位置也需參考經絡分寸。
心包經的穴位:天池穴位於乳頭後一寸,天泉穴位於腋下二寸,曲澤穴位於肘內紋動脈處,郄門穴位於腕上五寸,間使穴位於腕後三寸,內關穴位於腕上二寸,大陵穴位於掌後兩筋之間,勞宮穴位於掌心,中衝穴位於中指尖。
三焦經的穴位:外關穴位於名指外側,液門穴位於小指次指間,中渚穴位於次指本節後,陽池穴位於腕上凹陷處,外關穴位於腕上二寸,支溝穴位於腕上三寸,會宗穴位於腕後三寸,肘前五寸為三陽絡穴,四瀆穴位於骨外,天井穴位於肘上一寸,清冷淵穴位於肘上二寸,消濼穴位於臂外肘部,臑會穴位於肩頭三寸,肩髎穴位於肩端,天髎穴位於盆骨上緣,天牖穴位於頸後,翳風穴位於耳後骨凹陷處,瘈脈穴位於耳後雞足處,顱𩔨穴位於耳後青絡脈處,角孫穴位於耳廓開闊處,絲竹空穴位於眉後凹陷處,和髎穴位於耳前兌髮處,耳門穴位於耳珠前耳缺處。(耳門穴禁灸)。